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五三章 漩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垂拱殿里,趙頊與諸位大臣全都是連聲稱贊。

  拉攏高麗,分化女真和渤海,讓遼國內憂外患,減輕對宋朝的壓力。

  幾乎是不費一兵一卒,只是動用一些商業手段。如此對大宋也是有利而無害,白山黑水間的東珠和人參可都是珍品,在大宋絕對能賣上好價錢。

  林昭心里也在嘀咕著,東北方向這條商路可是有利可圖啊,得想辦法讓孟家商行也參與其中才是!至于西邊經過河湟吐蕃的絲綢之路,只怕要不了多久就要暫時阻塞了。

  心里正想著,那邊趙頊沉聲問道:“此計甚妙,只是派何人出使遼東才是呢?”

  眾人的目光再次落在林昭身上,提出此計的林侍郎似乎是最合適的人選。無論是辯才還是能耐,尤其是主持這樣大的策略,還是他自己提出來的,方方面面都再合適不過了。

  林昭不由自主滿頭黑線,難不成出使已經成為自己的固定標簽了嗎?沒功夫離開汴京,更沒有心思去應付名副其實的棒子!

  “陛下,工部還要主持恢復運河同航的事情,再者……臣的兩位妻子馬上就要生產了!”林昭聲音降的很低,畢竟在朝堂上講出這種很私人的理由有些不太合適。

  可是趙頊卻并未太在意,心中反而有種共鳴。他的兩位妃子不日也要生產,期盼著做父親的心都是一樣的,故而完全理解林昭的心情。再者,林昭是工部侍郎。運河恢復通航也至關重要。他肯定不能擅離職守。

  只是如此一來。出使的事情該交給誰呢?趙頊不由又皺起了眉頭。

  林昭見狀,立即道:“陛下,不若臣冒昧再推薦兩個人?”

  “哦?東陽有合適人選?”趙頊又是一喜,急忙詢問。

“蘇轍與蔡京,不知陛下以為如何?”林昭輕聲說出了兩個人的名  ,趙頊略微沉吟。王安石和呂惠卿的臉色已經有些不自然了,畢竟兩人相當于都是變法新黨的叛徒。林昭此舉是什么意圖?他們自然而然就有所戒備。

  林昭急忙道:“陛下。出使乃是外交;蘇轍沉穩,能力顯著;蔡京年輕有為。為人機敏,想必定能不負囑托,完勝好這件國之大計!”

  特意點名是外交事務,與國內新舊兩黨斗爭并無關系,使趙頊能少些芥蒂。他身為皇帝,即便是支持新黨,但在根本態度和用人策略上,絕對不可能像王安石那樣涇渭分明。都是他的臣子,都在為大宋盡忠,不應該有差別的。

  單純的就事論事,蘇轍和蔡京都是很合適的。富弼和司馬光等人也及時表示贊同,即便王安石反對,也改變不了事實。趙頊沉吟許久,輕輕點頭道:“那好,此事就這么定了,蘇轍為正使,蔡京為副,出使高麗!”

  至于林昭舉薦此二人的動機,倒是沒有人懷疑!畢竟,在不考慮林昭真實身份的情況下,確實找不出有其他的不良動機!再者,是呂惠卿提議,趙頊才召見林昭的,否則他根本沒機會表達這些建議。呂惠卿與林昭有仇乃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自然不會勾結,那么這一切就顯得很偶然了。

  唯獨消息傳開之后,歐陽修和趙抃有些懷疑,不過也僅僅只是懷疑而已!他們也不會做出什么不利于林昭的舉動。

  林昭也暗自松了口氣!今日無心插柳,雖說是給趙頊獻計,卻也夾帶私活,安插了幾個人。如今看來還不怎么起眼,不過將來,很可能發揮巨大的作用。這是趙頊主動給的機會,自然不能錯過了……

  一番安排,趙頊與文武大臣們覺得,麻煩似乎解決了,故而都十分輕松,可謂是皆大歡喜。林昭也是如愿以償,安插了幾個人不說,也躲開了一堆麻煩。目光不經意地落到呂惠卿身上,臉色略微一沉,這家伙終究還是在記恨自己,時不時搞出些小動作。不過是跳梁小丑而已,暫時不會對付他,留下呂惠卿還有大用,他一定不會讓人失望的。

  也多虧了他提及,否則自己怎么有機會在朝堂上指手畫腳呢?還有今日的事情對林昭也是個提醒,接下來的汴京將會是一個漩渦,要主導這一切,卻需要避嫌,站在遠處旁觀就是了。

  宋遼邊界和高麗都不是好去處,不過運河的事情也有的忙!

  “陛下,工部已經拿出了方案,決定分段修筑堤壩,并且引各條河流濟運河,盡量抬高運河水位。如果還是不下雨的話,估計最多只能恢復三四成的漕運!”目前還擔任著工部侍郎的職位,此乃分內之事。

  “三四成啊!”趙頊略微有些失望,卻也知道這已經是工部努力之后的最大成果了。重點還是在上天,不下雨誰也沒辦法。

  “好吧,東陽,此事你多費點心,盡量恢復漕運!”

  “是!”林昭信誓旦旦道:“臣會親自來往運河各段,主持工程。”

  “好!”趙頊沉吟片刻,道:“芒種節之時,朕會親自祭天祈雨,以求天降甘霖!”

  遼國邊患壓力剛剛讓他松了一口氣,可旱災依舊壓在心上,當真是艱難!趙頊這心里,依舊是壓力沉重,期待著上天能夠多幫忙一點。

  林昭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心想著也應該加快速度了。當然了,最好還是等趙頊祈雨之后吧,到時候若是不下雨,對他的威望絕對是一大打劫。

  不過這個時間一定要拿捏好,圍繞可能是百年不遇的干旱,一個巨大的漩渦正在汴京逐漸形成……

  只是到目前為止,漩渦中心的人卻還毫無察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