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二零章 暗地里的分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公冶釋眉目不動,手里的折扇輕搖:“恩師說笑了。我這個品級,若是再動,要不然就是去戶部搶信言的風頭,要不就是出京去地方上做大員。可我之前是在翰林院呆了十年,并沒有治理地方的經驗。現在出外,說不得就要鬧得人家民不聊生了,哈哈。”

  他力圖讓自己的聲音變得輕松些。

  可是徒勞。

  宋望之臉色已經沉了下來:“祖堂,你若無地方經歷,是不可能入相的。我手里的東西要交給你,你就必須要在履歷上有這一筆。”

  非去不可?

  公冶釋仍舊不疾不徐地搖著扇子:“恩師看重,學生自是無不遵從。想來江南淮南那些地方,我蕭規曹隨,也能混上三年……”

  “胸無大志!那施彌不過一個縣令,都能連跳三級拿到臨洮。又有曲伯爺領了隴右道。這說明陛下已經決定對蠻番再度用兵!蘭州、秦州、隴州,你選一個!”宋望之已經不耐煩解釋,直接給了結論。

  公冶釋躊躇了許久:“洮州人口不過兩萬戶,下州而已。刺史也不過是個小小的從四品,卻是個一有戰亂就被焚一次的地方。我可真沒覺得那差事有什么好的……

  “我去秦州吧。聽說那位秦州刺史哭喊了很多年了,南方人,實在不想呆在那邊。想必我說一句要去,他能飛馬回京,比較容易。”

  宋望之的臉色這才緩和下來。又語重心長地勸誡他:“十年前,你性子耿介,才惹了陛下不喜。如今卻大變樣,格外溫吞起來。這樣并不好。

  “陛下已經習慣了你直率,你忽然委婉起來,他會覺得你偽飾欺君。更何況,即便從公而論,你這樣的才學,也該在地方上好生為民造福、為國出力,才是我輩讀書人的正途。

  “你認真仔細地陪著曲好歌把這一仗打完,再回京時,我就能給你爭來個六部尚書。那時,即便信言再得帝寵,也會被你穩穩壓住。”

  公冶釋沉默了許久,抬頭看向宋望之:“老師,我們要打贏這一仗,信言怕也是要鞠躬盡瘁、使盡心力的。”

  他可是被太醫說了要養心三年的啊!

  宋望之聽懂了這句潛臺詞,笑了笑:“無妨。陛下那樣愛惜他,我必會給他配幾個好幫手。不教他那樣辛苦便是。”

  老師要架空沈信言……

  那個聰明灑脫,那個能力超群,那個有本事在皇帝和各部大臣之間游刃有余地周旋,那個十數年來視座師如父,的沈信言。

  公冶釋愣愣地看著宋相,過了一時,深吸一口氣,站了起來,長揖拜了下去,久久。

  宋望之心頭有一絲怪異,盯著公冶釋的頭頂:“祖堂這是?”

  再抬起頭來時,公冶釋的面上有一絲隱忍的感激:“多謝老師為我打算若此。”

  宋望之松了口氣,呵呵大笑,志得意滿:“你是我學生中最為出色的一個,我不為你打算,又為誰打算?我死以后,還指望你幫我照看你那些師弟師妹呢!”

  公冶釋應聲而答:“學生無不從命!”

  然后告辭。

  宋望之就喜歡他這不黏糊勁兒,笑著頷首,令他自便。然后自己起身,慢慢地踱回房去。

  卞氏正在掉淚。

  長女和離的書信已經送回了京。

  “我勸啊勸啊,勸了她大半年。她都答應我不鬧了。可一轉身,她自己去衙門鬧著要義絕……”卞氏見著丈夫,忍不住哭訴起來。

  真要讓衙門判了義絕,那兩家就真的要翻臉了。

  宋望之終究還是動用了自己的權力,壓著當地勸著小兩口和離了。

  “不過是女婿納妾,她的反應也太大了些。”宋相埋怨了長女一句。

  卞氏嘆著氣哭泣,卻不接丈夫的這句話。

  宋相還不納妾呢,憑什么長女的丈夫就能納妾?!這也太不把宋相放在眼里了!

  可那畢竟是自己娘家大嫂的親戚……

  這個話卞氏就說不出口了。

  “公冶祖堂的妻子兩年前病逝了。你覺得此人如何?”宋望之冷靜地替長女打點著未來。

  卞氏擦淚:“他有妾室通房么?”

  “有。”

  “那不行。”

  “……”宋望之語塞,又氣又笑,“滿朝的官員們,你去打聽打聽,誰沒有妾室通房的?”

  “那你沒有,沈信言也沒有,樂春伯沒有,歐陽堤沒有,清江侯沒有,陳國公一家子都沒有……”說起這些,卞氏門兒清。

  宋望之頭疼地扶額:“可是這樣的人家,那妻子們都長壽!”

  總不能讓他逼著人家誰休妻另娶吧?

  卞氏嘟嘟囔囔地合衣向里睡去。

  宋望之翹著嘴角看妻子的背影。這就是答應了的意思了。

  不由得想起公冶釋剛剛那一個長揖。

  宋望之捻須喃喃:“終究還是要變成自家人才能放心啊……”

  公冶釋站在窗下。

  陛下沒有給他賜宅子,老師也沒想起來他的住處。

  所以他依舊住在當年的小院子里。

  十歲的兒子正雙手背后站在樹下背書: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誠意正心,然后才談得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最先學習的文章。

  溫柔的妾室正聚精會神地站在一邊聽著孩子背書。

  背完了,妾室又溫柔地夸獎:“哥兒背得越來越熟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老爺當年讀書也是如此用功的。哥兒將論語也再背一背可好?”

  稚子郎朗的誦讀聲,聽在公冶釋耳朵里,如黃鐘大呂。

  他再次堅定了心思,轉身出門:“我出去一趟。晚飯不回來吃了。”

  稚子有些不舍地叫他:“爹爹……”

  自從沒了娘親,這孩子更加依賴他了。

  公冶釋想起了沈信言那個夭折了的幼子,還有他對家中孩子似乎無邊無際的寵溺,不由得伸手撫著兒子的頭頂,微笑:“跟著姨娘吃飯,爹爹晚上回來,同你一起背后頭的書。”

  稚子高興地連連點頭:“是,爹爹!”

  公冶釋上了馬車,放下車簾,吩咐車夫:“去修行坊,戶部侍郎府。”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