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七十三章:英雄凱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午后,出城截殺建奴的人馬陸續回城,滿足的笑容蕩漾在許多兵丁臟兮兮的臉上。

  最后是“紅旗軍”騎士入城,三千匹戰馬的隊伍煞是威武,滿身血污滿臉殺氣的騎士讓許多圍觀老百姓在這酷暑感覺到了寒意。

  帶著文官武將在南門列隊等候的鄭國昌大聲高呼道:“眾文官武將下馬施禮恭迎凱旋的英雄。”

  說完他率先跳下戰馬抱拳躬身,秦良玉也立刻下馬行拱手禮,率先入城的馬祥麟、周宗武、鄧玘等等將領無一不是品級遠遠高于黃漢,此時人人下馬侍立行禮。

  所有人心悅誠服,此戰毫無疑問是遼事以來第一大功,首功之將當然應該得到禮遇。

  黃漢哪敢在此時驕狂,連忙滾鞍下馬行跪禮大聲道:“諸位大人,諸位將軍萬萬不能如此,卑職當不起!”

  鄭國昌大聲道:“‘紅旗軍’主將黃漢當不起我等的禮遇,普天之下還有誰能當之?本官恭迎黃將軍帶領麾下勇士入城!”

  秦良玉也高聲道:“將軍巧設埋伏獲得天大功勞,當得此殊榮,老身愿為將軍牽馬墜蹬。”

  文官武將都齊聲道:“恭迎將軍入城!”

  驕傲的“紅旗軍”騎士歷經血戰承受傷亡沒有一個人落淚,此時的榮譽感使得諸多勇士淚流滿面。

  黃漢哪敢讓秦良玉來牽馬,一只手緊緊地握著秦良玉的鐵臂手,一只手牽馬和她攜手入城。

  秦良玉看著這位知進退的智將、猛將打心眼里喜歡,也就不再堅持以免黃漢難堪,她招呼一聲,白桿兵將領立刻涌上前簇擁著“紅旗軍”官佐進入永平城。

  永平注定今夜無眠,放歌縱酒的狂歡不知醉倒了多少豪杰,模特美人整夜都在瞧那個文武全才的守備將軍。

  當黃漢展開歌喉唱起:“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征人尚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軍中超過一半袍澤都在唱和,鄭國昌、秦良玉也紛紛引吭高歌,“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嘶喊久久回蕩在永平夜空。

  秦妡怡喝高了,美人醉了,醉得好開心,心有所屬的她在嫂子懷里笑得花枝亂顫……

  張鳳儀何嘗不知小姑子的小心思,心里也為她高興,因為他發現自己的夫君貌似及其看中黃漢,此時兩人正在推杯換盞攜手高歌。

  今天注定是個好日子,風雨飄搖的大明貌似否極泰來。

  不到四更天,鄭國昌派去京師報捷的一隊騎兵急匆匆趕到廣渠門外齊聲大喊:“永平大捷,我軍收復永平府城。”

  此時,漆黑的夜晚靜悄悄的,幾十人的怪叫聲傳出去恐怕有三五里,守衛廣渠門的明軍都聽見了,不當值的也被吵醒。

  沒多久就有幾十騎兵一路高喊:“捷報、捷報。王師收復永平。”往兵部衙門奔馳。

  過了一會兒,梁廷棟親自帶著一大群兵部的官吏一路歡呼“永平大捷”往紫禁城而去。

  老百姓聽見了動靜被從深度睡眠中驚醒了,許多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水,然后他們聽清楚了明軍大捷的喊話,心里一激動就轉過身跟兒子或者兄弟說話。

  然后就不太雅觀,被老子、兄長的尿淋了一褲子的大有人在。

  接下來這個沉睡的皇都就醒來了,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歡聲笑語,老百姓這段時間苦不堪言,這始因當然就是建奴肆掠京畿。

  如今王師發動反攻并且收復永平大城,老百姓的高興發自內心,紛紛走上大街歡呼,頓時爆竹聲此起彼伏。

  剛剛睡下的皇帝聽見了動靜,趕緊讓王承恩看看出了什么事,片刻后王承恩就把永平收復的喜訊呈報天子。

  皇帝頓時沒了一絲睡意,他大笑著問道:“王伴伴,鄭布政使的這路人馬居然率先建功拿下永平,奪城之戰,先登的是不是‘紅旗軍’啊?”

  王承恩做事細致,最得崇禎歡心,他已經問明白了戰況,樂滋滋回稟道:

  “陛下圣明,一語中的,‘紅旗軍’不僅是得到了先登功勞,而且就是他們率先發動戰斗采取奔襲攻擊永平府城的戰術一舉奪城,當鄭蕃臺帶領主力人馬趕到之時,‘紅旗軍’早就殺入城池。”

  “又是奔襲,這個黃漢不簡單啊!可惜,此人年少氣盛,如果給予磨練假以時日成為朕的戚少保也未可知。”

  皇帝這番話讓王承恩大吃一驚,戚少保乃是大明公認的英雄才華了得,圣天子居然拿黃漢跟他相提并論。看來咱家以后也要多多留心此人。

  王承恩順著皇帝的話音道:“陛下乃是千古一帝,慧眼獨具,想必那黃漢得到恩寵會更加奮不顧身,再次獲取戰功應該不難,日后成為戚少保那樣的股肱之臣十之八九。”

  “我大明現如今就缺勇冠三軍的大將,否則哪里會被區區東奴破關而入。朕要勵精圖治,首先就要解決邊患,精兵猛將朕所求也,多多益善。”

  “陛下圣明,大明中興指日可待。”

  這一天的早朝氣氛尤其輕松,滿朝文武都認為應該是孫督師率先奪取灤州,誰知異軍突起,居然是鄭國昌的偏師給了朝廷一個驚喜。

  梁廷棟容光煥發,侃侃而談“紅旗軍”奔襲而至一鼓而下永平的豐功偉績,只是沒有具體斬首數,聽故事的崇禎和文官武將有些意猶未盡。

  下午又有捷報送來,那是孫督師帶領人馬血戰四天三夜拿下了灤州城,計斬殺建奴、韃子披甲人五百余,斬殺旗丁六百多。

  雖然奪取灤州的時間比永平收復晚了大半天,但是斬獲頗豐,滿朝文武喜笑顏開,年輕的皇帝終于吐出胸中一口怨氣。

  大明軍隊一次性斬殺東奴人馬超過一千那是多少年沒見過了,天啟年鼓吹的寧錦大捷只不過斬首幾百而已。

  朝臣們紛紛議論該是把首功給孫督師還是鄭藩臺,是以斬首數衡量還是以先登來決斷?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