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九五章 青苗又起紛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趙頊很憤怒,憤怒的原因有些復雜!

  關于青苗法各地成效的奏報已經送上來,本來對兩浙路,尤其是杭州的數據很是期待。可是萬萬沒想到,錢塘縣的數據幾乎為零。

  這事該怎么解釋?難不成林昭是沒有推行青苗法?可是對他寄予厚望啊,這就是他回報的結果?

  趙頊的心情瞬間就有些低沉了,同時隱約有些怒意,他想要林昭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與此同時,林昭與蘇軾的密奏就一起到了他的案頭。

  蘇軾在奏折里只說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富陽縣令在推行青苗法的過程中,竟然逼死了人命。同時還道出了那三十戶擔保的事情,這是趙頊始料未及的,他的第一反應是難以相信。可是蘇軾言之鑿鑿,讓人很是震驚!

  怎么會這樣?青苗法怎么能出問題呢?趙頊有些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畢竟他接到的消息都是報喜的。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巨大的沖擊,一時間讓他有些難以接受。

  緊接著,趙頊看到了另外一份奏報,是錢塘縣令林昭寫的。他以為這是林昭對未推行青苗法的一個解釋,沒想到內容有些讓人出乎意料。

  確實是對青苗法的解釋,實際上遠遠超出的解釋的范圍,準確地說是一份對青苗法內容的分析評價,而且內容基本上還都是負面的。

  林昭在密奏中詳細敘述了青苗法的利弊,尤其實際執行過程中,種種匪夷所思的行徑。趙頊第一次看到老百姓對于青苗法的負面評價,與平日里各級官吏的上奏的良好情況完全不同。難以想象,民間百姓對青苗法是如此的抗拒,如此的厭煩。

  其實,之前不是沒有其他官員說青苗法的不是,但主要都是一些保守派的官員。趙頊認為他們是有意詆毀青苗法,故而從心底里就不愿意相信。

  但是林昭的身份不同尋常。算得上是自己最得力的親信了,他的話可信度就高了許多。是以趙頊心理面已經開始微微有些動搖了。

  難道真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好好的青苗法,為什么成了這幅模樣?難道之前的那些奏報,那些好消息全部都是騙人的?也許是現實太過于殘酷了,趙頊一時間也難以接受這樣一個事實。

  不行,這件事一定要盡快驗證,趙頊心里開始生出疑竇。不好有一點還好。那就是林昭與蘇軾都是采用密奏的方式,至少沒有將這件事鬧的滿城風雨,不至于影響變法的大局。只是出了這樣的事情,總是需要查個清楚明白的!

  趙頊沉吟片刻,吩咐道:“傳王相公垂拱殿見駕!”

  趙頊沒想將事情鬧大,但是有人卻想要推波助瀾!

  呂惠卿日間從崇政殿回來之后。心里就在犯嘀咕。位在中樞之人,必然耳目聰達,今日官家匆匆召見王安石,隱約之間又聽到與杭州有什么關聯,貌似是有人說青苗法的不是,官家對此很震怒。

  一說到杭州,八成與林昭有什么關聯。呂惠卿現在可以說是有點神經質的敏感,故而多留了個心眼。

  回到家中,弟弟呂和卿又帶給他一個消息!

  杭州青苗法推行貌似死人了,而且還有一些很不利的情況。

  聽到這樣的消息,呂惠卿也有些震驚,畢竟青苗法是他一手起草的。怎么會這樣呢?對此他也多有不解。同時意識到,此事可能會對自己產生很不利的結果。

  不管怎么說自己是變法一派的中堅力量,要是自己一手設計起草的青苗法出現逼死人命的狀況。自己臉上無光不少,說不定還會因此被彈劾,甚至是受到牽連。

  當然了,呂惠卿最為擔心的是此事對于變法的影響。要知道他的風光得意,與似錦前程都與變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變法要是受到影響,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倒頭了。

  所以,呂惠卿在第一時間的驚疑之后。便想著要如何掩蓋,幾乎要急匆匆地出門去找王安石商議對策。

  可是當呂和卿將來龍去脈講清楚之后,呂惠卿突然笑了,想不到林昭竟然牽涉進去了。這不是個絕好的機會嗎?

  呂氏兄弟為了報仇,可是在杭州一帶埋下了大量的耳目,一直暗中留心著林昭的舉動。至于王員外之死這件事,則是從富陽縣和錢塘縣衙的情況綜合得知的。

  富陽縣令劉惠一心想著通過變法升遷,對朝廷的變法派官員多有巴結,呂和卿想要從某些渠道得知富陽縣的情況并不難。畢竟事情已經發生,何況杭州通判都已經插手了,紙包不住火是肯定的。

  于是乎,呂和卿通過種種狀況分析,對富陽王員外之死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更為重要的是,有線索顯示,林昭也參與其中了。

  呂惠卿立即聯想到今日在皇宮中隱約聽到的風聲,便猜想到一個大概的輪廓。

  林昭到底在其中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他們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參與了是肯定的,如果將這個消息透露給官家和王安石呢?

  呂惠卿能夠想象,八成是官家已經得知富陽縣命案的事情,一定是想方設法想要將此事捂住。一旦曝光出來,對青苗法大局產生的影響不言而喻,出于政治立場,呂惠卿也贊同保密。

  但是現在,呂惠卿改變主意了,只要能打擊林昭,自己略微損失點有算什么呢?

  “上次讓你準備的事情怎樣了?”呂惠卿沉聲詢問。

  呂和卿笑道:“已經囑咐了幾個保守派的官員,正準備擇日上疏提及呢!”

  “不等了,這件事就明天,而且不是上疏,而是直接對當朝言明!”

  “這……”聽大兄如此吩咐,呂和卿略微有些遲疑了。

  呂惠卿笑道:“沒事,讓他們上書贊揚的林昭就是了,爭取將錢塘縣樹立城反對變法的一個典型。林昭搞得越好,那些泥古不化的老頭們就越是有話說。越是以這種鮮明對比來抨擊新法。

  他們說的越起勁,官家與王相公就越發掛不住,畢竟林昭可是官家親自選中的人物。連他都開始質疑,甚至反對青苗法,那官家的臉面往那里擱呢?還有王相公的脾氣,想必你也是知道的。”

  “大兄這招高明,借刀捧殺啊!”呂和卿已經完全明白大兄的意思。

  呂惠卿冷哼道:“這完全是他自找的。駁了官家與王相公的面子,后果怎樣不言而喻!”

  “是啊,這次林昭在官家與王相公心目中的地位只怕要……”呂和卿也是嘿嘿一笑,這只是第一地步,只要林昭失寵,報仇的下一步計劃就容易多了。

  呂惠卿道:“不止如此。想辦法通知御史,讓他們的在明日的朝會上將富陽縣的事情捅出來……”

  “大兄,這樣怕是不妥吧,如此對你也沒有多少好處……”呂和卿也很清楚此事對大兄的影響,故而有所顧慮。

  呂惠卿卻搖頭道:“不會的,這件事首當其沖的絕對不會是我,天塌下來。也有官家和王相公頂著,何況天塌的下來嗎?想必今日官家已經得到消息了,杭州那邊可能也比較謹慎,這件事八成會被捂住,低調處理。

  官家興許會因此事而動搖,但是這件事一大曝光,成為人盡皆知的大事,情況完全就不一樣了。你不了解官家和王相公。都是那種倔強要面子的人,若真發生此事,八成不會承認,即便到最后迫不得已,可能也會是就事論事,略微做出讓步罷了!”

  呂和卿依舊面帶憂色道:“應該是這樣,可是這樣大兄勢必也會被推到風口浪尖……”

  “不必擔心。我這算什么?不打緊的!”呂惠卿搖頭道:“官家與王相公遇到難處了,才會需要有人幫忙的,是好事!這件事是杭州那邊發現的,林昭參與了。消息泄露了之后,再加上林昭在推行青苗法上的遲鈍反應,官家和王相公會怎么想?”

  “哦,大兄當真是高啊!”呂和卿終于明白了大兄的良苦用心。

  呂惠卿笑道:“兩件事疊加起來,林昭想要不失寵都難啦,如果條件允許,再推波助瀾,這個浪就更猛了。最重要的是,整件事都有人替我們去做,而我也是其中受害者,誰會懷疑是我們呢?”

  呂和卿笑道:“大兄放心,我已經明白了,這就去安排!”說完便轉身離去了。

  書房里,呂惠卿坐在椅子上,突然間露出一絲冷笑,六月間的汴京,驟然讓人感覺到有一絲冷意!

  次日是大朝會,紫宸殿里,皇帝趙頊端坐其上,下面是一眾公卿大臣。

  趙頊昨晚睡的并不好,眼圈略微有些發黑,畢竟林昭與蘇軾兩人的奏章內容,總是讓人難以放心。

  為此,他還緊急召見了王安石。對此王相公也表示震驚,當時并未相信,認為此事需要詳細調查。同時認為,即便是存在這種現象,也只是個例而已。至于林昭的上奏,王安石很是不解,加之有得知錢塘縣青苗法推行幾乎為零的消息,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在他心中,青苗法的本質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執行過程中出現了略微的瑕疵,是極少數的個例。至于林昭所言,在王安石看來完全是危言聳聽。同時他很是不解,也有些惱怒,林昭的信念何時發生了變化,難道他要做蘇轍第二嗎?

  當然了,事情沒有一個定論之前,他暫時還不想多說什么!對于富陽縣的案件,君臣之間保持著同樣的默契,低調處理!

  可是有人就是不給他們的面子,次日本來平常的朝會卻變得暗流涌動,跌宕起伏!

  先是有戶部侍郎出現,彈劾兩浙路青苗法推行中,錢塘縣不為所動,縣令林昭玩忽職守,懈怠朝廷法令,應該予以懲治!

  這個情況出現的很意外,在堂堂大朝會之上彈劾一個縣令,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不過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出面彈劾的是戶部侍郎!

  別看是侍郎,但是大宋朝有三司的存在,戶部完全就是一個被架空的擺設,僅掌管全國各府州郡所進貢的土物,與元旦大朝會時陳列于庭及旌表門閭等雜事而已。完全就是個清水衙門,升遷無望。

  這位侍郎本身就偏向新法,可是苦于一直沒有機會向王相公表明心跡。今日在某種暗示之下,瞅見了這么一個絕好的機會。彈劾不賣力的人,同時強調青苗法的的良好效應,總是好的吧!至于林昭的過往的經歷,以及官家和王安石的態度,他似乎都視而不見。

  沒想到話一出口。便有御史反駁道:“事實并非如此,杭州八縣,因為推行青苗法,民生狀況十分糟糕,唯獨為推行的錢塘縣,百姓依舊安居樂業!錢塘縣令林昭何錯之有?”

  這位在御史臺主要負責江南一代,故而說好很有分量!

  如出一來。朝廷上瞬間就炸開了鍋,幾乎是一片嘩然!

  彈劾抑或者維護的是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件事本身!保守派的官員們立即敏銳意識到一個事實,推行青苗法民不聊生,不推行反而安居樂業,如此來說,青苗法豈不是存在大問題?杭州這個例子,已經是很好的說明了。

  于是乎朝堂之上。各種此起彼伏,錢塘縣獨特的現象立即被放大,成為朝堂上爭論的熱點。青苗法的爭論本來已經壓抑了許多,保守的舊黨官員們一直沒有抓到把柄,今日有了這等絕好的機會,怎么肯放過呢?于是乎新一輪的朝堂爭辯就此開始。

  皇帝趙頊頓時大皺眉頭,宰相王安石也是一臉陰沉。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趙頊沒想到朝廷的官員們這么快就開始尋由頭說是了,當真是煩人。不過不經意間,趙頊便想到了林昭,到底怎么搞的。怎么能出個反面教材來了?心中隱約對林昭生出些許不滿,王安石也有著相似的心情。

  呂惠卿瞧見這一幕,心中充滿了得意,嘴角一絲冷笑一閃而過。這才只是個開始而已,接下來,哼哼……

  御史臺可以風聞奏事,權限比較大的,故而言論就比較犀利了。尤其是在宋朝,朝堂環境相對比較寬松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隨即又有御史爆出,杭州富陽縣青苗法推行中出人命了,同時還爆出那聳人聽聞的三十戶擔保的情況。隨即官員百姓還不起的借款,上等戶為此苦不堪言的情況都道出來,頓時再次使得朝堂嘩然!

  青苗法竟然逼死人了?一旦出了人命,這性質完全就變了!

  什么為百姓謀福祉,把人都逼死了,還談什么福祉?這不是鬧笑話嗎?一時間對于青苗法的指責與非議比比皆是。

  皇帝趙頊的臉色有些不自然了,怎么會這樣?蘇軾不是秘密上奏的嗎?怎么會弄的人盡皆知?這個蘇子瞻,到底在搞什么?莫非是君前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小動作還真是讓人應接不暇啊!聯想到蘇軾與蘇轍兄弟的作為,不經意間,趙頊有種被欺騙的感覺!

  王安石的臉上頓時有些掛不住了,畢竟變法的事情是他在主持,除了這樣的事情,他自然是該負責人的。沒有人敢去指責皇帝有什么不對,所以青苗法有什么不是,自然都是他的錯,一時間可以說是千夫所指。

  一個小小的案件,頓時讓王安石有些被動了!

  趙頊本來有那么疑惑和動搖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力挺王安石之外,沒有別的選擇。

  “諸位,想必是富陽縣令的問題,罔顧了朝廷法度,歪曲推行青苗法所致。”趙頊朗聲道:“從其他各州縣上報的情況來看,青苗法效果還是很好的,至于富陽縣這等問題,定要嚴懲不貸,今日更是要杜絕此類情況的再次發生!”

  官家親自發話了,面子肯定是要給的,喧鬧的場面才安靜了不少!

  王安石才出現道:“兩浙路到底是個怎生情況,還需要調查,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還請各位稍安勿躁!”

  “既然這事是因為林昭而起,朕想著還是讓他自己說個明白吧!”趙頊很是無奈,心中又有些疑惑。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趙抃和蘇軾待的太久了,林昭的立場發生了變化?趙頊可不想自己的一片期望落空。至少該要林昭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也好應付先前的這些官員,同時也是給他自己一個交代!

  若是青苗法沒錯,林昭如此一般拖延,不推行,那就是有意懈怠朝廷政令。如果他要是堅持沒錯,情況可能會比想象的更糟糕,豈非說明青苗法出錯了?無論那種情況,林昭的處境都不會好。

  總而言之,林昭在杭州的作為,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讓人十分被動!趙頊心中隱約有些不滿,這次他必須要給出一個交代!

  林昭在杭州待的太久了,隱約還有點“想念”呢!趙頊覺得,也許是時候該讓林昭挪動挪動地方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