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35章 許珍的信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合同簽好后,趙志剛特意給許揚寫了封信。

  詳細敘述了整件事的經過和以后的打算,重點表明是中午拿貨,和銀杏接觸的機會不多。

  許揚收到信后,盡管酸溜溜的,也沒反對,畢竟不能攔著人家做生意不是,公私得分明不是。

  私下卻打定主意,放假了就去李大力那刷足存在感,再多去學校轉悠轉悠,趕跑銀杏的一眾愛慕者。

  兩頭一起抓,一個都不能少。

  銀杏壓根不知道自己被人惦記了許久,她很忙,忙得無暇分顧其他。

  自從趙志剛用了銀杏給的本子和筆后,銀杏的存貨量刷刷刷的往下降,一天一個樣。昨天還是半人高,今天就只到膝蓋了。

  尤其是午休的時候,光顧的同學絡繹不絕。

  為了不打擾室友休息,她干脆找了個空教室作為固定場所,中午在那里蹲守,其他時間去宿舍就行。

  怕大家不知道,還專門在床頭貼了個告示,整的像模像樣。

  就連平時課間休息,都有人過來買本子。

  總之生意飄紅,一天純利潤好幾十,經常突破百元關口。

  只能感嘆一句,才子的影響是無窮的。

  終于理解公司為什么都喜歡花大價錢請明星打,效果簡直好的不要不要的。愛豆用了,你不用,就像背叛一樣,都不意思說是粉絲。

  許珍的信就是這個時候到的。

  郵寄的地址她寫的是李家現在居住的地方,銀杏放學回家后就看到自己的書桌上擺著一封信。

  熟悉的字體引入眼簾,她迫不及待的拆開。算算時間,許珍南下也一月有余,不知道的怎么樣。

  許珍現在雄心壯志,就像一只老鷹,在天空中高飛,接受著風和云的洗禮。有目標有動力有壓力,早出晚歸,一刻也不得閑,但是很享受這樣的生活。

  周圍全是忙忙碌碌的人,城市的日新月異,翻天覆地,不親身經歷,壓根不相信。

  信的字里行間充滿著對未來的期許,滿滿的愉悅之情躍然紙上。

  她打算做服裝生意,自做自銷,瞄準外貿進出口,看中這一塊,覺得錢途很大。

  投入所有的積蓄,奮力一搏。

  還說正在找地方建廠,只是沒有合適的位置,目前對此有點發愁。

  說完自己,還不忘關注銀杏家的商店和田雙的瓜子事業,鼓勵銀杏堅持干下去,當然前提條件是學業不能倒退。如果不能兼顧,還是學習為重,眼光要放長遠。女孩子多讀點書比較好。

  信的末尾除了照例問候家里人的身體,另外就是熱情邀請銀杏一家寒暑假去那邊玩。最好是冬天去,暖和的跟春秋似的,穿個薄薄的外套就行。

  知道銀杏怕冷,特意拿過來誘惑她。

  其實許珍很可惜,要不是為了小弟,她怎么都要把銀杏拐著跟她一起干的。聰明伶俐,一點就通,關鍵是人品信得過,又是學會計的,最好的管賬人選。

  銀杏把信讀了三遍,感受著許珍的喜悅和斗志。

  按捺不住的提起筆回信,家里的大小事情都寫了一遍,尤其是銀杏商店的顧客盈門,小小的得意一把,跟趙志剛的合作也重點分析。

  唯一的憂愁就是想在學校專門租間房子賣文具,害怕沒人照管,又糾結沒有地方可租,不過目前還不打緊,最擔心的還是看到商機后跟風的人多。

  總之,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目前一切都好,且再向更好的方向,家里人都挺滿意,再次感謝許珍姐給她們家一個棲身之所。

  對于許珍提的廠子的事,銀杏表示大力。她寫道,“許珍姐,可以把辦公室和廠子分開。辦公室選在火車站附近,廠子則選址在較偏遠的地方,到時候給配輛貨車,哪里不愁去不到,只要是同一個城市即可。”

  再過二三十年,城市規劃,那些偏遠的地搞不好就是重點對象。當然,這些話她都不敢明說。

  晚飯后,照例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總結的時間。

  這是銀杏規定的,必須對賣出去的貨物數量進行統計。

  還專門畫了一個表,折線的,橫軸是日期,以天為單位,縱軸是數量,根據折線上升還是下降就知道顧客的需求。

  一目了然。

  每個月還有一個月統計,方便第二年借鑒。

  當然,每個季度,每半年,每一年都少不了總結。

  銀杏教田雙和崔紅畫表,反正是她們在統計賣出的個數,心又細,正適合做這個。還別說,她們學的特認真,那勁頭一點不輸高考的學生。

  至于李大力,銀杏教他算數,從簡單的加法做起,進度很快,現在已經掌握基本規則,錯誤率很低。

  現在晚上盤賬都是李大力在做,銀杏在他算好后對下賬就行,連續幾天沒出錯,她已經打算把乘法表默寫出來讓老父親背。

  加減乘除都得學會才好意思說會算數。

  只是今天有許珍的信到,銀杏率先把它拿出來念了一遍。

  聽說許珍想建廠子,和外國人做生意,田雙聽得直咂舌。不過她現在也漲見識了,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許珍這是想賺大錢。

  虧她之前生怕許珍聽說生意好,從外面回來,把她們一家擠兌走。

  今天收到許珍的信后,她的右眼一直跳,心里擔心的不得了。

  感情人家壓根瞧不上,瞎愁了一下午。

  銀杏說要回信,問問大家有沒有什么想說的。她一起寫了,早點寄過去。

  羞愧的田雙忙不迭的關懷許珍,要她注意身體,吃好喝好,不要太操勞,有時間就回北京。甚至還主動提出要漲房租,來了這么久,對北京的物價有所了解,深知自己一家占了大便宜,賺了錢有底氣,難得大方一回。

  至于李大力,他的腿已經徹底好了,讓銀杏在信中再次表達感激之情,要不是許珍同志銀杏和許父許母,他估計現在還在家里的床上躺著,一輩子不能走動。

  崔紅沒有多的話,只是話里話外關心著許珍的個人問題,讓她遇到好的別放過。

  那邊廂,收到信的許珍對銀杏的提議很有興趣,把辦公室和廠子分開,的確是目前最好的解決辦法。在火車站附近買個小點的單間放樣品,工廠則建到遠一點的位置,錢應該就夠了。

  解決了一個難題,才有閑心打量銀杏的字跡,已經越來越有風格,看來平時沒少下功夫,自己的這個學生順利“出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