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706 想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呵呵。”常思平沒怎么思考,面色變得平靜而又和緩起來,“我啊,也想著,是不是該回到學校去,帶幾個博士生,養養老了。”

  “嗯?”

  “合資的話,應該就不需要我了吧。”常思平拿起茶杯,沒有去喝,只是輕輕揉著,“年輕人,學得快,那些外國的設備,技術,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掌握的。”

  “不不,我沒這個意思常老師。”張逸夫慌忙說道,“你永遠是設備制造這塊……”

  常思平抬起手,示意張逸夫不要再繼續說下去:“逸夫啊,這么多年,無論是找我下海,還是想請我當顧問、咨詢的公司,沒有三十個也有二十個,那些找我的人,有像你這樣的學生,有已經出名的企業家,也有曾經光芒萬丈的領導干部,從30歲到60歲,我有無數次機會走出校門,可我都沒有。”

  “問及原因啊……我也說不清楚。”常思平的瞳孔變得有些渾濁,好像沉浸在了回憶之中,“非要說的話,我感覺那些邀請我的人都有一個共性——眼睛里只有錢,他們看中了我的關系,我的資源,我的技術,我的影響力,他們想找一塊招牌掛在公司里,這樣就可以賺更多的錢了。”

  “慚愧。”張逸夫尷尬道。

  “人之常情么。”常思平并沒有譏諷的意思,接著說道,“正因如此,你跟他們不一樣的地方才如此明顯,別人都是找我要技術,你卻是送給我技術。省煤器和管道,并不是多么復雜的東西,但是你很清楚,你有想法。可自己是做不到的,你有技術,可自己是鉆不透的,你需要我,來實現這些。”

  常思平說的這么透了,張逸夫也不好反駁:“看來我也沒好到哪去。”

  “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常思平突然變得神采奕奕。“我本身就是搞教育,搞研究的,他們看中我,是因為可以拿我當一塊一次性電池,用光就好了,而你拿我當蓄電池……”

  “這比喻不太恰當吧……”張逸夫實在受不了理科人士的比喻,“只能說我肚子里有些東西,與你共同研究探討。”

  “沒關系,你并不理解。能成為蓄電池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常思平完全不在意這個小節,繼續比劃道,“不斷接觸新的東西,研究新的東西、新的思路,這對我個人價值來說也是一次次升華,相信老陳跟我有一樣的感覺。我們都是一把老骨頭,但重又走向了中國學術界的前列,可以說是我們在幫你。反過來也可以說是你在幫我們,這是沒法從別人那里得到的東西。你獨有的東西。”

  “還是兩位老師幫我多。”

  “不必拘泥這些。”常思平輕聲笑道,“后來啊,我也發現,老陳和常江作用比我大一些,你有戰略眼光,設備生產這一塊暫時被舍棄了。跟你聊過之后,我心態也放平了,我沒必要索取更多東西。至于后來說到的電力環保,在我腦子變糊涂之前,我能做點什么。就做好了,做不了,那就算了。”

  “可以做很多很多很多的。”張逸夫誠懇道。

  “不用安慰我逸夫。”常思平淡然搖頭,“我們這輩人啊,都是追了一輩子,在組織的號召下,一開始情緒激昂,覺得很近,但了解越深入,覺得越遠。我很欣慰,常江和老陳好像真的追上了一些,但我的專業領域,好像也真的來不及了,我也來不及了。合資,挺好的一條路,西門子是大公司……”

  “不不,并沒有確定,我是為此來咨詢意見的。”

  “意見么……”常思平微笑道,“逸夫,你從來不需要別人的意見。”

  “這次,壓力有些大。”張逸夫露出了少有的沮喪情緒。

  “其實你一直有想法,只是現在你膽怯了,不敢做出決定了,希望有另一個人替你做決定。”常思平一眼看破了張逸夫的矛盾心里。

  “也許……是吧……”

  “老師啊,從來不是告訴你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的人。”常思平感覺自己又回到了課堂,正在面對一名失落的學生,“老師是要教會你,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如何去面對對與錯的人,當然多數老師做不到這一點,也沒義務去做到這一點,因此傳道授業足矣,只是現在,我實在沒什么術業可以傳給你了。”

  他說著,撐著桌子起身,走到張逸夫面前,雙手扶在他肩上。

  “張逸夫,你是我見過最出色,最獨一無二,最入世也最出世的學生。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我沒資格替你決定。我從學校出來跟你一起,自然有為功名富祿的一面,但更多的,我想是我愿意幫你,因為是你獨一無二的,能想到我們都無法想象的事物,能實現我們都實現不了的東西。老師不會替你做決定,更不會拖你的后腿,短暫的迷茫與疑惑是可以的,但要看清,自己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怎么做。”

  “我……我……”張逸夫陷入了一種審視自己的形態,好像站在自己的外面,回過頭來看這樣一個自己,“我要做只有我能做到的事。”

  常思平再次露出微笑。

  “合資這種事,誰都可以做么,為什么要浪費我的時間。”張逸夫繼續自言自語,“不如不做。”

  常思平點了點頭。

  “不是不做,是不合資。”張逸夫連連搖頭否定自己的語病,“有國家政策在,有政府扶植在,給了我這個環境,我要做。”

  話罷,張逸夫突然變得堅定起來,起身握住常思平的雙手:“又耽誤老師退休了!”

  “哈哈,我沒事的,腦子還清醒。”

  “可很多關鍵設備、部件的難關,初期依然要依賴進口。”

  “看來你還清醒。”常思平大笑道,“我還怕你連芯片都要自己制造呢。”

  “雖還差得遠。”張逸夫堅定地說道,“但已看得見。”

  與常思平的一番談話,讓張逸夫完全否決了合資的事情。合資就不是恒電了,恒電要做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東西,而不是做外國企業的代工廠。

  他逐漸想通,之前的自己在這種決定上是不會有絲毫猶豫的,只是眼前被擴張與資金的雙重壓力嚇到了,看到安逸舒適的方案難免動容。

  咬牙挺過去張逸夫!你已經做到這里了!眼前的事不算什么!

  令人稍感寬慰的是,聯合銀行那邊也傳來了消息,在金融政策國家法規的層面來看,他們已經最大限度地為恒電提供貸款了,再追加大數額會讓銀行壓力也很大,將涉嫌違規,有遭遇調查和批評處理的風險。

  為了規避這個風險,聯合銀行給出了幾種途徑。

  其一:權威機構認定、評估知識產權,國內這樣的評估還不完善,可以考慮找國際公司來做。知識產權同樣屬于企業資本,對于一些特殊企業而言,也許實業資本只有幾百萬,但其無形資產,其擁有的一個商標、一項技術,也許會價值上千萬,這樣的資本甚至可以占倒絕大多數,如果恒電完善了這方面工作,獲得更多的企業資產評估,理論上銀行可以提供更大數額的貸款。

  其二:進行多方面的企業資格認定,在科技環保等方面,國家都有扶植政策,銀行也可以有限制地放寬貸款。

  除此之外,總行長邱之彰還親自打來電話,給張逸夫講了其它的可能,也講了講自己為難的地方。

  現在的聯合銀行是沒法進行投資銀行業務的,也就是說沒法去投資一個公司,相反,國外有很多銀行可以做,專業的投行用敏銳的眼光去投資那些有潛力的企業,在IPO之后賺個盆滿缽滿。

  而現在聯合銀行即便有眼光想投資,也沒有這個資格,畢竟是國有企業,但眼下的情況,聯合銀行會盡力支持,并且提供可行的方案。如果恒電真的只有引進外資這一條路可以走,聯合銀行也可以提供一些洽談和金融上的支持。

  感謝過邱行長后,張逸夫愈發有信心起來,這塊土地上從不乏有識之士,有志之人,到一定程度后大家會自覺地團結起來,在各自的領域努力拼搏。

  暫時放下這些困惑。很多事情,只能由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上的人來決定,張逸夫只是拼搏者之一,他不是嬴政,他要自己搬磚筑長城。

  好在,很多麻煩并沒有預想中的那么可怕。

  無論提出什么令人匪夷所思的要求,方思綺總能想到辦法,給出方案,會展事宜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終于推進下來。

  在沒有PS的年代,圖文設計麻煩到令人發指,最終最為復雜的展板,竟然運用了最傳統的方式來實現——畫上去。也不知怎么找到了幾個美院的學生,不眠不休完成了這幾幅巨大的畫作,與此同時他們每人幾乎都得到了兩年學費的收益。

  緊鑼密鼓,這個展臺還真搭成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