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百四十九章:劍指襄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去年底黃漢就制定了“日月海運”發展長江聯運的計劃。

  今年正月,大匠師王玉琪和幾十個少年技師帶上全鋼龍已經骨趕去龍江船廠工作。

  他們采取就地購買船料招募龍江船廠的師傅和勞工、租用龍江船廠船塢的模式,建造排水量三十到一百噸適合在長江、內河航行的船舶。

  龍江船廠的技術力量本來就在大明首屈一指,再有標準統一的鋼鐵龍骨,減少了對于質量過硬巨木的需求,建造排水量一百噸以下的江船質量毋庸置疑。

  這些船大部分都是平底,能夠較好的避免水位低而擱淺。

  不是進入內河、長江的船必須是平底船,在水位高的長江上,尖底海船只要噸位不太大一樣可以航行。

  歷史上鄭成功就曾經帶領排水量達到四五百噸的戰船進入長江試圖奪取南京,鬧倭寇的嘉靖年,倭寇的朱印船曾經進入長江打到揚州。

  只不過因為尖底海船吃水深,對航道水位的要求高于平底船。

  吃水越深的船舶穩定性越好,用于戰船的江船完全可以跟海船通用,從南通州到荊州的航道完全能夠滿足排水量一二百噸的尖底海船航行。

  幾路賊兵攻破澠池縣剛剛準備修整,不到三天“紅旗軍”就殺到,一部賊兵不得不扔掉了輜重往西而去。

  黃漢當然不肯跟著流寇往西進入陜西,追著往南流竄的一部大概有小十萬的流寇猛打,這些流寇一直沿著官道往汝州、淅川、內鄉、光化、南陽方向逃竄。

  由于“紅旗軍”追得太急,使得歷史上被這一路流寇攻破的城鎮少了一大半,也是由于河南是第一次遭遇大規模流寇入境,有存糧的地主老財不少,流寇逃一路搶一路沒被餓死、累死。

  封藩河南的朱明皇室最多,其次就是湖廣。

  九天后黃漢率領“紅旗軍”抵達南陽,唐王朱聿鍵和諸多地方官已經望眼欲穿。

  襄王朱翊銘的長史在王府衛隊保護下剛剛趕到南陽不久,見到了“紅旗軍”如同見到了救星般興高采烈。

  人大多數是無利不起早,“紅旗軍”來到南陽得到了禮遇事出有因。

  那是南下的流寇早就竄入湖廣,如今接近二十萬人馬在圍攻襄陽,其中有八大王張獻忠、曹操羅汝才、闖塌天劉國能等等大賊頭的嘍啰。

  賊兵聲勢浩大,沿途官軍都在據城死守,哪敢出城跟賊兵野戰?

  這其實不怪這些文武官員,內地明軍疏于操練,有戰斗力的部隊鳳毛麟角,由于缺額嚴重,分守參將手里的兵馬恐怕連四成都不足。

  真有參將帶著兩三千七拼八湊的人馬去打流寇,結果十有八九反被流寇打了,選擇盡可能固守城池其實是量力而行。

  怕就怕腦子壞掉了的文官瞎指揮,逼著心里有數的將領出戰,最后的結果是出戰的明軍被流寇干掉一部分,不少人干脆加入流寇來奪取他們無比熟悉的城池。

  襄陽被圍太多附近的文官武將都知道兇險,萬一城池被流寇攻破襄王有個好歹不知多少人會人頭落地。

  現在來了一支百戰百勝的“紅旗軍”,文官武將當然安心不少,王府長史不斷催促黃漢前往襄陽解圍,南陽知府不敢怠慢,咬咬牙給了足兩千石糧食五百石馬料。

  歷史上的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鍵相助糧食兩千石,并且設宴為東平侯壯行。

  黃漢心里有數,襄陽被攻破那是七八年后的事情,為此已患重病的楊嗣昌驚懼交加而死,這一次獻賊根本打不下襄陽這座城高墻厚的堅城。

  敵情不明,沒有必要玩突襲,穩扎穩打即可。

  黃漢心里其實還是有些提防張獻忠、羅汝才、劉國能等等這些流寇隊伍的中堅力量,他相信集中所有的正兵、衛所軍、雜役齊頭并進,不取巧就不會弄巧成拙。

  縱觀天下也不會有哪一路人馬能夠把兵精糧足的“紅旗軍”兩萬人馬圍而殲之,只要擊潰圍攻襄陽的流寇,救援封藩的大功勞就到手了。

  接下來就可以再往南追逐流寇,堂而皇之進入米糧充足的湖廣過年水到渠成。

  屆時接到命令的“日月海運”船隊會趕到荊州附近的江上待命,再聯系雇傭幾百艘在長江上往來的船舶運送流民就不存在任何困難。

  畢竟長江水道最是繁忙,船舶總量究竟是幾萬還是十幾萬沒有人能夠說得準。

  利用船舶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送人的效率最高,那些一直從河南跟到湖廣的老百姓可以乘船去南通州轉大海船去寧遠或者遼南。

  正瞌睡,有人送枕頭,黃漢怎么可能拒絕。

  他沒有一絲猶豫就答應王府長史,“紅旗軍”雖然遠道而來,但是不修整,繼續南下救援襄陽,使得這位正五品文官感激涕零。

  長史跪下賭咒發誓,只要護得襄王周全,屆時王爺一定會厚賜錢糧犒賞三軍。

  見有人解燃眉之急,南陽文官武將終于露出了笑臉。

  知府和一干官員拍胸脯保證,東平侯丟在南陽城外的幾萬難民不會無人問津,每天每人給兩碗粥吃能夠保證。

  這幾萬難民經過了每天行軍五十里的淘汰賽,心智不堅定的,體力不行的,被家小嚴重拖累的都掉隊了。

  現在這些人在“紅旗軍”管理下有了組織架構,超過五千青壯年被編組成為了擁有白蠟桿長槍的鄉勇,劉在旗的武裝宣傳隊直接領導這些人。

  這些流民沿途州府都要提防,不可能準許他們久留,黃漢只不過是因為軍隊要跟流寇交戰,讓他們晚幾天跟上,盡可能避免遭遇兵禍而已。

  劉在旗帶領難民們修整三天后繼續上路追趕大部隊,此時大戰肯定結束了,他們遇上被擊潰的流寇可以率領鄉勇自衛。

  黃漢自認為人馬不具備在襄陽城下圍剿如此之多流寇的條件,僅僅能夠確保擊潰他們爭取多斬殺一些老賊。

  他采取集中兵力按部就班推進的策略,兩萬余人馬攜帶輜重依舊一天前進五十里的速度前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