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八五節 有人熱有人冷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三分利!

  李德明連同他身邊的薩珊人眼睛都亮了,這太豐厚了。

  換成現代的說法,這就叫直接給予合同金額百分之三作為提成,這事太厚道了,李德明那紅胡子都抖了起來:“沒問題,我立即安排人手大量打聽能讓大伙都發財的路子。”

  因為金陵商盟那邊的大型舞蹈被劉承親自檢查之后,認為還差的遠,所以金陵商盟把人手也拉了過來,連夜開始加班,幫助杭州商盟禮服改款。

  大宋商人在這黑暗的夜色下成立了一個極秘密的商盟。

  能參加這個商盟的只有各大商盟的頂尖大掌柜,這個商盟的名字就叫:紫金幣。

  其意思不難理解。

  掙紫色金幣的秘密商盟,就是這么簡單。

  契約一共只有三份,一份封于某間地下室,用百斤大鐵箱裝好,然后掛了八把大鎖,再裝進另一只更大的鐵箱后埋在地下。

  另一份,就在院子中燒掉,以示天為證。

  最后一份,同樣裝進了百斤大鐵箱,這是準備交給劉安的。

  至于劉安看過是燒,還是也埋起來便不是大宋八大商盟操心的事情。

  一句話,東羅馬好有錢,錢好好掙。

  幾天后,西京洛陽東南、鄭縣西南,嵩山。

  武后,武帝!

  曾經在這里封禪,所以皇帝到這里之后,心情之中只有一種情緒,那就是激動。

  那怕忘記穿外袍,頭發都掛著冰茬子,也沒有絲毫感覺到冷。

  他熱。

  內心的狂熱已經讓他忘記一切寒冷。

  寇準不熱,也不冷。

  寇準穿著貂皮大衣,冷眼旁觀著一切。

  嵩山腳下營帳已經連綿四十里,還有西京、汴梁的各家酒樓在這里擺開帳篷,就是劉安的明月樓都在這里有專門的帳篷區。

  汴梁外舶司、開封商行司、西京商行司、八大商盟,四十幾個小商盟都將自己的旗立了起來。

  禁軍沒有再加派士兵,來自西京禁軍、鄭縣的廂兵以及鄭縣的新兵分里外三層將秩序維護的極好,還有專門負責設卡收錢的。

  沒有通行牌的人,進出這區域都需要交錢。分為外、中、內三區。

  內區一次的通行費需要五十文。

  通行牌,也不是隨便誰都能辦的。

  皇帝眼里那看到這些,他只看到正在用干凈黃土鋪路,作最好休整的民夫們。

  到明天清晨,皇帝就要從這條路登山,然后祭天。

  突然,一個聲音從某個帳篷內傳到了寇準的耳朵里,寇準停下腳步細聽。

  “三萬貫,把貢品茶的名字換成我們蜀茶的。”

  “五萬,三萬太少了。”

  “你們閩茶都交不出貨了,還要再占,三萬三千貫。我們去年的茶餅還有大量在倉庫里呢。”

  “四萬,不能再少了。我們身就花了兩萬貫才擠入名單的。”

  寇準聽清楚了,繞了個圈走到帳篷正面。

  有人想攔。可一看寇準的表情,再看寇準的氣度,手伸出一半就懸在半空。

  寇準推開帳篷的簾子進去,大大咧咧的往席一座:“來杯茶,兩杯。”

  “這位貴人,小號這里不賣茶。”

  “我,寇準。茶。”

  寇準兩個字有多牛,兩個字出口,門內門外都是一陣雞飛狗跳。

  兩杯茶立即給寇準送到手邊。

  都是玻璃直杯,綠茶的芽茶泡法。

  “劉安喜歡的泡法,這喝法還不錯。”

  寇準品了兩杯茶后回味了一下:“這茶,蜀茶不錯,為何滯銷呢?就本相所知,唐時蜀茶名揚天下,多有詩中提及,蜀茶行銷西域,是西域商路不可少的一樣商品。為何滯銷?”

  蜀地茶商施禮:“回寇相公的話,西域茶餅,因關中、劍閣等地大量種植,所以西域茶餅的生意多被秦觀、涇井兩路所占據。我蜀地的茶走陸運運過去后,價格無優勢。”

  寇準點了點頭,眼下西北茶餅的輸出量非常的驚人,其來源主要是秦嶺以南這一帶,還有江北的茶區,也有江南的茶往西北運的但數量不多。

  蜀地茶商繼續說道:“以前,我們有往西邊吐蕃的生意,吐蕃大亂,已經混戰了許多年,茶葉需要量大減。近幾年來,大理開始種茶,也斷了我們往南的生意。順長江南下,這一路好茶區如云,所以我們只能尋求外舶一條路。”

  茶屬于亞熱帶植物,黃河以北產茶的地方少的可憐,越是往北就肯定越少。

  大理的茶就是云南茶,產量來之后,可以說斷了蜀地茶馬古道的生意,大理也要掙錢的,大理若茶餅不夠的時候來蜀地采購給的價格太低,蜀地茶商寧可不賣,也不甘心賤賣了自己的茶餅。

  寇準聽完后站了起來:“你們繼續,本相只是好奇,所以進來聽一聽。本官倒有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明州那邊需要大量的茶。”

  寇準說完就離開了。

  他就是來聽一個好奇的。

  若是蜀地的茶爛在地里,寇準會去找蜀地轉運使的麻煩,但不會親自插手。

  出了門,寇準笑了。

  寇準已經看透了。這根本就不是祭天,是劉安找了一個機會把摘星閣作的事情擴大化,從日常的小規模的交易變成了年底的一次大規模商行大會。

  寇準相信,他若是在內圈商盟的帳篷都走了一圈,肯定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談判。

  話說帳篷內。

  兩位茶商都不怎么相信,明州會需要茶葉。

  明州那里雖然不產茶,可他們離杭州近,往南就是閩地,再往運一點,他們有的地方可以買到茶,竟然沒有茶。

  兩人還是決定去打聽一下。

  結果便是,不但明州需要茶,連杭州都需要茶。

  作為天下十大茶葉產地之一的杭州在求購茶葉,這事一點也不好笑。

  只能證明,這茶葉的缺口實在太大。

  兩位茶商去一打聽,閩地茶商只是好奇,因為他們的茶葉缺口也不少,現在是屬于供不應求的地步,閩地茶商已經開始在占城種茶來彌補產量不足的問題。

  蜀地茶商卻如同撿到了寶藏。

  明州與杭州都需要茶,而且要的不是頂尖好茶,只要中等、下等偏的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