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七十五章 光復王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天尚未明之際,冷鳶下令為孫太炎發喪,破曉時分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時候,隨便吐一口氣都能凝成冰,再加上晚秋初冬之潮,天上下起了一些小雪。

  在這天寒地凍中,津沽城的百姓自發結成長龍,列于街道兩旁,上至年邁老者,下至懵懂孩童,無不為孫將軍之隕啼哭。

  昔日,孫太炎愛民如子,上下一心,執法嚴明,硬是將津沽城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了末日荒野的一大奇觀,但凡城市被賊寇襲擾,他必定親自上陣嚴守城門,成為了所有百姓的保護神。

  而現在,孫太炎死了,津沽城的未來會怎樣?不知道真的不知道,百姓們根本無法想象,沒有孫太炎的津沽要怎么繼續發展下去。

  最終,冷鳶將孫太炎葬在了城中花園,上植一顆樹苗。

  冷鳶此舉不為其它,僅是因為兒時的一個承諾。

  十幾年前的兒時歲月,在斜陽黃昏之下,孫太炎帶著冷鳶在森林中騎馬,年少風發的大師兄指著一片暮云蒼林,豪邁地說:“我輩長大必精忠報國,若死,則葬于樹下,使后人不忘我。”

  縱使后來分道揚鑣,恩斷義絕,當圓兄之意愿,這也是冷鳶能為孫太炎做的最后一件事。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的世界依舊充滿紛爭與戰火,國非泰,民不安,但津沽城至始至終沒有遭受過大規模入侵,一直風調雨順,這顆樹苗也在幾十年乃至幾百年的時光中茁壯成長,為后人述說曾經那段壯麗的故事。

  京首,將宗聽聞孫太炎之死,痛哭流涕,一哭愛徒之隕,自己甚至不能親臨祭拜,何其悲哉。二哭麾下后繼無人,自己縱有一子,但無論品性還是能力都遠不及孫太炎,北方危矣。

  半生戎馬的老人已是滿頭花白,將宗,這是積累了多少榮耀與戰功才獲得的尊號,但那又如何呢?就算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也避免不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哀。

  七年前送走了冷鸞,七年后送走了孫太炎,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還要送走多少人?

  不過,將宗對冷鳶并沒有恨意,戰場相遇,便是白刃不相饒,冷鳶沒有錯,一絲錯的沒有,所以他不會去記恨。

相反,冷鳶入津沽后未傷一民,并悉心完成師兄生前所愿,將宗對此很是自豪,他也終于意識到,冷鳶長大了,不再是小時候那個孩子了  此時,共和之輝紅軍勢如破竹,繼續鏖戰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冷鳶本人以及一大批戰將都陸續抵達津沽,與京首只有百里之遙。

  將宗不得不承認,自己戎馬半生,一度被奉為軍神,但這次卻被冷鳶這只新生的雛鷹,被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徒弟打得潰不成軍。

  縱深強攻,許昌屠戮,橫跨渤海,黃驊登陸,奇襲石門,一連串雷霆般的攻勢掀起了狂猛的腥風血雨,猶如戰爭之神的重錘,摧枯拉朽,將宗就算再有奇謀,現在也已經無力回天。

  因此,將宗當即下令,最高指揮部撤離京首,所有戰區即刻脫離與共和紅軍的接觸,向北推進,待整頓完畢后伺機再戰。

  在離開京首前,將宗在自己待了四年的辦公室駐足許久,隨后蹣跚地走到了窗邊,注視著這片曾經繁榮的帝都王土,這里本是華夏的心臟,是整個國家的最中心,是一片藏龍臥虎之地,也是絕對威嚴的象征與代表。

  1949年,將宗有幸見證了那個光榮的時刻,近代最偉大的領導人站上了天安門城樓,面對著廣場上的三十萬民眾,豪情萬丈地宣布著共和國的成立,宣布著共和子民從此崛起!

  當年的十里長街,錦繡繁華,四海之內太平盛世,國泰民安!

  然而不到一個世紀,崩壞降臨,亂世紛爭,多少英雄豪杰在這黑暗的洪流中倒下,多少人為捍衛華夏的尊嚴,為守護盛世之繁華,前仆后繼舍生忘死,湮滅在浩瀚的歷史長河里,卻依舊無法阻止家國破碎。

  這亂世,何時是個頭?

  這一刻,將宗虎淚縱橫,泣不成聲地跪倒在地,痛哭地看著這片泱泱王土,曾經持書倚劍光耀中華的誓言在這一刻黯然破碎。

  良久,將宗擦干了眼淚,在侍衛的攙扶下站了起來,他來到了桌前,取出筆墨紙硯,在宣紙上親題四字:鳶不負鸞!

  題完四字,將宗便離開了,和所有部下一起,離開了這片故都。

  為孫太炎守靈一日后,冷鳶率領麾下鷹旗軍本部兵馬為先鋒,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失去軍防的京首。

  共和紅軍進入京首的時候非常安靜,不單單因為冷鳶的命令,更因為這片故都是每一個共和子民的信仰,這里埋葬無數忠魂,流干無盡之血,入目之處,皆為先烈奮戰的故土,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敬畏。

  在最高指揮所中,冷鳶發現了將宗留給她的題字,她看過后認真地將其收起,交給了親衛,說:“悉心存好。”

  這時,一名士兵跑了過來,敬了個軍禮,說:“冷鳶將軍!共和日報記者求見。”

  《共和日報》是共和之輝唯一的官方刊物,由中央宣傳部發行,所登載內容其實非常古板,全都是政治宣傳與意識形態的東西,但在舊時代產業全面破碎的現在,這種枯燥的報刊倒也成了不少人解悶的讀物。

  那名記者親眼見到冷鳶異常激動,連操練了好幾天的軍禮都忘了,聳著肩跑上來,遞上一份文稿,恭敬地說:“很高興見到您!冷鳶將軍!這是宣傳部即將刊登的稿件,請您過目,看看有沒有不滿的地方!”

  這篇稿子的標題叫做《冷鳶麾下鷹旗軍光復京首》,內容就跟標題一樣,官方化的歌功頌德,美化了冷鳶的形象。

  冷鳶其實根本不在乎別人怎么看她,名聲什么的也無所謂,否則也不會干出許昌屠戮這種千夫所指的事,她只在乎大局,不重名利,所以這篇稿子她看都懶得看,掃一眼就丟回去了:“就這樣吧。”

  雖然知道冷鳶在敷衍,但能被共和上將敷衍一次,那也是能吹一輩子的事情了!

  就在記者美滋滋地準備離開時,冷鳶突然想到了什么:“等等。”

  冷鳶從記者手中拿過了稿子,提筆修改了幾個字,將原來的標題《冷鳶麾下鷹旗軍光復京首》改成了《共和之輝紅軍光復京首》。

記者接回稿子后大吃一驚,佩服得五體投地,心悅誠服對冷鳶敬了個軍禮,這才離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