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三四章 英雄的榮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章敦原以為要在長安等很久,沒想到秦王這么快就回來了,這算是誠意十足嗎?

  “子厚久等,抱歉了!”

  見面以表字相稱,顯得很親密。第一次見面,章敦覺得秦王平易近人,謙遜隨和,完全不同于官家趙頊的陰沉與壓迫,大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或許是因為秦王自幼流落民間,所以不曾養成皇家高高在上的習慣。

  抑或是秦王本身就為人謙和,也有可能是對自己尤為厚愛?難不成秦王有什么別的意圖?章敦看著眼前這位年輕的秦王殿下,心中有些忐忑。

  “哪里,秦王殿下言重了,殿下巡視邊防重要,下官稍候無妨的。”章敦不敢在趙昭面前托大。

  “子厚此來有何貴干啊?”趙昭開門見山,不想與章敦繞彎子。

  章敦隨即神色凝重,宣讀了官家的詔書!

  趙昭接過之后笑道:“此番巡視各地,就是為討伐西夏做準備。如今盛夏之時,天氣炎熱,待過幾日涼爽稍許,即刻出兵。免得天氣太熱,將士們中暑,反而不利作戰。”

  “何時出兵,殿下把握就走了,下官不懂軍事!”雖說趙頊有交代,讓他催促趙昭,盡快出兵。但章敦之在執行的時候卻要打折扣,惹怒了秦王對自己有什么好處?還是謹慎一些比較好。

  “子厚雖然不懂軍事,但安撫邊疆部族卻很有經驗,西南四十五州安定,子厚功不可沒啊!”

  章敦急忙客氣道:“殿下謬贊,下官愧不敢當。”

  “實至名歸,何必謙虛?”趙昭笑道:“前番攻陷河湟,歸附的羌人著實不少,本王正發愁難以管理,如今子厚來了,本王就安心了。”

  章敦心中有數,秦王當真希望自己到來嗎?表面上如何隨和,背地里還不知道怎么為難自己呢?以后這日,難過啊!

  “殿下言重了,能為安撫羌人出上一點力,是下官的榮幸。”章敦是個很機靈之人,在秦王面前表現的很謙虛。

  趙昭笑道:“那就辛苦子厚了,不過你在西北,人生地不熟,做事不太方面,本王給你派個幫手吧!”

  果然有下文?章敦知道,趙昭絕對不會容許他在西北隨便活動的,派個人與其說是幫忙,還不如說是監視!

  趙昭不理會章敦的反應,輕聲道:“本王剛從鳳翔回來,聽說蘇子瞻是子厚的同年,彼此熟識。剛好鳳翔離秦州也不遠,就讓他給子厚幫忙吧!”

  “如此,多謝殿下,我與子瞻也多年不見,正好敘敘舊!”章敦笑著答應,心里卻在嘀咕,派蘇軾給自己幫忙?秦王這是打的什么盤算?剛才自己還在想,是否要去拜會蘇軾,如此未免也太巧了?

  趙昭笑道:“別客氣,子厚先在長安小住兩日,蘇子瞻不日就會到來,然后你們一起動身去秦州!”

  “是,謹遵殿下吩咐!”

  趙昭招呼道:“走吧,本王要去登大雁塔,長安的部分官員會前往,子厚一同前去!”

  章敦微笑道:“多謝殿下,能與殿下一起登塔,是臣的榮幸!”

  “哪來的這么多客套?”趙昭佯作不悅,沉聲道:“你等嘉佑十子,乃是父皇在位時選出的英才,本王敬重你們是應該的。”

  特意提及仁宗皇帝!章敦心中一動,總覺得秦王話里有話,似乎有些特別的意味啊!就在他愣神的功夫,秦王已經揚長而去。

  唐太宗時,玄奘大師前往天竺求取真經。

  回國時帶回來大批的經書,為了妥善存放經書,唐高宗永徽三年,在大慈恩寺內修建高塔,名為大雁塔!

  自此之后了一千多年里,大雁塔便成為長安的地標性建筑。在后世,但凡有人前來西/安旅游,必到大雁塔。

  唐末戰亂,長安城受到兵禍,殘破嚴重。大慈恩寺也毀于戰火,只剩下一座大雁塔,卻也多有破損,直到后唐長興二年才重新修葺。雖然已經百年時間,但大宋建國之后,戰火停歇,長安也開始逐漸恢復。雖然不見盛唐時的輝煌,卻也是西北數一數二的大城池。

  在此期間,大雁塔也幾次修葺,總算是安然無恙,堅持到了今日,成為長安最負盛名的名勝古跡。

  如今身為秦王,駐蹕長安,怎么也得去一趟大雁塔才是!

  站在二十丈高的大雁塔下,人會覺得有些渺小。畢竟這今年代沒有摩天大樓,六十多米高的建筑鳳毛菱角,已經是很了不得的高度了。

  塔下的大慈恩寺正在翻修,這是趙昭的意思,既然自己在這里,就要讓長安恢復生機,引得天下人注視,同時他還有些別的打算。

  “唐時,進士高中之后,除了賜宴游覽曲江池之外,雁塔題名也是必不可少活動,乃當時讀書人最大的榮耀,此舉與我大宋東華門唱名有相似之處!”趙昭看著身后諸位進士,笑著講訴當年的典故。

  還別說,很巧合,今日前來赴宴的大都走進士,其中就包括章敦和文及淵!

  趙昭道:“昔年雁塔題名走進士的榮耀,本王想讓它變成英雄的榮耀。大慈恩寺正在翻修,本王準備在大雁塔下修建一座大宋英雄紀念墻,將保家衛國,戰死沙場的英雄將士名字鐫刻其上,讓他們百世流芳,好讓世代百姓知道他們為大宋拋頭顱灑熱血的貢獻,受萬世敬仰。同時,大慈恩寺的法師也會日夜誦經超度,讓他們早日往生極樂,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都有些沉默了,不曾想秦王突然提出這樣的建議。

  該怎么說呢?章敦在瞬間體味到了那么幾層意思。首先一個,秦王這是有意抬高武人的地位啊!大宋重文輕武,武將在大宋根本沒地位。同樣是作戰,若是文官指揮,勝利之后就大書特書,走了不得的功績。若是武將指揮,最后也不過爾爾。

  仁宗朝時,文彥博不過平定了小小的貝州之亂,便當上了宰相,封賞不斷,被廣為稱頌。狄青平定了威脅大宋南方半壁江山的儂智高叛亂,當今樞密使還被人不斷攻訐,以至于后來郁郁而終。

  如今秦王公開見英雄紀念墻,就意味著武將和戰士的榮光。尤其是建在大雁塔下這樣的地方,意味著以后將士們也能名垂青史,萬世受人敬仰。

  與此同時,武將的地位得到提升。將士們作戰的時候勢必也會更勇敢,秦王是要以此要激勵士氣,改變天下風氣嗎?長安乃是昔日盛唐都城所在,確實比汴京多了些許厚重與勇武。

  不過秦王此舉倒是充滿豪氣,難怪他在西北作戰中屢屢獲勝,他這是要做英雄啊!大宋沉郁已經百年,也許真的需要一位頂天立地,豪氣萬丈的英雄……

  再者,既然是大宋英雄紀念墻,不是應該修建在都城汴京嗎?既然冠上了“大宋”二字,該由皇帝來主持修建才是。如今建于長安,由秦王來主持修建,算怎么回事?秦王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啊!

  不,只能說秦王宏圖大志毫不遮掩。畢竟這是一個不錯的創舉,又并非舉兵謀反,何來不臣之說?根本算不上罪名啊!從汴京離開之時,官家趙頊曾經特意暗示自己,在西北注意收集信息,尤其是涉及到秦王的。言語之間,就是在強調抓秦王的把柄,謀反的把柄。

  “此乃亙古未有之創舉,以后三軍將士都會誓死效命,勇敢作戰。”有些長安官員立即附和,他們就在秦王身邊,是堅定的秦王支持者。

  文及淵道:“只是建一座怕是不夠,不如稟明朝廷,在汴京或者洛陽,都修建紀念墻。”

  趙昭回頭看了一眼文及淵,只是淡淡一笑。余光掃過,章敦卻一言不發!

  “走吧,一起登上大雁塔,看看長安風光吧!”趙昭招呼一聲,眾人一起登塔。俯瞰下去,整個長安城盡收眼底。

  趙頊心中頓時豪情萬丈,站在高處,頓時有種睥睨天下的感覺。

  從大雁塔上下來,趙昭問道:“及淵啊,最近忙嗎?”

  文及淵低聲道:“回殿下,還好,夏收之后,百姓們正在歸還青苗錢!”

  “哦,百姓都還上了嗎?今年收成如何?”

  文及淵回答道:“去年冬季大雪,所以關隴一帶的收成都不錯,按照殿下的要求,青苗錢的利息降低了一半,百姓基本上都按時歸還了。”

  聽到談及青苗法,章敦的耳朵頓時豎起來。他之前聽聞秦王是反對變法的,原以為西北之地青苗法肯定被禁止了,怎地還在放青苗錢?

  雖然沒有問,趙昭卻主動回答他,說道:“其實新法并非一無是處,比如青苗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以解百姓燃眉之急。只是利息太高與向地主借貸有什么區別?再者,關隴各州縣,是嚴禁強行攤牌青苗錢,百姓有需要才借。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好多百姓反而因此破產,得不到實惠!”

  章敦停在耳中,若有所思。來長安不過短短幾日,但心靈上的震撼卻著實不小。對秦王趙昭,也多了許多新的看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