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一千零九十九 夏侯惇覺得自己的確是無路可退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郭鵬問出的問題讓夏侯惇愣了一下。

  細細想想,夏侯惇感覺這話說的沒錯。

  開墾荒地用來種糧食也不是今天開墾明天就能收獲的,也要經歷一個很長的時間過程,短則一年,長則兩三年。

  平整土地,挖溝渠,做好排水工作,除草,伐木,建立定居點之類的,一套流程下來,種糧食之前就要花好多錢在養人上。

  開墾荒地期間的糧食總要給那些人準備好,不能讓人餓著肚子開墾荒地不是?

  這也是錢,支出還很大,江南三州的荒地開墾行動上的費用支出在魏帝國的財政支出中是絕對的大頭。

  郭鵬每年為此花費的錢絕對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為此,還不斷有朝臣提議皇帝可以稍微放緩一下行動效率,不要鋪開的那么大,稍微縮小一些,也能省下一筆很大的錢財。

  國庫就能稍微充盈一點兒了。

  但是每每被郭鵬拒絕,郭鵬嚴令江南三州墾荒行動照舊,不準停歇,屢屢斥責那些官員沒有長遠眼光,只看得到眼前的收益,看不到長遠的收益。

  肉食者鄙!

  夏侯惇倒是這一政策的支持者,因為郭鵬不僅在江南三州墾荒,邊境各州也在墾荒,他也是負責人之一。

  兩種情況對比一下,夏侯惇發現二者并沒有什么不同。

  “我想要草原來畜牧,也是因為在中原耕地上進行畜牧的話實在是太不值得了,沒有那么多牧草的情況下,養一匹馬花費的口糧能養三十到五十人,怎么算怎么不劃算。

  有了草原就不同了,耗費降低,不僅能養馬,還能養很多的羊和牛,除卻運輸之外,還能增加大量的肉食,到時候供給給中原州郡的話,能極大提高我魏子民吃肉的數量啊。”

  郭鵬笑了笑,開口道:“只吃糧食,不僅很難吃飽,身體也很難強壯,若要身體強壯,非要吃肉不可,你看看咱們軍隊里那些精銳,哪一個不是吃肉吃出來的?

  之前做莊稼漢的時候個個面黃肌瘦,到了軍隊里伙食改善了,一個個的身上疙瘩肉都出來了,那都是吃豬肉吃鴨肉吃出來的,而且有了豬肉和鴨肉,軍隊里吃糧食的量不也在降低嗎?”

  這一點倒是真的,夏侯惇可以確認。

  從各種渠道中得知的消息來看,增加了肉類豆類食品之后,軍隊對于米糧的需求穩步下降,比起當初主要靠吃稠菜粥和麥飯的時代,糧食的消耗量大大降低。

  所以之前郭鵬才有底氣拿糧食和遼東玩貿易戰玩垮了遼東,所以郭鵬才能把糧食和魏五銖錢劃等號,用糧食做一般等價物。

  主要是多,且穩定,儲藏量也很大,玩得起。

  就夏侯惇自己來說,副食品多起來之后,吃糧食的量的確是在下降,一般莊稼漢吃糧食一頓能吃四五碗,增加了一些副食品之后,差不多兩三碗的樣子就吃飽了。

  糧食的產量在不斷提升,但是增加副食品之后,糧食消耗量降低了,所以糧食自然就增加了。

  “陛下所言,臣亦是知曉。”

  “不僅如此,在你并州北邊的草原上,這些年不僅養馬,我也在讓官府出面組織邊民養羊,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幾十萬只羊還是養出來了,這一次出征,這些羊跟著軍隊走,省了后勤多少麻煩?”

  郭鵬笑道:“兵部尚書董昭得知此事,高興得手舞足蹈,可想而知這些自己能跑的羊給他減輕了多少負擔,又給河北民眾減輕了多少負擔。

  而且仔細想想,元讓,匈奴人鮮卑人南下叩邊之時,不就是軍隊和牛羊馬一起跟著嗎?搶到糧食吃糧食,沒有糧食就吃牛羊,一個個的體格多好?”

  夏侯惇已經不知道該怎么反對了,只好點頭。

  “陛下思慮深遠,臣拜服。”

  “別急著拜服,到時候這個事情我要交給你來負責,元讓。”

  郭鵬伸手拍了拍夏侯惇的肩膀。

  “臣?”

  “嗯,元讓,你久在邊關,熟悉邊務,對草原的熟悉上來說,中原官吏是不如你的,你也擅長民務,辦事穩妥,有你主持此事,我會十分放心,你覺得如何?”

  郭鵬看著夏侯惇。

  夏侯惇舔了舔嘴唇。

  “陛下有命,臣自然遵從,不過陛下,臣已然主持并州政務,恐怕難以分心……”

  “放心吧,我打算把攻取之后的草原單獨設一個州來管理,你還是做刺史,并州交給別人來管就好了,草原上搞畜牧這種事情,我認為只有你能辦好。”

  郭鵬握住了夏侯惇的手:“夏侯氏也是我親族,這種事情沒有先例,交給別人做我實在不放心,元讓,私下里,我不把你當外人,這件事情只有你做我才放心,別讓我失望。”

  郭鵬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夏侯惇覺得自己的確是無路可退了。

  其實夏侯惇真的挺想離開并州的,但是他的方向是想要往南走,并不是繼續往北啊……

  他在并州做刺史有些年份了,一直以來也是兢兢業業,在并州大力推行屯田。

  他經常親自帶人到鄉村里面巡查,統計,在整個并州范圍內恢復生產。

  郭鵬稱帝以后曾給他下令,讓他集中精力抓生產,在并州搞屯田,因為未來的北伐戰爭需要并州起到一個后勤基地的作用。

  同樣的糧食需求,從并州出發到草原上和從洛陽出發到草原上當然不一樣,從并州出發那就容易得多,從洛陽出發那損耗的就更多。

  從這一點上來說,并州從一個被黑山軍、南匈奴破壞殆盡的混沌狀態發展為可以為此次北伐提供三分之一后勤保障的地步,夏侯惇居功至偉。

  本章未完,請點擊繼續閱讀!

  但是夏侯惇真的挺想回家鄉生活的,也想享受一下中原的花花世界,而不是在這里吹風吃沙,過得苦哈哈的。

  但是皇帝命令如此,他又能如何呢?

  只能兢兢業業了。

  六月十四日,關羽和張飛還有難樓來到雁門郡再次拜見郭鵬,和郭鵬最后一次確定進軍路線和戰略規劃,以及他們雙方的任務。

  “云長,益德,我再次重申,這一次進軍沒什么戰術可言,就是最簡單的中間摧毀,兩邊包抄,鮮卑人最強的主力交給我來對付,你們主要負責左右兩路包抄。

  若是鮮卑人同樣三路迎擊,你們就自由發揮,擊潰他們,然后再去包抄,總而言之,出兵之后,你們牢記自己的目的,在此基礎之上,任由你們發揮。”

  郭鵬給了關羽和張飛最大限度的軍事自由,在完成包抄戰術的同時,任由他們采取任何軍事行動擴大魏軍的戰略優勢。

  其實要說戰略,魏軍已經贏了,鮮卑的體量早已不是檀石槐時代了,而魏帝國現在的體量也不是東漢末年能比擬的。

  從戰略上來說,頗有一種當年竇憲北伐北匈奴的感覺。

  同樣兩者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但是具體的指導思想卻完全不同,最終取得的戰略成果當然也會不一樣。

  這場戰斗,主要的沖突就集中在了臨戰戰術方面,雙方對戰的時候激烈的搏斗將是最大的沖突,而結果不會改變。

  魏軍不會戰敗。

  鮮卑人注定滅亡。

  在這樣的基礎之上,讓關羽和張飛稍微發揮一下,也沒什么不可以的。

  最后,還剩下個難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