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二十三章:遠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當那個小胎兒開始動的時候,陳智知道,這個咒法,真的成功了……

  之后的時間里,這個小胎兒每天都在長大。

  這和正常孕育在母體中的胎兒不同,這種“精”塑造的人體,成長速度非常之快。

就像古老的咒法書中所描述的,后生之人,一日千里,初為明透,入魂魄后出體色,百日后,便可如人意  幾天之后,這小小的胎兒便真的慢慢有了四肢;五官,再過一段時間之后,便可以睜眼活動。

  到后來,這個透明的小東西,便慢慢從生理液中走了出來。

  陳智仔細看的時候,發現這個不到五寸長的透明小人兒,長的的確非常像秦月陽,而相比秦月陽,更加陽光單純。

  她現在還像是一個兩三歲左右的小孩,能跑能跳,走路搖搖晃晃。

  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陳智他們說話時,她總是能在旁邊聽著,像一個懵懂的小娃娃。

  到現在為止,這個身體已經完全塑造成功,就像一個透明的空容器,可以向里面灌入靈魂了!

  于是陳智便開始使用出分魂咒,那是一套十分復雜精密的咒文,千絲萬縷,陳智把咒文用氣流做牽引,捏成了一根針,穿進這個小透明人的后腦勺。

  很快,陳智就看見那后腦的上面開始慢慢的上色,靈魂開始慢慢引進來了。

  也就是說,那個遠在千里之外的長白山下的靈魂,開始被一絲絲,一縷縷,慢慢的引進這個身體里來。

  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如吐絲一般緩慢,陳智甚至沒有想過,這個工程徹底結束會是哪一天。

  但是這個新來的成員,卻給宿命堂帶來了陽光,就像把希望送進陳智的心里一樣。

  剛開始的時候,鬼刀對于這個突如其來的客人非常警惕,但時間長了之后,便會發現這個透明的小東西其實溫和無害,而且還萌得可愛。

  就和秦月陽最初的性格一樣,這小東西的膽子極小,她單純,善良,軟弱,經常會躲在門后面去看鬼刀。

  然后在陳智翻閱資料時,趴在旁邊兒的鼠標墊上,好奇的看著陳智電腦上的東西。

  有時候她想張嘴說一些話,但是卻不敢,那樣子極其的耐人疼。

  陳智總覺得,這小東西其實能夠保存著秦月陽之前對整個世界的認知,一些基本的知識都有。

  但是卻沒有后來所遭受的苦難和背叛的記憶。

  換句話說,這就是一版最真實最干凈的秦月陽,是她最深層最本質的性格。

  而這樣的秦月陽著實陽光可愛,如果能夠一直用這種形式活下去,那其實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胖威在外面忙了好幾天之后才回到家里,當他看到這個小小的秦月陽時,剛開始驚訝不已,然后又充滿興趣的帶著這個小人兒一起玩。

  這個小秦月陽也非常喜歡胖威,她對人完全沒有防備感,誰對她好她就跟誰玩兒。

  胖威說,這個透明小孩可比真的秦月陽招人稀罕多了,以后好好培養培養,絕對青出于藍。

  而胖威這回回來,卻是帶著任務的。

  寧斌又來了,而這一次,他可不是孤身前來。

  上一次寧斌自己來的時候,憑著過往的交情,向陳智開過一次口,要了一塊鑲嵌靈石的畫回去。

  從此以后,長白山下的唐家立刻就風生水起,變成了東北第一號的大富之家。

  寧斌也從那次以后,對陳智感激不盡。

  而這一次,他帶了自己的老婆同行,說是來東北旅游。

  但與他同行的,還有甄家的大少爺,以及那個會用催眠術的甄菲。

  陳智他們和甄家是有過來往的,甄家是一家著名的私人銀行經營者。

雖然說是香港人,但其實他們是北京的祖籍,他們家的祖上曾經是在老北京城開銀號的,而且頗有口碑  現在行內還在流傳一段佳話,關于甄家老祖宗的事情。

那時日本人進北京的時候,甄家為了保護一只傳世的大玉鼎不被外國人拿走,他們家的老祖宗,還曾經抱著那個玉鼎沉入了沙河河底,直到建國后尸骨才被尋回  現在的甄家在東南亞各地都開著私人銀行,替亞洲的富豪們保存著他們的私人珍寶,收取極高的保存費,非常有名望。

  陳智上次為了拿回老首領的地圖,曾經和甄家交過手。

  而在最后關頭,為了防止秘密外泄,他曾經抹除掉甄家大少和所有相關人等的記憶,只保留了甄菲一個人的記憶。

  也是這件事情之后,甄菲才對陳智有了這么一層特別的情意。

  而甄家大少對這件事則完全不知道,留下的記憶都是和鮑家的友好關系,以及陳智他們去北京游玩兒的事情。

  在他的記憶里,陳智和胖威都是他在東北的朋友。

  而這一次來東北,其實是由寧斌做中間人,他們想和鮑平談一談共同在影視業投資的想法,說到底是來找鮑平融資,一起干一票大的。

  這件事兒早就已經在計劃了,只是鮑平一直沒有空見他們,老筋斗這邊也是一直有事在忙,前一段時間真的是把這件事放下了。

  現在看這邊空閑了一些,寧斌被這位甄大少爺央求不過,便借著帶家屬來東北旅游的由頭,帶著他們兄妹一起過來了。

  鮑平因為這段時間有其他的事要忙,暫時出不來,就讓胖威和老筋斗負責招待他們。

  并且讓陳智代表他,但這些客人出去轉一轉,盡這待客之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