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43章 媒體時代無隱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有些人注定走運,伏完在朝廷上完全是打醬油,不過誰讓他姑且也算是一個外戚,于是順理成章當了三公之一的司空。楊彪履歷還可,只是一步到位成為刺史,也算高升。

  劉繇解任揚州刺史,劉勛遷河內太守,原本的豫章太守朱皓,調任廬江太守。再加上九江太守陳瑀,揚州這塊若非軍政分離,其實已經算是被舊勢力把持。

  散官制度提前出現,按照大漢各級官員等級任命,不過俸祿減半,畢竟不干活都領一份薪水,還指望能多?

  這個政策,對于因為實行軍政分離,而導致少一份俸祿的官員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補償,也能降低這些官員的怨言。只是權力到底是減少了一半,這是事實!

  “聽說了嗎?”坊間,少不得有人開始傳言,“曹司空要放下司空一職,專心擔任車騎將軍了!據說是朝廷要,實行一個新政策,叫做軍政分離的!”

  “你沒看報紙嗎?”旁邊的人舉起最新一期的《大漢周報》,“不僅是軍政分離,似乎還要在兗州組建軍團,以于禁作為軍團長,似乎豫州和揚州也會露出組建起來!”

  “軍團是什么?”第一次聽說這個詞的,少不得好奇的湊過來。

  “上面寫了不是……直接去買一份看看不就知道了!”只是別人懶得說,指了指報紙。周圍的人頓時恍然,然后立刻前往萬事屋,購買一份新一期的報紙。

  “原來如此,朝廷主要是覺得疆域太廣闊,中央到地方的指揮越來越不方便,所以允許組建軍團,面對戰爭可以有臨機應變之權……那軍團長們,不是割據一方了?”讀了報紙,反而有人擔心起來,軍團長的自主權那么大,甚至不需要虎符就能調動兵馬,若是割據一方,當土皇帝,那豈非又要倒退回去?

  “看完,看完再說!”旁邊的伙伴指了指,“正因為這樣,朝廷才要實行軍政分離。軍人不能涉政,官府不能涉軍。這樣地方的刺史和太守,從此只能乖乖治理地方。同時軍團的構建也不是沒有條件的,一則必須要財務公開,也就是每花一分錢都要說明去處。二則就是需要有監軍……”

  “誒,十常侍亂政才多少年,怎么又要重用宦官啊?”頓時有人不爽,很多人都是被十常侍逼得家破人亡,最后不少人還因此加入了太平教造反。聽說又要啟用監軍,第一時間想到就是宦官,然后想到宦官亂政。

  “你看看,看清楚了!”旁邊的人指了指報紙,“沒看明白別亂說,上面寫了,監軍主要是書生來擔任,不負責指揮作戰,也不需要上陣殺敵,不能對軍務指手畫腳,否則的話將軍可以直接逮捕,核實之后押回許都斬首。不過有建議權,武將可以聽可以不聽!”

  “若武將不聽,結果出了問題,誰的責任?”有人好奇問了句。

  “別人都建議,結果武將不聽,那出了問題,那當然算武將頭上!”旁邊的人回道。

  “看看,這邊有專門寫監軍職責的……誒呀,居然每一層都有監軍,直至到每曲?!”有人翻到第二版,然后指著一個版塊驚呼。

  “那需要多少監軍?有那么多讀書人會參軍嗎?”有人表示懷疑。

  “看清楚點,監軍算是軍隊文官,以后也會接受考核,換言之以后也會晉升,同時有限晉升到地方充當官吏……這哪是吃苦,分明是一條通天之路啊!”有平民士人頓時意動,恨不得這軍團立刻組建起來,然后他就應征去當一個政委。

  “只是感覺,這次改革,曹司空……不不不,曹將軍犧牲很大啊……”有人為曹操鳴不平,辛苦打下來的地盤,結果差不多是拱手相讓,自己的權力都少了不少。

  “什么話啊!?”旁邊有人直接反駁,“曹將軍那是心懷大義,懂不?她是漢臣,忠臣,看看這軍團和軍政分離,那是什么?那是讓朝廷的軍隊,能夠更具有戰斗力,同時讓地方更加穩定的手段!長此以往,不僅能讓天下更快平定下來,后續也能避免許將領擁兵自重的問題,提出這個建議的曹將軍,當真是我大漢忠臣!”

  “對,就是這樣,外面那些,叫囂著曹將軍是‘奸臣’的,如今臉估計都腫了!”旁邊的士人大笑,在許都久了,自然很清楚謠言和真相是什么。可外面的人不知道,再加上地方報紙的評價,要么負面,要么晦澀不明的,很多許都的士人,都為曹將軍鳴不平。

  這次這個軍團和軍政分離制度出來,看誰有誰敢說,曹將軍是奸臣的!?

  “原來如此……這次動作很大啊……”金拱門許都店里面,一個粗布服飾的女性士人,吃著漢堡,看著報紙,“說起來也來這里三個月,消息也收集夠,該決斷了!”

  “單福,休息時間準備過了!”店員朝著她喊了一聲。

  “好的,吃完我就上工!”女士人無奈,本來就在流亡的過程,沒什么收入,這不來許都三個月,好在在金拱門找到了兼職,不得不說,這里兼職很好,收入不錯,關鍵管一日三餐。賣剩的東西,也會在當天收店后分發出去,這也是為了確保新鮮。

  金拱門做不到西方那種絕對新鮮,但至少絕對不會出手隔夜的東西,這是嚴格要求的。

  與此同時,許都這邊的消息剛剛傳來,報紙也隨之送到各地,大家都知道許都的大動作,甚至有人還專門深入調查,知道了一些邊角的內幕。

  比如說,這些提議,似乎是某個主廚提出來的。考慮到他和陛下的緋聞,少不得不少報紙都專門繪聲繪色的,參考這些邊角料的內幕,進行加工,仿佛親眼所見一般。

  “看看……不知道這是地方報紙,我還以為我是在看《知音》。”王庸拿著一份《河北周報》看著,這是消息傳遞后一周,差不多進入十月份的時候,買到的最新一期報紙,同時購買的還有《江東周報》、《荊州周報》和《益州周報》。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雖然沒什么軍事上的秘聞,不過通過查看民生,還有一些商業消息,也能大概了解對方的實際情況。

  在家里的某人告訴曹操之后,后者也組建了一個分析小組,專門分析地方情報,為首之人,正是賈詡,郭嘉也被調過去幫忙,算是有了一份正式工作。

  “只能說,你那套狗仔的玩意,看來還是被人學了一些過去。這不抓到一些小道消息就胡亂報道,關鍵是下面的人也不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份……”荀彧看了看報紙,也是無奈,消息應該是與會之人,在與好友喝酒的時候泄露的,可沒想到傳出去那么快。

  同時也有不少花邊新聞,都是因為這樣傳出去的,這時代,看來隱私真的難保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