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26章 豐富多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星空下,他就在那里,璀璨的銀河在他身后展開,鋪滿整個天宇。墨藍的天空下,毫無保留的完美金字塔狀山形告訴我,是的,是他,那個荒原的巨獸,金色的圣殿,帕米爾的王。

  K2,就在那里,一覽無遺……

  雪山就在身邊,布洛阿特仿佛觸手可及,要知道那可有8051米的世界第12高峰!

  繼續行進難度非常大,積雪沒膝,冰縫密布,坡度極陡,需攀冰裝備,且受天氣因素影響巨大,每年僅數支隊伍可以完成,到這里已經心滿意足。

  休息兩天,坐上斯里蘭卡的火車將關于茶的體驗串聯起來。轟隆地穿行在霧靄綿綿的茶山間,或許會與帶著晨露的采茶女擦身而過。無論是以茶入饌的創意料理或是殖民風情的下午茶點,在這里古老文明和現代技藝的融合與轉換都在分秒之間。

  火車在高地緩行。這是斯里蘭卡的中南部山區,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斯里蘭卡紅茶中的高地茶,就產自這一帶。

  在霍頓下車,前往Ceylorails,世界上首個茶主題的度假別墅酒店,也是羅萊夏朵精品酒店的成員。有四個度假屋,這次入住的叫Norwood,是一棟1890年建起的房子,過去是種植園主招待客人、欣賞美景的地方,海拔一千二百多米,就在茶園之中。

  剛進屋,管家就給莊臣送上一杯茶:“您看上去有點累,我想這杯茶適合你。”

  那是一杯摩洛哥薄荷茶,調入了菠蘿汁和橙汁。這杯歡迎飲料讓我清爽了許多,但饑腸轆轆的我更期待的是這里獨特的茶餐,以茶入饌,配以在周邊莊園新鮮采摘的蔬菜和香料。

  聽飲食偏好后,晚餐在20分鐘后開始。餐廳里的壁爐驅逐著寒意,木桌上燭光微閃。第一道菜是茶熏雞胸肉佐蔬菜沙拉,倒算中規中矩。

  第二道菜就開始放肆開來,將玫瑰香草味紅茶混入蘑菇濃湯,得出一種嬌貴的味道,第三道是摩洛哥薄荷茶裹澳洲羊排,薄荷能讓肉更鮮甜些,最后的甜點白巧克力慕斯,點上黑巧克力和苦檸檬醬平衡甜味,但最出彩的還是在慕斯里加入茉莉花格雷伯爵茶,帶出了另一種芬芳。

  回到房間,發現我的床上擺上一小段剛摘的茶枝。雖然有其他餐品可選擇,第二天還是選擇茶餐,迎接的是煎茶和檸檬草茶味的肉湯,還有澆著錫蘭小種紅茶醬的鴨胸肉。

  清晨被管家沖泡的茶香喚醒,跟著安德魯參觀離住處十分鐘車程的茶廠,聽故事。離茶廠還有五米,空氣中就已有濃烈的茶香。順手從旁邊的茶樹上摘下一支最頂端的嫩芽,附帶著兩邊的葉子,即是我們說的兩葉一芽。每天清晨,采茶女就要上山手工采下這些茶,帶回茶廠,經過萎凋風干、揉捻、發酵、烘干……

  斯里蘭卡紅茶的制作過程和中國制作紅茶的步驟很類似,不同的是錫蘭紅茶常以碎茶示人。在烘干之后,茶葉還需要層層過篩,篩出不同大小的碎葉等級。

  參觀完茶廠,來到品茶區。桌上有兩種茶杯,一種類似馬克杯,不過杯子上還放個像是倒置的杯蓋,蓋子上塞滿泡開了的各式茶葉,另一種茶杯稍矮一些,和馬克杯一一對應,盛的是相應的深深淺淺的茶湯水。

  舀一勺茶到杯子里,一口氣喝掉,這陣勢特別像把烈酒一口悶。品茶師認為,這樣的步驟必不可少,它能夠讓茶水迅速過滿口腔,給人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準的。

  其它的品法就和品功夫茶有些類似了,聞味,小口品,讓茶在口腔中停留或翻滾,感知它的香味口感。

  生長在6000英尺的茶中之香檳,味道清新,如潺潺溪流般回味綿長,口味活潑悅人。有著類似香草、柑橘的香氣,茶體柔順,其中稍許的辛味正像白堊土賦予香檳的那份清脆……

  根據生長高度,斯里蘭卡茶分為高、中、低地茶,海拔越高茶體越清亮透明,香氣馥郁,海拔越低口感越醇厚,不過拿來配黑森林蛋糕之類的甜品堪稱完美。

  斯里蘭卡的茶特別在一個小島上地形豐富,各個地區的海拔、氣候不同,也就孕育了非常多樣化的茶品,全年都可出產茶葉。

  然而很少有人像品酒那樣用一套嚴謹的體系去深究產地、茶葉品種、制茶師、采摘時候的天氣,用華麗的詞藻形容它的香氣、口感、味道,市場上的產品也很少細化出這種多樣性來。

  要知道任何變量都會造成茶的味道有所不同,昨天下了一場雨,第二天采摘的茶葉味道就要和晴天的不同,這多美妙。

  基礎的斯里蘭卡茶分類方法中,也有以產區分的。加勒也是六大茶區之一,這里的茶味道強烈,很受中東人的歡迎。不過大多數游客都會點一份盛名在外的產自中高海拔產地烏瓦的紅茶。茶色橙紅明亮,味道具刺激性,透出薄荷、鈴蘭的芳香,苦澀回甘。

  如果想獵奇,可以點漢杜努勾達莊園出品的白茶。斯里蘭卡主要出品的自然是紅茶,但也有部分的綠茶和白茶出品。

  這里出產的白茶叫銀針,很稀少。漢杜努勾達莊園離加勒半小時車程,那天我正好探訪了那里。比起茶園,那更像是一個植物園,從橡膠樹、肉桂、胡椒到茶葉,它的主人馬林加赫曼甘那拉特內樂于利用植物之間的共生關系。

  在斯里蘭卡,很容易有時空錯亂之感。一百多歲的揉捻機還能正常工作;半個多世紀前的內燃機還拉著火車翻山越嶺。時間在這里有時像停止,有時也受沖擊。

  1950年代,當英國人開始開發非洲作為茶葉種植區,茶包的需求量增大,許多斯里蘭卡茶廠開始使用CTC碎茶技術,萎凋之后直接將茶切碎,好更快生產茶包用的碎茶。

  當然也有廠家依然堅持傳統揉捻,只是在揉捻后用另一種特殊的機器碎茶,保持原有的風味。在堅持傳統風味和開發更為現代的飲茶方式之間,斯里蘭卡茶的味道,一步步地走向平衡。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