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十七章 年三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是最隆重歡慶的節日,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送完灶王爺上天,大家就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新年的一應事務。

  年三十,港島、九龍、新界的中國人無論窮富,家家戶戶門口已經貼上紅紙,燈籠高掛,寓意在新的一年紅火吉慶。

  蘇家的興隆米鋪這兩天也因為快要過年,所以忙得不可開交。

  為了討一個年年有余的好彩頭,街坊四鄰都爭搶著到米鋪買米,打算回去把家里米缸填的滿滿當當,米鋪的生意也因此比一年里任何一天都要火爆,連鄭麗茹今天都來鋪子里幫忙。

  一大早就和母親一起來到米鋪的蘇敬賢在鋪子里待了半個小時,就被前來買米客人們吵得太陽穴突突直跳,又從米鋪溜了出去。

  回家的路上,在街邊隨手買了兩串鞭炮和一副對聯,蘇敬賢看著街頭巷尾孩童們歡笑追逐,不時又有炮仗聲響起,鼻端聞到的是火藥燃放后散發的味道,這一切都讓他感受到十足的‘年味’。

  回到家中剛放下手中提的東西,在家看門的弟弟蘇敬良就滿臉帶笑迎了上來。

  “大佬,你回來了?”一大早就換了一身嶄新衣服的蘇敬良連拉帶拽,把蘇敬賢按到椅子上坐下,然后笑嘻嘻端過一杯熱茶,“快飲茶,飲茶。”

  蘇敬賢看了一眼殷勤過頭的弟弟,接過茶杯后哼笑一聲:“有事直接講,不過你最好別話給我知,你剛去學校就開除了。”

  離港去美國之前,蘇敬賢就花錢把弟弟送到了拔萃男書院,前后算下來,蘇敬良已經在書院待了快一個月時間。

  “當然不是,你都不知我在學校有多用功。”弟弟蘇敬良出聲辯解一句,面帶不滿。

  蘇敬賢撥動茶杯蓋碗,轉頭看了他一眼,笑瞇瞇說道:“即是話沒有其他事是吧?好,多謝你的茶水。”

  弟弟蘇敬良聞言咳嗽一聲,臉上的不滿迅速變成訕笑,搓著手低聲道:“也不是一點事都沒有,你可不可以借點錢給我?”

  “我就知道這杯茶不是隨便飲的。”蘇敬賢翻了個白眼,“你準備收多少茶水錢?”

  蘇敬良嘿嘿笑道:“兩百塊得不得?”

  “無端端要這么多錢搞乜?”蘇敬賢聞言挑了挑眉毛,他倒不是心疼兩百塊港幣,不過這個年頭尋常人一個月賺一兩百塊就算高薪,像蘇敬良這么大的年輕人有十幾塊傍身就能盡興玩幾天,突然開口要這么多錢讓他有些奇怪。

  現在的香港還很混亂,他擔心蘇敬良不學好,染上不良嗜好。

  聽大哥問起,蘇敬良揉了揉鼻子,扭扭捏捏:“過年嘛!我想去錦蕓家里探一探,她家里有幾個弟弟妹妹,照規矩我都要包紅封利是給人家嘅。”

  香港、GD一帶過年發紅包只是為了討個彩頭,紅包里放多少錢并不重要,通常都是幾毛一塊,蘇敬賢還收到過裝著五分錢硬幣的紅包。

  不過他也知道這是弟弟蘇敬良第一次去他的小女朋友家里,年輕人自然會好面子,所以才會多要些錢。

  “對你大佬都沒有這么上心過。”難得弟弟朝自己開口要錢,蘇敬賢當然不會拒絕,從口袋里掏出錢包數出兩張百元港幣,然后又拿出一張十塊出來,“順便幫我跑趟腿,明天可能有人到家里拜年,去買點大桔、檳榔還有糖果準備招待客人。”

  大桔就是潮州柑,因為比普通桔子大,所以得了這么個名字,春節期間用大桔送禮或者招呼客人,是潮州人的傳統。

  而在大桔中間擺幾顆檳榔,也是為了討一聲好口彩,檳榔大桔,意指賓臨大吉。

  “知道,多謝大佬!”接過兩百一十塊港幣,蘇敬良笑容滿面,蹦跳著就往外跑去。

  蘇敬賢看著他孩子氣的背影,臉上也露出笑意,大聲交代一句:“路過米鋪讓老豆和阿媽快點收鋪,回來準備大飯呀!”

  已經跑出門去的蘇敬良頭也不回,對蘇敬賢揮揮手,示意自己聽到了。

  于是,簡陋的木屋里就只剩下蘇敬賢一個人。

  百無聊賴的蘇敬賢獨自在客廳做了片刻,把茶杯放在桌子上,從懷里掏出一張今日份的中港日報翻看。

  中港日報和主流大紙不同,蘇敬賢也從來沒想過將這份偏重娛樂的報紙往主流上去靠,所以春節前一天主流大紙上都還在實時刊登今日新聞時,中港日報雖然依舊發行,新聞版面卻全是前幾日的舊事。

  因為在昨天早上,除了負責印刷的廠房后勤,整個報館的其他員工都被蘇敬賢趕回家去過年了,自然沒有新聞可刊登。

  如今在蘇敬賢名下除了中港日報一家公司,還多了間花花公子公司。

  花花公子在香港的辦公地址位于中環一棟寫字樓里,廠房仍是開在元朗鄉下,就在報館廠房的隔壁。

  除了辦公點和廠房之外,蘇敬賢在美國聯系的兩位鬼佬編輯前幾天也已經到港,他們最近白天負責打磨一期雜志的內容,晚上就住在中環一家酒店,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工,但工資卻依舊正常發放。

  這兩個在美國賺美金的編輯如今來到香港,每人的月薪高達一千六百塊港幣,堪稱全港報刊業編輯之最。

  此時,蘇敬賢的目光正落在手中報紙的頭版次條新聞上。

  對罪惡絕不姑息,我只做一名好警察——專訪失金案破獲者呂樂先生。

  只看到標題,蘇敬賢眼中就露出笑意,等他把報紙上的內容看完,禁不住揚起了嘴角。

  有關呂樂的這篇專訪,是出自中港日報的一個小編輯之手,全程問答式撰寫。在專訪中呂樂義正言辭,大談他如何接到金鋪報案,如何抽絲撥繭確認案犯位置,又如何帶隊抓住案犯并將所有黃金悉數歸還金鋪,儼然一副罪惡克星形象。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所謂的案犯是呂樂親自找來頂罪的幾個老四九(爛仔),而那間失竊金鋪也是他岳父蔡運昌的產業,看完這篇專訪后,說不定連蘇敬賢都要稱贊一聲模范警察。

  “請問,這里是不是鄭麗茹鄭小姐的家?”

  就在蘇敬賢翻看手中報紙的時候,門外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響起,循聲望去,一位年齡在五十歲左右的婦人站在門口,兩手提著禮物,正在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蘇敬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