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白城遭到宋軍突襲!
木征聽到消息的時候,只覺得是晴天霹靂。
踏白城有多重要他太清楚了,而今宋軍扼守這里,等于是將河州的東西兩端都堵上了。同時還阻擋了河湟援軍的到來,自己當真要陷入孤身作戰的狀態?
一種很不好的預感襲上心頭,情況越發的糟糕了。
木征連聲冷笑,叔叔的如意算盤似乎也要落空了,還想著利用機會重新掌控河湟。似乎從一開始就忽視了宋朝人,這件事能否成功,不是他們自己說了算的!
董氈沒有考慮這個變數嗎?不知道消息傳過去,他們會是什么反應?
木征沒有責怪弟弟的無能和大意,就連他自己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認為宋軍不會繞道攻打踏白城,有如何能責怪木達疏忽大意呢?
宋朝人是以有心算無心,既然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千里移動,發起突襲,拿下城池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關鍵是現在該怎么辦?
出兵救援?
似乎必須要這樣做,盡管木征知道,此去可能會非常危險,可還是要硬著頭皮,知難而上。也許這就是宋朝人的目的,不過自己始終避而不戰不是個辦法。
與宋軍一戰,無論勝敗必定損失慘重,更大的可能是大敗而歸。可是有什么辦法呢?如果現在不放手一搏,以后可能就完全沒有機會了。
眼下宋朝人剛剛占領踏白城,立足不穩。完全可以趁著這個機會發起反擊。至少是有機會可以得手的。如果等到宋軍站穩腳跟。做好準備,那一切可就完了。最要命的是,關門打狗的架勢已經形成了。
如果自己這邊遲遲沒有行動頭,等景思立和劉昌祚繼續西進,與踏白城的宋軍東西相顧,兩邊夾擊,后果不堪設想。
與其到時候被人包餃子,拼死拼活的突圍。還不如現在奮力一搏,反正代價是相同的。相比于必死無疑,而今還多了那么一絲生機,這樣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木征一咬牙,打定主意,便立即率軍馳援踏白城。
而林昭早已經做好準備,將踏白城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守衛森嚴。至于俘虜,關押了少部分,斬殺了大部分。
雖說殺降不祥。可有時候也沒辦法,畢竟踏白城只是這么大。三千士兵守衛已經有些擁擠了。還有三千匹戰馬,要是再容納七八百俘虜更是不像話。而且此戰艱險,自己帶著將士們在前面打仗,后面卻又數百的吐蕃人,萬一要是有個動亂什么的,情況會非常糟糕。
與其如此,還不如提前將這個風險排除。在戰場上,對敵人慈悲就是對自己狠辣,所以這點決心林昭還是有的。
尤其是針對強悍的異族,更不需要心慈手軟。想想那些遭到搶掠的商隊,以及無辜死亡的大宋村民,也便沒什么顧慮了。
戰爭就是這樣殘酷!
三千人守衛一里多的城池,壓力當真不大!
而且木征將踏白城修建的十分牢固,一般情況下很難攻克,而且他似乎還想要將此作為一個軍事基地,其中儲存的糧草也不少,堅守完全不是問題。
所以,當木征來到踏白城下只看了一眼就絕望了。
當初修建城池的時候,是想要將踏白城作為自己的一個軍事堡壘來用,故而修建的格外堅固。還特意儲存了糧草,甚至還有些許武器裝備。而今全都為他人作嫁衣裳,正好便宜了宋軍。
踏白城的規模不大,如果河州吐蕃能制作出一些攻城機械,想要攻陷似乎也是可以的。偏巧,河州吐蕃處于草原地帶,習慣了野戰,并無多少攻城經驗。尤其他們地位尷尬,一直處于守勢,根本沒有進攻哪一位“鄰居”城池的膽量和實力,故而也并未常備攻城器械。
所以,看著踏白城的時候,頗有幾分束手無策的感覺。現做攻城器械?河州吐蕃有沒有這個技術先不說,這是需要時間的。踏白城憑著三千兵力,以及充足的糧草足以堅持許久。
已經不是為他人作嫁了,簡直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坑自己,活受罪!木征心里煩亂,當真不是滋味!
就這么放棄踏白城?他可有些心有不甘!
可是攻打,他做了嘗試,根本沒有多少效果,該如何是好?漫長的等待?圍攻?抑或再次請求河湟的援軍?
關鍵是木征根本等不下去,因為景思立和劉昌祚的大軍緊隨其后,已經到了!
這一遭想跑是不行了,交戰是不可避免的。
這才是宋朝人的目的,木征意識到的時候已經晚了,想要全身而退已經沒有可能,只能硬著頭皮與宋軍短兵接戰。
雖說野戰方面,吐蕃騎兵占有優勢,但是宋軍在兵力上有優勢。又是東西兩側聯合夾擊,情況自然就不同了。
別忘了,林將軍麾下可是三千精銳騎兵。
當木征與景思立酣戰之時,林昭率軍從踏白城沖出去,直接攻擊木征側翼!
首尾不能相顧,正面和兩翼都遭到攻擊,情況有些糟糕。
其實宋軍此戰動用的兵力也不過兩萬多,只是木征的兩倍而已。如果單純是正面交戰,以吐蕃人的悍勇,以及他們擅長騎兵草原野戰的情況來看,以一敵二,也有一戰的實力。
但是從一開始,他們的策略就錯了,被宋軍兩線夾擊,兩線作戰。力量一旦分散,自然就顯得有些弱勢,人數上的不足就會更加明顯。
而宋軍也有一支精銳騎兵來回穿插,讓河州吐蕃沖散開來,如此情況下,木征當真占不到便宜。
還有一點就是士氣,因為踏白城被突襲,河州吐蕃這邊奔來就著急,士兵有些慌亂。而今宋軍從兩邊進攻,尋常士兵不知道兵力多少,只當是被包圍了,心中驚恐,士氣低落,也無心戀戰。這種情況下,如何有與一路勢如破竹的宋軍一戰的實力呢?
景思立和劉昌祚都不是吃素的,他們看到這樣好的機會自然不會錯過,當即調動軍隊,立即殺了進來,與林昭配合。
木征見狀,知道自己若是死撐著,說不定會全軍覆沒。如果完敗,失去了最后的實力,那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完全的任人宰割,想要卷土重來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保存實力,這一點非常重要。
木征也算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可以做到壯士斷腕,眼看著局勢不對,便立即率軍突圍,想要闖出宋軍的包圍圈。
宋軍雖然是兩線夾擊,但兵力畢竟有限,想要完全將木征包了餃子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木征執著,就是想要決一死戰,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
或許最后能夠全殲木征的主力,但是宋軍也必定付出極大的代價,至少有半數以上的傷亡。這樣的代價,林昭和景思立未必扛得住,宋軍將士的心理也未必能承受。若是真的到了最后,鹿死誰手也不好說。
無奈木征心里有小算盤,人都要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啊,就這么走了。率領一支精兵選擇一處突圍,宋軍是阻擋不住了。
面對如此結果,林昭輕輕點點頭,嘴角帶著一抹淡淡的笑容。
就這么一戰,木征差不多已經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兵力,加上踏白城的慘敗,現在帶走的不過三四千兵馬,已經成不了大氣候了。
最重要的是,一場急切需要的勝利已經有了,這就足夠了。
所以當景思立和劉昌祚匆匆而來,提出繼續追擊的時候,林昭卻輕輕搖搖頭;“窮寇莫追,木征雖然經歷了失敗,但手中實力不可小覷。他對這河州的熟悉程度遠遠超過我們,如果輕易追擊,很可能會著了他的道,所以還是謹慎一些比較好!”
雖說景思立和劉昌祚都覺得,木征剛剛遭遇大敗,如同喪家之犬,既然有騎兵,是可以乘勝追擊的。只是林昭這么說也是有道理的,很多時候由勝轉敗就是因為輕敵冒進所致。眼下的局面已經不錯了,如果一不小心再失敗,那可就前功盡棄了。
林昭素來穩重,有這樣的說法,他們也是比較認同的。再者,林昭雖然年輕,卻是宣威將軍,副帥,還是個當紅的侯爵。光是這些權勢和地位便足以壓住他們,提出的意見相當于是命令,他們不好反對!
穩扎穩打,這點本身也確實沒錯!
“除了這一層,我們還得小心河湟,消息傳出去,董氈那邊不可能沒有反應,所以……”當林昭講出這個理由的時候,景思立和劉昌祚紛紛點頭稱是,大局為重,不可因小失大。
“木征雖說還有些氣候,但是已經大不如前了,來日再追擊就是了,反正河州已經在我們的掌控之下,他是跑不了的!”
其實,林將軍也覺得追擊有一定可行性,他也不是個保守的人,有時候微微冒險是可以的。但是當前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有一場勝利,算是給趙頊和王韶有交代,接下來就要看汴京的運作了!
至于木征,晚點追擊就是了,要是沒了他這個敵酋,自己的功勛該從何處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