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70章 征高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顰兒,你說這些做什么?”費媚娘扭頭,沒好氣的橫了顰兒一眼,“易郎命人千里迢迢接我來開封,路上還死了好幾個人,已經很不容易了。”

  “娘子,路上咱們不是商量好的,要罵死他么?你怎么還幫著他說話啊?”顰兒跺著腳,氣得跑開了。

  李中易緊緊的摟著費媚娘,心頭涌上陣陣暖流,還是嬌娘子知我李中易的心啊!

  久別勝新婚,李中易橫抱著絕代的尤物,大踏步回了她的臥房。

  干柴遇烈火,此中旖旎風光,完全不足為外人道也!

  云收雨散之后,李中易將費媚娘摟在懷中,兩人交股疊纏在一塊兒,竊竊私欲,互訴衷腸。

  李中易把他目前的處境,合盤托出,費媚娘畢竟是當過貴妃,很是理解李中易帶兵的難處。

  “易郎,妾不急,只要能夠長伴在你的身邊,妾就心滿意足了。”費媚娘換了個更舒服的姿勢,窩在李中易的臂彎之中,“妾以前的身份異常敏感,恐怕此生都難以公開見人。易郎,妾也不求名分,只望在你的心里,有妾一個位置,便好。”

  李中易抱緊了費媚娘,異常感動的說:“嬌娘子,都是我不好,委屈你了。”

  “易郎,說什么傻話呢,如果不是你,妾此刻恐怕已經孤獨的死在了冷宮里。”費媚娘呢喃道,“抱我,抱緊點……”

  一夜,花開花落知多少?

  李中易銷假回營不久。忽然和符昭信一起,接到了柴榮的密令,讓他們倆一起回開封面君。

  符昭信和李中易不敢怠慢。飛馬一起進宮,被內侍領到了垂拱殿。

  垂拱殿內,在京的宰相、使相和樞使們全都到齊了,李中易和符昭信給柴榮見了禮,然后退到一旁。

  “陛下,豈可因后宮女子之言,擅動刀兵。還請三思。”王溥看見李中易和符昭信后,把心一橫,突然出列。對柴榮苦苦相勸。

  李中易和符昭信面面相覷,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殿中的諸臣之中,他們倆的地位最低。只有洗耳恭聽的份。

  “李無咎。朕問你,屬國有難,上邦應幫否?”柴榮根本沒搭理王溥,忽然扭頭向李中易發問。

  李中易一頭霧水,上邦自然是大周國了,這屬國又是哪國?

  “回陛下,若是那屬國稱臣納貢,獻上錢糧若干。又愿意承擔大軍出征的所有費用,包括撫恤等項。臣倒以為,可以小小的助上一臂之力。”李中易是典型的務實派,沒有好處的事情,絕對不能干。

  “李無咎,你也是飽讀詩書之人,怎可滿嘴銅臭?”次相李谷忍不住對李中易發難。

  李谷這邊起了個頭,張永德、李重進以及幾個樞密副使,紛紛出頭,指責李中易,不該以利益作為考慮。

  李中易倒沒生氣,他心里明白,這屬于躺著中槍。這些重臣不敢當面指責柴榮的不是,只不過拿他李中易當作是跳板,指桑罵槐罷了。

  切,一幫子腐儒,李中易雖然沒有吱聲,心里卻在想,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不管是哪個屬國,對方只要不肯出錢出糧出撫恤錢,只有腦殘才會拿自家兒郎的鮮血,白白的替他人做嫁衣裳。

  在場的這些儒門圣徒,哪一家沒有和商人做生意,撈黑錢?切,全他娘的,一幫子偽君子!

  “陛下,依臣之見,那高麗國廣評侍郎徐逢來所言,不盡不實,大有可疑之處。”王溥繼續苦勸柴榮回心轉意,“據徐某所言,高麗國內竟然出現了十余萬亂賊,這怎么可能呢?區區高麗國,才有多少人口?”

  高麗?李中易的耳朵,立時高高豎起,仔細的傾聽此事的原委。

  “再說,我大周北有契丹、劉漢的威脅,南有唐、蜀等國的牽制,哪里抽調得出那么許多兵馬,去幫助高麗平叛?那高麗國主早不稱臣,晚不臣,偏偏在內亂四起的時候向我大周稱臣,其中必定有詐。”王溥不愧是一代名相,說得條理分明,言簡意賅。

  李谷暗暗點頭,姜不愧是老的辣,李谷沒有把矛頭對準后宮里,那位高麗國獻上的麗妃,而是瞄準了高麗國的使者,廣評侍郎徐逢來。

  李中易聽懂了,敢情是高麗棒子國內,發生了內亂,高麗國主王昭派使者來向大周求援。

  嘿嘿,棒子國呀,棒子國,你也有今天吶?

  “李中易,你的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么?”柴榮偏偏沒理會王溥,直接朝著李中易開了罵。

  李中易心想,老子招誰惹誰了,啥都不知道,就趕來了這里,躺槍就算了,還要被兩邊同時夾擊?

  “陛下,如果這高麗舉國來投,讓我大周開疆拓土,臣以為不妨為了大義,可以全力助之。”李中易耍了一手小太極,故意端出前提條件,實際上,說了等于啥都沒說。

  李中易和柴榮周旋過許久,已經初步掌握到老柴同志的脾氣,老柴開罵的時候,根本就不需要擔心。

  如果,柴榮笑得很燦爛,那就要格外小心了。

  儒家不言利,只談義和理。李中易這個怪胎,先談利,再言義,令在場的儒門大佬們,紛紛對他側目而視。

  范質神色古怪的盯著李中易,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李中易所言的前半部分,頗合他的胃口。

  只是,對于李中易張嘴就是錢糧啊,納貢啊,這種太過市儈的說法,范質多少有些不滿。

  泱泱天朝上國,對于屬國,具有道義上的責任。如今,屬國有難,只要力所能及。該幫還是要幫滴,豈能開口閉口,就是利益呢?

  李中易雖然贊同出援。卻有個很大的前提,說白了,就是無利不起早。

  滿殿的重臣,幾乎全都成了反對派,柴榮真成了孤家寡人。

  “信誠,你意下如何?”柴榮不動聲色的詢問符昭信。

  符昭信不敢看宰相和樞使們要吃人的目光,他低著頭。說:“陛下,臣愚鈍,只想到了一個問題。此次遠征求高麗,如果出兵太多,耽誤了北伐的糧草和軍器供應,很可能會影響大局。得不償失。”

  李中易心里暗樂。這符昭信和他相處的時間久了,近墨者黑,居然也變成了無利不肯起早的銅臭之徒,哈哈!

  不過,這些說法都是徒勞的。李中易自從搞懂了事情的來由,心里就明白,柴榮派軍去救援高麗國,已成定局。而且派的援軍多半就是破虜新軍。

  否則,柴榮大老遠的把李中易和符昭信一起叫來。難道是請他們進宮喝酒的?

  果然,等符昭信表態之后,柴榮也沒生氣,只是淡淡的說:“朕意已決,以破虜軍為主力,征調廂軍五千,民夫五千,從水路增援高麗。”

  “李中易,朕命你為高麗行營都部署,符昭信為副都部署。此行渡海去高麗,一定要打出國威和軍威,不許替朕丟臉,都明白么?”柴榮顯然一意孤行,鐵了心要出兵高麗,彰顯上國的天威。

  柴榮下了決心的事情,九牛不回頭,即使是大符皇后在世的時候都攔不住,符昭信趕緊躬身領命。

  李中易在領命的同時,順帶提了個“小小”的要求,“陛下,海路運糧草軍器,難免會出現延誤的情況。大軍在外,如果連飯都吃不飽,如何能打出國威和軍威?臣請陛下給高麗小王下一道詔書,如果大軍的糧草軍器,吾國無法及時供給,允許微臣和高麗國的地方官員們,協商著自籌。”

  這個要求絲毫也不過分,柴榮也沒多想,也就點頭答應了。

  李中易懷里揣著詔書,又去樞密院領取大軍出征的信符,和符昭信一起回了軍營。

  大軍出征在即,需要準備的工作,非常之多。不僅甲胄、軍器需要備齊,而且糧草也需要安頓妥當。

  李中易已是高麗行營的都部署,也就名正言順的接管了破虜軍,成了李大帥。

  劉賀揚和馬光達順勢改了口,躬身叉手,恭敬的說:“請香帥示下。”

  “洪光,整頓兵馬,檢查各項器具,不能出絲毫的紕漏。”李中易仔細的吩咐說,“高麗國多山,鐵甲太過沉重,不利于快速追蹤其國內的亂黨。你安排下去,把弟兄們領的皮甲拆開,后甲疊為前甲,中間綴著鐵片。”

  “喏。”劉賀揚在李中易那里早就聽說過河池鄉軍的舊事,他也是帶兵多年的宿將,當然知道,大軍進攻或是沖鋒,主要的威脅來自于身前,而不是身后。

  “耀明,驢車和牛車在高麗國中,很難快速機動,你帶人多備獨輪車,越多越好……”李中易又叮囑了馬光達一番,交待得異常之詳細。

  符昭信閑著沒事干,忍不住問李中易:“無咎公,在下做什么?”

  李中易微微一笑,說:“我軍的弓弩必定和高麗國不同,你去三司胄案,籌集戰弓、羽箭和強弩等物,有關的物件,越多越好。如果能夠帶回一些工匠,那就更好了。”

  符昭信琢磨了一下,不由笑出了聲,說:“無咎公真是好算計,莫非是要在下去那三司胄案,抖國舅的威風?”

  李中易含笑道:“我的國舅爺呀,此事非你莫屬。”

  “無咎公,你若是讓我去政事堂鬧,我還真沒那個膽子。至于,三司胄案嘛,嘿嘿,看我的好了。”符昭信笑嘻嘻的接受了任務。

  兄弟們,華麗的篇章,已經揭幕。試看李無咎如何蹂躪高麗棒子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