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三九六、火燒鳳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三九六、火燒鳳陽  崇禎八年,元月十五日,清晨,鳳陽!

  大霧彌漫,視野不及三丈。

  掃地王、太平王率領著本部的義軍,向著前方的城池靜悄悄地摸了過去。在他們面前的城池名叫鳳陽,這個城池很有意思,它沒有城墻。原因是,這個小小的城池乃是大明朝開國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祖墳所在之地,別號帝鄉。

  大明皇家迷信風水一說,因此帝鄉鳳陽為免破壞風水,便不設城墻,只在城池四周設了幾座鼓樓,用于報警。

  鳳陽雖為帝鄉,卻并沒有發展成為輝煌的大城市,反而是老百姓們視之為人間地獄之所在,原因就在于這里特殊的政治地位。這里修建著朱元璋的祖墳,所以自大明朝兩百多年以來,這里一直都派駐著守陵太監,鎮守官員等等各種臃腫的機構,這些機構擠在一個小小的城市里,就使得當地的百姓們倒了大霉。

  官員和太監們沒事就役使當地的百姓為他們打雜干活,不但不發工錢,反而侵占百姓們種地刨食的正常工作時間。據史書記載,此地的百姓“以一日一家而當七役,仍且不免于鞭樸。”

  按理說把時間都給朝廷使役去了,就應該免一些賦稅,實際卻不然,賦稅依然沉重不堪,百姓們沒時間種田,又要交賦稅,如何交得出來?于是只好拒繳,當地的官員就用各種手段催繳賦稅,“一不與則系累其頸,再不與則倒懸其軀,三不與而妻子者移易于他室。民即呼九天,而堂上萬里,豈能聞此莫愬之小東乎?”

  崇禎四年十一月,南京禮部右侍郎錢士升奉命祭告鳳陽皇陵之后寫的奏疏里,就報告了鳳陽地區衰敗的景象:“鳳陽號稱帝鄉……臣入其境,見土地多荒,廬舍寥落,罔陵灌莽,一望蕭然。嘗咨其故,皆言鳳土確瘠,在江北諸郡為下下,民居皆涂茨。一遇水旱,棄如敝屣,挈妻擔子,乞活四方。而戶口既以流亡,逋賦因之歲積。催征則絕其反顧,招集又疑為空言。有司束于正額,不得不以逋戶之丁糧派征于見在之賦長。于是賠累愈多,而見在者又轉而之他矣。此田土所以日荒,戶口所以日耗,正額所以日虧,宿逋所以日積也……不意祖宗湯沐之鄉,乃有竭澤露根之象,心竊傷之……今天下賦重政苛,民窮財殫……而臣謂發政施仁,宜先帝鄉。即特為蠲減,不過太倉之稊米耳。”

  在這種悲慘的情況下,當地的百姓早就期盼著義軍的到來,崇禎七年底,滎陽大會決定分兵定向之后,東路義軍的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掃地王、太平王幾部向東邊出發進入了安徽(南直隸)境內,圍攻穎州的時候,就陸陸續續接到了鳳陽窮苦百姓們派人發來的聯絡,表示愿意領路,帶領義軍攻占鳳陽。

  “鳳之窮民,遠幾百里相邀,具以冊授賊:某家富厚,某處無兵。”

  元月十五日清晨,掃地王和太平王兩部,就在一名鳳陽窮人的帶領下,乘著大霧,悄悄地摸到了鳳陽城外的鼓樓之下。直到了近處,鼓樓上的哨兵才終于發現了有敵人殺到面前,趕緊敲響了報警的梆子。

  鳳陽留守朱相相倉皇領并迎戰,不成陣勢,被掃地王和太平王兩部一擁而上,擊殺官兵四千余名,鳳陽遂破!

  崇禎八年,正月二十五日。

  京城,崇禎帝朱由檢高坐在正殿之中,堂上是文武百官,分列左右。崇禎現在心情很糟,正在哀悼自己失去的大將洪承疇和曹文詔。

  “傳朕的旨意,輟朝3日,以王侯規格予祭十六壇,七日一壇,朕將親自致祭,制‘悼洪經略文’明昭天下。”

  一眾官員趕緊拍馬道:“皇上如此對待臣子,臣子們愿為皇上肝腦涂地……”

  崇禎想了一會,又嘆道:“追封曹文詔為太子太保、左都督、令有司建祠,春秋祭奠。”

  “遵旨!”

  擺了一會兒這樣的譜兒之后,崇禎皇帝的心情依然不高,語帶惆悵地道:“如今洪愛卿已死,五省總督之位空置,陜西幾乎全境落入賊手,據說賊人還分陜南陜北,分而治之,實在是不把朝廷放在眼中,當此時刻,急需一位能干之人接替洪承疇的職務,繼續統領剿匪事項,各位愛卿可有人選?”

  堂上文武百員故意假裝思考了一陣,然后進言道:“臣推舉盧象升盧大人。”

  盧象升,明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后任大名知府。少年時愛讀兵書,喜習騎射。崇禎二年(1629年),建奴軍入關,兵逼京師,他募兵萬人入衛。次年,進右參政,受命整治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備,所部號稱“天雄軍”。六年起,參與鎮壓高迎祥、李自成等部農民起義軍,立下汗馬功勞。

  此時他正在殿上,聽到群臣舉薦,趕緊出列道:“微臣何德何能,不敢當此重任。”

  崇禎見了他,臉上閃過一抹喜色,趕緊道:“盧愛卿的能力,我是信得過的……傳旨,任命湖廣巡撫盧象升總理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陜西、山西等七省軍務,帶領總兵祖寬、祖大樂、副將李重鎮所統關遼兵和當地駐軍夾剿,賜尚方劍便宜行事。”

  這下可真是不得了,洪承疇還只是五省軍務總督,但是盧象升直接就升級成七省軍務總督了……這晉升的速度比坐火箭還快了兩分。

  盧象升雖然升了官,臉色卻并不輕松,他輕嘆了一聲,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極重。

  崇禎便問道:“盧愛卿,你心中有有剿匪的方略?”他這也是死馬當活馬醫了,向剛剛上任的總督問計,可見實在是抓狂得沒有辦法。

  盧象升輕嘆了一聲道:“皇上,賊人雖分定定向,八面開花,但最大的禍患當屬陜西的白水朱八,微臣以為,朝廷應暫時不理會其他的賊寇,集全國之兵,拿下白水朱八,以示天下,否則全國各地的賊寇都學他那般樣子攻城掠地,劃地而治,國將不國也。”

  崇禎然之。

  這時堂下走出一名大臣,認真地道“皇上,微臣有不同之意見。關中地勢極險,距離京城又極為遙遠,拔京師和遼東之軍攻打關中,須橫跨中原大地,然中原群寇亂舞,要想平平安安地將大軍開拔過去,何其困難,后勤補給拖得極長,很容易被中原流竄的賊寇們繞后包圍……微臣以為,直擊陜西乃是下策,應該先打近處的流寇,再打遠處的流寇方為上策。把近處的流寇都收拾之后,再集全國之軍匯于關中,一戰可平朱八。”

  崇禎一聽,這話也有道理啊!近處的都沒收拾,怎么可能先收拾遠的?不怕被抄了補給線么?他頓時就猶豫了起來。

  盧象升皺起了眉頭,瞪了那個提意見的大臣一眼,冷哼道:“皇上既然已任命本官為七省軍務總督,先打哪個后打哪個,請交給本官來定吧。”

  那大臣居然不退縮,哼哼道:“你定錯了,不讓別人說么?”

  兩人哇啦哇啦地吵了起來,朝堂上的官員很自然分成了三派,一派幫盧象升,一派幫那大臣,還有一派中立看熱鬧,滿堂吵得不可開交。

  這種事本該由崇禎拿個決定出來,但崇禎優柔寡斷,一時半會也不知道聽哪一邊的好。

  正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突然見一太監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一進大殿就跪在地上,放聲大哭,眾臣大驚:“你哭啥?”

  那太監狂嚎道:“皇上,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啊……鳳陽皇陵……被賊寇燒了!”

  “什么?”

  “真的?”

  “啊?”

  滿堂文武一起大驚失色,崇禎皇帝聽了這話,只覺得腦袋一陣眩暈。

  百官都是驚了,只有他是驚慌之外還帶著深深的憤怒,鳳陽是開國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的墳墓,崇禎皇帝的祖宗墓啊!在中華巍巍幾千年的文化中,被人挖了祖墳那都是頭等難堪的大事,身為子孫可以說是沒臉去見先祖了。

  崇禎雙手一拍龍椅的扶手,就想站起來罵人,但是剛剛站起身,就感覺到天旋地轉,噗通一聲摔倒在地,旁邊的太監趕緊上來攙扶,場面一片混亂。

  群臣一看,哎呀我的媽,乖乖不得了,皇上居然氣成這樣……得,咱們啥也不用說了,先打陜西還是先打中原的賊人都不用再提,還是先打鳳陽吧!

  文武百臣的口徑一致的統一,同時道:“皇上,火速發兵鳳陽,將火燒皇陵的賊寇碎尸萬段,方為上策!”

  崇禎剛剛被太監們扶起來,有力無力地揮了揮手道:“洗刷國恥,盡心殺賊……調兵,快給朕調兵,別管什么地方的兵,統統都給朕往鳳陽調……發京、省、內帑金一百萬兩充作軍餉,朕要將那伙賊人一個不剩地全部蕩平!”

  盧象升微微地張了張嘴,想請旨先打陜西,再打鳳陽,但是看到崇禎皇帝那雙血紅的眼睛,他知道這時候說什么也沒用,只好道:“臣……領旨!”

  待續……

  后面的章節請到白金閱讀。《白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