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三十章 開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1981年11月16日,發生了一件足以載入我國體育史冊的重大勝利。

  我國女排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女子排球決賽”中,在戰局失利的情況下,靠團結一致,堅持不懈,反殺成功。

  最終戰勝了上屆冠軍日本隊,榮登冠軍寶座。實現了我國三大球在世界比賽中,金牌“零”的突破。

  當天的這場比賽持續了兩個多小時,雙方激烈爭奪幾乎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至最后決定性的那一刻,京城不少留守電視機邊觀戰的家庭主婦,都因為太緊張,用手捂上了自己的眼睛,不敢正視比賽成敗。

  而隨著女排扣殺得分,終以17:15取得勝利的一刻,又不知有多少男性抄起身邊的家什,一腳蹬在了凳子上,情緒激蕩的不停敲打。

  這一天晚上,京城自發慶祝的人潮,像打了興奮劑一樣,甚至涌上了天安門廣場。

  有的人放起了煙花,有的人敲鑼打鼓,還有人手拉手跳起來集體舞,或是扭起了大秧歌。

  那萬紫千紅閃耀下,一張張興奮的面孔,人民英雄紀念碑前,一個個手舞足蹈的身影,無疑都在證明著老百姓對“振興中華”強烈的向往和信心。

  這是縱觀歷史極為少見的情況,全民不但能同時感受到同一種快樂。而且大家的這種幸福,還不是為了自身利益,純粹出于愛國情懷。

  這種凝聚力又是多么的可愛,多么的可貴啊!

  因此這一幕,注定會成為1981年日歷的封底上,當代人永遠不會褪色的群體記憶!

  說來也巧,11月17日清晨,每天要從通過西單北大街上下班的人們,驚喜地發現,“西單商場”門口,剛剛搭建完成的一排鐵皮棚子上,居然正在張燈結彩。

  那艷麗的彩綢和繡球,被十幾個踩著梯子的人繞著大棚的外沿連接了數百米,而且還掛上了大紅燈籠。真是氣派非常、喜氣洋洋。

  由于昨日的興奮猶未散去,好多人都不免誤認為,這大概是商場在慶祝女排奪冠吧。這反應多么及時啊!

  可事實上與之卻并無什么關聯,所有這些人只是出自洪衍武安排。

  因為這一天,其實正好是京城第一個“服裝夜市”開市大吉的日子。

  當然,換一個角度來看,倒也不能說完全就一點關系沒有。

  至少在洪衍武看來,昨天天安門廣場上普天同慶的景象,也算是一個極為吉祥的預兆。似乎在預示著,他一手操辦下市場,于今天開業,也必將會迎來一個美好的開端。

  不過對宋國甫而言,這一天感受卻是和昨天看比賽時別無二致。

  他可不像洪衍武那么有把握,幾乎一整天都是提心吊膽度過的,總擔心今天會砸鍋。

  這不能怪他心里素質太差,也不能說他對服裝夜市一點不看好。

  主要還是因為上面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超出了他的預計。區領導竟然決定,這天晚上要蒞臨現場來視察。那么他是肯定要陪同的。

  可晚上的京城又是個什么樣子啊?

  還別看西單是京城的核心商業區,但所有的店鋪一到下班時間,一律閉門謝客。于是這里就會迅速變成清冷的大街,再沒有半點商業氣息。

  像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已經鮮明的存在了多年。白天隨處見排隊擁擠的人群,當夜幕剛剛來臨,街上就立刻行人疏落。只有昏黃的路燈,映襯著蕭瑟與寂寥。

  雖說洪衍武為了招攬顧客,提前印了兩萬張開業傳單,在開業前的最后三天,派人在西單地區發放一空。

  而且傳單上還寫明了,開業一周之內,只要在任何攤點隨意買一件東西,就可免費獲贈一雙筷子。

  可這標新立異的高招,最后到底效果如何,誰又能說得準啊?

  想想看,馬上就是冬天了,這么冷的天氣,就為了這么點好處,有幾個愿意來逛的?

  何況那么多攤位呢,真要是賣貨的比買貨的多,多難看啊。

  總之,宋國甫是越想越怕,越想越愁啊。

  但不管怎么說,時間就是在不經意中流逝的,而最終決定成敗的時候總是會到的。

  幸運的是,真事到臨頭的時候,現場情況遠比宋國甫預計的要好得多,他知道自己確實過慮了。

  因為從六點鐘大棚里明亮的燈光和外圍的紅燈籠一亮起來。這異常鮮亮、喜興的顏色就成了整條街上的亮點。

  哪怕那些個體戶的三輪車還沒來,仍舊吸引了不少下班路人的眼球。

  甚至還有許多行人忍不住把自行車都停了下來,在商場門口好一通張望。來看看這異常的光亮和排場,到底是為了什么。

  反正,至少這燈火通明的大棚弄得倒是真像個樣兒。實際效果遠比圖紙上要好,夠吸引人的。

  為這個,和宋國甫一起等區領導的時候,他的頂頭上司就忍不住先夸獎起來了。

  說這棚子弄得可真不錯,錢花的不多,可看著、用著,都像樣兒。斷定區里肯定滿意,絕不會在這上挑出毛病來的。

  至于再往后,等到了18:20左右的時候,宋國甫就已經差不多真的放心了。

  因為這會兒,不光個體戶們滿載貨物的三輪車。開始如期而至,如流水一樣,進入各自早就規劃好的攤位。同時也有不少拿著傳單的顧客,已經聚集在大棚周圍了。

  這些人一個勁地詢問個體戶們,傳單上寫的買東西就送筷子是不是真的?問不要布票,比商店里便宜是不是真的?甚至還有人迫不及待想快點開市,連聲催促不停。

  光看這意思,待會兒人氣兒就不會太差。

  而洪衍武的人,因為早就受過囑咐,不肯違規。無論詢問還是催促,理也不理,只是各自顧著把車推到規定的位置,慢慢擺貨。全然不受影響。

  實際上是由三個身著藍大衣,胳膊帶著紅袖箍的協管來負責安撫顧客的。

  他們對這些疑問,回答全是真的,說請大家稍安勿躁,等開市之后,就能隨意來選購了。

  正好這時,區領導的幾輛車都到了。他們剛剛下車就看見了這一幕。

  這下領導們都高興了,他們不但對大棚的應用效果表示贊嘆,對統一著裝的協管員夸獎不已。更主要的,是滿意這種把他們的話,嚴格執行的表現。

  于是在彼此見面握手的時候,各位領導先就給了宋國甫一個很有組織能力、辦事相當牢靠的評價。

  宋國甫則趕緊表示謙虛,把功勞全歸結在分局領導身上。

  分局副局長則氣色大好,自然同樣夸了宋國甫幾句。

  這就是韋爵爺的名言,花花轎子人抬人嘛,官場恐怕永遠如此。

  當然,這才哪兒到哪兒啊。

  為了哄這幫區領導開心,洪衍武還備了一手呢。他早安排人準備了好幾把剪刀,和一條帶繡球的紅彩綢,專門給這些領導們剪彩用呢。

  另外他也讓宋國甫帶了相機,再給領導們留個影。

  還別看這些環節在當今純屬爛大街之舉。可在1981年卻屬體面、露臉、周到且具有隆重儀式感的創新之舉。

  當時的人有幾個見過這呀?想都想不到。

  所以領導們一見有個協管員拿出這些東西,再一聽宋國甫的解說,搞明白了這些安排,果然齊齊展顏而笑,幾乎誰看宋國甫都和藹有加,很像看自己親兒子了。

  18:30分,剪彩儀式終于正式開始。

  隨著彩綢被眾位領導們當眾剪成幾截,“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了起來,現場至少有上千位等著進市場的顧客,見證了京城商業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幕。

  可偏偏就在宋國甫給領導們拍照的同時,他突然感到情況有些不對勁,因為圍觀的人群里居然還有其他的“長槍短炮”對著正擺著姿勢的領導們,拍得不亦樂乎。

  這異常的情況,同時也被區里的隨行人員發現了。過問才知道,原來拍照的是幾個記者。而且自己人,香港人都有。

  《京城晚報》的記者,是被開業傳單這種新穎的廣告形式,和贈送筷子的促銷手段吸引來的。

  因為這可是我國改革開放后第一次賣場促銷活動。要知道,凡是第一次,總會引起轟動,自然值得采訪。

  而香港記者的新聞敏感性更強,他們能通過傳單上“夜市”兩個字,把這件事聯系到更高的層面上去。認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京城商業服務方面的實質性變化。

  他們覺得或許京城一到夜晚就蕭條的景致,政府也注意到了。或許京城這座古老的城市,在不久之后,連夜晚也會變得日益繁華起來。

  說實話,這結果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因為原本區里也曾討論過是否要邀請報社記者,來發表一下文章。

  可后來區里也有點擔心開業場面不夠繁榮,不利于宣傳,給否定了。

  誰又能想到,這些記者卻偏偏因為拿到了派發的傳單,會自覺找上門來呢?

  好在現場情況還不錯,看著人流涌動,進入市場后就開始熱火朝天選購情景,其實還挺熱鬧的。區領導對此也沒什么反感的意思,那么采訪也就采訪吧。

  開二群了,群號:608640021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