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座!”在天色快亮的時候,通訊員就給正休息的張弛遞來了一封電報,說道:“吳軍座發來的電報!”
張弛打了個哈欠,揉了揉干澀的眼睛,然后就接過了電報。
才剛看了一會兒張弛就不由皺起了眉頭。
這是53軍軍長吳學新發來的一封關于防御沈陽的作戰計劃……這是在53軍進駐沈陽后,張弛要求吳學新連夜趕出來的。
其實這也是張弛對吳學新的一個測試,張弛想看看這個吳學新的深淺,不過這個吳學新并不能讓張弛滿意……事實上,是很不滿意。
張弛當即就讓通訊員接通了53軍軍部的電話。
“師座!”電話里吳學新恭敬的應了聲。
“吳軍座!”張弛說:“你發來的作戰計劃我看了,說說你的作戰思想吧!”
“師座!”吳學新回答:“我準備依靠我軍優勢的坦克、火炮及充足的后勤,再輔以堅固的工事和戰機對來襲的日軍以全方位的打擊……”
“你也知道用戰機?”張弛打斷了吳學新的話。
“師座,這……”吳學新聽出了張弛語氣中的不滿。
“你能告訴我……戰機的作戰半徑是多少嗎?”張弛問。
“回師座,500公里!”吳學新回答。
“你也知道有500公里?!”張弛罵道:“500公里的作戰半徑……就被你用來防守只有十幾公里距離的沈陽防線,你手里有機動性、防御、火力最強,日軍都對其毫無辦法的‘謝爾曼’坦克,你卻只是用來擺在沈陽周圍當炮臺!”
“師座!”吳學新趕忙回答道:“我會讓戰機盡可能遠的偵察及攻擊日軍的補給線……”
張弛氣得狠狠地朝座椅上打了一拳,但卻又毫無辦法。
“這樣……”張弛深吸了一口氣稍稍平復了內心的郁悶后,就對吳學新說道:“有個詞叫‘以攻代守’,你想想這個詞然后再擬過一個作戰計劃!動作快!”
“是!”
掛上電話后張弛不由苦惱的捏著微微發疼的額頭……這些人還真是不讓自己省心哪!
粱參謀接過電報看了一會兒,就苦笑著說道:“師座,這其實也怪不得吳軍長。咱們這些從國內調來的部隊啊……他們按以前的作戰模式跟小日本打仗習慣了,敢像吳軍長這樣用一個軍的部隊在城外構筑幾道防線就已經算是不錯了!”
張弛聞言不由一愣,接著就點了點頭。
張弛犯一個錯誤……他以為只要給53軍、54軍這些部隊裝備上美式裝備再一路上對其進行訓練,那么這些部隊就具有相當的戰斗力并在東北戰場上成為遠征軍的得力助手。
但張弛沒考慮到的是:裝備上武裝到牙齒甚至連戰術訓練也按美軍的來,并不能改變這些部隊心理上的弱勢……要知道第6軍、第53軍、54軍,這幾支軍隊一直以來都是在國內面對日軍,一直都在以一比三甚至是一比十的比例來估算敵我的戰斗力,甚至還有許多人以為日軍是不可戰勝的……換句話說,在心理上對日軍跪下了,從而失去了應有的信心和魄力。
就比如現在駐守沈陽的吳學新……就算手里有飛機有坦克有大炮,但他心里想的,就是一個軍的部隊能守住沈陽一個地方就不錯了,還敢分散兵力?!
所以,張弛犯的錯誤就是對這些軍隊只進行了裝備及戰術訓練,而沒有對軍官尤其是高層軍官進行必要的訓練,于是就導致吳學新現在這樣的情況……手里空有大批先進裝備,但打起仗來卻是畏首畏尾的。
事情果然就像張弛所想的一樣,另一頭的吳學新在電話掛斷后就不由皺起了眉頭,然后有些不滿的哼了一聲:“以攻代守,說說誰不會……但是就我們這么點兵,守沈陽都嫌不足,還以攻代守?!”
“軍座!”旁邊的林參謀就在一旁附和道:“那張弛也就是靠了點運氣打了幾場勝仗,現在尾巴就翹得老高不把日本人放在眼里了……像他這么打,只怕幾下就要把沈陽送給日本人了!”
吳學新不由皺了皺眉頭,瞪了林參謀一眼說道:“師座有沒有把日本人放在眼里我不知道,你倒是都不把師座放在眼里了!”
林參謀趕忙連聲應著不敢。
這是林參謀不夠聰明,吳學新雖然在沈陽防御上與張弛意見有所不同,但吳學新在心里其實蠻佩服張弛的……這吳學新也是黃浦軍校出身,在國內參加過南昌會戰、長沙會戰、武漢會戰的老兵,所以當然看得出張弛進攻偽滿州國戰略、戰術的厲害。
只是……
吳學新想著張弛所說的“以攻代守”……這樣打會不會太危險了?一個軍不足三萬人,還要分散出擊……會不會被日軍各個擊破?如何保證側翼的安全?
正在吳學新左右為難的時候,通訊兵就抬頭對吳學新說道:“軍座,師座電話!”
“哦!”吳學新趕忙接過電話,挺身道:“師座!”
“軍座!”張弛口氣緩和的說道:“剛才是我急了點,抱歉!”
“師座,你這么說就太見外了!”聞言吳學新不由一陣感動,要知道張弛現在可是遠征軍中呼風喚雨的人物,卻會這樣放低姿態跟自己講話。
“這樣吧!”張弛說道:“電話里談有些不方便,我們的先頭部隊已經占領了開原并在那修建了一個簡易機場,你搭乘飛機到開原一趟,我們到那里再詳細討論一下!”
“是!”吳學新應了聲。
放下電話后,吳學新就把目光轉向了開原,接著不由點了點頭,暗道這張弛及他指揮下的部隊果然有一手,在開原修建簡易機場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隨后吳學新又想到……如果張弛是對的話,那是不是意味著自己是錯的或者打得太保守了呢?!
想到這里,吳學新不由長長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的說了句:“不知道……這是初生牛犢不畏虎還是長江后浪推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