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八百九十四章新朝相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暖冬的太陽曬得人懶洋洋的,提不起什么精神。通往京城的官道卻打掃得十分干凈,積雪也都堆積到了官道的兩旁。

  可在官道上人煙稀少,沒幾個走動的行人。而當這些行人走到十里亭,想要在此處歇歇腳的時候,卻立刻被十里亭的亭吏驅趕開。今天的十里亭中,有著些大人物,他們正在此等候,等著迎接三位進京的客人。

  終于,遠處出現了一隊人馬,而且在那隊人馬的身邊,更有著兩行騎兵在護衛。而當十里亭的亭吏,他一接到那隊人馬派出的先頭信使的報信時,他就立刻跑進了后廂房,并且在房外跪稟道:“周閣老!諸位大人!衍圣公、顏巡撫和劉總兵就快要到了。”

  于是在后廂房歇息的周延儒他們立刻整理了一下服飾,并立刻出了屋。接著周延儒笑著對隨從的官員說道:“諸位!與老夫一齊去相迎吧!”

  當吳世恭準備建立新朝,登基為皇的時候,他首先就要面對明朝覆滅時,因為朝廷的消失而產生的權利真空。于是吳世恭就要在第一時間建立起自己的中央政府。而其中的重中之重,當然是任命作為文官之首的內閣成員。

  而吳世恭為了讓新舊朝順利地交接,就采取了兼蓄并取的開放政策。他把在京的原明朝內閣大學士全部留用,而汝寧軍方面也只任命了鄧啟帆、張之恒和馬士英這仨位,當然,還包括了交出兵權的余子璉。而且在以后,吳世恭的內閣成員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擴充。比如還在湖廣的侯恂,還有以后投誠汝寧軍的,夠資格的原明朝官員,吳世恭都將會安排其一個超拔的官位,包括在內閣的相位。

  而作為原內閣中資歷最老,官銜最高的――首輔周延儒,他就理所當然地被吳世恭任命為新朝――次輔。意外的是。新朝的首輔竟然就是――吳世恭本人兼任。

  吳世恭之所以采用了君權、相權一肩挑的極端做法,就是要采取獨裁的方法,盡快地統一全國,理順新朝的機構和政策。

  這次吳世恭的稱帝建國,其實也有取巧的因素。而在南方,有著殘明遺留的大批官吏和軍隊。而在西部,有李自成的大順軍殘部和在四川的張獻忠大西軍。更在北方,有著實力根本未損的滿清,而且殘破的長城防線也擋不住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山海關更是在滿清手中。這就使得吳世恭的新朝面臨著一種四面為敵的窘境。

  而明朝建國了二百多年。確實建立起了一個成熟的封建政權體系。可是因為祖制的限制、時代的發展、某些明朝皇帝的不作為和古代人目光的局限性。確實有些朝廷機構和政策適應不了時代的發展了。再加上吳世恭是從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他總有些先進的理念,而且汝寧軍重商的政策也向著資本主義社會在發展。因此,吳世恭就想在新朝建立伊始。就修改不適宜的朝廷機構和政策法令,定下新朝機構和政策的框架,便于新朝蓬勃發展和千秋萬代。

  為此,吳世恭就難以容忍與文官群體的扯皮,因此就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定下新機構和新政策。而君權和相權的統一,就能使得吳世恭暢通無阻地頒布一項項新政令,以此來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當然,吳世恭在做出這個驚世駭俗的決定之前。也取得了內閣各位閣老的諒解。他鄭重指出:正因為吳世恭本人尊重文官集團的權利,尤其是最重要的相權,所以他才會這么一肩挑。如果像明太祖朱元璋一樣完全取消內閣,吳世恭根本不需要擔任首輔,就可以做到大權獨攬。而現在這樣的特殊情況。是暫時的,吳世恭早晚會把首輔的位置交換給文官們。

  并且吳世恭還承諾:首輔的位置,吳世恭只是擔任三年,在之后將交還內閣;而在整個新朝中,這樣由皇帝擔任首輔的特殊情況也將不會再有。此點也將定為新朝的祖制。

  不過吳世恭還說明:在三年后新內閣的閣老將縮減為七人。而現在人數之多的閣老們,到時候或者因為年老致仕,或者就掛銜降職使用,肯定不會全部留任。

  而到了那時候,吳世恭也將從重臣推舉的閣老名單中挑選出十位,再讓重臣們差額選舉,再在選票最高的三位閣老中指定首輔和次輔人選。而每次內閣的任職期將會固定為五年,首輔將最多連任一次,最多任職十年。

  不過到了那個時候,吳世恭這位皇帝也不能隨意撤換內閣閣老,而閣老的任期內替換將有一定的程序(這里不詳敘了),也將采取替補的原則,從落選的那三位候選人中順補。

  也就是說,吳世恭的承諾,將大大增加內閣的權利,并且保障了文官們的政治安全性。是做出了君權對相權的重大讓步。

  所以這一切對于現在的周延儒來說,是相當滿意的。他現在的這個次輔,其實就相當于原來的首輔。而且在三年之后,周延儒還是有機會成為新朝的首輔。就是不能如愿,周延儒也將以新朝事實上首位首輔的身份返鄉,總能保個家族富貴和“青史留名”。

  那隊人馬終于來到了周延儒他們的跟前。領頭的三位紛紛下車、下馬,向著周延儒等人行禮。而周延儒連忙還禮,他看到了顏繼祖和劉澤清還要大禮參拜,就立刻讓隨從阻止了這倆人,只讓他們行了個半禮。

  這次這仨人進京,是參加新年元旦,新朝成立的開國大典的。作為吳世恭名義上的老師和孔圣人的后人,衍圣公的身份當然是萬分高貴。而顏繼祖此次進京也將入閣為相,劉澤清也將被授予新朝侯爵。

  當八月間,吳世恭占領北京以后,他首先就面臨著一個戰略上的選擇,要先解決四面哪一支敵軍。而與吳世恭有著交情,實力也最弱的山東原明軍也就成為了第一個選擇。

  而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吳世恭就認為魯軍可以爭取,因此就派出了使者,要說服山東巡撫顏繼祖和山東總兵劉澤清這倆人。而這次談判的焦點就是:吳世恭要求魯軍全面接受汝寧軍的改編,而劉澤清等將領要放棄軍權,將不能再指揮魯軍。

  當然,為了防止談判破裂,汝寧軍也做好了攻打山東的準備,在北直隸和河南方向,汝寧軍也集中了四萬大軍,準備一旦談判失敗,就立即出兵。

  而談判的結果就讓吳世恭相當滿意,聽取了吳世恭開出的條件,再加上在重兵壓境的威脅之下,深知汝寧軍實力的劉澤清決定放棄抵抗,而山東宣布歸順吳世恭的新朝。

  與此相對應的是,顏繼祖就入閣為相,而劉澤清放棄軍權授予侯爵,并且新朝也將同樣補償劉澤清這些魯軍將領一大筆補償費。而這次山東的歸順,就讓吳世恭的新朝沒有了東面方向的威脅。而且取得了大運河的控制權和東海的入海口,對汝寧軍將來的作戰,就取得一個較好的態勢。

  “周閣老!這新朝為何名?”衍圣公孔衍植問道。也只有他的身份可以如此隨便地問這種問題。

  “平朝,大平朝。取既和且平之意。”周延儒答道。

  “這字不錯!”衍圣公點點頭道,“勞煩周閣老遠迎,本公不甚慚愧!”

  “應該的。”周延儒笑得很客氣,“天寒地凍,不在路邊多說了。就隨老夫快些進城。城中已備薄酒,要為公爺和倆位洗塵。”

  “那皇上會來嗎?”衍圣公孔衍植又問道。

  “正是皇上讓老夫先迎各位。不過各位可能要稍待一會兒,皇上正在相送秦太后。”周延儒笑道。

  “秦太后?”衍圣公孔衍植等人頓時是一頭霧水。

  “就是率白桿兵的秦將軍。她是皇上義母,已被封為太后了。今日她要離京,皇上正出城相送呢。”周延儒答道。

  “這個時候?”衍圣公孔衍植就有些奇怪了,“元旦就是開國大典,那秦太后為何不多待上兩天,要在現在離京呢?”

  “哎――!一言難盡。”周延儒做了一個邀請的手勢,接著說道,“諸位,還是與老夫一起邊走邊聊吧!”

  在京城西面七、八里的地方,建有著一座軍營,而軍營中駐扎的正是吳世恭干媽――秦良玉所率領的三千白桿兵。

  當李自成席卷西北,之后劍指京城的消息傳到秦良玉的耳中時,這位忠心耿耿的老太太,就集合了殘留的三千白桿兵,長途爬涉去京城勤王。

  可是當秦良玉風塵仆仆地來到北直隸境內時,早已是風云變幻,她的干兒子――吳世恭,已經擊敗了各路強敵,開始準備建國稱帝了。

  得知這一消息以后,這位又愚忠、又固執的秦良玉老太太頓時是大怒,她不顧自己兵力懸殊,打出了“匡復明朝”的旗號,指揮著部隊就奔向了京城。

  而發現了這支“敵軍”以后,汝寧軍也不敢怠慢,發現的軍官立刻派人稟告至吳世恭處。不過他們也不敢冒然開戰,只能遠遠地監視著白桿兵的一舉一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