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外閣墮,萬佛殿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話說自大雍朝開國之時,供奉閣便分作外閣和暗府兩支。

  昔年九州天下七分,中原有七個小國,西北有蠻夷。時占據青州、兗州和冀州的雍國強盛,雍王厲兵秣馬,養精蓄銳三十年,點燃了逐鹿中原之戰火,最后歷時六年,終于一統九州稱帝。接著揮軍橫掃西北,打得蠻夷盡皆臣服,開啟了大雍王朝的盛世。

  那時七國背后,都是各州道門暗中相助,蠻夷也多的是異術奇人。雍王能一統天下,靠的是蓬萊、東瀛和方丈這海外三仙島上修士的鼎力襄助。明地里,是雍國爭霸;暗地里,則是九州修士們的一場混亂爭斗,誰都想分那一份王朝氣運,于是白日里戰場上流血漂櫓,暗夜中,九霄之上就是修士們的廝殺,不知多少長生仙夢化作泡影。

  大雍王朝開國之后,那些追隨開國大帝南征北戰的修士們,因為手上殺孽太重,就一齊隱姓埋名,隱匿起來成了供奉閣的暗府一支。而大雍王朝建立之后,來再投奔帝王的修士們,就成了供奉閣外閣一支。在不知真相的人們看來,先國那些供奉閣的修士們在要么在大戰中身隕,要么在建國之后功成身退,要么歸隱療傷,如今只剩下新來的修士們,接替了他們的供奉之位。

  這些隱匿起來的暗府修士們,多年隨著帝君流血廝殺,打下了偌大的疆土,功勛顯赫,他們享受的一應俸祿供給,自然比外閣修士要豐厚得多。起初開國帝王在位時,外閣修士自知理虧,不好非議。等更替了幾代帝王,暗府修士們的功績,漸漸被朝臣淡忘,于是外閣修士便開始合縱連橫,手段盡出的與暗府修士爭奪俸祿。

  這便是京都供奉閣外閣與暗府相互沖突的緣起,這一場明爭暗斗,持續了數百年。其中有帝王被外閣以長生之術蠱惑,打壓暗府,將龍門道的指揮權,劃給了外閣。

  可這數百年間,暗府修士一直將外閣中人視作無賴乞丐一般。龍門道劃走了,暗府修士也沒怨言,省去了調教靈根兵將的職責,他們倒落得清閑。反正歷代帝王皆恪守著開國大帝的遺訓,無人敢克扣暗府修士的俸祿供給。

  外閣得了龍門道,原以為帝王將由此傾心于外閣,可最后才發現,這龍門道根本沒有一絲油水可撈。外閣所享的俸祿,也只是可有可無的增加了一點。但調教那些兵將的重任,卻讓習慣了閑云野鶴的修士們叫苦不迭。

  等到涼厚真人接掌這一代外閣大執事之位,據說因為他山門中窮困潦倒,于是就把主意想歪了去。他先是在外面自號“無生坊主”,做那收錢買命的無本買賣,然后假造帝詔,命龍門道的修士到處斬人。可數年下來,不但沒收著多少靈物,龍門道的修士倒是死了許多。涼厚真人這才知道自己打錯了盤算,龍門道的修士一身殺伐神通,畢竟乃是速成而來,遇上真正的有道真修,取勝不易。于是他很惶恐,終日惴惴不安,怕被帝君知道這事,苦思了許久,得了一個計謀。

  他抓了幾個魔道的修士,以煉魂叩心術逼出了幾部魔道功法,選其中進境最快的,斷章取義之后,讓身具靈根的兵將習練,以令他們只消短短一兩年,便能修成殺伐神通,維持龍門道人數不減。另一方面,他偶然逼出了一部魔門奇術,名喚離神散魄煉尸法,此法雖是殘篇,卻仍有二個妙處,一是只要死去的龍門道修士尸骨完整且未腐,就能煉成尸傀,和生人無疑。二是可以將瀕死者的生魂攝出,打入機關兵中,讓那些遲鈍的烏鐵戰偶威勢大增。

  有了這道秘法,涼厚真人本打算大干一場,可還未過多久,就被魔門高手察覺了,毫不客氣的打上門來。中間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但之后涼厚真人便不敢抗拒魔門之命,各地都出現疑是龍門道的修士,冒充散修名號,行傷天害理之事,聚斂橫財。

  “原來如此!”俞和聽了張真人一番講述,眉頭大皺道:“我還說那涼厚真人看似一位有道真修,竟然背地里做這等齷蹉的行徑,合該斬了此人!”

  “外閣與魔門勾結之事,之前還是無央禪師與明素真人根據種種端倪,以天機易術推算而來,沒有證據。等你帶著密函與斷戟入京,這兩件物事落到我暗府手中,這才坐實了涼厚等人的劣行。”張真人道,“俞和,你便是攪亂定陽棋局的一枚暗子,而且你身負南方南極長生大帝道統,因為種種干系牽扯,魔宗又不能將你一手抹殺,故而你就成了破解此局的關鍵之人。”

  “前輩,既然是外閣與魔宗勾結。可是為何我母后和皇兄,卻都身中魔道邪術?”周淳風憤憤的問道。

  張真人一笑:“魔宗的心意,豈是涼厚可以揣測的。魔道中人凡事皆由本心,欲望張揚,他們斷不會同我們道門中人一樣,只以供奉之名,分一份王朝氣運。他們的胃口極大,想要獨占這大雍王朝的龍脈氣運。涼厚給他們開了一扇小門,他們就要蜂擁而入,你母后與兄長,都是他們的踏板,他們的野心,直指振文帝君。”

  “我父皇?”周淳風寒聲道。

  “那通天宮中的散修,好幾個是魔宗高手喬裝而入,被我暗府執事看穿,或鎮壓或斬殺。但卻有漏網的大魚,在容昭皇后的寢宮中,布下了大五行離神散魄煉尸法。那布陣的人能躲過我們的查探,修為自是極高深的。五行陣偶入土,我們全沒察覺,無央禪師的佛器嚇退了那個魔宗高手,卻未能破除煉尸邪術,容昭娘娘這才歷此一劫。而且魔道中人早有謀算,已然在西疆制住了四皇子,借他之手,在宮中埋下了咒器暗招,此乃一道連環計。”

  周淳風深深一吸氣:“俞兄之前推測,果然沒錯。前輩,那我父皇豈不是危在旦夕?”

  張真人笑了笑:“六皇子殿下太小看這京都城了,道、魔、佛三宗各爭氣運,那佛宗豈會沒有動靜?北宮賦春娘娘是佛宗弟子,這你該是知道的。你父皇身邊,暗地里有我供奉閣暗府的高手隨扈,明面上多的是佛宗的高人。道佛兩宗跟魔宗本就是水火不容,佛宗哪里會眼睜睜看著振文帝被魔宗設計?”

  俞和掃了一眼正堂方向,“師傅,那位無央禪師好深的修為,他乃是佛門中人,怎么會在道門供奉閣中?”

  “無央禪師的確道行通天,只怕已是半步地仙的境界了。不過他可不是佛道中人,實乃份屬道門。”

  “我見他一身浩瀚佛力,怎么會是道門?”

  “俞和,這你有所不知,九州之大,奇人異士甚多。其中有個無名門派,專門收留正道異類,無央真人與章炎真人都是這無名門派中人。無央真人道佛雙修,據說煉的是一種道心化佛的奇術,一身氣機時而如老僧,時而如高道,變換隨心。章炎真人以殺入道,人既劍,劍既人,因其殺氣太盛,為原來門派所斥,也加入了這無名門派,所以他喚無央禪師一聲師兄。”

  俞和點點頭,“原來如此,我見過大鎮國寺的兩位老和尚,論及道行,唯有無央禪師可與他們一較高下。”

  “大鎮國寺藏龍臥虎,隱居的高手甚多,你見過的是誰?”

  “純一大師和純方大師。”

  “原來是他們二人,你此次去大鎮國寺,只怕見他們不到。”

  “為何?”俞和驚問出聲,他突然以為大鎮國寺與暗府或者魔宗已然做過了一場。

  張真人笑著屈指在俞和腦門一彈,“你這小子胡思亂想什么,你拿佛魔道三宗的高人當做是街頭潑皮么,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俞和撓了撓頭發,訕訕笑道:“師傅莫笑。”

  “你此去大鎮國寺,千萬莫要魯莽造次,借寶是人情,須得客氣一些。”

  周淳風道:“前輩,淳風給那些和尚下跪磕頭就是!”

  張真人道:“殿下,若鎮國寺的那些老和尚,會因為你這位六皇子一頭磕下去,而將大涅缽盂借你救母,那才奇怪了。”

  “前輩此言何解?”

  “去了便知。”張真人擺擺手,不欲明言。

  俞和想追問,可張真人一拂袖,轉身又朝正堂去了。

  “反正也是必要去大鎮國寺一行,殿下,你我這就拜佛求寶去也。師妹,你還是留在此處照看容昭娘娘,暗府高手眾多,免得師兄掛記你的安危。”

  寧青凌想出聲抗辯,可俞和拿出了身為師兄的架勢,把面孔一板,也不理寧青凌,拉著周淳風拂袖而去,氣得寧青凌臉上發紅,頓足把地板跺得通通直響。

  兩人也不管她,徑直走到大屋中堂,可屋中卻空無一人,也不知那幾位真人何時離去的。俞和聳了聳肩,與周淳風一齊走出了院子,只聽得身后“砰砰”兩聲,大屋木門和院子的木門一齊自行合攏,“咔噠”的一聲,門閂落下。

  周淳風搖了搖頭,“好端端的道門高人,怎的喜歡弄得如此鬼氣森森。”

  俞和又一次豎起手指,“殿下,慎言,慎言。”

  “嗚”的一聲,有道冰冷的怪風,從身后門板上撲來,撞到六皇子周淳風背后,推得他腳下一個踉蹌,險些摔倒在地上。

  有些后怕的回頭看了一眼緊閉的木門,周淳風對俞和道:“快些走吧。”

  俞和一笑,兩人疾步走出了石虎巷,到了南七街再轉,便上了南正街,沿著人聲鼎沸的街面走到頭,便是大鎮國寺的山門。

  站在“空、無相、無作”三門前,依舊是那股罩體而來的莊嚴氣勢。兩人還是從無相門進,剛走到天王殿門口,又是先前那位身穿月白粗布僧袍的清瘦中年知客僧人,攔住了俞和與周淳風的去路。

  他雙掌合什,口中頌了一聲佛號,沉聲道:“兩位施主,請隨貧僧來。”

  俞和與周淳風對望了一眼,點頭道:“大師前面帶路吧。”

  這知客和尚帶著走到中二十四殿其中最大的一座佛殿門口,他停步轉身,對六皇子周淳風合什一禮道:“六皇子殿下,請在此處留步稍待。”

  “為何?”周淳風急問道。

  那知客和尚也不答他的問話,轉身有對俞和道:“俞施主,請隨貧僧進殿去一敘。”

  俞和點了點頭,對周淳風道:“殿下放心稍待,俞和與這位大師去去就來。”

  周淳風皺著眉頭,抱起手臂道:“和尚搞什么玄虛,俞兄你可千萬小心。”

  那和尚聞言,冷聲應道:“出家人并無惡念,六皇子切莫妄猜。”

  “大師帶路吧。”俞和拍了拍周淳風的肩膀,朝大殿抬手一引。

  只見這座大殿緊緊閉著正門,門梁上一塊橫匾,金漆大字寫的是“萬佛朝宗”四個大字。知客和尚也不走正門入殿,繞過朱紅的圓柱,推了了一扇小小的側門,朝里一擺手道:“俞施主請進。”

  俞和一笑,大步踏入了殿中,身后的和尚關攏了小門,殿中盡是一片昏黑。俞和剛想回頭去看,忽然一道金光從大殿頂上垂下,剎那間,殿中亮起了萬點長明燈火,照亮了這座萬佛殿中供奉的,西方極樂佛國中萬尊佛陀的金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