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95、籌謀屯門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仲冬,11月初的臨安,雖然不是北國風光,但黎明前的萬頃西湖,也是白霧迷漫、寒氣人。阿甘吳央在外候等玉梅,待玉梅出來后,她將她的專用輕舟,船艙鑰匙給了玉梅。按照之前的商議,要玉梅走海路前往廣州,再轉屯門。在那,再為朝廷效力。因為,這不亞于效命戰場。打通遠洋通商之路,乃大宋今后最大的主題之一。

  玉梅上馬,向錢塘江方向奔馳。她必須趕在天亮前,開走輕舟。

  玉梅走后,吳央馳馬孤山路(白堤),從毗鄰西湖的“車馬門”進城。

  當她悄然返回州橋東(上蒼橋東)吳府,第一件事,就是賴在浴桶里浸泡,足足泡了半個時辰,閉目養神。家里女使,不時用水瓢打出一些,加進一些,保持基本恒溫。舒適溫馨的家庭條件,讓她想入非非。不用回行宮多好啊,萬家門窗,唯自家自由出入。

  “央央,聽說你回家有一會了,怎么還泡啊,小心著涼,小心皮膚泡壞了。”

  母親隔著門的嘮叨聲,感覺是世上最美妙的樂曲。

  女使開門“回夫人,娘子說一會就好。請夫人備好馬車,送她回行宮,說是不想騎馬了。”

  母親點點頭,自言自語的話語漸漸遠去:“剛剛回來,照面沒打,這就要走。唉,有兒有女,豐瞞了羽翼各自飛……”

  距離,吞沒了母親后面的叨叨。她可以推想,母親接著會數落父親不著家。

  吳央聽了很不是滋味,很自責。

  吳益夫婦雙雙明州,吳蓋從軍,軍營紀律更嚴。自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只有讓父親辭官,經營家庭,陪伴母親。

  雖然父親才年屆不惑,但青壯不再,邁進知命,開始老年矣。古人、宋人,百人中占八十只活到五六十歲,所以七十叫做“古來稀”,所以耄耋被贊“不老松”。

  沒有父親輔佐,地球依然轉。沒有父親陪伴,誰問母親冷暖?父親已經為新朝,披肝瀝膽、嘔心瀝血前后十年了。

  為了南宋,為了趙構,她吳央搭進全家勞命傷財,被窩失暖……

  簡直,可謂對得起他趙構,祖宗八代!

  行宮,御書房。趙構伏案,看奏折。

  熟悉的腳步聲,令他彈跳而起,三步并兩步去開門,恨不得即刻擁她入懷。

  門開人進,卻不理她,默然回案,看他的奏折。

  吳央凝視他片刻,的確,千方百計為之養潤的雙頰,又回瘦了不少。

  無語,乖乖泡茶去。茶案水沸、盞潔,濃郁清香氤氳開來。抬眼看去,依然不見要來喝茶的意思。她慢慢扶案起立轉身,悠然,向門口走去。剛邁出一腳,就被拽了回來。

  他隨手插上門,擁她的力度,幾乎令她窒息。“又失蹤兩月有余,還不讓人鬧點情緒啊!我的小祖宗,你真會折磨人哪!”

  雖然訴苦、責備,卻溫煦的喁喁細語,令她辛苦而混合委屈的淚水,奪眶而出,潸然淚下。一滴接一滴,漸漸打濕了他的衣襟。

  他依然沒有松開雙臂“怎么了?不過沒有馬上過來喝茶,就有這么委屈嗎?”稍作停頓,又道“央央別哭,我心里清楚,你又是為我勞、奔命去了。”

  是啊,奔命去了。為了救人,山里、水里,湖蕩、村莊,采藥救治,窮盡調養。

  無奈夜眠稻草的凄涼,目睹砍人象剁豬的殘忍,咬牙馱人超過自己體重的負荷,星夜奔馳的北往南來,從未間斷的傷腦費神籌謀……

  因此,她是辛苦了,她是奔命了。

  豈止家父吳近千辛萬苦,她更勝家父般,嘔心瀝血、披肝瀝膽。

  往事翩然,直至趙構一把撈起她,抱她坐下,才回過神來。為他一盞盞斟茶,自己卻毫無品茶的心境。待他喝的差不多,她硬著頭皮道:君上,總是讓你牽掛,總是讓你困擾,總是讓你思念,總是讓你包容,我也無奈。

  我依然只能繼續制造,賠禮千萬,抱歉萬千。因為,我只是來看你一眼,陪你幾天,而后又要離去。我爭取努力縮短離開你的時間,過兩三年就回來。

  真是令人無語!他沉默良久,努力克制,用心回話。

  “兩三年,還叫努力縮短?我是被你磨礪的沒脾氣了,哪里還敢對你咆嘯?監禁還是判斬,總得給個或囚或斬的理由吧。”沒有一絲笑意,只有一臉沉痛。

  措辭如此重烈,譴責她,任由他內心孤寂,不顧他可能牽念至極而死去。卻態度溫和,語氣適中。趙構啊趙德基,知我莫若你。知道對付我,柔而能克剛。這令她,直感內心隱隱作痛。然而,問題無法回避,總要解決的吧。

  于是,悠悠地打開了話匣子——阿德,讓我住進你心里,有心就有家。你早已住在我心里,我心就是你的家。無論我在何時何地,你都裝在我心之家。

  今日一早,才抵達臨安。先回家,僅僅為了有清泉泡浴一番。試圖,除卻一身倦怠,滌凈寸膚塵埃。一出浴房,就乘馬車趕回來見你了。

  然而,母親的形單影只,兩弟弟的各奔一方,父母近十年的聚少離多、富豪也窮,都是拜我所致,我心何堪?

  正因為清楚,家父肩負使命,復蘇、發展越州、明州許多年,已初具成效、繁榮在望。你籌謀構筑的海上絲綢之路,正在系統地逐步鋪開,逐步延伸。我想,由北而南,終端基地的廣州,就是你調任吳近前往的地方了吧,而且,近期就準備下詔了,是嗎?

  因此,我心何能不憂?

  家父年屆四旬,已向老年邁進。為人子女的我,代父前往廣州,責無旁貸。

  雖然,我不能作為知州,但我可以是朝廷督察。相信我,我不僅可以促進廣州沿海的繁榮,還可以開拓南海航線的中轉樞紐之地,屯門區域(香港部分區域)。

  此其一說,為何不近情理說。

  其二,關于屯門說。

  我就當你不是很熟悉吧。畢竟,屯門非廣州,不是那么令人耳熟能詳,所以請你耐心聽我介紹。當然,我也僅僅源于書本之說。我也不知道,屯門到底長啥模樣,目前狀況如何。

  (心里補充,這是她要玉梅前往的主要原因之一。與玉梅約好紹興十年底,秘密返回臨安見面。那時,韓將軍也到了該卸甲歸田的年齡了。他們伉儷,便可團聚而隱居頤養。)

  話說,廣州之南,有要隘之地,杯渡山。唐代,改稱青山,后又改稱屯門。

  青山有海灣,叫青山澳(青山灣)。改稱后,稱屯門澳。

  屯門澳,三面環山、靜水流深,天然的泊船避風良港。

  屯門,地勢險要,之所以叫屯門,也許取意“屯田防衛之海門”吧。

  唐代,在屯門區域居住、繁衍的人群,基本是我漢人子民。

  唐代屯門,乃頗為繁盛的港埠,所以建制屯門鎮,也駐軍鞏衛屯門,以扼守珠江入口。

  當然,李唐對屯門的建制與駐防,也僅僅停留于,扼守海門要隘而已。

  至于我大宋,立朝前期,也于屯門設置過巡檢司,負責緝捕海盜。

  據傳,北宋曾經有一位官員鄧符協,被派到廣州為官時,到過屯門鎮,很喜歡此地。于是在其任滿后,合家定居于屯門鎮的錦田山谷,建立了一個村落,稱為“北圍”。他的子孫,后來又建成了村落“吉慶圍”。

  到了宣和、靖康年間,由于戡亂、平遼、抗金等等諸多因素,也許,國有屯門,也被遺忘了吧。至于開拓屯門,更是無從談起。

  或許,我孤陋寡聞,所以不曾聽誰提到過。

  先人,沒有開拓、發展屯門的記載,更是幾乎沒有人,越過屯門區域。

  我曾經,讀過一個歷史記載。傳說南朝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劉宋時期,有一位高僧,法號,杯渡禪師。其于陸地歷游多年以后,曾在屯門,候舶出海,一去不返。

  杯渡山,佛門之語。或許,這就是屯門最早地名“杯渡山”的由來吧。

  杯渡禪師,屯門出海之行,便是東土子民,出海遠航域外之先驅。

  同時,杯渡禪師,出海未歸的典故也說明,先人遠航,受阻于歷史的局限性。無論是造船技術之限,還是其他條件與經驗之限,都是遠航域外局限因素。

  其三,關于我朝與屯門說。

  我建炎、紹興朝,由于更替于滄桑多劫之秋,迄今無暇顧及什么“屯門”。

  然而,先哲有言,禍兮福所倚。建炎三年臘月,至四年整個春季,行宮被迫飄泊東海。建炎帝趙構,開創了皇帝冒險下海的首例。

  君上,正是這個偉大創舉,偉大冒險,賦予了你,前所未有的帝王膽略與無畏,前所未有的皇帝與大海之情結,前所未有的“開通遠航通商”的奇思妙想。

  有了奇思妙想,進而逐步醞釀,博采眾議。甚而,作為紹興壬子科,春闈廷試考題之范疇。從而從士子們那,獲得一些理論性佐證。

  正如你欽定的近年國策:“重國防,重復蘇。”而遠航通商,便是你欽定的“復蘇”國策之一。

  因而,凡事,都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嘗試到初成的發展過程。

  所以,君上你,開通遠航通商之國策,我極為贊同、贊賞。

  憑我造船之術,憑我水師之能,憑我通商之力,尤其,憑我絲綢、陶瓷、茶業等等商品,豐厚的生產淵源,日臻看好的品質、品相、品種等,皆足以佐證,開通遠航通商,并非黃粱美夢,完全可以開啟,進入實施之門之路。

  既然,君上決策遠航通商,那么臣子我,何能置之度外?所以,索性一提圍繞屯門的設想,以供君上參考。

  我認為,要想順利達成,開通海上絲綢之路,與我疆域之南之西的海外各邦,達成貿易往來、互利互惠,屯門,便是關鍵之門。

  至于這些外邦區域,紹興二年,壬子科廷試后,我曾經拿著我畫的全球簡圖,對你大概介紹過。你應當會有印象。

  所以說,重視屯門十分重要,十分必要。

  屯門的地理位置,緊扼廣東珠江口外,乃交通要沖。

  如今,依然是靠風帆行船年代。季風,就是出海的重要因素。

  因此,凡是番邦(古人對外邦、外族之稱),比如中南半島,南洋群島等范圍的眾多番族,經由海路到大宋貿易,多會乘夏季,西南風發之便,向東北航行。抵達大宋海域后,只能先集合于屯門,然后才駛入廣州等地。而出海的宋船,或者回航的番舶(外國船),多會等待冬季,東北風發之便,也只能經屯門出海,南駛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再到更遠的印度,以及波斯灣等地。

  可見,遠航之來往船舶,必經屯門。也受季風限制,必須泊港屯門海灣。

  足見,屯門,扼隘海門。屯門澳,天然良港。屯門鎮,航海樞紐,重要口岸。

  既然屯門如此重要,就必須建制、駐防屯門鎮,建設、拓展屯門鎮,進而期望將來發展為州府,也不是沒有可能性。

  所以,正式占據、拓展屯門,成為我水師重防基地,成為溝通各國貿易的口岸,便是遠航通商的要務之一。

  總而言之一句話,逐步建成舉宋最大的自由貿易大港——屯門港!

  當然,叫屯門鎮、屯門澳、屯門灣,屯門港,還是別的什么稱謂,這個我不管。

  既然這么建議,我不能不拿出一個,具有可行性,可作性的實施計劃方案。之前剛剛說過,我對屯門目前狀況,也兩眼一抹黑,如何拿出這個方案?總不能閉門造車吧?

  是以,吳央請求,代父籌建屯門港。

  君上,這個理由,成立嗎?如果不成立,那么我可以退而求其次。

  一是,讓吳近辭官退休。我娘家,不能沒有人顧家。

  二是,調吳益知廣州,抑或督察也行。理由,你曾經詔發其廷試答卷。

  三是,吳憾、吳蓋,調防、組建南海水師。必須重視培養年輕一代,免得用之不長。

  至于,如何合理調節、運作,那是你的事,朝廷的事。我不管。

  好!我羅嗦完了。難得你,為我耐著性子,任我叨叨,謝謝!

  ——這才,端起她的茶盞,開始喝茶了。

  趙構,再次陷入無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不禁腹誹:我的小祖宗,你比祖宗還祖宗!我的小女人,不對,大女人。今生有你,幸也不幸?!

  接而心嘆:還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抑或是你不會去思考,不會去關注的?天!我何以能夠不為不作,一次次,無數次地感恩上蒼,謝天謝地,虔誠禱告?!

  轉而思忖:一直專心致志地聽著,不敢插話,深怕打亂她的思路。鬧半天,起因就是急于要求,讓吳近辭官吧。又擔心廣州、屯門之重,所以耍賴,哪怕自己頂替,也要達成父親辭官。然而,她的小小愿望,又實在情有可原。早就深知,自己拖累了吳家。唉,無奈也!青山、屯門,他倒是有印象的。只是御國以來,何曾有過消停的時候?應急不暇,哪容細想啊。難得她,代為想到了。我的,半人半仙的娘子,你非若仙,何人若仙?

  繼而感覺,似乎自己沉默好久了,便展齒一笑道:“請容我幾天,一定給你確定答復。好嗎?我命你,現在就回房,老老實實躺下休息。我先忙一會,然后陪你午膳、午休。退下吧!”

  ——真是巴不得!趕緊的吧!一鞠躬,走人。

  她剛走不遠,便傳來一聲“來人!”

  當她走進,前值房,后臥室之套房,收眼有條不紊、一塵不染,心中很是溫暖與安穩。也許,她不在期間,他也會隔三岔五,進來看看吧。不然,何能一切依舊,似乎她不曾離開過。自是,把一切關在門外,挑選一本有關自然現象的冊子,準備看書。

  看書,多重要啊!人的一生,閱歷,包括經驗、教訓之源有二,一直接,二間接。

  直接的,即聽見的、看到的,感受的,親力親為的,能夠經歷幾何?

  間接的,即書籍記載的,才是主要之源。書山森然,學海無涯。

  因此,自己總是見縫插針看書,如饑似渴。

  而今,不敢說學富五車,起碼也算沾邊淵博了吧。

  于是,斜靠躺榻,靜靜看書。真是久違了!她最好天天看書,啥事不管。

  晚膳,她親自下廚烹飪,做了一頓蟹餐。

  從洪澤湖,帶來一筐湖蟹。漁民用湖蕩水草,揉成疏松的草繩,將蟹鰲扎緊。再一層水草一層蟹,蟹磊蟹地裝一藤筐,以筐論價。只要每天,向筐里灑水,保持水草潤濕,湖蟹便可至少存活十天半月。仲冬的湖蟹,蟹黃厚實而蟹肉嫩,滋補美味。

  一筐湖蟹,給母親留下一半,自己帶走一半。

  開菜譜:清蒸蟹、煎炸蟹、炒湖蟹、醉湖蟹、湖蟹煲,蟹炒粗面段,蟹炒白粿片,蟹肉蘑菇粥,蟹肉粟米羹,蟹菇豆腐煲,蟹肉板栗羹,蟹煮大白菜。

  按照湖蟹烹飪菜譜,準備每餐做四道,分三次做完,連做三晚蟹餐。

  寄居鐵山寺兩月余的日子,還真是增長了不少生活常識,包括做蟹餐的方法與技巧。她要好好地,將她夫君的消瘦補回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