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代的北漂陳圓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我從小在南京秦淮河畔長大。自然早就聽說過秦淮八艷的故事。至于是哪八個人,了解得并不很詳細。只知道其代表人物是李香君。因為《桃花扇》使李香君不僅是歷史人物,還成為了文學人物,捎帶著也使秦淮八艷成為美麗的傳說,正如《紅樓夢》叫響了金陵十二釵。李香君在南京的名氣太大了,家喻戶曉,反倒使另外七個人變成配角,常常被混淆或忽略。

  直到某一天,我忽發奇想,翻書,查找到秦淮八艷的名單:李香君、陳圓圓、董小宛、顧媚、寇白門、柳如是、卞玉京、馬湘蘭。這可是明朝南京美女的排行榜,一個都不能少啊。再翻書,發現其它版本,大抵還是這八個人。只不過順序或者說座次有所顛倒。不知道是根椐名氣來制榜還是依照美貌或才情來排列的?

  放到今天,仍然如此:讓不同的人來做評委,恐怕也會制造出不同的秩序。選美,即美中選美,難。為古人選美,在己逝的美女中選美,難上加難。畢竟,音容笑貌己看不見了,只留下芳名,只留下韻事。后人在審美時必須添加進自己的想像。這也正是比議論當代明星更有趣味之處。

  第一次搜索到秦淮八艷排行榜,我吃了一驚:怎么有陳圓圓啊。陳圓圓不是在北京嗎?難道她也在南京居留過?

  我剛從南京移居北京時,上下班必從張自忠路過,知道此處原叫鐵獅子胡同,是崇禎皇帝的田貴妃的娘家,以國丈自居的田畹府,門前有一對元代遺存的鐵獅子。田畹還金屋藏嬌,把一位艷名遠播的歌伎陳沅納為小妾,為之易名為陳圓圓。想不到陳圓圓這個名字后來影響更大,甚至說到明清交替的那段歷史都無法不提及這個小女子。

  吳三桂正是在田畹府巧遇陳圓圓,驚為天人,向田畹軟磨硬泡,好話說盡,就差自稱孫子了,才把別人的愛姬討到手。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搶來的美人,日后還會落到闖王李自成手里。這回,原本準備給李自成當孫子的吳三桂,咽不下這口氣,又去給山海關外的多爾袞當孫子,借得清兵打跑李自成,才把陳圓圓又奪了回來。

  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我沒想到的是陳圓圓也是秦淮八艷之一,在南京秦淮河上出道的。我原本以為陳圓圓在北京出名的。想不到她在南京時就有名氣了。關于陳圓圓的出處,也有幾種版本。有說她是太原人,有說她是蘇州人,看來她還做過一段時間的南京人。

  陳圓圓是嫌秦淮河的水太淺,才北漂到京師里,在天子腳下遇見老國丈的呢,還是田畹來南京游玩,在秦淮河上邂逅陳圓圓,當場拍板,將其千金購得,帶回北京?估計是后者。因為據野史記載,陳沅進田畹府前,混得就很不錯了,琴棋書畫都能來一手,歌唱得好:“自樹幟樂籍而后,艷名大著。凡買笑征歌之客,都喚她做沅姬。那沅姬的身價既高,凡侍一宴的須五金,為度一曲者亦如之。走馬王孫,墜鞭公子,趨之若鶩,大有車馬盈門之勢。即詞人墨客,凡以詩詞題贈沅姬的,亦更仆難數。”

  陪一頓飯,唱一支歌,都要那么高的出場費,看來田畹掏了千金相求的說法,不會是假的。即使這樣,人家還不愿意呢。嫌田畹太老了。陳圓圓骨子里就是愛少年英雄。難怪日后碰上吳三桂,一拍即合呢。

  她雖力拒,鴇母卻見錢眼開,加上不敢得罪藩府,還是硬把她推進田畹這個老家伙懷里。陳圓圓到底是金粉秦淮培養出來的,一入田畹藩府的私家歌舞團,立馬艷壓群芳,成為一姐。

  各路王侯將相,都很羨慕老國丈會引進人才,晚間常來鐵獅子胡同串門,為的是親耳聆聽圓圓的美妙歌聲。田畹自然明白近期為何門庭若市,倍感驕傲。又請樂工琴師,不斷為圓圓量身訂制艷詞新曲,總能帶給滿座高朋以無限驚喜。田畹通過圓圓搞公關,大家既陶醉于圓圓的一顰一笑,又大加贊美主人的好客。是啊,美是需要分享的,在分享中增值。

  如果說陳圓圓以前尚只是秦淮河上的地方歌手,現在己成為首都的紅星了。好些新歌一經她演唱,就被各個王府侯門的樂班仿效。沒幾天就傳遍街坊。陳圓圓的唱腔,如同一股秦淮河的香風,北漂而來,席卷京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