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八十九章轉危為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吳世恭在十二月中旬回到汝寧以后,馬不停蹄地帶著楊如松帶過來的汝寧軍團的一個步兵團,開往了南陽葉縣,去支援接應出征的汝寧軍。而等到他到達葉縣以后,已經是汝州大捷了。

  沒啥說的,先處理善后事宜吧。功勞是一二三四五分配下去,接著就是處理繳獲和俘虜了。其實也沒有什么好處理的。繳獲當然全部帶回汝寧軍大營,而俘虜則留了一部分扔到礦山做苦力,其余的也全部帶回汝寧。

  汝寧軍根本就沒辦法分辨農民造反軍和抓來的本地百姓。很多農民造反軍都是河南本地人,薛永利押送的時候又不可能分門別類,所以混雜著回到葉縣以后,哪里分得清誰是誰啊?寧殺錯,莫放過,索xing全部押送回汝寧。

  而在南陽,吳世恭也只留下了南陽軍團和騎兵軍團的一個團。不可能把所有的軍隊長期駐扎在葉縣。萬一農民造反軍通過開封府進犯汝寧或者歸德的話,汝寧軍這種頭重腳輕的布置可要出大問題的。

  再說,葉縣本地也根本供應不了這么多軍隊的糧草,而從汝寧后方調集和運送糧草,那也是一種勞民傷財的事,所以索xing在確定了暫時沒有威脅以后,先行撤回汝寧。當然歸德軍團還要行走一程要撤回歸德去。

  而在遭受了汝州大敗以后,張獻忠和羅汝才的農民造反軍立刻遠離了汝寧軍的活動區。不過他們在收攏了逃散的潰軍和聚集了河南本地難民以后,人數再次恢復了戰前的近十萬人。不過這次戰斗,他們一共損失了超過千人的老卒,雖然還說不上傷筋動骨,但也絕對是十分肉疼。所以在短時間內,他們已經不敢向著汝寧軍退去的方向前進了。

  而得獲汝州大捷消息的河南巡撫玄默。立刻率領著渡過黃河的左良玉、湯九州、李卑、鄧玘、曹文詔等部活躍了起來。而崇禎皇帝還命玄默節制三大帥,有先斬后奏之權。

  明軍分兵兩路,河南巡撫玄默親率湯九洲、左良玉兩大帥在舞陽、保安、泌陽三次打敗民軍。而其中的一次是玄默率湯九州乘雪夜夜襲吳城賊營,并大破之。這還真有些李愬雪夜襲蔡州的風采啊!

  而一下子膨脹起來的農民造反軍卻立刻被打得消腫了下去。人數竟然減少到了十幾萬人。農民造反軍開始向河南西部和湖廣的山區轉移。

  而山區是農民造反軍的避風港,每當農民造反軍受傷的時候,他們就會躲進深山老林里休養,等到恢復元氣之后再出來活動。

  而官軍在平原地區雖然能屢次戰勝農民造反軍,但是沒有力量進山圍剿,一旦農民造反軍進入山中,官軍也只能望山興嘆。

  而農民造反軍大規模地向山區轉移。卻急壞了一個人,此人就是鄖陽撫治蔣允儀。

  鄖陽位于陜西、河南、四川、湖廣四省交界處,屬于四不管地區,轄區內崇山峻嶺,是落草為寇的好去處。自古以來就容易產生匪患,號稱是“盜賊藪淵”。

  而農民造反軍在向山區轉移的時候。鄖陽是必經之地。也是理想的目的地,于是這里很快就成了農民造反軍的總部基地。

  可蔣允儀看到大量農民造反軍聚集到鄖陽地區,料到農民造反軍早晚會對鄖陽城發起攻擊。他自己既無力阻止農民造反軍的進入,也很難保證鄖陽城不失,他己經看到,自己的悲劇很快就要上演。于是他開始自救。

  蔣允儀向皇帝上疏訴苦:鄖陽是個窮苦的地方,他到任兩年來干了不少工作,又是修城,又是積米。又是制造武器,又是練兵,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由于鄖陽底子太薄,這點成績只能免強維持局面。就像是一個窮苦人家,弄了一斗米就能度過災年一樣,只能維持生計,干不了別的事情云云。

  言外之意就是農民造反軍進入鄖陽我無力阻攔,鄖陽城失守我也負不了責任。

  雖然蔣允儀表示“臣不愧死,亦應憤死”,“所惜者皇上封疆耳”,但是從他說話的意思看,為自己解套,打預防針的意圖在憂國憂君這個高尚的外衣下,呼之yu出。

  蔣允儀說得很委婉,但是他說得有道理,小小的鄖陽也確實對付不了如潮水般涌來的農民造反軍。不過他的道理并沒有被接受,再怎么說,臨戰退縮也是大罪。

  更因為崇禎皇帝是一個只看結果,不看原因的人,他沒有功夫研究原因,而是非常直接、毫不留情地追究責任,他最擅長的事情就是辦人。

  因此,蔣允儀沒看到悲劇先上演,就先演出了一場吻別了。

  蔣允儀的哭訴是適得其反,沒過多久,崇禎皇帝下令把蔣允儀革職拿問,同時啟用大名兵備道盧象升為右僉都御史兼鄖陽撫治。

  事實上,蔣允儀并非庸碌之輩,他在鄖陽任上頗有政績,深得民心,因此,當錦衣衛抓捕蔣允儀的時候,當地老百姓哭聲一片。

  由此可以看出,蔣允儀是個盛世治國的名臣,但一逢亂世,他就是一個沒擔待的文官。只能夠說他生不逢時啊!

  也不提悲劇人物蔣允儀了。好在接替蔣允儀出任鄖陽撫治的盧象升也不是等閑之輩,他雖然是一個文人,卻勇武有膽略。并且隨同盧象升一起進入鄖陽的,還有他一手訓練出來的天雄軍。而在盧象升的努力下,鄖陽城竟然奇跡般的守住了。

  由于河南巡撫玄默的出色表現,汝寧軍的控制區完全是安全了,而在崇禎七年整個正月里,汝寧軍也得到了一個較長的休整期。

  而在汝州大捷以后,河南巡撫玄默確實想要征調創造了汝州大捷的歸德衛、汝寧營和葉縣營(這是明朝朝廷的官方名稱)這三支強軍,可是吳世恭、李祿和趙銘卻不約而同地向玄默報告說:雖然汝州大捷的戰果很大,但是這三支軍隊的損失也相當大,所以暫時無法展開軍事行動。為了加強說服力,趙銘的“傷”就更重了。

  再說,親自到汝寧來征調的是李兵備道,而李兵備道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都沒有給汝寧軍軍餉了,汝寧軍又怎么會給他好臉色看呢?

  汝寧軍的理由確實有道理,而隨著河南巡撫玄默的幾次大勝,圍剿農民造反軍的行動也很順利,所以玄默征調汝寧軍的心思也不怎么迫切了。

  于是外患消停了一些,馬上就開始內斗了。李兵備道被汝寧軍落了面子以后,立刻聯合汝州的地方官員,向朝廷發出了一封封對汝寧軍的彈劾,彈劾的內容就是汝寧軍禍害地方,殘害百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