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一八章 南行北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幽州城下的激戰猶在進行,宋軍用三公床弩的將火藥拋向城墻,對守城的遼軍造成一定的震懾。

  只是如此的火藥炸彈威力有限,無法對城墻造成直接的破壞,雙方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之后,幽州城依舊傲然屹立。

  耶律浚暫時松了口氣,成功擋住了宋軍的攻勢,尤其是火藥的威力有限,并不能對城墻產生重大的傷害,這一點讓人放心不少。

  可惜好景不長,宋軍的地道挖掘有了起色。小心翼翼地挖掘數日之后,成功瞞過了守城的遼兵,有三條地道成功挖掘到了幽州城墻底下。

  其中有一條遼軍實際上已經探查到,并且準備好了火油和煙熏之物,準備扔進去燒死宋軍將士。

  可是他們錯了,宋軍要玩的不是傳統的地道攻城戰,而是在城墻下埋了許多的火藥。原本宋軍還有些為難,因為距離太長,地道中引線又容易受潮,如何引爆是個難題。甚至有人大義凜然,愿意充當死士,以死點燃火藥。

  卻不想,遼國士兵給他們幫了一個忙。在宋軍士兵不在的視情況下,向地道中傾倒火油,然后點火。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巨大的轟鳴聲響起,附近的地面在一瞬間的顫抖之后,突然噴發而出,大地被撕裂了。漫天煙塵之中,厚實的幽州城墻也被撕裂開一道大口子。

  趙昭在遠處看到,會心一笑,太平天國這個慣用的招數還是很不錯的。大量的火藥在地下爆炸,哪怕火藥的質地和效力較之后世相差很遠,在密封空間內急速燃燒爆炸,威力絕對不可小覷。

  幽州厚實的城墻被撕裂了,趙昭看到了希望,也終于確信了火藥的威力。有了這東西,任何堅實的城墻都可以破開。不需要付出慘重的傷亡,破城指日可待。

  不等趙昭下命令,郭逵已經率領大軍撲了過去,這是個難得缺口。倒下了的磚石填入了護城河中。宋軍將士背負早就準備好的沙袋,扔進護城河里,暫時有了一條渡河之路。然后朝著缺口,發起了猛烈的沖擊。

  只要沖進去,守住缺口,等到大軍沖殺進去,便有機會可以破城。

  幽州城里的耶律浚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這些日子看到火藥在城墻上爆炸,只是傷人,對城墻毫無損毀。他放心不少,意味著這玩意的作用只是如此,故而并不是很擔心。

  卻沒想到……

  硝煙彌漫,空氣中飄散著硫磺味,很顯然是火藥的威力。他已經接到消息。宋朝在城墻下安裝的火藥。

  堅固的幽州城,在這玩意面前,竟然如此的不堪一擊,耶律浚震驚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與別的戰事不同,幽州之戰,城破人不會亡。有大軍護衛。順利突圍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幽州會丟掉,燕云十六州會丟掉,對于如今的遼國而言,這等于是半壁江山。哪怕燕云不是契丹固有的土地,也根本丟不起。

  耶律浚只覺得壓力山大,那個缺口已經賭上了。幸好他們及時發現,派出了大量士兵反擊,血戰之后擋住了宋軍的進攻。隨后有利用沙袋,石塊將城墻的缺口堵上。

  堵上了又能如何呢?還不是一樣的心驚膽戰?天知道城墻之下還有沒有地道,是否被宋軍埋上了炸藥。天知道什么時候會再有爆炸。

  現在他們需要的防御的重點不是幾座城門,而是每一處的城墻,還需要時刻警惕。壓力很大,面對火藥,堅固的城墻已經形成虛設。

  耶律浚有種不祥的預感,城中的契丹將來和士兵也有著不祥的預感。許久以來,遼國何曾經歷過如此屈辱的戰事?從來沒有打仗如此憋屈。最重要的是莫名其妙,他們根本不知道下一刻面對的會是什么,不知道宋軍還有多少意想不到的東西,未知才是最恐懼。

  今日宋軍的三弓床弩和投石車再次發射,但這一次落下的不是弩箭和石塊,更不是那令人可怖的火藥炸彈。

  而是紙片,一張張的紙片,是關于上京叛亂的事情。

  上面寫著耶律撻不也在上京發動叛亂,如今正在與皇太后高滔滔相互對峙,上京城里一片血海,死傷不計其數。

  看到這樣的消息,契丹將士瞬間大驚失色。幽州正和宋朝人打的不可開交,這個時候需要上京的支持,最起碼需要后方的穩定。可就在這種關鍵的時候,上京城里卻發生了叛亂,此事的后果實在難以想象。

  祖地不穩,江山動搖,后方出現如此大的變故,讓前線將士人心浮動。對他們而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家人,他們的家人都留在上京城里,聽說那里現在是一片血海。

  很多的將士開始掛念自己的親人,很想要回到上京去看看,已經開始無心戀戰了。之前他們還有信心拖延到宋朝人主動撤軍,但是現在……

  宋朝人還有撤軍的可能嗎?那個什么的火器直接把他們打懵了,信心與耐心都在一點點的瓦解。

  壓力最大的無意是遼國皇帝耶律浚,上京竟然動亂了,他第一反應是不相信,認為這只是宋朝人動搖軍心的無恥行徑。

  可是看到上面敘述的過程之后,他又覺得并非沒有可能,更像是確有其事。如果真是如此,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會是什么后果?他有些不敢想,母后和妹妹能否頂住耶律撻不也的進攻?一旦上京有失,遼國的局勢,自己的處境又會是怎樣的?

  事情怎么會這樣發展呢?耶律浚很懊惱,幾欲抓狂,更加的不服氣。自己的運氣為何會這么差?耶律浚仰天喝問,卻得不到什么的答案,反而使得舊傷復,健康情況堪憂。

  如此情況下,他也沒有時間休息,不說戰局不利了,光是這些飛灑下來的傳單,已經讓契丹軍心大亂了。耶律浚作為皇帝,必須要出來安撫軍心,穩定局面。可是無論他如何解釋,一再說這是宋人的陰謀詭計,上京安然無恙。

  可是將士們還是一臉的疑問和不相信,或許當面不敢表達,但背地里都猜想不斷,謠言更是可怕。沒辦法,被火藥擊碎了信心的士兵,已經逐漸沒有了耐心,他們動搖的很厲害,已經無心再戰了。

  該怎么辦?

  耶律浚有些茫然了,上京到底是什么情況?眼下又該怎么辦?

  難道遼國在敗亡在自己手中?

  前后不過一兩個月,意氣風發的遼國新主已經頹廢不堪,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英姿,變的痛苦不堪!

  對于這樣的結果,趙昭樂見其成。耶律撻不也造反了,遼國的大后方出問題了,這是天意,當然其中也有的痕跡。沒有人知道,耶律撻不也身邊的謀士,甚至是同榻而眠的姬妾都被宋朝人收買了,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耶律撻不也本來就有野心,然后一點點的躥騰,最終點燃,制造了這起事端。他在上京的勝敗無關緊要,趙昭并不關心,他所需要的只是契丹人后院里燃起一把火。

  也許如今這樣的局面是最好不過的,耶律撻不也突襲皇宮失敗,遭到反擊,不得不退出上京城,與蕭觀音成對峙態勢!

  如果甚好,上京那邊沒有結果,才讓耶律浚最為牽掛。蕭觀音母女和小太子耶律延禧要是死了,耶律浚沒了牽掛,反而容易一意孤行。現在這樣,他他怎么能安心呢?做出任何決定之前,都少不得要擔心,瞻前顧后。

  擔心母親和妻兒安全時,更擔心耶律撻不也的反撲,軍心動搖,難以抉擇。如此情況下,宋軍的機會才會更大,余下的兩處埋著火藥的地道且先留著,后面關鍵時刻再用。

  且讓耶律撻不也與蕭觀音對峙吧,且讓耶律浚擔心吧,如果遼國由此分裂,那倒是最好不過。

  上京,因為蕭酬翰等一眾小將的出色表現,耶律撻不也的叛亂計劃出師不利。

  不過作為北院大王,家族的根基又十分深厚,即便是逃出了上京,依舊有強大的實力。

  蕭觀音很清楚,憑借手中現在的這點力量,勉強對峙堅守上京是可以的,但想要平判沒有可能。

  而唯一能夠解決這一危局的便是兒子耶律浚,如果他能夠及時從幽州撤回來,事情還會有轉機。

  但是耶律浚撤離,就等于是放棄了幽州。雖然同樣很殘忍,但相比之下,上京比幽州更重要,遼國比燕云更重要。

  已經有老臣建議,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必須要做出抉擇,實在不行,還是放棄燕云,保全遼國的實力。否則拖延日久,遲則生變,幽州戰事若是不順利,耶律撻不也這邊再有反復,遼國也就完了。

  蕭觀音心中充滿掙扎,這樣的決定兒子能接受嗎?可是不這樣又該如何呢?尤其是遼東那邊傳來消息,女真和高麗再次蠢蠢欲動,使得遼國的處境更加糟糕。

  臣子們提出請求,應該及時將消息送去幽州,請皇帝權衡。可是怎么送信呢?使用禽鳥或許也可以,但有可能被宋朝截獲。再者,有些事情最好是當面稟告和勸說,要想辦法進入幽州,還要找個能勸服耶律浚的人,當真是很難!

  思索再三后,蕭觀音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她決定親自走一遭幽州。

  恩怨情仇,是時候做個了結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