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六五節 不差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武官缺少了怎么辦?

  殺敵十首者,進伍什長。斬敵將者,進團正。

  這次北征有太多人立功,空出來的這些位置,都不夠劉安給低級軍官升職的。

  半個月后,河北路押解的犯官到汴梁的時候,溫仲舒與范諷帶著各自的部下來到了真定府。

  除了這兩人,還有兩人前來。

  一個人王曾帶了汴梁城一批新的進士,另一個則是皇帝特許,李清蓮來了。

  劉安領軍作戰不能帶家眷。

  可代天子巡視,有一個小妾在身旁照顧,這是皇帝的恩典。

  李清蓮不是一個人來的,她帶了樂師四十人、歌舞姬八十人,加上輔助人員,足足三百多人的隊伍。

  李清蓮到的當晚,真定府大營就帖出的通告。

  醉仙居樂團會在真定府大營連演五天,由汴梁眾商家捐資,前來勞軍。

  數萬士兵象打了雞血一樣,伐木建臺,忙的熱火朝天。

  而劉安則設宴,宴請溫仲舒與范諷二人。

  李沆不是坐陪,溫、范二人對李沆都是施大禮,并請李沆上座。

  坐下之后,劉安問:“溫尚書,朝中如何?”

  “百官如履薄冰!你殺的有點太狠了,河北兩路獻上請罪書的官員三百多人,被押送進京的一百多人,老夫想問一句,若是有充足的官員補上,是不是就不會有什么記大過留職查看的事,你會把這些人全部押進京。”

  “不會!”劉安回答的很干脆。

  “真不會?”

  劉安很認真的點了點頭:“真的不會,若是不給人機會,誰還會愿意交待,輕罪從寬,重罪從嚴,坦白與舉報者從寬,死硬不交待者從嚴。”

  溫仲舒又問:“你想讓老夫來走一圈,還是真正來查一查。”

  這話問的有意思。

  劉安干笑幾聲:“自然是真正來查一查,要怎么配合,我劉安一定配合。”

  范諷正準備說兩句的時候李沆突然開口:“象這種惡,自當不留情。”

  溫仲舒拿起酒杯:“李公說的對,自當不留情。明日我等自審核卷宗,若有自辯作假者,從重處罰。對押送入京的犯官,當追回罪證。”

  “甚好。”李沆舉杯回應了一句。

  酒席上再沒有太多的交流,畢竟溫仲舒這一路過來也是很辛苦了。

  回到往處的時候,李沆攔住劉安:“溫仲舒在懷疑你是不是清除異己,我告訴他這是我的意思,他承諾會順著你的方向繼續往下走,不會出格。”

  劉安說道:“恩師,天下吏治不可能一直清,權力就是一個讓人貪財的機會,無論是誰也阻止不了這個,但規矩可以減少權力的貪婪。”

  “規矩?”

  “學生聽過一個小故事,在某個小島上有十名囚犯,每天都在為食物而打斗。終于有一天,有一個聰明的管事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讓負責分飯的人拿最后一碗。”

  李沆只是稍微思考了一下便明白了劉安這個故事的內涵:“有趣,看來這事可以辦,老夫倒有些手段。”

  制定規矩,李沆有心得。

  事實上,大宋的官員不窮。就一個下縣的縣令,一年可以實際得到的收入大約是五百四十貫錢,米約四十石。朝廷為他供養車夫與雜役數人,說起來一個縣令過的日子已經不錯了。

  五品以上的官,已經是真正的富戶。

  三品以上嘛,是土豪。

  李沆被劉安幾句話說的是興致很高,不顧和劉安打招呼就大步往回走,他已經準備開始構思用規則來讓官員們更加的勤政、更加的廉潔、更加的用心、更加的愛民。

  這些原本就是李沆畢生的追求。

  劉安心中默默的說了一句:“恩師,實在是抱歉。”

  劉安內心有些歉意,因為借這一次對河北兩路的吏治整頓,劉安是在立威。

  將來有一天,劉安對汴梁城的京官下手的時候,未出招,那些人就會先害怕。

  為了大宋的前途。

  話說真定府這邊新一輪磨勘又將開始,汴梁城卻出了一件大事。

  王詢,準確的說是假王詢。

  這家伙倒是很聽話,崔氏也更聽話。

  所以,前高麗王以及高麗金氏幾位重要人物的腦袋用石灰包好,加上香料,然后大量的珍寶一起運到了汴梁城。

  皇帝大驚。

  “這,這,這怎么能!”

  禮部一位侍郎上前:“官家,臣不敢有半點說假話,高麗使節就在禮部的迎賓苑暫住,人頭臣一一看過,確實不假。”

  皇帝沉思,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這次當真是無人知曉。

  真正發生了什么,卻無人知道,潘惟熙是的公文還沒有送到汴梁,他也是故意的。

  “官家,臣以為先安撫,然后派人查一查。”

  “去吧。”

  皇帝腦袋有點亂。

  高麗怎么就發生了宮變,依高麗使節的國書上說,金氏九族被誅,這可不是小事。

  皇帝腦袋亂了,心里卻是害怕。

  當下,皇帝就把三相叫進了宮里。

  三相已經知道這事,所以不用皇帝講,呂蒙正就先一步講到:“官家,這件事情臣以為要慎重。”

  “朕知道。”皇帝心說,這不是廢話嘛。

  呂蒙正繼續說道:“高麗已經是遼國屬國,突然宮變向我大宋進貢,此事雖可喜,但也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情。大宋與遼國剛剛結盟和談,現在高麗發生變故,臣擔心遼國借此對我大宋不利。”

  “官家,臣以為遼國不會興兵,但肯定會派使節,此事確實麻煩。”

  寇準也認同呂蒙正的說法。

  皇帝看著向敏中,向敏中明白皇帝是在等自己的意見,所以向敏中說道:“不如就此事,在遼國沒有派出使節之間,咱們先派。”

  “怎么派,到遼國說什么?”皇帝心里越發的亂了。

  寇準說道:“叫劉安去。”

  “他處理不了此事。”皇帝不認為劉安能應付這種突發事情。

  寇準卻說道:“劉安與遼國剛剛完成和談,這事臣以為讓劉安先與遼國初談,若談不下來臣過去。”

  “也只好如此。”皇帝心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高麗怎么突然就亂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