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177 人神不擾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回稟太皇。臣,確有一事。”劉備恭敬作答:“蒙太皇垂愛,封(公孫)王妃為后。今臣后宮,貴人與妃并立。品秩不分高下,行事多有不便。”

  簾后太皇,四目相對。改為竇太皇柔聲發問:“王上,意欲何為。”

  “回稟太后。臣,請改‘貴人’封號,為‘貴妃’。”劉備實言相告。

  “原來如此。”二宮太皇心領神會。竇太皇忽問:“王上,一代明主。料想,此舉必有緣由。”

  “太皇明見。”薊王遂將另立雍州,新開賜支都護府二事,娓娓道來。

  “王上鑿穿羌身毒道,又立賜支都護。莫非欲南下身毒。”竇太皇素稱聰慧。

  “正是。”薊王答曰:“身毒列國與扶南,地勢相當。皆在日之南。為高山所屏,寒氣不侵。故四時無冬,一季三登。廣袤萬里,天府之國。且諸國亂戰不休,可比春秋列國。若南北水陸并進,再與大月氏貴霜,東西夾擊。四面合圍,身毒佛國盡滅。”

  “王上欲滅佛國。”董太皇心領神會。

  “正是。”薊王答曰:“‘子不語怪力亂神’。假神佛之名,行奴役之實。與國與民,弊大于利。”

  “聞神佛引人向善,王上何言其弊?”竇太皇當有此問。

  “若論此功效,諸子百家,無所不有。何必求佛。”

  “王上既能容王學,神滅無鬼。如何不能容,西佛東來。”董太皇又問。

  “回稟太皇,臣無滅佛之心。”薊王如實作答。

  “佛國。”竇太皇終是醒悟。

  “太皇明見。”薊王坦誠相告:“‘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以教立國,假神佛之名,重開天地相通。乃至‘神鬼’橫行于世,與民人無益。”

  “‘帝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薊王心中所思,竇太皇已全然領會。

  “正是‘人神不擾,各得其序’。”薊王再拜。

  “故王上欲再和親貴霜。”董太皇,亦稱聰慧。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薊王答曰。

  “貴霜乃域外大國。若不為后,當為貴妃。”竇太皇眸生異彩:“大漢四百年,和親之策,飽受詬病。幸有王上,為陳丞相正名。”

  《禮記·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鄭玄注曰:“詬病,猶恥辱也。”

  薊王暖意心生:“臣,既出漢室。豈能坐視,社稷不繼,國祚不續。”

  “王上天生,三興有望。”董太皇慨嘆。

  稍后,太皇下詔。改號薊王宮貴人為貴妃。金章紫綬,而次于后。

  如此,宋貴人、士貴人、馬貴人、安貴人,改尊貴妃。薊王又擢升七妃、蓮妃、麗(珠)妃、慧妃、卓妃,為貴妃。食中二千石家俸;家中父兄,授民爵十七等之“駟車庶長”,歲俸八百五十石,授田八十八頃,授地八十八宅。

  駟車庶長,意即乘駟馬之車而為眾長。

  太皇制詔,金口玉令。且詔命薊王,叔侄三人,豈敢有異。如前所言,大漢家國同構。二宮太皇并(輔漢)大將軍劉備,手握廢立大權。叔侄三人,少有不遜。皆可廢之。

  故三分天下,卻有四國。

  薊國凸立在三國之外。不顯山不露水。利益均沾,好處盡占。

  話說,薊王并非享樂之主。何以制詔,專為后宮。

  正當天下皆不解其意之時。

  薊王前后二道表奏,已由門下主簿孫乾,呈送甄都。

  董侯專開朝會。急命太師王允,太傅楊彪,太保曹嵩,攜三公九卿,殿中議政。

  “薊王使者何在?”董侯居高下問。

  “正在殿外。”黃門令左豐答曰。

  “速召來相見。”

  “喏。”世人皆知,左豐與薊王,生死之交。凡薊王之事,左豐必傾力而為。今日亦不例外。

  少頃,孫乾趨步入內,大禮參拜:“下臣孫乾,叩見陛下。”

  見孫乾一表人才,頗有儀容。董侯贊道:“上邦人物,卓爾不群。”

  “陛下過譽,下臣誠惶誠恐。”孫乾再拜。

  “主簿無需過謙。”董侯示意:“賜座。”

  “謝陛下。”孫乾恪守臣節,正如薊王行事。

  待孫乾坐定。董侯居高下問:“薊王上表,朕已悉知。諸位,可有見疑?”

  言罷,殿中鴉雀無聲。董侯先將自己撇清,再命群臣代為發難。群臣又豈能不知。薊王兼督四州,兵強馬壯。愿俸甄都為主,已是朝廷大幸。且分涼立雍,亦是幕府之權。群臣豈敢多疑。

  環視殿中群臣,董侯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諺曰:“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果然大漢,江河日下,再無忠良。

  “敢問貴使。”出言發問,正是王太師:“王上分西州另立,所為何來?”

  “只因河西諸郡,去涼州治遠。隔以河寇,民情不安。軍情如火,遠水救之不及。”孫乾答曰。

  “何來河寇?”

  “多為西涼大人,塞北亡胡,并黃巾余孽,大姓宗賊。往來大河,裹挾為寇。”孫乾答曰。

  “西涼,州境狹長。東西往來,耗費時日。且河西四郡,據西行商道。前漢時,乃流徙之地。通商巨富,豪強林立。單為一州,需良臣牧守。”王太師言道。

  “太師所言極是。”董侯眼中一亮:“朝中何人,可牧雍州。”

  王允答曰:“陳留邯鄲商可牧之。”

  “詔命陳留邯鄲商,為雍州牧,別典五郡。”董侯言罷,忽又笑問:“主簿,以為如何?”

  孫乾恭敬作答:“下臣,實無異議。”

  董侯終是安心。

  州牧既出朝廷,兗州當可為朕所用。

  此事落定。王允又問:“賜支之地,舊稱羌中。乃羌人世代所居。本不為漢土。王上另立都護,又是何意?”

  孫乾代主答曰:“如太師所言。賜支首曲,乃羌中故地。我主立為都護,乃為鑿穿‘羌中通身毒之道’。”

  群臣竊竊私語。王允不為所動:“莫非,王上有意南下身毒。”

  “我主,正有此意。”孫乾恭敬如一。

  換言之,薊王仍不欲介入三國之爭。

  王允一聲慨嘆:“薊王純臣也。”

  請:m.booktxt.ne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