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十八章節 討教一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殿四周由六對高高的銅柱子支撐,銅柱子旁邊都設有一人高的雕花盤絲銀燭臺,天色還看不見一絲暗淡,但上面早早點起了兒臂粗的蠟燭,燭中摻著香料,焚燒起來幽香四溢。

  三位王子雖然貴為一國世子,但是也對于中原宮殿還是知之甚少。相比之下吐蕃的布達拉宮,猶如火雞相較于鳳凰一般。此刻三位王子才深刻的體會到,為何他們的父輩一直希望進犯中原……

  宣宗李忱與李瀧坐于首席,幾位宰輔與席間相陪三位王子。宴會間其樂融融,觥籌交錯歌舞升平,三位王子雖是沉醉其中,但是也未忘記此行的目的。就在一曲舞罷之后,吐蕃王子維松向李忱施禮道:“陛下,小王有一事有求于陛下,還望陛下恩準!”

  “哦?維松王子有何事相求,但說無妨!”李忱雖口中輕描淡寫毫不為意,但是心中卻是十分的警惕。對于此次三國無故來朝朝貢,李忱心中甚是疑慮。

  維松王子看了一旁的李瀧,隨后一臉經驚艷的躬身道:“大唐風華物茂地靈人杰。京都更是八荒爭湊,萬商咸集、繁華如錦,小王向往已久……然小王聽聞陛下有一愛女尚未婚配,在此小王斗膽望陛下賜下良緣。也好兩國之間結下秦晉之好,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這……”李忱有些遲疑的看了看身旁的李瀧,李忱之所以將目光轉向李瀧,是希望他這個女兒能夠出面反駁這位吐蕃王子。畢竟他作為大唐天子,自然不好直面拒絕此事。

  然而李瀧卻會錯了李忱的意,于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羞怒,豁然起身怒視吐蕃王子道:“你不過是吐蕃小國王子,有何資格迎娶本宮!”

  李瀧的直言羞辱,吐蕃王子絲毫沒有放在心上,只是輕笑的問:“公主此言小王不予茍同,小王雖非中原人士,然對大唐之事也算頗有耳聞。公主阿姊萬壽公主,下嫁給起居郎鄭顥,究其身份不過是狀元之身,名門望族之后,此等身份能及得上小王?”

  “你……”李瀧未曾想這吐蕃王子,竟然對她皇家之事了如指掌,驚異之余不知該如何應答。

  “再有公主其妹廣德公主下嫁于綜,于綜此人不過是一介進士,究其根本不過是名門之后,然這些又豈能與小王的王爵相提并論?

  再者而言,若非公主不情愿,想必此刻已早為于家兒媳。莫非是小王相貌不夠出眾,才引得公主殿下對小王不喜?”吐蕃王子如數家珍的娓娓道來,使得首席上的李瀧臉色極為難看。

  今日子宴席上的三位王子,要論起相貌而言,三人不說容貌俊偉,也算是相貌堂堂。

  李瀧聽了吐蕃王子的辯駁之言,沉吟片刻后,繼而雙眉緊蹙的戲謔道:“王子也知曉他們均是進士乃至狀元之才,那本宮請問王子,你可有進士之才?”

  本以為吐蕃王子會以此倍感尷尬,卻不料吐蕃王子絲毫未有情緒波動。隨后與其余兩位世子對視一眼,三人眼中均有了一絲得意之色。

  就在李瀧頗感有些詭異之時,吐蕃王子維松開口道:“公主殿下言之有理,中原文明小王又豈敢與大唐學子相比……”

  “哼!知難而退尚算聰明!”李瀧見吐蕃王子主動認輸,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下了。

  吐蕃王子見李瀧欲要重回席位,于是擺了擺手道:“公主果真金玉良言,小王自負也是聰明之人。既然公主甚覺小王與兩位世子乃是偏邦小國,那小王倒真有討教的地方……”

  話音剛落南詔世子酋龍,渤海世子大虔晃,二人默契地離開席位上前請求賜教。這三人同時請教,即便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這是一個圈套,一個是三國立于不敗之地之地的圈套。尚且不論討教的是什么,就憑這種挑釁手段,就比當年東瀛要高明了許多。

  李忱凝視臺下三人,心道果然是來者不善。于是語氣有些生冷的問:“三位王子莫非來我大唐有意挑釁不成?”

  “陛下此言差矣,小王與兩位世子豈敢冒犯陛下之威。奈何方才公主有意侮辱小王,小王若不拿出真才實學豈不是無緣迎娶公主?”吐蕃王子機智的反駁道。

  臉色陰沉的李忱心中暗道,朕還真不信你能勝得了滿朝文武。于是沉聲道:“既然三位由此雅興,朕便做個見證!”

  說著李忱將文武大臣悉數傳喚到了殿上,等待著三位王子出題。這時吐蕃王子卻輕輕一笑道:“陛下,既然如此,何不加上賭注,如何?”

  “哦?說來聽聽……”這一次李忱精明了許多,未做肯定的答復。想想當年在未知之下,竟在東瀛使團面前夸下海口,結果差一點就失去了東海之濱十三州。

  “小王與二位世子今日討教的乃是文、武,其中自不會泛指一題。若是小王與兩位世子輸了文,我等三國心甘情愿年年進貢歲歲來潮;若是輸了武,我三國貢獻六萬匹上等戰馬……”

  嘶……

  眾人一聽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這是好大的手筆。六萬匹戰馬絕非是小數目,或許放眼大唐馬匹數量幾十萬,但是能夠稱得上是戰馬的不過寥寥而已。

  李忱的雙眼開始有些放光,有了這六萬上等的戰馬,起碼可以組建一萬騎兵。而這一萬騎兵就是他的生力軍,也是將來對付藩鎮的底本。

  然而就在這時,吐蕃王子維松接著道:“反之,我等三國須得陛下供給食鹽六十萬石,鐵一百萬斤……不止陛下以為如何?”

  嘶……

  又一次讓眾人大吃一驚,心道這吐蕃、南詔、渤海的胃口可真夠大的!食言已經占據了大唐儲備的三分之一,而鐵更是占據了大唐鐵產量的一半。對于三國的如意算盤,李忱此刻才算真正的看清楚。渤海國臨海自然不會匱乏食鹽,因此食言定是由吐蕃、南詔平分。南詔富有鐵礦自然不會擔憂鐵器,因此鐵自然由吐蕃與渤海平分。作為又缺鐵又缺鹽的的吐蕃,自然不會虧待這兩位盟友,大量的馬匹自然會給予兩國補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