設置
書頁

第八百八十一章:繳械不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雷鳴春親自探報發現,清軍主力已經出現在鹿邑縣城附近,離曹州四五百里。

  他認為出擊時機完全成熟,回到隱蔽地聯系谷如山、林順文等等將佐。

  中原方面軍雖然求戰心切,但是為了做到避免傷亡過大無功有過,不得不小心布置、耐心等待,雷鳴春確認滿蒙騎兵已經遠去,谷如山立刻下達奔襲命令。

  當中原方面軍一萬五千人馬出現在曹州南三十里之時,張獻忠、羅汝才、劉國能等等已經得知有“紅旗軍”正兵駐防曹州,正率領麾下大撤退。

  都準備撤了,流寇哪里有戰心,忽然發現南面紅旗招展殺來了千軍萬馬。

  絕大多數流寇“媽呀!”一聲尖叫掉頭就跑。

  一部分流寇“鐺啷啷!”一聲,扔掉刀子納頭便拜,口中道:

  “‘紅旗軍’爺爺饒命,我等從來沒有甘心做流寇,都是被張獻忠那賊子逼得無可奈何。”

  鎮撫官、宣傳員一直在宣傳,此并非國戰,不可殺戮太重。

  因此“紅旗軍”將士們都知道以俘獲為主,他們都有知識會算賬,知道留下一個流寇的性命,判處幾年勞動改造,會為體系增加至少一百塊銀幣的效益。

  步兵端著裝上了刺刀的自生銃、米尼槍,結陣前進,口中高呼:“‘紅旗軍’不屠殺戰俘,還給飽飯吃,想活命的扔掉武器跪下雙手抱頭!”

  “繳械不殺!快跪好嘍,膽敢負隅頑抗死路一條!”

  流寇遭遇敗績,首先被拋棄的就是流民,接下來是步兵,往往老營馬賊都有機會逃出生天,這也是大明剿寇,屢剿不絕的根本所在。

  流寇頭領率領的馬賊都是資深賊骨頭,他們只要逃走幾個人都有可能死灰復燃,歷史上的李自成被孫傳庭、洪承疇聯合在潼關南原伏擊,打得只剩下了十八騎還能夠東山再起就可見一斑。

  張獻忠、羅汝才、劉國能之所以能夠做了十年流賊而沒有死翹翹,就是因為他們比較機靈,發現勢頭不對,立刻逃之夭夭。

  今日也不例外,聽見南邊銃手響成一片,張獻忠等等大頭領流寇率領老營馬隊往東北而去,絕不多看一眼被拋棄的流民和步兵。

  張定國乃是張獻忠的義子之一,他身強體壯武力值很高,擁有兩匹高頭大馬騎乘。

  此人就是南明時期大名鼎鼎的晉王李定國,如今他才十八周歲還沒有一舉成名,但是他已經表現出了軍事方面的天賦。

  張定國喜歡研究戰法、研究裝備,張獻忠部跟明軍交戰之時也曾經繳獲到少量出自于“紅旗軍”體系的自生銃和盔甲、頭盔、盾牌。

  這不奇怪,除了米尼槍、弗朗機炮、野戰炮、熱氣球,如火繩槍、自生銃、百煉鋼馬刀、盔甲、精鋼盾牌等等,只要明軍將領出得起價錢,都能夠買得到。

  因此絕大多數大明總兵官、參將、游擊不但自己穿戴“紅旗軍”體系出品的全鋼甲胄,也給心腹家丁裝備,只不過太費銀子,得到全鋼裝備的家丁為數不多。

  李定國發現“紅旗軍”的自生銃能夠輕易在五十步內擊穿山文甲后,就放棄了使用雙手揮舞的夾刀棒,轉而練習一手持大約十五斤的輕型圓鋼盾,一手用十斤的鬼頭刀揮砍殺敵。

  很明顯他把殺敵的第一要素就是較好的保護好自己不被傷害理解得很透徹。

  李定國得出結論,“紅旗軍”自生銃犀利,唯有“紅旗軍”體系出品的鋼盾才能夠抵擋鉛彈,因此他未雨綢繆。

  今天終于發揮出了作用,李定國和十幾個長期訓練手持鋼盾的麾下掩護張獻忠跑路,還真擋住了不少射來的鉛彈。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講黃河經常改道,曹州原本是在黃河北,由于黃河改道現在變成了在黃河東南,黃河在曹州西八十里拐了一個彎往北后再向東流。

  而黃漢親自率領的“紅旗軍”接近三萬人馬正由此地過河殺往東邊的曹州城下。

  已知攻打曹州的乃是張獻忠、羅汝才、劉國能這三位大頭領和諸多中頭領、小頭領,宣傳隊立刻刊印了畫像分發給總旗官以上級將佐。

  “紅旗軍”的畫像根本不是如大明通緝令上的抽象派作品,這乃是經過熟知張獻忠、羅汝才等等相貌的流寇、旗衛口述,專業學習繪畫畢業的宣傳隊員畫出的素描。

  畫像初稿完成后,還會找認識流寇頭目的人再次辨認、瞧瞧哪里不像,哪里需要修改。

  這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早在幾年前就一直在做準備,知名流寇、清軍將領的畫像都曾經刻板印刷分發到各總旗組織戰士們辨認。

  甚至于奴酋紅歹是、闖賊高迎祥的相貌特征都被絕大多數“紅旗軍”將士們記在了心里。

  此時確認了即將面對的流寇大頭目,再次下發畫像是為了增加印象,爭取生擒或者擊斃這幾個賊骨頭。

  張獻忠長相有特點,個子高、面孔黃,下巴大,如此之丑,很容易辨認。

  他和李自成的畫像上都有備注,分別列入僅次于高迎祥的二號、三號要犯,羅汝才的排名在馬守應之后位列第七,左良玉僅次于李自成排名第四。

  把張獻忠列為二號要犯排名在李自成之前,是因為張獻忠部李自成更加殘忍惡毒,破壞性更加強。

  獻賊運氣太差,他逃跑之時迎面遭遇了“紅旗軍”猛將憨子、顧奎、嚴從優、王志誠、劉奮勇、張揚等等率領的一萬六千騎兵。

  羅汝才、劉國能、張獻忠等等的老營馬隊總共也沒有一萬人,遭遇接近雙倍的“紅旗軍”精銳騎兵迎頭痛擊簡直沒有一絲還手之力。

  流寇馬隊中其實能夠達到騎兵標準的連兩成都不足,來源絕大多數是落草為寇的原大明邊軍騎兵。

  他們見到了紅旗飄飄,發現全身被鋼鐵包裹的“紅旗軍”騎兵如同鋼鐵潮流般沖泄而來,哪里敢迎戰?

  紛紛利用騎術逃跑,他們沒想著能夠跑贏“紅旗軍”騎士,只想著跑贏同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