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四十一章 喬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吳家幾人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外人并不得知。崔順在收到小丁送來的圣旨后,詢問了句吳閑云在哪?聽小丁吱唔了半天也沒說出什么,便有了答案。給了小丁一些賞錢打發他離開。

  “紀賢弟,你看這……”崔順沒有想到吳閑云對待這道圣旨會是如此輕視的態度。

  紀允連冷笑,“讓他盡管作,這件事很快便會傳到皇上耳中。至于皇上要如何處置,咱們不用管。”

  “那接下來呢?”崔順在不知不覺中將紀允連當作了主子。

  “接下來你按照剛才你擬的名單去詢問那些人是否愿意跟咱們去西北?要是愿意的話,請盡快給我消息,我也好盡快進宮去找皇上給你們要官職。”怕夜長夢多,他想盡快解決這件事。

  “要是那些人不肯去西北呢?”

  “人各有志,咱們也不必勉強。過后我自會向皇上說,叫大家不必擔心。實在不行,我還可以將他們留在韶京,名義上給明霞郡主看家護院,實則他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當然,”頓了頓紀允連才道,“他們若是想要給別人效力,那就要看他們的本事了。”

  “那除了我剛剛給賢弟擬的名單上的人,其它人賢弟還要嗎?”崔順又問。

  “不要。”紀允連擺了下手,“寧缺毋濫。我相信崔大哥識人的本事。”崔順和那些人共事那么多年,他要比旁人要更了解那些人。

  “那好,我這就去辦。”

  紀允連朝他拱手道謝,“那就辛苦崔大哥了。”又看了看外面的天,“我和郡主出來許久,也該回去休息了。”

  “紀賢弟別急著走,待會兒讓你嫂子置辦一桌酒席等我回來陪賢弟和郡主喝兩杯。”崔順極力挽留。

  “這個就不麻煩嫂子了。等這件事辦妥后,我和郡主在府中招待你們大家伙兒。”也借此認一下人,增進彼此的感情。

  “那好。我先替大家伙兒謝過紀賢弟和郡主。”

  孝敬帝這次十分大方,將原金吾衛仍舊在韶京待著的二十幾人全都給了王慕妍。崔順便先去了鐵哥們喬軍那里,并將圣旨拿給他看。

  “皇上怎么會心血來潮將咱們這些人賜給明霞郡主?”看了圣旨后,喬軍十分震驚。他沒有想到免職還不算完,非得用這種方法繼續折辱他們。

  “那你覺得將咱們賜給誰更合適?”崔順不答反問。

  “哪怕不賜給太子也應該賜給黎王才是。”最起碼跟著他們還有可能混出些名堂,沒準將來還能爭取到從龍之功。

  “那你更傾向于誰?”聽了喬軍的這番話,崔順面容變得十分嚴肅。

  “我也沒想好。”喬軍道,“要論嫡、論長當然是太子。但太子的品行不端,未必真能坐上那個位置。”他們這些金吾衛出身的,原本是孝淳帝身邊之人。那個時候別說是太子朱謙耀,就是連現如今的孝敬帝都沒有入他們的眼。所以談論起皇家的事來,竟然沒有一絲敬畏之心。

  “那黎王呢?”崔順追問。

  “黎王總感覺火候差了點。而且他特別優柔寡斷,沒什么主意。要論心狠手辣又遠不如太子,這樣的人在皇家不見得能走遠。”

  “嗯。”崔順點頭,“那你有沒有考慮過皇上的想法?”

  “皇上什么想法?”喬軍抬頭看向崔順。

  “皇上更屬意于誰?”

  “應該還是太子。”喬軍回答道,“不然當初也不會在黎王出了那么大力后,還冊封了他為太子。”

  “錯。”崔順卻反駁了句,“皇上誰都不屬意。”

  “那皇上屬意誰?不會是余下幾個庶出的皇子吧?”喬軍對這種想法不太認可。那幾個皇子出身卑微,又沒有多大的能耐,真要是被皇上看中,太子和黎王兩人能先合伙把人除掉,再各憑本事爭最后的機會。也就是說,皇上看中誰,誰將成為第一個被除掉的靶子。

  “非也。”崔順搖頭,他可沒說皇上屬意的是那幾個庶出的皇子。

  “你也別賣關子了,說吧,皇上到底屬意誰?”喬軍也是個急脾氣。

  崔順笑了笑,“皇上才登基兩年,你說皇上更屬意誰?”這次沒有等喬軍追問繼續說道,“當然是只屬意于他自己。至于說以后誰有機會?還要看誰能沉住氣,熬過這一段。”

  喬軍一拍手,“對啊!我怎么就沒有想到這點?皇上現在不僅打壓太子,也打壓黎王,但還都給兩人機會,這分明就是制衡,為的是讓他自己的位置坐得更穩。”

  崔順點頭,“沒錯就是這一點。”又問,“那你有沒有想過,這天下還有沒有可能是別人的?”他這話更加大逆不道,但自打孝敬帝將他們免職,他們對孝敬帝更沒多少的敬畏之心。甚至巴不得他早日下臺,好讓太上皇重新執政。

  “誰?廢太子嗎?”喬軍說完自己就否認道,“我看不可能。廢太子現如今只是韓長仁的傀儡罷了。相比較而言,就是連韓長仁都比廢太子有機會。”新八一m.

  “我說的是仁王。”

  “不可能。”喬軍再次否認,“一來,哪怕太上皇曾經屬意仁王,還讓咱們暗中幫過他。但目前大局已定,皇上早已經登基,太上皇又被軟禁,仁王翻身的機會并不大;二來皇上一直防著仁王,本來在皇上登基后應該封他為親王,但旨卻意遲遲未下,足見一二;第三,仁王沒有兒子,哪怕之后有了兒子,皇上能不能讓他兒子平安長大都未可知?第四,仁王勢力不顯,手下沒有什么精兵強將,就是想要造反,也沒有像韓長仁這樣的大將幫他打天下,所以未必能如他所愿。”不得不說,即使他們現在不在金吾衛,但對大局仍舊會有一些自己的判斷。

  “我承認你說的都對。”崔順先是認同,“但凡事都怕萬一。哪怕仁王現在沒有親生兒子,但他可以先過繼一個兒子讓自己有機會爭奪那個位置。等事成后,大可以擴充后宮,有的是女人可以給他生,不怕沒有兒子。再有,仁王在南面扎根這么多年,還有太上皇暗中扶持,未必就是給外人看到的那么不成氣候。”這個時候,他們并不知道仁王還有個親兒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