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一十九章 發生什么事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士兵幫是一個很神奇的團隊。

  走出了狗頭陳、綠帽王、接盤李…

  當然也有小太爺、段亦宏、邢加棟、張國搶這種實力派演員…

  分析一下,可能是趕上好時候了。

  《士兵突擊》播出的時候,正好是圈內出現撥亂反正的時候——那年《赤壁》上映,吳羽森逼宮三爺,三爺怒了,直接來了一句‘哪來的,滾哪去!’

  然后,各大公司開始重視內地演員。

  再加上冠西牌臘腸流傳整個互聯網,香江演藝圈直接斷層…

  彼時的臺灣演藝圈還沒有推出新生代,內地那幫小生們迎來了短暫的生長期。

  再加上這幾個人要演技有演技,要觀眾緣有觀眾緣,已經走進了觀眾的視線,留在了觀眾的心理,等到這批觀眾逐漸長大,掌握了互聯網主導權之后,‘士兵幫’怎么可能不火?

  現在有了悅華做跳板,這幫人起飛的速度只會比原時空更快!

  對了,狗頭陳還有接盤李沒有參與《士兵突擊》,更沒有參演《瘋狂的石頭》,他兩是東陽傳媒的人…

  “你們幾個都要往實力派方向走,千萬不要接爛片,那樣會損害你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

  “導演,您說的輕巧,哪有那么容易呢…”

  “…這有什么難的?《士兵突擊》之后,蘭老師還有兩部作品《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到時候肯定還是你們主演!”

  張俊生隨口說了一句。

  “《我的團長我的團》?”

  “《生死線》?”

  “…哦,劇本還在寫,那天我跟他聊天,他跟我說的,之后還有‘好壞丑’三部曲…”

  “除了軍旅戲,你們還要多嘗試其他戲…”

  “嗯,知道了…”

  張俊生跟他們其實沒有什么共同語言。

  演員跟導演除了聊姿勢,只剩下電影本身了…

  但是張俊生不太習慣跟演員直接聊電影,尤其是跟男演員…

  “對了,你們四川話說的咋樣了?”

  “沒事,你們就用自己的家鄉話唄,老段除外,你丫要是說維吾爾語,沒人聽懂!”

  “…我是漢人!”

  幾個人一邊聊著,一邊朝著餐廳走了過去。

  幾個人一進大包廂,好家伙,滿登登的十來位,刷地全站起來了。

  饒小志是《瘋狂的石頭》的副導演,也是選角導演,他負責介紹這幫地頭蛇:“陳正華,山城市喜劇團的團長。”

  “任為洲、彭波、王訓,都是山城喜劇團的骨干力量!”

  簡單的介紹之后,張俊生笑著開口:“這次拍攝還要多仰仗各位啊!”

  “…導演太謙虛了!”

  陳正華笑了笑,不置可否…

  是這樣的,這幾年的山城治安不是那么和諧,聞強大佬還沒有入獄…

  山城的黑道文化是有歷史的,當年杜月笙稱霸上海灘,但是在山城還是栽了,袍哥當道的時候,軍閥都要忌他三分!

  袍哥在山城算是歷史現象。

  解放前山城水路繁忙,從清代初期開始,碼頭上底層勞動者逐漸形成了袍哥組織,從商業利潤中獲取利益,并且對抗衙門,進而社會各界各行業人士加入,成為較松散的黑社會組織。

  袍哥源于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核心思想是講義氣重情誼。

  “袍哥人家,認黃認教,絕不拉稀擺帶。”

  認黃認教,即守信用講規矩;

  拉稀擺帶差不多就是吊兒郎當,不負責任。

  袍哥組織隨后在巴蜀各地建立分舵,人員在外可先拜碼頭,隨后當地袍哥招待吃住。如果在外受到欺負,亮出袍哥身份,當地其他成員必須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袍哥組織在后期由于戰亂和山城解放,立即土崩瓦解,由于核心價值是互助互幫,并無欺負弱者的現象,所以山城評書戲曲中,對袍哥褒多貶少。

  事實上,山城城市發展中,文明素養不足,而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袍哥思想的尚武輕文、多粗俗少文雅。

  張俊生拍《瘋狂的石頭》,肯定要多招幾個當地人。

  否則電影真沒法拍!

  別的不說,你架好機器正準備拍戲,人家在你劇組隔壁了放一串鞭炮,要知道,電影拍攝都是現場收音的…

  你怎么辦?

  找警察?

  呵呵…

  強龍不壓地頭蛇,這是事實!

  這頓飯吃了一個多小時,各自盡歡,張俊生破例喝了幾杯:“謝謝諸位啊。話不多說,都在心里頭。”

  原版的《瘋狂的石頭》,成本只有300萬。只能用高清數碼拍攝,后期再磁轉膠。以至于畫面色彩嚴重不足,瞅著眼都疼…

  現在,張俊生是導演,資金當然不用愁,再加上葛大爺加盟,移動直接贊助1000萬…

  其他的品牌贊助,加在一起超過3000萬,再加上貼片廣告,這么說吧,《瘋狂的石頭》還沒開拍就已經盈利了!

  徹底鳥槍換炮,但風格并沒有跟著裝逼,還是那種透徹的市井基調!

  《瘋了的石頭》之所以能創造小成本奇跡,最主要的就是接地氣!

  足夠本土化。

  外景是極富地域特色的山城;

  廁所里的泥垢讓你似曾相識;

  還有博哥的劉海一甩,土味太正了。

  當然,這部戲存在不可復制性!

  當年的好演員太多了,隨手撈一個都吊打流量派…

  而且便宜!

  《瘋狂的石頭》,單把里面的演員拎出來,一個零顏值的丑男組合團,撐起了十年后的華語影壇。

  因為《瘋狂的石頭》的成功,小成本電影看到了希望,原來電影真的可以通過質量賺錢啊!

  出現了諸如《失戀三十三天》、《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火鍋英雄》這樣的低成本、高票房口碑爆表電影。

  自此之后,精制作,小成本,成為了華語電影創作的一支非常重要的路線。

  而一些有能力拍大片兒的導演,也開始專心做故事…

  第二天一大早,劇組來到了長江索道口,準備拍謝小盟向菁菁搭訕一場戲。

  劇組外圍擁擠著來了一群記者,演員們人心惶惶,不曉得應該怎么處理,張俊生則假裝沒有看到…

  饒小志小心的跑過來:“導演,真的不用管嗎?”

  “……讓他們先離開,中午的時候,我會接受《三聯》的專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