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24舊中國的債務和金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作為一個在改革開放中長大的八十后,劉白羽也曾經不止一次的吐糟過,建國初為什么不改革開放,耽誤了三十年之類,等到長大之后,知道了什么叫全球產業轉移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么可笑,改革開放這三十年里面,美帝沒有在全世界搞產業轉移的八十年代和進行產業轉移之后的時代,其實同樣也是天差地別.

  而且改革開放同樣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也是一個在二戰后全球站隊的政治問題,美國軍事上是北約,經濟上是關貿總協定,蘇聯軍事上是華約,經濟上則是經互會.中國當時想進入美國體系,就是對蘇聯的巨大威脅,邊疆全部丟失還算好的,如果中國和美國靠的更近,那么蘇聯的鋼鐵洪流從外蒙殺到華北,可是一馬平川!

  即使開了逆天的金手指兩者都不算的話,還有一個問題,你想和西方大規模的進行貿易,也行,總的繼承債務吧,知道中國當時繼承的債務是多少么?

  世界強國對中國的掠奪,從清朝鴉片戰爭之后時就開始了,最高峰自然是辛丑條約的1、中國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9.8億兩。當然同時還造就了一部分人嘴里的美國友誼——就是網上有人不斷的歌功頌德的美國人退還庚子賠款的“偉大舉動”,可惜大多數中國人對這種先搶劫你,再用搶劫你的一部分錢給你弄個什么學校的舉動不感冒,畢竟如同胡適那樣,把這種“恩德”真心感謝的人,不是很多.

  實際上美國統治者早就說的很清楚:義和團運動已經證明了中國是一個不會屈服于外來勢力的民族,反抗不會停止,無論哪個國家都沒有足夠的兵力和精力來控制這個龐大遙遠的的國家,他建議采取以中國代理人來統治和掠奪中國的手段.

  而美國來的太晚,中國的勢力范圍都被各路列強瓜分干凈了,于是美國人另辟蹊徑投資建造了清華大學,美其名曰——支持中國的教育事業(在全中國超級N多的文盲的時候,不去弄小學或者掃盲而辦大學???)規定該大學每年必須向美國派遣多少多少留學生,美國伊里諾大學校長詹姆士在1906年給羅斯福的一份備忘錄中聲稱:“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于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獲。”“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

  當然,這招其實也算不上高明,早在1644年,剛脫離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的滿清都懂得,前者叫科舉,后者叫抬旗……

  而在清朝破滅之后,各路軍閥本著榮華富貴我去享受,軍火錢老百姓買單的精神,更加肆無忌憚——在中國軍閥混戰的時候,西方經濟集團以軍火為貸款,讓各派軍閥必須以國家利益為抵押換取軍火,當北伐戰爭開始后,他們又毫不猶豫的命令各國軍隊直接干涉北伐,制造了南京慘案,直到常凱申背叛革命,向外國承諾,我的政府可以繼承北洋軍閥以來所有的外債,這才讓西方國家開始放棄他們支持的軍閥全力支持常凱申,而這筆外債有多少呢?折合國幣達7444475935.98億元,從1927年至1933年,對有確實擔保的外債,清償本息達二億四千九百余萬銀元,截止至1934年6月,已承認并歸入整理的達八十億五千六百萬銀元。遇上這樣一個冤大頭,西方的銀行家們終于眉開眼笑了.

  當然如果狠下心還,愚公移山也有個盡頭,只是常凱申政權只會借貸,不會生產,所以在常凱申的統治下,債務是永遠還不完的,老蔣的四大家族一面借債務,一面用國家利益來還,直到1949年借債額共達三百億元,這些債務加上償還的利息,相信中國人民別想翻身了……當然,這不妨礙,到今天居然還有大量不知道是無知腦殘,還是別有用心的人懷念和崇拜常凱申——這也就罷了,常凱申做的事,各路軍閥也在做,頂天是他做的最多罷了,但是還念他那位建議美國向中國丟原子彈的所謂新時代女性蔣夫人——這讓咱說啥才好啊!?

  當司徒雷登看到人民解放軍的軍隊從樓下通過的時候,他沒有走,留了下來,后來被寫進了著名的《別了,司徒雷登》,一些不知道欠債還錢的家伙以為據,說毛主席當年憑借一時的意氣斷送了中美建交的契機,但是當年司徒雷登留下的原因則是,“睜起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其實說穿了很簡單,假如共產黨取代了國民政府,那么債務也應該繼承,這是西方經濟集團的算盤.

  總之,他們不能有巨額的壞帳。但是毛主席不是老蔣,不會為了讓華爾街的金融家們高興就讓人民共和國剛誕生就平白無故背上十輩子都還不完的外債,所以司徒雷登必須滾蛋,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廢除不平等條約,中國的經濟終于可以重新開始,而不是從一個無底洞中絕望的緩慢往上爬,當然,美國最心疼的不是蔣介石政府的潰敗,而是那些天價的貸款永遠無法要回,因為逃到臺灣的蔣介石憑借一個小島永遠無法償還那些債務……

  然后為了維護臺灣這一個牽制大陸的旗子,美國又是免除債務——反正也賠不起,又是市場扶持——產業轉移,才扶起了臺灣這一個亞洲四小龍.

  于是有些人又高潮了,如果國民黨執政——那么美國扶持臺灣的力度扶持大陸,大陸早發達了——大哥,你當現實世界是游戲啊,市場無限,不需要供需平衡啊,就算是游戲吧,也得會算術吧,如果大陸十億人都按照臺灣的收入水平,1980年的中國經濟規模就是日本加美國了!什么超英趕美,畝產萬斤之類的比這個都差得遠了.

  當然了,有讀者就問了,人家德國背上巨額賠款,玩幾次通貨膨脹,陣痛,陣痛不就過去了?常凱申大俠又不是沒發過論麻袋買東西的金圓券!

  但是,人家德國是列強,德國馬克是硬通貨,可以賴賬的——最根本的是人家是工業強國,武裝德國還可以威脅蘇聯不是?咱這位常凱申呢?被日本打的屁滾尿流——武裝你的后果——就是培養出了解放軍這一只世界強軍,然后在朝鮮打了大金主美帝的臉么?就常凱申這坑爹貨,美帝腦抽了允許你賴賬?您當炮灰都沒資格,只會資敵知道不?

  即使有了劉白羽穿越這個金手指,實際上中國面臨的局面也差不多,除了籌碼稍多,本質也還是那樣,是的,未來有很多的現在的無價之寶,比如世界未來的礦產分布圖啊,未來的高新技術啊,真大大方方的拿出,讓西方免除所有外債也是可能的——只是劉白羽也好,李德勝主席和伍豪總理也好,都是有志氣的中國人,要最短時間內強大中國的,怎么能干這種殺雞取卵的事情?他們又不是那個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只有一省之才的常凱申呢?

  劉白羽的如一算盤是,通貨膨脹是個大殺器,咱賴賬是要賴的,本來就是你們訛人么,但是不能像蘇聯那么賴賬——得玩點花樣,咱不是不認債務,但是要搞清楚,常凱申打解放軍的帳咱肯定是不能認得吧?至于具體認什么不認什么,得派出專業會計和我們一點一點的談…….

  中國這么多外債,一個一個的來,總的十年,二十年的吧——到那個時候,通貨膨脹也就把本金吞噬的差不多啦——而且咱中國的人民幣不是硬通貨,還外債你們不干吧?正好劉白羽把2008帶來的未來貨物賣出去,開拓市場,沖擊國外產業——甚至還有一本萬利的買賣——知識產權!

  如果行業標準,知識產權,先進技術都在中國手里,美國除了去工業化和縮回北美閉關鎖國之外,還有其他選擇么?

  這就是為什么劉白羽反對在本時空如同歷史上簡單粗暴的廢除債務的原因——不值得,這些外貿渠道還有用呢。

  但是現在,這場歷史上本來不存在的新中國銀幣風潮對新中國的布局產生了巨大威脅,如果蘇聯在趁機推波助瀾,可能又得向歷史上一樣,不得已一邊倒向蘇聯陣營,等到和蘇聯陣營脫離,又得耽誤幾個十年.

  劉白羽怎么能不怒?不急呢?

  問題是急有什么用,怒有什么用?于事無補啊!劉白羽在車上一言不發,想著破解辦法——這次上海針對銀質“人民幣”的微型金融戰爭,說穿了不就是惡炒兩白一黑的另外一個戰場么?

兩白一黑就是糧食、食鹽、煤炭三樣生活必需品.建國初期,因為國民黨金圓券造成的慣性通貨膨脹,造成了舊上海投機金融家投機這三樣東西,造成物價飛漲,新中國政府因此關閉上海的金融交易所的大事件  說到舊中國的金融,咱就有點頭大了,舊中國到底是啥本位呢?我不止一次的說過,舊中國嚴格意義上不是一個正常國家,但是殖民地按理說也該有本位不是?但是舊中國么,就得具體事實具體分析了.

  一般來說,農業社會的根本就是糧食,金銀只是作為巨額商業流通的信用存在,舊中國不是一個工業國,那么糧食本位才是真的,畢竟農業社會,糧食一歉收,地主們扣著糧食不放,糧價暴漲——金銀銅錢相當于糧食大幅度貶值——都是幾千年的保留節目了.

  而中國當時是一個城鄉二元社會,鴉片戰爭之后由于西方工業品的傾銷,大城市的金融還真是和世界接軌的,而十九世紀的大多數國家都實行銀本位,但在二十世紀初,由于白銀開采技術出現了突破——各國又紛紛放棄了銀本位而改行金本位。在1930年的世界大國中,除了中國、墨西哥和西班牙仍舊在實行銀本位外,其他國家的白銀都成為了普通的商品。這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即使用銀元作為主幣的中國貨幣體系必然會受到世界銀價的漲跌而不穩定。作為當時最大的用銀國,中國每年的銀產量并不高,一旦國際銀價浮動過于劇烈,勢必嚴重影響到本國的幣值穩定和整個經濟運行。在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后,銀價連續四年下跌,各國在華銀行紛紛購入白銀進行投機,數額接近3億元之多。

  美國在1933年放棄金本位后,隨后頒布《銀購入法》和《白銀法案》,目的是通過白銀國有、在國內外大量收購白銀的方法來提高銀價,操縱世界白銀市場。美國此舉,表面上是為了取悅于國內的銀礦資本家,實質上是通過提高銀價的辦法來刺激白銀本位國家的購買力,以助于向這些國家傾銷美國的剩余產品,緩解本國的經濟危機,正如美國總統胡佛說的:“中國和印度的購買力是取決于白銀價格的,它們現在已經蒙受影響了”。

  美國自私自利的做法在世界范圍內引發了一場“白銀風潮”。由于美國大量收購白銀,世界銀價隨之迅速飆升,在各大金融中心,倫敦銀價從每盎司20便士急拉到33便士,而紐約的銀價也從45美分上升到74美分,一度還突破了80美分,幾近翻倍。

  國際銀價的異常上漲給中國經濟和常凱申政府幣制改革造成了極大的沖擊,由于倫敦與紐約的銀價大大超過了中國國內的價格,這不但使得那些在華的外國銀行將它們存儲的白銀運到國外出售,也使得一些洋行也不遺余力的在中國搜集銀兩、銀元甚至通過走私來賺取之間的暴利。加上常凱申政府的無能和低效,在短短的幾個月間,在華的外國銀行存銀儲備已經由2億多萬元銳減到不足2千萬元,成為幾十年來的最低點。

  白銀大量外流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這次因美國“白銀法案”而引發的白銀外流更是來勢兇猛,盡管白銀提高了中國的購買力,但更嚴重的后果卻是因為白銀不斷外流而引發通貨緊縮,各大銀行銀根收緊,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放貸,其結果又引發了連鎖反應:工商企業因得不到貸款或缺少現銀而資金周轉困難,無法擴大或者正常生產經營,由此又導致大量工人、職員失業,因為消費能力被削弱,市場上物價暴跌,結果又導致大批工商企業無利可圖,大量破產倒閉。據統計,僅1935年的中秋節前后,上海商號便有166家關門歇業。

  中國的經濟緊縮,造成的糧價下降,加上美國剩余糧食的傾銷,造成了中國地主的大規模破產——地主都大規模破產了,何況農民呢?所以此時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的飛速膨脹和這次白銀危機有直接的關系.

  在美國的《白銀法案》討論之時,中國的銀行公會就致函美方表示反對,但美國政府對此置于不顧。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后,中國財政部長孔祥熙甚至顧不上正常的外交程序而直接向羅斯福總統呼吁,希望美國在購入大數額的白銀時事先告知中國,以便中國能夠做出反應。在《白銀法案》實行三個月后,中國駐美國大使施肇基曾憤慨的說:“中國為銀本位國家,美國白銀購買法案使中國遭受貨幣緊縮、經濟損失、白銀巨量流出,令人震驚……中國為避免損失計,不應單獨維持銀本位制度,故已考慮逐漸采用金本位制度。”

  在種種交涉最后都歸于無效的情況下,國民政府只好自行采取措施進行補救,以設法阻止瘋狂的白銀外流。1934年10月,中國宣布開征10%的白銀出口稅以及根據世界銀價波動而確定的平衡稅,以攔阻或減少白銀的流出。但是,在征收白銀重稅之后,盡管正常的出口減少了,但因為國際銀價仍舊在不斷上漲,通過走私甚至有些國家利用軍艦運送白銀出口的情況仍舊屢屢發生,據粗略估計,1935年從中國流出的白銀仍有1.5億元到2.3億元之巨。

  但是諷刺的是正是因為糧食價格不斷下降,才讓常凱申政府能組織起對根據地的多次圍剿——如果按照47年之后的形式,常凱申那點錢可是無法支持如此頻繁的大規模軍事活動的.

  因為這次危機,讓常凱申認為糧食本位過時了——人家美國糧食有的是,銀本位靠不住,國際上沒幾個國家搞銀本位的,所以干脆一拍腦袋——學習國際上先進的金本位吧!應該說常凱申這招也不算怎么愚蠢——您看,教訓在前面擺著,而且人家世界先進國家的普世價值是金本位——人家常凱申沒錯吧?至少不比現在不接地氣的某些經濟學家差!

  而且人家常凱申還玩的更高明,金圓券發行采取十足準備,其中必須40為黃金,白銀以及外匯,其余以有價證券以及政府制定的國有事業充當資產。每金圓券法定含金量為0.22217克。由中央銀行發行,發行總額為20億元。

  你看看,這不是十足真金么,還有國有資產以及外匯抵押呢!

  有人認為,金圓券的破產是常凱申集團為了擊敗tg濫發造成的——筆者不同意這種觀點,理由很簡單,tg為了抗擊常凱申幣值同樣大幅度貶值了,兩者的差異還是常凱申不接地氣,沒有認識到中國農村人占絕大多數,只要用糧食本位,保證人的基本生存——那么金圓券的大貶值是不會發生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