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八十五章 熊廷弼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看著熊廷弼頹然的神情,天啟皇帝也嘆了口氣,這位一心報國的臣子,應該受了很多苦,這也就是他的性格為什么這么偏激的原因,

  天啟皇帝不禁在心里慢慢的回想真實歷史上的熊廷弼,熊廷弼曾經三次在遼東任職,可以說這三次為了實現夢想的征程。可能到了最后,熊廷弼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死,為什么那個自己為之賣命的皇帝,那個國家會將自己殺了,而且一點沒有猶豫。

  熊廷弼第一次去遼東,是萬歷三十六年,熊廷弼巡按遼東。此時的遼東經略是楊鎬,那個時候的楊鎬可謂是兵權在握,風頭一時無兩,一個小小的巡按自己不在他的眼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熊廷弼面對遼東地廣人稀,邊防多事,特別是后金勢力興起,提出保衛遼東的方略“實內固外”和“以夷攻夷”,并上疏備陳修邊筑堡、以守為戰的存遼大計,實行軍屯,建糧倉十七所,三年之內屯積糧谷三十萬石。修建七百余里的邊墻以及城池七座、墩臺一百余座,按劾將吏,軍紀大振  熊廷弼在遼東一呆就是十一年,這十一年的時間里,熊廷弼對遼東可謂非常了解。無論是后金的現狀,或是大明朝的現狀。在這十一年里,熊廷弼一直被楊鎬壓制,雖然有一身抱負,可是卻終不得施展。

  歷史上熊廷弼第二次出任遼東,是在薩爾滸之戰之后,歷史上關于這件事情是這樣的記載的:經略楊鎬指揮的十二萬大軍慘敗,從此明朝力量大衰,在遼東失去優勢,不得不由進攻轉為防御。戰后,經廷議,擢升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楊鎬為遼東經略。其時開原、鐵嶺相繼失陷,沈陽軍民紛紛逃奔。

  熊廷弼到任后,逮捕了準備逃跑的知州李尚皓;斬殺逃將劉遇節等,以求穩定軍心。前遼東經略楊鎬被熊廷弼逮解進京下獄,前遼東總兵李如柏被召回北京后自殺。熊廷弼在任期間督造軍器,修繕城堡,調兵遣將扼守各沖要地點,互為應援,守備大固。他還親巡沈陽、撫順,相度形勢,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為主,反對浪戰,并聯合朝鮮牽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軍一年多內不敢輕進。

  熊廷弼的第二次到遼東,可謂卓有成效,雖然沒有將后金如之何,卻穩定了薩爾滸之戰后的遼東。讓原本搖搖欲墜的邊塞之地,再一次成為了大明的官方。

  好景不長,楊淵就將熊廷弼押解進京,真實的歷史上,熊廷弼沒能有這么好的運氣。熊廷弼被天啟皇帝下旨罷免,取代熊廷弼的乃是袁應泰(后文會有介紹)。在接下來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遼東重鎮沈陽、遼東首府遼陽相繼失陷,袁應泰畏罪自殺,遼河以東全部淪為后金所有。

  這個時候似乎所有人都想起了熊廷弼,東林黨人也不在攻訐這位大人,似乎在所有的人都想起了這位能人。縱觀明末的歷史,但凡有能力的人都會被攻訐,而在危機的時候戰斗和犧牲的往往又是這些人。無論是孫承宗,熊廷弼,還是后來的袁崇煥,以及祖大壽,曹文詔等等,這似乎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特有的事情。

  或許這些能人擋住了那些人的道路,總想著搞倒這些人,最后整個明朝都被搞的亡國了,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后悔了。

  書歸正文,就這樣,熊廷弼再一次出任遼東,這是他第三次出任遼東了。可是這次熊廷弼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王化貞。王化貞雖然有膽略,但是他對后金的軍事力量估計不足,主張主動出擊,三個月內蕩平后金。二人一主戰,一主守,造成“經撫不合”的局面,然而朝廷上爭論的結果是支持王化貞而放棄熊廷弼的策略。

  在這里就要說一說王化貞的身份了,為什么朝廷支持了王化貞而放棄了熊廷弼,其實和策略本身的關系并不大。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王化貞的身份,這個時候王化貞的老師乃是內閣首輔大臣葉向高。葉向高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東林黨的在朝中的領袖,相對于根基淺薄的楊漣,這位才是東林黨之中泰斗式的人物。

  王化貞擁重兵守廣寧,而熊廷弼則徒擁經略虛名,僅有數千軍士。王化貞不聽節制,計劃以降敵明將李永芳作為內應,發動進攻。還沒來得及實施,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哈赤親率五萬人馬,分三路向河西進攻。渡過遼河,攻占西平堡。王化貞調出廣寧、閭陽的守兵去攻打后金軍隊,三萬大軍全軍覆沒。同時后金方面派入廣寧的間諜孫得功挑起了兵變,打開城門迎接后金軍隊。

  王化貞狼狽逃出廣寧,在右屯見到熊廷弼。王化貞在熊廷弼面前痛哭流涕,熊廷弼嘲笑他:“你那個六萬軍隊三個月蕩平后金的計劃,進行得怎么樣了?”王化貞建議再設法阻擊后金軍隊,熊廷弼認為事已不可為,遂撤回山海關。廣寧失守,熊廷弼竟未率軍入城進行殊死戰,盡守土之責,只是消極退至山海關,接著王化貞也退入關內。山海關以外的整個遼東完全被**哈赤占領。

  這里就要說一說熊廷弼和王化貞兩個人了,這兩個人都是頗有才能,但是相對于王化貞,熊廷弼則是更加的了解遼東的局勢。也能明白明朝的軍隊和后金八旗之間的差距,王化貞的剛愎自用,導致了這次戰斗的失利,。

  在戰爭的最后,熊廷弼卻因為和王化貞賭氣,將整個遼東全都交給了后金。雖然做到了堅壁清野,可是卻將面積廣袤,土地肥沃的遼河平原全部都交給了后金,也是在得到這一片土地之后,后金才正是有了和大明一爭高下的資本。

  熊廷弼第一次和第二次出任遼東是有功的,而第三次出任遼東卻是功過摻半了,應該說并沒有立下什么功勞。可能是這么的多年的壓抑,這么多年的郁郁不展,讓這位睿智的統帥做出了一個非常不智的決定。

  今天的最后一更了,六更一萬二,謝謝你們的催更票,謝謝你們的支持,池塘現在是痛并快樂著。不過止水,你居然還投催更票,一點都不心疼我。明天恢復三更,謝謝諸位了!謝謝你們的打賞,你們的票票,謝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