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十九章 西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亞歷山大大帝,是一個傳奇的名字,一提起他,很多人都會豎大拇指,認為他是一位天才,他確實是一個天才,是西方公認的“四大軍事天才”之一。與后來的漢尼拔、愷撒、拿破侖并列。

  他的成功在于,他率領為數不多的馬其頓軍隊東征,橫掃了歐亞大陸,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這是一個傳奇,無數后人為之敬仰。

  很少有人知道,亞歷山大大帝當初東征的目的并不是去打印度,而是要來打中國。他的老師,也是古希臘著名的學者,亞里士多德,給了他一幅標有中國的地圖。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是一個傳說中的名字,號稱“黃金國度”,據說遍地黃金,是西方人想象中的天堂。

  正是懷著要征服中國的愿望,亞歷山大大帝踏上了征程。然而,他的地圖出錯了,他打錯了方向,打到印度恒河流域去了。

  最后,因為八年征戰,將士們思念家鄉,軍無戰心,他不得不撤軍。

  在他的率領下,馬其頓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因此有很多人認為,若是亞歷山大大帝打到中國來,中國一定會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

  如此想的人不在少數,其理由:一是因為亞歷山大大帝是個天才,二是因為馬其頓軍隊英勇善戰,三是因為中國當進處在戰國時代,國家沒有統一,各自為戰,難以抵擋亞歷山大大帝的進攻。

  這些理由都正確,其結論卻并不正確,因為如此想的人并不了解當時中國的實際情形。

  先說亞歷山大大帝的軍事天才,不可否認,他的確是人類歷史是極為罕見的軍事天才。正是因為他有著這種才干。在他率領下的馬其頓軍隊橫掃了半個世界,更是滅了比古希臘大得多的波斯帝國。

  然而,說到軍事天才,中國會少嗎?

  亞歷山大大帝與秦惠文王是一個時代的人,他比秦惠文王大兩歲,卻早死十幾年。在這一時代,中國有一個很有名的軍事天才,孫臏。若是亞歷山大大帝打到中國來,中國受到威脅的話。孫臏一定會挑起抗擊亞歷山大的重任。

  更別說,若是孫臏的老師鬼谷子再出山的話,亞歷山大大帝的對手就更加強悍了。

  鬼谷子雖是隱士,終生未出仕,然而。誰都無法否認,他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奇才,他打造出了李悝、商鞅、孫臏、龐涓、蘇秦、張儀這些著名的天才人物,他之才更是讓人欽佩。

  若是中國到了生死存亡關頭,鬼谷子出山很有可能。

  再說馬其頓軍隊英勇善戰,這也是真的,馬其頓軍隊著實很英勇。很善戰,正是因為有擁有一支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軍隊,亞歷山大方能取得成功。

  可是。在當時的中國,難道就缺少英勇善戰的軍隊嗎?

  不,一點也缺少。

  在當時,中國有三支非常有名的軍隊。魏國的“魏武卒”、齊國的“技擊之士”、秦國的銳士。

  魏武卒是由著名的軍事家吳起打造的,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用精鐵武裝起來的重裝步兵。全身披著精心打造的鐵甲,一旦出現在戰場上,就是無敵的代名詞。正是因為魏國擁有這支能征善戰的魏武卒,魏國這才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這支軍隊在亞歷山大之時,還沒有被孫臏消滅,若是遇到魏武卒,以馬其頓軍隊那可憐的青銅武器,又能如何呢?能不能破開魏武卒的防御都成問題。

  齊國有由孫臏訓練的“技擊之士”,這支軍隊特別善長單兵作戰。正是因為有這一特長,孫臏這才設伏,兩次打敗龐涓率領下的魏武卒,把魏國從霸主位置上拉下來。

  遇到這支軍隊,興許亞歷山大并不覺得棘手,前提是要齊軍與他正確硬碰,他要能發揮出馬其頓方陣的威力。問題是,以善打巧仗,善于揚長避短而著稱的孫臏,會和亞歷山大硬碰嗎?一旦被孫臏找到可以利用的地形,亞歷山大就是第二個龐涓,馬其頓方陣無法發揮。

  在三支精銳里面,最難對付的是秦國的銳士,因為秦國銳士能攻善守,有一個名動千古的方陣,叫“秦軍方陣”。

  在亞歷山大父親菲利普時代,差不多就是秦孝公時代,商鞅已經在秦國變法。到了亞歷山大時代,商鞅的變法已經取得了成功,秦國的實力大增。

  更重要的是,商鞅為秦國打造出了一支能攻善守的大軍,就是秦國銳士。

  一提起商鞅,人們就想到商鞅變法,很少有人知道,商鞅不僅是治國的奇才,還是一個軍事天才,秦軍方陣就是他打下的基礎,后來的司馬錯、白起、蒙驁、王翦、蒙恬都是在其基礎上進行完善。

  雖然這一時期的秦軍方陣還沒有后世那樣威力巨大,其威力也是非常了不起了,因為魏國的魏武卒在經過孫臏兩次打擊后的殘余力量,就是被秦軍方陣打敗的。而且,秦軍是在正面硬撼中,壓倒性的擊敗了魏武卒,展現了驚人的戰力。

  就是孫臏率領下的齊國技擊之士,也只能利用地形限制魏武卒的發揮,沒有實力正面硬撼。而秦軍就是在正面硬撼中,全面壓制了魏武卒,由此可見秦軍的可怕了。

  若是方其頓方陣遇到秦軍方陣,后果會是什么呢?后果必然是馬其頓方陣被全面壓制,甚至可以說馬其頓方陣不堪一擊。

  在近戰方面,馬其頓方陣和秦軍方陣差不多,主要的差別在于馬其頓方陣用的是長矛,秦軍方陣用的是長戟,其余的在刀手、騎兵方面差不多。

  然而,在遠程攻擊方面,秦軍方陣完爆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是個步頓方陣,其遠程攻擊方式少得可憐,主要是弓箭和投擲短矛。弓箭不用說了,都明白的事。投擲短矛,和現代社會扔手榴彈差不多,再大的力氣,也不過是扔出四五十米罷了。

  用強弩射出的弩矢,卻是可以遠達四五百米,而且強弩的穿透力、殺傷力遠非弓箭和投擲短矛所能比,可以說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差別太大了。

  對付馬其頓方陣的最好方式,不是和他比近戰,而是比遠程攻擊,只要在遠程攻擊上壓制了馬其頓方陣,來歷山大也就完了。

  亞歷山大之所以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就是因為他的對手,比如波斯,缺乏強有力的遠程打擊,不得不與他比近戰,這是以短擊長,不敗都不行。

  強弩是中國古代獨步世界的利器,恰恰是馬其頓方陣的克星,遇到秦軍方陣,馬其頓方陣要不完蛋都不成。

  至于當時的中國四分五裂,七大戰國力征,嚴重的消耗了中國的實力,這倒不是大問題。因為在對付異族這事上,華夏從來沒有含糊過。若是亞歷山大進攻中國,很可七大戰國會聯手,共同對付他。

  而且,在當時,中國有兩個名動千古的邦交天才,那就是蘇秦和張儀了。在對付異族這一點上,兩師兄弟一定會聯手,促成七大戰國結盟。

  秦異人在另一時空談到亞歷山大東征中國之事,其看法和現代大多數人差不多,認為那是中國的巨大危機。然而,當他來到戰國時代,了解了戰國的實際情形后,他不這樣認為了,他認為亞歷山大沒有打到中國,那是他的幸運。

  若是他打到中國,那就是他的不幸!

  其理由非常充分。

  “亞歷山大能在五六十年前打到西域附近,這說明只要努力,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由東方打向西方。”秦異人開始轉念頭了,心中暗道:“只需要沿著亞歷山大當年進軍的路線反其道而行之,就能打到波斯,打到馬其頓,打到古希臘。”

  古希臘是古方文明的搖籃,若是能夠摧毀的話,就不會有后來的羅馬帝國,也不會有羅馬文明,更不會有后來的西方列強,這是從根本上摧毀西方的源頭。

  想著如此美妙的前景,秦異人心頭一片火熱:“若是我起兵西征的話,一定會打到希臘去,因為此時的亞歷山大帝國已經四分五裂,沒有強大的對手。”

  亞歷山大已經死了四五十年了,他的帝國早就分裂了,而且這些國家之間不停的進行著戰爭,若是秦國此時進軍的話,一定會橫掃歐洲。

  “哎!可惜了。”緊接著,秦異人搖搖頭,一臉的惋惜,暗中想道:“眼下的中國四分五裂,七大戰國力爭,秦國不能發動遠征,當以統一天下為務。唯有如此,才能厚筑國力,為華夏打造出堅實的基礎。”

  若是秦國發動西征的話,很可能取得成功。只可惜,眼下的中國處于大分裂時期,西征并不是最為迫切的,當以統一國家為最主要任務。只有如此,才能打造出華夏文明,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任憑經歷風雨,華夏依然會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哦,對了。統一國家需要數年時間,還要解決一系列的積弊,這又要不少時間。等到都準備好了,已經是十幾二十年后的事情了。到那時,政兒已經長大了,還有蒙恬也長大了,要政兒率領蒙恬這一般年輕小子去西征,既可以歷練他們,還可以開疆拓土,一舉兩得!”秦異人眼睛放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