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81章 江南皮革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在浙江的東南角,有一座小城,這里依山傍海,氣候溫和,取名溫州。人們總以為這里布滿皮革廠,這里的人都在炒房,卻不知溫州人經商不過數十年,而溫州建城已有兩千余年,對吃的研究也有千年歷史。

  如果你能和一個溫州人聊起豬臟粉這種食物,那這個朋友就算交上了:和湖南米粉一樣,沒有一碗豬臟粉能走出溫州,除非你來。而每個在外回鄉的溫州人,到家第二天的早飯多半是一碗新鮮熱氣的豬臟粉。

  凌晨四點,人們還在睡夢中,這座城市的糯米已經炊上了。提前熬好的香菇肉湯,新炸的油條切成碎粒,蝦皮紫菜肉松芝麻,整齊排開。還有一桶桶現熬的豆漿熱氣直冒。

  七點,上班的人們陸續來到,老板,一碗糯米飯多肉湯少蔥,再加一碗甜豆漿。老板熟練地從蒸籠里挖一勺糯米,澆上肉汁,鋪上油條,最后撒上蔥花,這碗滿滿碳水的糯米飯,是每個當地人一天的開始。

  吃糯米飯一定要配湯。蛋花湯、豆腐腦、豆漿是常見的選擇。豆漿有咸甜兩種,咸豆漿里會放油條紫菜蝦皮和蔥花,而甜豆漿里會撒黑芝麻,有任何忌口,記得提前告訴老板。

  咸黨和甜黨在這里都能得到滿足。這里的甜糯米飯和別處也不一樣。炸得金脆的油條,均勻撒上白糖和黑芝麻,混著糯米大口吃,沒有人能拒絕這樣的美味。

  當湖南人和江西人還在爭論天下第一米粉時,溫州人哭了,因為豬臟粉根本沒走出過溫州……

  豬臟粉用的是鮮米粉,每天早上去菜場可以買到新鮮做出來的,當天就要吃掉,無法儲存,所以這種米粉,溫州以外的地方很難吃到。

  豬臟,顧名思義就是豬內臟,主要是大腸、小腸和豬血。處理得干凈,燉上個把小時,吃起來才夠入味,軟而不爛,糯香十足。

  豬骨湯色澤清,喝起來味道香濃,再配上爽滑的米粉,鮮嫩的血,和香糯的大腸,一碗大滿足。

  到了晚上,辛苦一天的人們對碳水的渴求更加強烈。夜宵是重口味版豬臟粉。湯底的顏色一看就濃郁許多,配料干脆全鋪滿大腸,湯里直泛著油花。

  不同地方的水和米不同,做出來的米粉有本質的區別。這里的米粉比桂林米粉更細一些,不會太有韌勁和糯性,講求爽滑和米香,浸過肉湯后,大口哧溜吃進去,深夜的胃和心都得到慰藉。

  粉干是另一種米粉,將米用水磨磨成水粉,經過兩道蒸粉的工序,最后壓成細絲、晾曬成粉干。攜帶和儲存都很方便,是溫州人家中常備、外出也常帶的干糧。

  有粗細兩種,未煮之前看上去也許只有大小的細微差別,但吃起來口感全然不同。粗粉干適合煮湯面,煮的時候要小心火候,稍有不慎就可能煮爛,煮好之后要馬上吃,粉干很容易吸水,放置一會就會坨掉。

  配料很自由,可以只是簡單地炒個蛋加肉湯,也可以是豐盛的一碗海鮮粉。整條小黃魚、鮮牡蠣、鮮蝦、蝦干、鰻魚干……

  起大鐵鍋,下豬油,先炒佐料:雞蛋、豬肉、洋蔥胡蘿卜,然后下泡過水的粉干,倒入佐料,最后下蔬菜,一盤鑊氣十足的炒粉干熱氣騰騰。

  吃起來韌韌的,帶點鍋巴的部分最精彩,金黃焦糯,配上豐富的佐料,滿口油香。

  沒有糯米飯的地方都是他鄉,沒有炒粉干的地方都是流浪!

  在這里一頓飯可以沒有肉,但絕對不能沒有魚。如果要選擇余生只吃一種魚,那這里的人肯定會選:鮸魚。

  溫州人吃鮸魚有多瘋狂呢?前兩年媒體做過統計,說一年吃掉3718噸鮸魚,價值1.5億元。

  一斤魚肉混合三兩紅薯淀粉,不多不少,這樣做出來的魚餅既有魚香,又足夠彈牙。要蘸醬油醋。這可是溫州人的海鮮法寶,醬油兌醋1:2的黃金比例。無論是吃海鮮還是雞鴨鵝肉,都靠這小碟蘸料來調味。

  魚丸也不是球形,而是不規則的條狀。同樣用鮸魚混合白淀粉,加入蔥姜絲,揉捏至魚肉有彈性,然后用刮板一點點燙入沸水中,等到浮起來,魚丸便熟了。

  喜歡加很多醋、胡椒粉和蔥花,吃不慣酸味的也記得提前打招呼。魚肉外滑里嫩,很有嚼勁,魚湯鮮美,酸辣調味去腥提鮮,十分開胃。

  同樣是魚肉加番薯粉,做出來的敲魚和魚餅卻是完全不同的形態和味道。敲魚薄如蟬翼,是魚肉加淀粉后經過二十幾道敲打成的薄片,切條而成。還會在湯里加入青菜、蘿卜絲和香菇片,可以說是溫州人最愛的一碗湯。

  晶瑩通透的一條條膠凍,染上了漂亮的醬油色,看似Q彈,入口便會融化,鮮香十足。如果吃到明顯有彈性的口感,有可能摻了明膠,畢竟用純魚膠做成本不低。

  其實溫州菜也叫甌菜,在浙菜四大流派中占有一席之地。這靠的不僅僅是富饒的物產,更需技藝精湛的刀工、甄別食材的慧眼和調味拿捏的分寸。而這些,都是為了一點:追求食材本來的鮮味。

  蝤蠓,是溫州人對青蟹的稱呼,生長在海水和淡水的交匯處。體態結實,個頭大的能有兩公斤重,所以一只蟹就成一道菜。

  最好的蝤蠓產自靈昆,甌江入海口的小鎮,那里的蝤蠓完全不輸三門青蟹。中秋前后的蝤蠓是最肥的,因為那時雌蟹剛交配完,也是蟹黃最豐滿的時候。

  和大閘蟹不同的是,蝤蠓最好吃的部位是兩只大蟹鉗,肉多且嫩,而在溫州的餐桌上,把一只蟹鉗吃干刮凈,可以說是一種基本的餐桌禮儀。

  另一道蟹,不是所有人都敢嘗試。看似簡單,卻極考刀工的一道菜。江蟹生,以甌江里的梭子蟹為原料,生蟹處理后用白酒消毒,分解很考刀工,再用醋、醬油、黃酒、糖、白胡椒去浸制,用量各家會有些差異,但吃起來肯定是酸、甜、辣,入口鮮滑。

  更上乘的刀工,體現在大菜里。比如炸溜黃魚。類似西湖醋魚,卻是完全不同的刀法。炸溜黃魚是牡丹花刀,西湖醋魚是柳葉花刀,這其中的細微差別沒有對比過恐怕很難發現。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