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36章 皇帝當得真窩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來到旁邊的偏殿,這里是明清家具展廳,前年才正式對外開發,六千多件精品中百里挑一的重器。

  莊臣大開眼界,大到3.9米的紫檀木雕龍紋頂豎柜,小到A4紙大小的魚缸插屏,每件背后都是一段皇家故事,上面都可能留下帝王指紋。

  全部家具不是黃花梨就是紫檀,甚至木插屏魚缸造景不用沙不擺石,撒得是貨真價實的珍珠,氣派十足。

  足足三層貨架一字排開,隔著巨大玻璃幕墻,桌、椅、條、案、凳、座墩……中式家具應有盡有。

  來到一面紫檀雕云龍圖屏風,八字三屏式。屏心以紫檀雕云紋地,雕龍戲珠紋,雙勾萬字方格錦紋邊,每支龍都梳著乾隆時期流行的大背頭。

  紫檀木嵌玉大椅,后背正面是云紋地,嵌青白玉正龍一條,周圍點綴火珠及五只蝙蝠……

  寶座兩側是兩張紫檀木雕花紋香幾,各拜一只剔紅獅子。柱子上懸著剔紅掛對,上書雨潤湘廉苑外青巒秀,風披錦莫階前紅藥翻香……

  周慧把莊臣帶到一個展柜前,介紹道:“這是鹿角椅和兩把金漆雕龍紋交椅,三把椅子并排展示,分別是乾隆、雍正和康熙祖孫三代。”

  “鹿角椅路分極高,椅背用整只鹿角制成,上面刻有乾隆御制詩,故宮目前只有四把,其中兩把是康熙親獵之鹿制成。”

  “它們都不是實用器,主要是乾隆為紀念自己的爺爺制作而成。連他自己都說:不敢坐兮恒敬仰。同時提醒子孫后代不要忘記自己是馬背上的民族,不能疏忽齊射技藝。”

  “另一把龍紋交椅是康熙最愛,每次去承德避暑山莊時,這把體型碩大的交椅必須帶著。每逢接見蒙古王公大臣,這把椅子也絕不缺席。”

  “因為交椅是由胡床演變而來,而胡床改變人們席地而坐的習慣。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交椅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所以咱們才說:坐第一把交椅。”

  莊臣湊到跟前,仔細觀察,扶手上厚實光潔的包漿,甚至一些細微劃痕,說明都是皇帝親手盤過的證明。

  隨便一個拿出去都是幾千萬的重器,看著眼暈,趕緊離開。往東邊走,聽說專門有御制餐具展廳。

  好家伙,火鍋、火碗、一品鍋、壺、盤、碗、水囤、碟、酒杯、刀、叉子、箸、茶船、食盒……

  金、銀、玉、水晶、瓷、琺瑯、翡翠以及瑪瑙等;產地還分造辦處、民間銀樓、外省當地制造進貢……

  根據餐具的功能、使用者的身份、使用的場合,用到的餐具也各不相同。皇帝日常進膳會用到各式盤碗。冬天增設熱鍋、暖碗,大宴時的御用宴上大多用玉盤碗……

  萬壽宴用特制銅胎鍍金掐絲琺瑯萬壽無疆盤碗,皇后、妃、嬪等有搭配其地位使用的盤碗。

  比如皇后及皇太后用黃釉盤碗,貴妃用黃地綠龍盤碗,嬪用藍地黃龍盤碗,貴人用綠地紫龍盤碗,常在用五彩紅龍盤碗……

  比如眼前一整套餐具,叫野意家伙,說白了就是火鍋套餐。什么火鍋、盤、碟、果盒、火碗、攢盒、方盤、鏇子……

  全部純金,色澤黃亮,熠熠生輝,鏨刻細膩,紋飾清晰,工藝精湛。聽說是溥儀當年在鹽業銀行的抵押物,1951年回歸故宮。

  莊臣忍不住靠近研究,圓形碟子,敞口,圈足。內心凹下以承單耳杯,鏨刻團龍紋,四周有八寶紋、小朵花紋及菱形花紋。

  單耳杯為圓形,撇口,圈足。腹部外壁鏨刻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八寶紋,近口沿處有小朵花紋和菱形紋。

  連小小一把勺子上都鏨刻正面團龍紋,毛發乍起,身曲屈盤繞,兩前爪高舉于頭部兩側,全身祥云圍繞,周邊為朵花紋及菱形花紋。

翠柄雕勾蓮銀鍍金二齒叉青玉柄金羹匙金鑲松石把瑪瑙羹匙青玉鑲赤金嵌烏木筷紫檀鑲金嵌玉箸金鑲紫檀柄玉頂果叉  金鏨花雙喜圓壽茶碗,一個小碗上面刻滿金剛經,每個字小到不用放大鏡都看不見!

  周慧見莊臣生無可戀的表情,笑道:“皇帝平時用膳地點不固定,大多在寢宮東西間或辦事場所。用膳兩邊不得走人,上菜的人全部走中間南門,因為皇帝必須要坐東朝西用膳。”

  “膳房太監負責擺好膳桌,鋪上桌單,開膳時間一到,侍衛便通知御膳房將膳食送上,這叫傳膳。”

  “太監們便手捧紅漆盒排著隊進來,將各種菜肴、飯點、湯羹等迅速端上餐桌,按照規定位置擺放好,無關人員一一退下,只留下侍膳太監。”

  “皇帝在太監簇擁下入座,準備用膳,四名太監垂手立于身后,年長侍膳太監站在一旁,負責給皇帝布菜。膳桌一般用三張桌子南北向拼成,中間一張桌子供皇帝進膳用,主要擺放幾只時令鮮菜和水果。”

  “旁邊還另設一幾案,以備皇帝賞賜,覺得哪道菜特別可口,說聲賞,這道菜便會被放到幾案上,待會兒放入配有開水加溫的食盒內,快馬加鞭送到被賞賜官員府或妃嬪宮中。”

  “待膳太監先在每道菜上放一塊試毒牌,看顏色變不變,以檢驗飯菜是否有毒或變質。試毒牌是一種銀制的半寸寬、三寸長的小牌子。”

  “用試毒牌檢驗過之后,太監再親口將每道菜嘗一口,謂之嘗膳。驗證無誤后,皇帝才示意待膳太監將自己喜歡吃的菜點盛至碗中,開始享用。”

  “可惜無論菜再可口,皇帝都不能連吃三口,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家規,叫吃菜不許過三匙。皇帝愛吃什么、不愛吃什么,絕對不能讓外人知道!”

  “一來怕有人在膳食上打主意,投毒謀害皇帝;二來也是不想皇帝的愛好被人假借,形成招搖撞騙。身后四名太監是專門執行家規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老祖宗定的規矩。”

  “用眼睛看哪個菜,太監趕快把菜朝皇帝身邊挪近一點,然后用羹匙舀進布碟里。假如皇帝吃后說句:這個菜不錯,或是贊許點頭,就再替皇帝舀一次,同時將這個菜朝后面退,不能再舀第三次。”

  “如果連舀三次連吃三口,為首大太監馬上大叫:撤。其余太監將菜撤下去,此后十天半月肯定不會再見這道菜。規矩叫傳膳不勸膳,反正皇帝用膳必須讓人捉摸不透,千萬不能輕易掌握規律。”

  “就連專門記錄清宮《膳底檔》的內廷資料,皇帝愛吃什么菜也萬萬不能記錄上檔,甚至連皇帝自己都絕不會說自己喜歡吃什么,或者今天想吃什么。”

  “侍膳太監及宮內人員更不許隨便談論,這可是宮內一大忌諱,隨意談論或泄露皇帝用膳情況的人,輕者杖責,重者砍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