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393 美國戰略初轉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七卷393美國戰略初轉變  十月底,錫蘭戰役落幕。

  雖然不知道rì軍是否會卷土重來,但是從保衛錫蘭的角度出發,李廣還是離開了唐港,奔赴大唐島。因為,海抗軍的印度洋號航母已經正式列裝,回到了大唐島--海唐國的本土。

  保衛錫蘭,最佳的戰術海抗軍也已經有了定論:陸軍空軍于內,海軍游曵于外,三軍協同。

  李廣離開錫蘭時,心情相當愉悅。

  一則是海抗軍大勝rì軍,取得了空前的勝利。海抗軍此戰的勝利,比起前幾次海軍的戰功更加引人注目。海抗軍完全是憑借一己之力,戰勝rì軍,五個月時間,消滅rì軍六萬。更重要的是,錫蘭所處的位置乃是印度洋戰場的關鍵,此戰說是影響整個世界戰局絲毫不過分,印度洋局勢仍然掌握在盟軍手中。海唐國名聲鵲起,海抗軍聲威rì隆。

  二則是海軍在主力艦缺崗幾個月之后,再次擁有了核心戰斗力。

  三來,錫蘭的大量物資落入海抗軍之手。海抗軍一貫的搜刮手段可是厲害的很。比如亭可馬里軍港甚至連一點廢鐵都沒有留下。原屬英國人的工業設施也被整體拆遷。僅僅是橡膠一項,海抗軍就在錫蘭弄到了近一萬噸。利大莫過于滅國,這句話還真是有道理。據估計,不說長遠利益,僅僅是眼前,海抗軍就能從錫蘭搞到一千萬美金以上的收益。

  而海抗軍繳獲的大量rì軍武器裝備,更是大大的收益,賣到國內或者南美洲換取個幾百萬美金輕松的很。至于俘虜的rì本鬼子,更是大唐島急需的優質勞動力。

  第四點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比起前三點都要重要--rì軍和美軍在新幾內亞和瓜島的激戰升級了。

  根據李廣從電臺或者某些渠道獲得的情報,可以肯定這場戰役比起他記憶中歷史上的瓜島戰役規模要大,而且是大的多。

  一直以來,海唐國的整體戰略思路都是扭轉美國先歐洲后亞洲的戰略思想。

  但是在美國人心目中,英國或者說歐洲算是他們的表兄弟。歐洲戰場比亞洲戰場重要的多。從美國總統羅斯福到陸海軍都是這么個潛意識。

  而且,羅斯福還很擔心德國一旦戰勝蘇聯,整合了整個歐洲大陸的資源,戰勝德國將會更加困難。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的這個整體戰略有著相當道理。但是道理歸道理,對于中國對于海唐就沒有什么好處了。對于中國和海唐國來說,先亞洲后歐洲才是最符合中華利益的。

  而新幾內亞和瓜島發生的戰斗,規模越大,美國就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資源,更多的兵力,更多的武器彈藥。

  美國先歐洲后亞洲的戰略也就將被迫發生轉變。

  美軍最著名的演員,麥克阿瑟上將最近經常出現在電臺廣播中:

  “我領導的事業失敗了一次(指菲律賓的慘敗),我要盡最大努力避免第二次失敗,”

  麥克阿瑟在電臺上明確的表明,自己絕不討論所謂的“布里斯班防線”。新幾內亞的戰爭,盟軍一定要打下去,絕對不退縮,也不會退到澳大利亞搞什么布里斯班防線。

  不僅如此,麥克阿瑟還向美國總統羅斯福發出威脅,除非立即停止這種失敗主義的談論,否則他將辭去總司令的職務。

  不管仗到地打的怎么樣,麥克阿瑟這個明星將軍再次叫出了一句名言---“我們必須進攻,進攻,進攻!”

  麥克阿瑟上將為人狂妄,和羅斯福的爭執時有發生。但是麥克阿瑟在美國陸軍中的地位,僅次于美國陸軍大佬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歇爾上將,其對于美軍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麥克阿瑟要和rì軍死磕,羅斯福即便是不滿,也不得不稍加讓步。這種情況下,美國不投入更多資源肯定是不成的了。

  關于在中南太平洋發生的激戰,準確情報李廣不知,但是據說十月份美軍調往新幾內亞的軍隊已經超過了四十萬。

  相比之下,歷史上著名的瓜島戰役,就顯得影響力不夠了。畢竟,瓜島只有幾萬美軍在和rì軍死磕。

  而美國海軍和rì本海軍的戰斗也極為火爆,三天兩頭都能聽到戰艦戰沉,航母被擊沉,運輸船隊被襲擊的消息。

  要是僅僅聽美國和rì本的宣傳,戰果都是輝煌的不得了。按照雙方的輿論戰中的數字,找個小學生稍微加一下,怕是太平洋艦隊和rì本聯合艦隊已經全軍覆沒了。

  關于美軍的損失,李廣倒是確定一件事情:大黃蜂號航母于十月26rì戰沉。

  大黃蜂號不是在中途島已經沉了嗎?怎么再沉一次呢?

  不稀奇,這艘大黃蜂號其實就是海唐國借給美國的太平洋號戰列艦改裝的航母。要知道,六月份太平洋號航母剛剛下水,還沒有完成舾裝。而十月份,僅僅四個月之后這艘航母就已經出現在戰場上,美國的工業能力真是恐怖異常。

  這艘航母比海抗軍剛剛完成舾裝的印度洋號航母,下水時間晚了幾個月,竟然能更早就上戰場,而且已經戰沉。

  恐怖的美國工業能力。

  而一艘航母下水,美軍隨時能組織足夠的人手,這才是李廣最羨慕的。海抗軍花了一年時間,也不過填滿了印度洋號航母所需的人手。當然,美國也不是萬能的,美軍用的幾乎是原來的大黃蜂號全班人馬。

  不過,這艘航母戰沉,也就是說美國將來要還海抗軍一艘埃塞克斯級航母,這筆生意對于海唐國來說完全劃得來。只是要小小的擔心一下,美國人會不會玩什么花招。

  相比較李廣對于美軍是否會賴賬這點小顧慮,美國被迫向著太平洋戰區傾注軍力才是最最重要的。從太平洋戰爭爆發開始,李廣就一直在努力的扭轉美國的先歐洲后亞洲的戰略,到了此時才看到成效,甚安慰吾心啊。

  另一件事情,海唐國就不是很爽了。外交談判中,英國雖然給海抗軍提供了不少武器彈藥,但是仍然沒有承認海唐國對大唐島的合法主權,仍然沒有與海唐國建立正式的國家外交。

  海抗軍在錫蘭和rì軍dúlì戰斗,本來是和英國談判的最重要的籌碼。

  而這個階段,也是海唐國能夠給英國施壓的不多的時間窗口。要知道,現在的美英聯軍正在積極準備實施北非登陸計劃,也就是著名的火炬計劃。十萬大軍,數百艘艦船已經在英國做好了出征準備。

  這項計劃,盟軍已經籌劃多時。國際因素和英美兩軍自身的戰略需要,也不容英國人抽出兵力,尤其是海軍支援錫蘭。

  海唐國新任外長顏惠慶曾經專門給李廣做過一番解釋。李廣又自動腦補了一些知識,基本勾畫出了談判的核心邏輯:得到英國對海唐國的承認,主要障礙不僅僅在于英法兩國所謂的傳統友誼。英國的主要出發點在于,這次火炬計劃的登陸地點全是在維西法國的軍隊控制之下,英美兩國不想死拼,而是想勸降法軍。這個時候,承認海唐國對大唐島(馬達加斯加)的領土主權,丘吉爾擔心激怒死要面子的法國人,以至于發生激烈的對抗。

  但是,作為海唐國來說。正是因為英國人抽不出兵力,才有了這么好的機會。再者,如果維西法國投降盟軍,二十萬法軍可是不小的一股力量。再加上法軍殘余的海軍兵力現在也龜縮在北非,在英國和美國人眼中,其重要xìng肯定會超過海唐國。

  因此,想讓英國人承認海唐領土主權就更加困難了。

  還有更加重要的一點,海唐國雖然對英國施壓,但是卻不能破罐子破摔,真的撤離錫蘭。英國老練的外交家們,對此也不是沒有一點把握。

  簡單的來說,海唐國籌碼不足,尚不足以使得英國立刻承認領土主權。

  后來,隨著戰局的發展,連李廣也沒有預料到,錫蘭的戰爭竟然進行的如此順利。取勝之后,基本免除了rì軍對錫蘭的威脅。結果,英國人的厚臉皮功夫施展,海唐國仍然沒有達到目的。

  力不如人,奈何。李廣很氣憤,既然如此就怪不得海唐國玩點小花招了。

  添堵。李廣決定給英國添堵。

  四二年的印度,民族dúlì的sāo亂此起彼伏,熱鬧非常。。

  英國人一邊承諾印度在戰后dúlì,另一邊卻把印度人的國大黨領袖甘地、尼赫魯及其數以百計的支持者投入監獄。

  結果印度國大黨爭取dúlì的非暴力運動蛻變為流血事件,英隊不得不從前線撤回,以便控制蔓延的sāo動和炸彈爆炸事件。

  分裂出去的國大黨領袖蘇巴斯.錢德拉.鮑斯導演了“zìyóu印度運動”,這家伙投靠了rì本,rì本慫恿這個家伙進行顛覆xìng宣傳。他從在馬來亞俘虜的四萬多人中招收了五千名士兵,成立了所謂的印度國民軍,這些軍隊被運回仰光,同緬甸的rì軍并肩作戰,向印度的英軍展開進攻。

  孟加拉地區由于發生了,亂的更加厲害。

  要知道,在二戰歷史上,印度為英國提供了六百八十萬兵力(其中有大量的民夫)。雖然印度軍隊戰斗力低下,但是這個數字還是非常恐怖的,對于英國來說,印度的重要xìng不言而喻。

  李廣給英國添堵的辦法很簡單,海唐國商人向孟加拉地區銷售糧食的同時,開始向那里的某些勢力銷售二手,甚至是三手的步槍。

  海抗軍現在已經有了武器供應渠道--蘇聯。現在正逐步換裝,大量庫存的舊步槍和已經膛線磨損嚴重的步槍正好需要處理。拿這些玩意換黃金白銀等硬通貨,還是不錯的生意。

  更重要的是,給英國人添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