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二十四章 、回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不用解釋什么,吳老也看出了門道,白紙上特意描摹放大的這一塊圖案,就是樹干虬結扭曲的紋路,本無異常。但經過游方一標注,筆畫勾連之間怎么看怎么像一個行草變體的“游”字,也不能說“像”,因為它本來就是!

  繪制此梅瓶的畫師有一種不經意間的狂放與玩世不恭,竟然在器物表面這么顯眼的位置大大方方的簽名,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此人應該姓游。而且這個簽名連熟悉漢字的中國人都看不出來,更何況那些老外呢?要不是游方特意指出,就連吳老都沒注意到,一經點破之后,越看越覺得有意思。

  吳老拿著放大鏡在瓶子上觀察比對了半天,有贊賞的神色還略帶點自嘲,隨后放下瓶子看著游方,語氣似是責問的說道:“游成方,你的姐夫就是我的學生池木鐸,從本科到博士,我帶了小池九年,關系非同一般。這么長時間,你為什么一直不說呢?”

  冷不丁聽見這一句,游方有一種陰謀詭計被人拆穿的感覺,趕緊站了起來很尷尬的答道:“吳老聽說過我,您早就知道我是誰?”

  吳老笑了笑,表情難得有些狡獪:“我不知道,但我早就在懷疑。小池對我說過他小舅子的事情,而你叫游方,名字就差一個字,小小年紀精通風水,古董也玩的這么精,實在太巧合了,我沒法不懷疑。”

  游方低首而立,就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又像個挨批評的學生,低聲問道:“您老為什么不問我呢?”

  吳老:“你不愿意說,應該有自己的原因,我又何苦點破呢?再說了,我只是懷疑,直到今天我才敢確定。早就聽說你父親游祖銘是一位仿古工藝高手,你認出這個瓶子上的標記,不僅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也等于告訴我這只梅瓶的來歷。”

  游方有些意外:“您老不知這只梅瓶的來歷嗎?我剛才還以為你是在故意試我。”

  吳屏東搖了搖頭:“我也不知道它的來歷,但剛才你點出了上面的印記,我又不是傻子,應該能想到,你一定就是游成方,而這件東西出自你父親之手。……小游,我不問你也就罷了,你自己為什么一直都不說?”

  游方很不好意思的撓著耳根:“我是覺得有點丟人。”

  姐夫是北大文博學院的博士,如今已經是河南省考古所的副所長,而小舅子連大學都沒上,是個離家出走的小混混,還厚著臉皮到北大來蹭課。在別人面前游方倒覺得沒什么,但在吳老面前,他總感覺有些丟人,至少說出來是丟姐夫的臉。再加上吳老一直并未追問,游方也就沒有主動開待。今天倒好,因為一只瓶子被一語點破小九九。

  吳屏東也站了起來,伸手在游方的腦門上不輕不重的敲了一記:“你應該早點告訴我的!”也沒有再多責問什么。

  這天晚飯的時候,餐桌上烤羊腿的旁邊就放著那只梅瓶,吳老一邊吃一邊看,一邊看一邊嘆,一邊嘆一邊贊道:“你父親確實與眾不同,不僅在工藝上能仿制古風,為人也頗有古風,培養出游成元與你,這兩個孩子都不簡單啊。”

  別人夸自己老子,游方當然不能反駁什么,坐在那里卻不接話表情也有些不以為然。心里甚至有點奇怪,吳老為什么要夸父親?游祖銘不過是個偽造古玩的高手而已,一般搞考古鑒定的文物工作者最恨的就是這批人。

  游方的表情吳老當然看在眼里,似笑非笑的問道:“你是不是對你父親有點意見,不用否認,都寫在臉上呢!……其實恢復古代工藝,也是文物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我聽池木鐸說過,你父親做生意有三條原則,是真的嗎?”

  其實游祖銘本人并不是出售贗品的文物販子,而且他做生意還有三條原則:一是接活不還價,二是出貨不說假,三是一定要留下獨門打眼的印記。

  游祖銘除了自行仿制一些古代工藝品之外,最主要的生意是按照客戶的要求,專門訂制某些古代器物的仿品。有客戶拿著圖樣或寫明要求來訂貨,游祖銘開價多少就是多少,從來不還價。如果對方覺得貴,那就別做。這也是拒絕某些客戶的辦法,假如某些活游祖銘不愿意做或者感覺不能碰,就會開出一個誰也接受不了的高價來。

  游祖銘出手的每一件重要器物,都會附上自己親筆所寫的“說明書”,很明確的指出這不是古代原器,而是仿制什么時期什么地方的東西,該器物在歷史上有什么典型特征,這件仿品出自何人之手。以上內容用毛筆在上等生宣上寫清楚,并留下自己的簽名與篆章。

  因為生宣是透墨的,鋪在下面的那一層也會留下同樣的墨跡,游祖銘就把下面那層留在自己手里,連同器物的照片一起收藏。假如有人拿著東西出去當贗品行騙,一個不留神栽到警察手里,追查到白馬驛游家這里來,游祖銘也能解釋的清楚不會牽連進去。

  最后一條原則就是留下自己的獨門印記,假如知道破綻的話,一眼就能看出來。比如此梅瓶上隱藏的親筆簽名,不告訴你誰也不容易注意到,但一點破卻很明顯,是游祖銘最典型的印記之一。

  聽吳老這么問,游方點頭道:“是有這么回事,那三條規矩是我奶奶莫四姑傳下來的江湖冊門講究,如果不守的話,奶奶會打斷我爹的手。”想了想又一撇嘴道:“其實還不是自欺欺人,明知道來買這些東西的人都是想干什么,出去之后十有八九還不是被人冒充真品。”

  吳老笑了笑:“是有自我安慰的成份,但說成是自欺欺人也不完全對,至少沒有自欺。天下這么大,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事都有,能守好自己的門檻,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已經不錯了。刀能殺人,難道鐵匠鋪就要關門嗎?他就是干這行的,人在江湖還能怎樣,否則拿什么把你們姐弟養大?”

  游方:“對對對,您老的話當然有道理,人在江湖還能怎樣?我并不是有成見。……但說穿了也就是這么回事而已,您老不必那么夸獎,也沒有什么好夸的。”

  吳老卻饒有興致的解釋道:“年輕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夸你父親還有另外的原因。……我問你,宋有五大名窯,明三代與清三代中國瓷的水準達到巔峰,國人常引以為豪。英語里的中國與瓷器可是同一個單詞,但是到了當代,提起陶瓷藝術,你能想起什么?”

  游方撓了撓后腦勺:“好像沒太多值得大書特書的。”

  吳老意味深長道:“再過千年,我們能給后人留下什么珍貴文物,能夠代表一個時代信息?我認為你父親這種人,應該創造屬于自己的當代器物,他已經具備這種素質,恰如幾百年前的那些工匠與藝術家。”

  游方微微一怔:“吳老言重了,我父親確實挺有能耐,但達不到您說的這種層次!”

  吳老反問道:“不去做,怎會達到?至少他已有這個潛力,自己也一定想過,既然擁有如此技藝,那么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究竟應是什么?”

  聽到這里,游方突然站起身來,自己去廚房的窗臺上拎過酒瓶,拿來一個杯子倒了滿滿一杯酒,雙手捧起,很認真的說道:“吳老先生,我敬你一杯,替我家父謝謝你!您這番話,我一定會轉告他的,這些年來家父自己確實可能想過,您老是一語道破天機。”

  吳屏東也不客氣,看著游方喝下滿滿一大杯酒,又問了一句:“你什么時候轉告你爹啊?是不是很久沒回家了?小小年紀離家出走闖江湖,究竟與家里有什么矛盾和成見?”

  游方含含糊糊的說:“也沒什么矛盾,一點小事情,家務事而已。”

  吳屏東:“我聽小池提到過,你姐姐還有其他家人都挺擔心你的。”

  游方低頭道:“也沒什么好擔心的。”

  吳屏東:“是啊,你這種孩子在哪里都能混得開,說擔心有點多余,說關心總可以吧?……再問你一句,你說你父親做生意有三條規矩,假如不守,你奶奶會打斷他的手。那么你將來做同一門生意呢,是不是也得繼承這三條規矩?”

  游方嘟囔道:“我沒想干這行,假如真干的話,規矩當然會守的,學手藝的時候就說的清楚,要么答應要么別學。”

  吳屏東追問:“假如你一不小心壞了規矩,你父親是不是也要打斷你的手?”

  游方隨口答道:“說是這么說,夠嗆真能這么狠,給個教訓一定的,我畢竟是他親兒子。”

  吳老突然笑了,慈眉善目很是和藹:“原來你也清楚,家人到底是為你好的!……就別繃著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馬上就放寒假了,準備回家過年吧。小池今年要與成元一起到你家過年,我明天就給他打個電話,說在北大遇到你了,你春節也要回去。”

  在外面飄的時間不短了,早先的尷尬以及心里那點小疙瘩回頭看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父親與蘭阿姨在一起只要日子過的好,不也是好事情嗎?游方早就想回家看看了,但總覺得在外面還沒混出名堂,面子上有點抹不開。今天吳老給了一個臺階,游方很痛快的順著下來,決定回家過年,以前的小矛盾不必再提。

  總不好意思空手回去,寒假前游方去了一趟潘家園市場,給奶奶、父親、姐姐、姐夫以及莫家原的各位長輩淘了一些惠而不費的小件古玩當禮物,總共花了八、九千。轉念又想了想,也別顯得自己太小氣,最后給蘭阿姨也買了一份禮物。

  在回家的路上,游方的心情還有些忐忑,不知家人會給什么臉色。但是等到下了車,遠遠望見白馬驛的村口時,心頭陡然一片溫熱,連眼圈都止不住的紅了。回到家中,姐姐與姐夫已經到了,沒有擔心的情況出現,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就似在外地上學的孩子放假回家一樣。

  父親很高興,晚飯時多喝了好幾杯,蘭阿姨也很熱情大方,而奶奶莫四姑看著游方帶回的禮物,更是笑的合不攏嘴。只有姐姐游成元一把揪住游方的耳朵,把他拎到一旁教訓道:“你這壞小子,說走就走,一去這么長時間才回家!”隨即被奶奶打落手臂道:“別這樣,成成已經是大人了,自立門戶有什么不對?你看他在北京買的東西,一件都沒被打眼,不錯,有出息!”

  2010年2月,游方在家鄉很開心,一家人團聚其樂融融。大年初一,游祖銘特意代表兒女晚輩一起給吳屏東教授拜年,但電話一直沒打通。游方在家中一直呆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才回北京,臨行前還裝出一副學業、事業都很繁忙的樣子。年輕人好面子,他的底細家里人估計都很清楚,但誰也不點破什么。

  在火車上仍然打不通吳老的電話,原本很歡暢的心情莫名變得有些不安,到了北京游方沒有先回自己的住所,而是提著從家鄉帶來的禮物,直奔燕園附近吳老的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