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百三十三章 回頭是岸(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苦海秘境只有一汪海洋,無邊無岸、深不可測,正應了那句膾炙人口的詩歌:大海,你全是水!

  據說這苦海乃是由佛陀的執念所化,故而不同人進入這方秘境會看到不同景象,且那些景象全是由自己心底深處最不愿為外人所道甚至自己也不愿直面的秘密所化,可謂極具沖擊力,一個不小心就會迷失其中,永沉苦海,直至大徹大悟,方能脫離。

  不過佛陀講究慈悲為懷,并不會直接斷了他人生路,特意在每一個關隘中設置一次“點化”的機會,所謂當頭棒喝,醍醐灌頂,除了那些重度執迷不悟者,一般人都會通過這次點化暫時覺醒以逃離苦海。

  事后雖仍舊未必能獲得真正超脫,渡過苦海,但于個人道心而言,絕對是一次難得的歷練。

  姜菩提、郭大路、孫悟空、唐三藏、牛魔王、金翅大鵬雕以及匡世棋等組了一個七人小隊,破虛空而至苦海秘境。

  面對茫茫無岸的大海,眾人都有些感慨,郭大路道:“難怪說苦海無邊。”

  唐三藏道:“苦海雖然遠望無邊,但只要能斬除心中三毒,尋覓到永恒解脫之法,凌海而渡,眾將抵達彼岸。”

  郭大路道:“可是這苦海看著無邊無際,此岸尚沒有著落,哪來彼岸?”

  話音剛落,忽而聽到一陣海嘯般的轟鳴,低頭望去,發現一條不知幾多長的海浪正在慢慢升起,很快便形成一堵高數百丈的水城墻。

  “處處無路,以此為界。”唐三藏回憶起佛經中的一句話,對眾人說道:“這座水城墻就是分界線,大家可以任選一邊方向前行,嘗試渡一渡自己的苦海。”

  有心理陰影的匡世棋忽而問道:“若是渡不了心中苦海會如何?永遠困守此處?”

  唐三藏道:“若是暫時渡不過苦海,可循我佛禪息逃脫此境。”

  匡世棋臉上不信任的表情一閃而過,當即閉口不言,并沒有嘗試渡海的打算。

  牛魔王道:“雖然老牛我知道這是一樁可遇不可求的大機緣,但以老牛我如今的心性并無把握渡海,所以我還是老老實實地在此處等候,等你們找到佛祖轉世靈童一起返回。”

  根據如來佛留下的線索,第一個轉世靈童正在苦海彼岸,郭大路和唐三藏能推演到,萬劫魔祖自然也能推演到。所以一旦唐三藏和郭大路找到靈童并將其帶回,勢必會有一場搶奪大戰。

  這就是郭大路叫來牛魔王等人的原因。

  孫悟空對唐三藏道:“師父,我也在此處等候。”

  唐三藏頷首,然后降下云頭,雙足踩在海面上,伸左手亮出九環錫杖,身上也換了錦斕袈裟,當即衣袂飄飄,大步前行。

  郭大路觀望沉吟片刻,也跳下海面。

  雙腳觸水的那一剎那,郭大路忽然看到海面上顯現出無數身影,都在快步前行,朝“彼岸”進發。

  他一時分不清這場景是過去是當下還是幻覺,自然也不必理會,抬步向前走。

  剛踏出一步,場景迅速轉換,他竟出現在人間世。

  雖然眼前一切建筑和風光都與他當年所生活的人間世大相徑庭,毫不想同,甚至毫不相關,但他卻還是立即意識到這里就是人間世。

  是他心中最放不下,且唯一承認根腳所在的地方。

  他已經記不清楚自己在異世界修行歷練了多少年,又先后去了多少大千小千世界,心中歸屬感最強的地方始終是這里。

  他縱目四顧,很快發現此人間世的異常之處,不論是遠處隱約可見的建筑還是被淹沒在水中的田地,都傳達一個信息,這里人間世不是現代化的人間世,而是古代某個時期的人間世。

  “這代表什么意思?”

  郭大路心中生出疑問,快步朝目光所及的那座城門走去,然后看到城門外正在斬首人犯。

  一問之下才知道那人犯原本是此國重臣,因奉命治水不利惹怒帝王,被判斬刑。

  郭大路順口多問了一句:“為何治水不利?”

  圍觀者答道:“他希望借用能生長的神土堵住洪水,不料洪水勢大,最終還是沖破了神土,繼續肆虐,淹沒了無數良田,摧毀了無數房屋,百姓流離失所,餓殍滿地,帝王大怒,下令殺他。”

  郭大路聞言,心中大驚,“神土治水?難道是堯舜二帝那個時期的大洪水?”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這時,旁邊又有人說道:“帝王現在已頒下圣旨,無論是誰,只要能治理洪水,他就會將帝王之位禪讓給他。”

  郭大路對帝王之位沒興趣,但他心里卻明白一件事,這次“治水”實乃苦海秘境的第一個考驗。

  只要此間洪水不退,他絕對逃不出這個海市蜃樓的幻境。

  畢竟是佛祖意念所化,若想順利渡過,絕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于是郭大路不再猶豫,向帝王毛遂自薦,決定著手治水。

  有大禹治水的經驗在前,他并沒有什么壓力。

  然而這一治就是十三年……

  他率領民眾,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歷經十三載,耗盡心血與體力,終于完成治水大業。

  在洪水消退,帝王禪位的那一刻,幻境消失,郭大路發現自己仍在海面上,剛剛踏出一步。

  一步十三年,那種奔波不休的疲憊感仍舊清晰,時光的流逝讓他有種恍如隔世的錯覺。

  第一步就是這種挑戰,后面不知還會遭遇什么,正常邏輯下,肯定要比“大禹治水”更加困難。

  郭大路踏出第二步。

  然后兩座大山出現在他面前,擋住他的去路。

  郭大路心中一動,立即捕獲到提示:“要想繼續向前,走向彼岸,必須要移開這兩座大山。”

  問題是,郭大路現在并沒有任何移山倒海的法力,他以一個普通人的狀態面對那兩座大山,并要將它們移走,心中的無力感和無奈感是不言而喻的。

  當然,這兩座山也讓他立即反應過來一件事,佛祖的苦海關隘很可能是依照人間世的神話故事來設置。

  第一步是“大禹治水”。

  這第二步幻境,顯然是“愚公移山”。

  佛祖踏上彼岸,用了數十萬年,哪有那么容易?

  郭大路也不再做無謂感嘆,端著箕畚開始移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