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事兒也是挺有意思的。
文彥博去年放到地方去了,宋庠在京中也呆的時間夠長了,趙禎順道把他也發了出去。
現在的朝中,富弼是昭文館大學士,高居內相之職。
編纂《武經總要》的那位曾公亮被趙禎調回京中,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之職,由回朝的丁度繼任。而韓琦自慶歷新政之后,終于也能再臨開封,出任三司。
而老將軍王德用年事已高,請求置仕。趙禎舍不得讓王德用就這么退下去,就也把他招回京,進爵魯國公,掛了西府宰執樞密使的職,讓他在家修養。西府軍務全由副使龐籍、狄青來分擔。
這樣一來,朝中還是以富弼為首的一套班子,只不過政事堂的管事換成了曾公亮。
曾公亮做為政事堂新的一把手,自然要拜會一下前任兼天子近臣的內相富弼。
老曾還是很謙虛的,主動請教富弼,說我久不在朝,這幾年京中有什么變化沒有啊?有沒有什么要注意的啊?
富弼也是實在,再加上趙禎已經跟他攤牌了。
于是富彥國對老曾說:“別動觀瀾商合,與唐子浩交好,最好他回京之后去見見,對你有好處。”
老曾就不淡定了 小官進京要拜山頭兒,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可我都是當朝首相了,怎么還得去給一個小年輕拜山頭?
當然,這里面的事兒,富弼沒法跟老曾明說,只能點到為止。
但曾公亮怎么可能服氣?
一查這個唐子浩,好家伙,這小子有錢啊!管著全國的官糧運轉,幾乎壟斷京中酒行,還開著開封城中最吸金的華聯倉儲。
可說一千道一萬,他也就只是個白衣書生,讓他一個宰相去巴結富商,老曾是做不到地。
而韓琦執掌三司,上任沒幾天,就聽說官家內定了一個財相。
誰呢?唐奕,唐子浩。摯友范仲淹的弟子,才特么二十歲。
我剛上任,你跟我說這個位子有人預定了?就算是十年之后的也不行啊!啥意思,我韓琦不如他?
大宋第一高富帥忍不了,我才是大宋第一高富帥啊!你憑啥跟我比?
當官家的口諭一下來,要禁唐奕的足。曾公亮一震,這個唐子浩回京了?看我怎么給你穿小鞋;韓琦一抖擻,你敢跟我比帥,必須滅之!
于是,以曾公亮為首,韓琦策應的政事向趙禎覲言,要以中旨下發。
意味也很明顯,我是官,你是民,誰看重你也沒用,給我老實點!
這種小事,趙禎也沒必要和宰相對著干,倒樂見唐子浩吃癟。
等唐奕明白其中的道理,略一沉吟,回房拿出一張條子交給李秉臣。
“請把此條轉交給曾相公、韓相公。”
范仲淹撇了一眼條子,差點沒樂出來。
唐奕什么時候吃過虧?那是頭幾年文彥博借唐奕那一百萬打下的欠條。
文扒皮走了,那你們還錢吧!
李秉臣一看條子,也笑了。
“恩,有了這個條子,官家定然是高興的。”
“別啊!”唐奕一聲哀嚎。“至少您先給兩位相公看看,咱這錢不能白花啊!”
想要錢,唐奕直接說就行了,還拿什么條子?這條子說是給曾公亮看的,其實是給趙禎的,意思很明顯,這錢咱們不要了,您老消消氣兒。
而給老曾二人看,也是給他們個下馬威,別當我不識數兒,想弄我?先把錢還了!
估計曾公亮和韓琦二人看到這條子的表情一定十分精彩。
這時候,孫郎中到了,范仲淹就給唐奕使了個眼色,二人先退了出去。
“李大官找孫老頭不會是”
唐奕和老師在上院之中一邊散步,一邊聊天。
“正是。”范仲淹點頭。“皇后與苗貴妃都有了喜兆,官家應該是不放心宮里的人,才會讓李大官借傳旨之名,來回山找孫先生。”
唐奕暗嘆,趙禎這皇帝當的也是夠苦逼的,身邊連信得過的人都少之又少。
猛的心神一動。
“老師,你說,算計皇家與算計我的那人,有沒有可能是同一人?”
范仲淹道:“不是有可能,是一定是同一人!大宋朝能這般手眼通天的,一個就已經令人駭然,要是兩個”
“那會是誰?”
“你猜的是誰?”
“我猜....”
唐奕緊咬下唇,“汝南王趙允讓!”
范仲淹一頓,停下腳步。“何以見得?”
“如果有人不想官家有后,那得利最大的,就是汝南王府!”
“嗯!”范仲淹點頭。“看來,你這幾年除了長脾氣,倒是沒忘了長腦子。”
其實,這個問題一點都不難猜。
能在皇宮動手腳,又讓皇帝都查不出來的,在開封,除了幾個近親王爺和幾大將門,沒人有這個能力。
而既有這個能力,又有這個膽子,還得有這個動機的 就更少了。
如若趙禎無子,就只得依先帝當年的做法,在近親皇族之中過繼一子,以備不時之需。
事實上,趙禎剛剛親政之時就這么干過。當時趙禎無子,接受了皇后的建議,在皇族之中領了一幼童入宮代養。
只不過后來楊王降世,那孩子又被送出了宮。
之后,楊王早夭,又有雍王、荊王也都沒活長,但是那個孩子卻一直再也沒入宮。
那個孩子,就是汝南王的十三子,趙宗實。
眼看趙禎已經四十有一還無皇子降世,若再無龍兒,就算趙禎想拖,朝臣們也不會干了。必會逼著趙禎過繼族親,以立國本。
那過繼誰呢?
可能沒有人比趙宗實更有優勢了,畢竟當年入宮的就是他。
但是,如果只是這些,唐奕也不敢去懷疑一個郡王,還要感謝趙禎的那一次試探。
文彥博上本要監管觀瀾商合的時候,趙禎玩了個心眼兒,試探了一下眾人。當時他先問趙允弼,北海郡王是附議了文彥博的奏請。而輪到汝南王,他卻是反對的。
正常的邏輯,趙允弼想對觀瀾下手,而趙允讓反對,應該懷疑趙允弼才是。
但是,真正的邏輯恰恰相反!
如果在不知道觀瀾之中有趙禎的影子的情況下,把觀瀾收歸朝廷監管,不論是對朝廷,還是對皇家,都是有利的,趙允弼附議無可厚非。
只有知道觀瀾的底細,也知道趙禎肯定不會同意文彥博的奏請之人,才會本能地順應君心來反對。
那趙允讓是怎么知道觀瀾的底細的呢?
如不刻意去查,他是絕對不會知道的。
至于為什么會牽扯到唐奕,還有心加害?
那就更不難猜了。
當年,趙禎來了一趟回山,回宮之后就把柿蒂養氣散給停了。過了半年,張貴妃就有了喜,而現在曹皇后也有了喜,顯而易見,是和那趟回山之行有關。
再者,唐奕的觀瀾商合與曹皇后一家走的又那么近,種種跡象都把矛頭指向了唐奕。
不管是不是汝南王,那個打趙禎主意的人,都應該恨唐奕入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