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一十五章 分界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1981年,僅農村喜劇片《喜盈門》就得到了5.7億次觀眾捧場。電影票房繼續維持在高位。

  而這個年頭,人們對電影的熱情也并不只停留在電影院里看場電影,走出電影院電影依然是人們最熱門的話題。

  繼去年第三屆百花獎恢復投票,《大眾電影》雜志每期發行量突破九百萬之后,1981年5月23日,第四屆百花獎和新創辦的第一屆電影金雞獎,又同時在杭州揭曉了評選結果。

  不出意外,這一年的投票人數和社會效應齊齊再創新高。

  從此我國不但有了齊頭并重的兩大電影獎項。也標志著自“運動后”,作為文藝復興先鋒的國產電影已徹底進入“百花爭艷”、“群星閃耀”的黃金發展期。

  但很可惜的是,國產電影這段最輝煌的日子并沒有延續多久。因為從1981年開始,電影發行放映指標就會開始逐年下降。從1984年開始,電影觀眾便會逐漸減少,電影市場開始滑坡。

  而使之逐漸步入沒落的負面因素,恰恰也是這一年初現端倪的。只是全然掩蓋在花團錦簇之下,沒有人能意識到罷了。

  至于其原因,細說起來無外乎兩點。

  首先,是作為電影的“小兄弟”,電視產業在其后的奮起直追和迅速發展。

  早在1979年,由于電視機的迅速普及,很快便產生了與電影和舞臺劇爭奪觀眾的問題。

  于是電影部門便決定不再提供新電影的拷貝給電視臺,這個規定還特別設定了“門檻”,新制作的故事片必須在上映半年以后才能供給電視臺。

  很快,舞臺劇也怕影響上座率而不愿意讓電視臺錄像,就更談不上同步轉播了。

  這樣一來,對于電視工作者來講,當初播出話劇《于無聲處》、《丹心譜》的勝景便徹底成為了昨日回憶。

  而于此同時,持續增多的電視機新用戶們由于看不到最新電影,便有了一種受到愚弄的感覺。

  因為在電視機消費時代的初始,人們的觀念里是把電視機當成一個微型的家庭電影院和有圖像的戲匣子的。假如電視臺不播放故事片,那豈不是娛樂性大減,坑害消費者嗎?

  結果這一切都變成了一種巨大的壓力,逼著我國的電視工作者們,不得不把開發電視劇當成了義不容辭的首要任務。

  可是由于處于開創階段,國產電視劇必須得經歷摸索階段,無論數量還是質量根本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

  那么為解決“糧草危機”,很長一段時間內,電視劇都是在靠引進來填補演播時段。靠“外援”來維穩觀眾,擴大受眾群體的。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南斯拉夫的《深入敵后》、《黑名單上的人》,和美國的《大西洋底來的人》、《加里森敢死隊》才會有緣進入人民群眾的視野當中。讓普通百姓有了對戰爭的浪漫想象,領略到了異域風情。

  英國與法國的《紅與黑》、《老古玩店》、《安娜•卡列尼娜》、《大衛•科波菲爾》、《卡斯特橋市長》才能把遙遠的人文情懷帶進我們古老的國都,就此喚醒了一大批人的文學意識。

  甚至到了1981年,日本電視劇《姿三四郎》也登上了我們的電視機熒屏,由此掀起了第一輪“日劇熱”。

  應該說,這部劇受歡迎的程度,是今天任何一部引進劇都無法比擬的。

  在當年經常性停電的情況下,京城的電力部門只因恰巧在電視劇播放時間停了電,還遭到了廣大群眾在報紙上的公開斥責與不滿。

  于是應觀眾的強烈要求,電力部門經研究決定把停電時間錯過這部劇的播放時間。這才平息了來自民間的憤怒。

  由此可知,這部劇曾把多少人牢牢的吸引到了電視機前。

  還有一個同樣比較能說明問題的現象,是這部劇放映期間,作為建筑材料的木料和磚塊,再像以前那樣露天放置,可就不怎么安全了。經常會有不翼而飛的情況出現。

  這倒不是真的有小偷兒作案,而是孩子們往往會利用這些東西,去效仿電視劇里的情節,勤練掌劈木料和磚頭呢。

  這一點就連洪鈞也不例外,他也同樣沉醉在古怪的東洋和歌與和服、木屐、武士道所構成的勵志故事里。成了姿三四郎的“粉絲”。

  不用說,發現這件事后,洪衍武肯定是氣不打一處來。

  他十分自悔忽略了對下一代的教育。他的侄子要走了“邪門歪道”,恐怕玉爺的在天之靈都得晚上找上門罵他來。

  好在功夫這玩意可以用事實說話。在逞強演練了“一掌碎五磚”的絕活兒之后,已逐漸疏廢功夫的洪衍武,總算用手掌疼了一星期的代價,及時讓洪鈞幡然悔悟。認識到“柔道就是個屁”的真相,開始對能把“姿三四郎摔出屎”來的跤術感興趣了。

  于是從此,洪鈞就一邊學跤一邊看電視。

  這點洪衍武倒不強求,認識是認識,娛樂是娛樂,只要能分清就好。

  何況他也挺理解洪鈞,電視劇里面還有早乙美這個漂亮日本妞兒呢。七十年代的小孩兒,這方面要比他們這撥兒人明白多了。

  當然,在譯制片火爆,大行其道的同時,國產電視劇也因此贏得了起步發展的時間,甚至在譯制片的刺激下,還學會了不少技巧。

  僅僅不到兩年時間,國產電視就完成了由單本劇到電視連續劇的創作歷程。創作重心也由單純的政治意識、宣傳、教育作用出發,迅速轉變為要與娛樂性、戲劇性并舉。

  同樣是在這一年,著名電視劇“飛天獎”的前身——全國優秀電視劇獎也舉辦了第二次頒獎儀式。《新岸》、《大地的深情》、《潔白的手帕》等獲得優秀電視劇獎。

  因此,一方面,是具有轟動效果的引進電視劇像集束炸彈在各個家庭、在大街小巷激起一次又一次的震蕩波。

  另一方面,是國產電視劇已經初露崢嶸,質量數量均開始以驚人的速度攀升,風格向多樣化發展,對國民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強。

  而這兩者也并不是競爭和對立的關系,實則是共同協作的關系。

  正是這二者一起構成了電視文化的流行趨勢,形成一個面向大眾文化的強大勢能。才會銳不可當地讓電視受眾人數和可預見市場承急速擴張之勢。

  這還僅僅是帷幕拉開的前奏。

  因為在這一年的年底,我國電視機擁有量雖然已達一千萬臺,觀眾人數據測算在一億人左右,但和全國人口數量相比,有待開發的市場顯然更為龐大。

  其次,除了來自于電視行業的競爭,電影行業本身也出了大問題,行業內部膨脹得太厲害了。

  由于那些在銀幕上有出色表現的俊男靚女,會很快成為人們鐘愛的明星。許多青年演員才第一次拍電影,就很快能成為家喻戶曉的焦點人物。

  于是在輕而易舉就享受到旁人奮斗終生才有可能獲得的名譽地位同時,好些人就忘乎所以了。

  似乎世界就在自己的手里,想要怎么樣都能隨心所欲似的,無論是盲目自大還是欲望都像氣球一樣被吹了起來。

  這就導致了兩種情況。

  一種是個人又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標,不滿足躺在現有的功勞簿上,渴望新世界,渴望新挑戰,渴望尋求知識,開拓自己,好達成更高的人生成就。

  雖然未免有些錯誤的認識了世界,以為處處都是鮮花綠草,任何寶藏的大門只需念一聲“芝麻開門”就會為自己打開。但這種追求的出發點畢竟還是良性的,上進的。

  其代表人物正是岑沖,就在這一年的六月份,二十歲的岑沖剛拿到滬海外國語學院的畢業證書,演完了最后一部電影《相逢在京城》,就在演藝事業蒸蒸日上時出國留學了。

  也正是從她開始,由此掀開了我國知名電影演員出國進修的序幕。

  另一種則是最自己要求比較松,對名利侵蝕完全沒有抵抗能力的人。這些人安心享樂,沒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對已經取得的成績有一種幸運兒似的揮霍心理。

  特別是在一些“公子哥”、“大小姐”的刻意拉攏之下,他們沒了“演員”的底線,變成了解放前的“戲子”,每天醉生夢死,私生活極為混亂。

  代表人物就是紅極一時的“長影廠”演員遲志強,如果按照原有歷史軌跡,很快,他就會為自己的不檢點付出了四年自由,事業更是被徹底毀滅。

  但要說實話,北方演員其實還算好的,真正的“重災區”在國家電影的“心臟城市”。

  因為僅僅幾年之后,爆出的一樁丑聞,堪稱影壇的大地震,幾乎斷送了滬海電影界一半的精英力量。

  到時候,無數已經成名的女影星會突然息影,許多人甚至以留學的名義避走國外。以至于全國大部分被蒙在鼓里的老百姓紛紛不解,怎么演電影的一出了名,就都要出國呢?而且怎么還都扎堆兒在一起了?

  再加上槍打出頭鳥,同時期,唯一被市場認可,被大眾喜愛的“謝晉模式”又將遭到苛刻的指責和不公平的批評。

  而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主兒又只管罵人挑刺,不管解決實際問題。致使后續國產電影完全喪失了創作方向。

  一段時間里,只能靠排一些反映國家落后的電影去投外國人所好,又或是拍一些沒人看得懂的“藝術試驗片兒”去糊弄觀眾。

  試想一下,在這種元氣大傷的背景之下,缺乏知名演員和故事性的國產電影。相較于當時好劇倍出,廣告收入已經成熟,受眾人群已經高達六億人的電視產業。那么自神壇高處跌落凡塵,就此一蹶不振,也就成了必然了。

  所以歸根結底,總結性地來說,1981年,正是我國兩種視覺娛樂形式此消彼長,堪稱分界嶺的一年。

  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岑沖出國這件事還有個額外的影響,就是對陳力泉的打擊頗大。

  自從看過《桐柏英雄》之后,他就成了“小花”最堅定的影迷,《蘇醒》、《海外赤子》,凡是岑沖的電影最少也要看上四五遍。

  雜志、畫報、日歷,只要有岑沖的照片和報道都要買上一份。對她的喜愛是絕對發自骨子里的。

  所以他特別不理解岑沖的選擇,更為今后看不到岑沖的電影感到失落和難過。很長時間都是神情郁郁,干什么都沒精打采的。

  洪衍武可沒想到這輩子陳力泉竟然迷岑沖倒了這個地步,為此打趣他害了相思病,說你要能學會英語,干脆我就送你出國去找岑沖得了。

  可沒想到,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本來僅僅是句玩笑話,陳力泉竟然當真了。

  這憨小子一下記起了史密斯的話,還單純以為考過了“托福”就能去美國留學,真和岑沖做同學呢。

  于是說干就干,他竟然找洪衍茹要走了初中的全部英語課本,開始了艱苦的“自學成才”之路。

  為此,洪衍武當然覺著不妥了,可要跟泉子解釋的時候。轉念一想,其實讓他學學英語也好,至少買賣上用得上啊。

  再說了,不就是年輕人追星嗎?還解釋什么,沒準學幾天他自己就放棄了。要真學成了呢,即使不能留學,送他出去轉一圈,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這樣,他也就聽之任之了。

  另外還有一件事,因為洪衍武的原因,這輩子洪衍茹可以隨心所欲去電影院看電影,大概是受了熏陶的影響。

  今年面臨高考,這丫頭竟然參加了京城電影學院的藝考選拔,而且居然還通過了,有了報考京城電影學院表演系的資格。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再通過文化考試,她也就很有可能成為未來影視圈兒里的大腕兒啊。

  可洪衍武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把這事兒的得失考慮一下呢。這丫頭就自己迫不及待把這事跟全家人宣布了。

  結果當然遭致了父母斷然否決,老兩口的意見完全一致,斬釘截鐵說洪家的孩子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當“戲子”。

  洪衍茹的性子又不敢陽奉陰違。那不用說,連個緩兒都沒有,影視夢是徹底破碎,前程只能另做選擇了。

  最后還是洪衍武幫忙參謀著,從妹妹的興趣出發,又幫忙挑選了“京城服裝學院”的服裝設計專業,給她又描述了一下外國時尚業的勝景,這才算穩了這丫頭情緒,沒讓她太過傷心。

70歲老頭:雖然沒有加更,可四千多字也相當兩章了,希望能給你一些慰藉  開二群了,群號:608640021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