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65章 娘親留下的助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馮妙君并未注意到自己被人安了個大胃王的印象。修行者的氣血運行極快,消化功能強大,食量也遠遠超過普通人,她還未修成正果,倒先練出了人家的飯量。當然像莫提準一頓飯就能吃掉半頭羊,她拍馬都追不上這便宜師傅。

  她給自己沏了杯茶,憑窗眺望。

  望仙樓位置極佳,身后就是一片小湖,雖比不上白象湖水天一線的壯闊,卻勝在岸邊楊柳垂堤、湖中紅蓮青葉,又有小舟泛波往來采摘菱實,望之一派閑趣。

  她的雅間正對著這一片好風光,恰逢窗外種著的茉莉開花,迎風送香,醺得人昏昏欲醉。

  藕粉先來了,色若琥珀,顫巍巍如果凍,嘗一口就是蓮子和桂花的清甜,仿佛能把暑燥都從肺腑中驅逐出去。

  再上來的是鰻段。晉都的大河接入海洋,才有小鰻生長,此季正當肥美,每一尾都裹上秘制的粉料油炸。假若火候正好,每咬一口都是脆生生的,只有魚香而未嘗土腥。何況她還要求放了九層塔同鍋,這玩意兒可是百聞不厭的香草。

  陳大昌也鮮少嘗過這樣的美味,才挾了兩條進嘴里,就有個男子不緊不慢踱過來,居然走進馮妙君的包廂里坐了下來。

  他目光一凝,正要站起喝問,馮妙君已經沖他擺了擺手,而后笑問來人:“仝陽故人安好?”

  這男子面皮白凈,眉目細長,頜下長須修得整整齊齊,看起來年紀在四旬左右。他身形高瘦卻不顯文弱,看起來多半是因為他眼中光芒瑩潤,顯見得心智不俗。

  他原本就在端詳馮妙君,仿佛比對什么,聽她這句話才微微動容,問了一個字:“馮?”

  馮妙君點頭。

  這人面上現出感慨,長嘆一聲:“八年前,我在明溪邊還見過您一面,當時杜鵑花開得漫山遍野,美極了。時光不饒人,這一轉眼都八年了。”

  馮妙君偏頭看了看他:“望苔原的明溪?”

  這人笑瞇瞇道:“是啊。”

  馮妙君撇了撇嘴:“明溪附近不長杜鵑。”杜鵑喜酸性土壤,他所說的明溪位于望苔大草原,處地寒冷,乃是安夏王室的夏宮所在,那附近有榆樹,有烏桕、有石楠,偏偏就是沒有杜鵑。她料想那地方應該是鈣質土層。

  這家伙不動聲色詐她呢。她若是附和或者無動于衷,此人八成要關門對付她了。

  這人終于笑了,笑意遞到了眼睛里:“您可持有信物?”

  剩下的幾個菜也端上來了,不過炒蛋用的是香椿而非地仙苗。待小二退下,馮妙君拿出自己的私鑒,順手在花卷上蓋了個戳。

  這人于是在座位上微微欠身,溫聲道:“小姐,您終于來了,我是望仙樓的東家盧傳影。”伸手拿起花卷,撕掉了上面印著的“長樂”二字,放進嘴里吃掉。

  馮妙君這才站起來,關上了雅間的門。

  盧傳影不待她開口即道:“方才謹慎起見,請小姐見諒。三個月前我們就接到了安夏公主抵燕的消息,你又遲遲未至望仙樓與我們聯絡。”

  “那位‘公主’不是我。”馮妙君笑道,“我初來晉都就惹到不必要的關注,不好直接到這里來。”

  盧傳影點頭:“現在我知道了,也放心了。”

  馮妙君進門后點的那五樣菜就是暗號。畢竟這里食客如云,為防認錯,暗號里多加了九層塔和地仙苗這兩樣常規菜單上沒有的東西,盧傳影望見了,自然就來相見。

  九層塔倒也罷了,本地藥鋪里還能找到,地仙苗這稱謂更是少有人知。其實這東西的本名是枸杞頭,也就是枸杞的嫩葉子。

  馮妙君深深凝視盧傳影道:“我聽說您并非安夏人,娘親要我喊您盧叔。”

  她提起的“娘親”,指的自然是安夏王后。盧傳影的笑容淡了一點:“不錯,我是燕國人,祖籍就在仝陽,外祖曾任燕國司士,外祖母是晉國人。我過安夏時生了一場重病,幸得你的……娘親援手救治,否則就要埋骨異鄉了。”他頓了一頓,似是有些唏噓,“當時她還未嫁與安夏王,我們相談甚歡,互引為知己。”

  馮妙君挑了挑細眉。在她印象中,安夏王后是個有手段、有城府也有遠見的女人,許多年前行過的善事還能給女兒留下福澤。盧傳影最后一句似乎有些故事,否則人心易變,安夏王后怎么敢托孤給一個數年都不見面的異國人?怎么能篤定,他一定會善待、幫助她的女兒?

  是的,盧傳影并非安夏王后的下屬,但是馮妙君離開甜水鄉之前,蓬拜曾經斬截鐵告訴她,盧傳影可以信任。此人本身就有晉人血統,又在這里耕營許久,這就讓他的行動不易受人懷疑。

  從這一點上看,馮妙君就明白安夏王后是真心不希望女兒再反攻、復國了,只愿她小富即安,因此并不給馮妙君留下更多助力。

  “盧叔辛苦了。”馮妙君誠懇道,“我是以莫國師三徒弟的身份搬來這里,以后要多多麻煩您了。”

  盧傳影捋了捋須:“蓬拜很早就來信告知,王女改名為馮妙君。這幾個月來莫國師收新徒的消息傳遍王都,我就猜到十有七、八該是你,卻又覺得不可思議。你幼時有些……”他笑了笑,“莫國師會收你為徒,其實很教我驚訝。”

  有些什么,馮妙君明白他想說的是“有些不聰明”,這副身體的原主人貌美有余,聰穎不足,正常情況下也不該得莫大國師青眼相加。盧傳影說得這樣直白,反倒讓她心生好感,知道此人不盲從也不唯諾。

  她就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

  “人長大了都會變的。”她一句就饒開這個話題,“我養母和蓬拜那里如何了?”

  “他們最后選定了峣國的陪都鹿邑安頓下來,馮記已經開門做生意了,并且有心往峣都印茲城發展。”

  “還是糧食和布匹?”

軍情速遞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