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二十二、試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次日上午,曾瑞祥又帶著子福去買了些生活用品,去鐵匠鋪預定了犁,鋤頭等農具,下午就帶著萬分不舍的眷戀回縣城去了,聽說要到二月底才能回家。

  緊接著,子福也開學了,每天早早出去,要太陽下山才能回來。

  家里的老雞婆還沒抱窩,沈氏又去墟市買了五十只雞苗回來,說這么大的院子,不養雞太可惜了。子晴倒是有點想養鴨子和大白鵝,可沈氏說那要放到村子里的水塘去,家里實在抽不開手,養雞還是方便多了。

  墟市回來后,沈氏又去地里看過,說油菜花開得正旺,還有一畝地的小豌豆也開始結莢了,麥苗才剛幾寸長,地里沒什么活,正好趁這段時間去備點柴火。

  于是,沈氏帶著子祿出門了,兩人也不敢去遠處,就在附近的山里,摟松毛,撿松塔,割茅草,砍灌木,一天兩三趟,沒幾天就堆了半墻根。

  子晴的任務則是看家并帶著兩個小的。

  不過她也沒閑著,除了看孩子,簡單點的家務活基本接手了,洗碗、洗尿布、剁菜葉子喂雞、掃地、換尿布等,連帶著兩個小的衛生她也負責了。

  連著晴了三天,這天,沈氏帶著子祿出門后,子晴忽地想起自己買的那些種子來,忙跑過去扒拉了一下,發現有幾塊土豆發芽了。

  子晴上一世在農村長到十二歲,雖沒正經種過田,但菜地沒少去,后來搬到縣城后,媽媽仍是閑不下來,在小區外找了塊廢置的地開墾出一片菜地,子晴也沒少去打下手。

  因此,種地她沒信心,但種菜還是可以一試的。

  只是想到老媽,子晴止不住有點悲傷,也許,老媽此刻也正在思念她吧。

  好在很快她就收拾好自己的情緒了,專注于眼前來。

  現在正該是種植土豆的季節,可惜她根本無法翻動那么大一塊地,只能把土豆放到外面散開來,這季節已經不冷了,正好適宜發芽。

  處理好這堆土豆,子晴找了個缺角的碗,剝開了一只干紅辣椒,把辣椒籽收集放進了碗里,倒了一點溫水進去,然后放在外面曬太陽,然后去找了把鋤頭,就在木房邊挖了起來。

  可惜,這具身子委實太小了,別說挖了,能把鋤頭揮動起來不傷著自己的腳就已是很難了。

  這不,忙了一個上午,才挖了不到一平米。

  正靠著鋤頭碎碎念時,沈氏挑了一擔松毛回來了,子祿右手拎個籃子,籃子里滿滿一籃松塔,左手還拖了幾枝大的枯樹枝。

  剛初春的天氣,微風過處還帶了點涼意,可沈氏和子祿兩人臉都曬紅了,且還帶了點微汗。

  就這樣,兩人也沒閑著,沈氏放下東西忙洗手給小四喂奶,子祿是生火準備燜米飯。

  喂完奶,沈氏接過做飯的活,子晴把子喜交給子壽,拉著子祿陪著她去洗衣服,村子里她不熟,怕迷路。

  再一個,她太小,沈氏也不敢讓她一個人去村子里洗衣服,怕那些不認識的小孩淘氣捉弄她,真要掉進水塘里不是鬧著玩的。

  兩人到了村里的水塘,見池塘里有好多細細的浮萍,用來喂雞正好,子晴就讓子祿去砍了根細竹,找了塊補蚊帳用的紗布,邊上縫了一圈空心,沒有細鐵絲,用一根刷牙的柳條穿過去,再找根繩子綁上,撈了半笸籮,小雞吃的可歡實。

  下午子福回來,子晴央他把那塊地弄平整了,再翻大一點,分兩畦。

  晚飯后,子晴對沈氏說道:“娘,我們請阿公過來,用牛把院子的地翻翻,要用鋤頭可得翻到什么時候?洋薯都發芽了,要趕快種下去。”

  “娘說你是個管家婆真是一點都不差,什么都要操心,你怎么知道洋薯可以種,這東西我們以前也沒有種過。”

  “娘,雜貨店的老板說發芽了就可以種,咱家這院子現在正好空著。”子晴扯了個小謊,主要是她真著急了。

  今年能否脫貧,西瓜是一大項,這土豆也是一小項,子晴沒有絕對的把握,因而兩個她都想抓,畢竟相對來說,土豆成活率高且技術含量相對低一些。

  沈氏倒是對那些土豆沒抱多大指望,不過子晴的話提醒了她,說正好翻了地撒點小白菜種子,這個長得快,出苗就可以拔了吃,家里還沒有菜地呢,也不能天天去老房那邊摘菜。

  誰知第二天沈氏剛把院墻大門打開,就看到沈建山的三兒子沈萬福拎個籃子背個布袋站在門口張望。

  原來何氏知道女兒這幾天搬出來,不放心,讓沈萬福過來看看,最好是能幫著做點什么。

  沈氏把侄子帶進來,沈萬福的籃子里上面是菜,下面是雞蛋,有三十來個,布袋里是黃豆,說何氏擔心女兒這邊沒有菜吃,讓帶過來發點豆芽吃。

  “小姑,有沒有什么事情要做,阿婆和我娘都交代了,姑父不在家,讓我勤著做點。”

  沈萬福摸著頭的樣子真是憨厚,怪不得他們家就剩他自己一人在家種地。

  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沈氏也沒跟自家侄子客氣,帶了他去老房那牽牛,又去把定做的犁頭拿去套木頭扶把。

  子晴趁機把泡好的辣椒籽均勻地撒到子福弄好的地里,鋪上一層薄薄的土,撒了點洗米水,并抱了點稻草過來,準備晚上給鋪上保暖。

  回來沈萬福就干上了,一天下來,翻好了大概一畝地,并平整好了,子晴和子祿把石頭、草根等扔了出來,沈萬福再把地分成大約五米長半米寬的壟,吃完飯就匆匆回家了,說明天他再來。

  如此,沈萬福忙了五六天,天天早上來,晚上回去,總算把院子的地都平整好了,沈氏撒了兩畦的小白菜種,子晴教她娘把洋薯按照發芽的芽頭,每塊切成七八塊,然后芽頭向上埋在土里。

  把洋薯種完,沈氏交代沈萬福暫時不用過來了,說實在有事情做不來,就找人給他捎口信。

  沈萬福答應著走了,沈氏感嘆實在沒什么東西送給她侄子,就這三二兩銀子,家里還沒點存糧,件件都要精打細算。

  接下來,沈氏又開始了每天上午帶子祿出去摟松毛的日子,想趁著農閑多備點柴火。

  子晴想到她的試驗地,翻開一點薄薄的土,看到了發芽的辣椒籽就要拱出來,高興壞了,回到屋里就把黃瓜、茄子、豆角、蕹菜等種種菜種全都用溫水泡上。

  這樣一來,她種的菜比別家至少要早出來半個月,搶個先機,能賣個好價錢。

  于是,子晴每天早上都出來把稻草挪開,晚上再鋪上,終于有一天發現土豆最先冒出綠葉,小白菜也冒出了小小的綠芽,接著小辣椒也冒出來了,十來天后,所有的菜種全發芽了。

  子晴想那西瓜子也該育苗了,這個殼厚,她曬了兩天后又用溫水多泡了二天才埋到地里。

  從那天后,子晴每天下午跟她二哥出去洗衣服,除了撈浮萍外,又多了一項活,撿長樹枝和竹枝,堆在一起,準備將來做架子,豆角、黃瓜都要搭架子。

  子福每天放學回來,就去外面尋荊棘灌木,挖了來圍菜圃,有一天居然挖了幾棵金銀花回來,上面還開著花呢。可把子晴高興壞了,讓他多多地找金銀花挖。

  等子晴帶著沈氏看長出來的菜苗時,沈氏十分驚奇。她每天都在外面忙,根本不知道子晴什么時候撒的菜種,怎么這么快就能出芽,好像也沒到季節。

  “娘,我就是看你太累,就把菜種撒了,我不是看娘撒過小白菜種嗎?我跟你學的,就這樣種的啊,它們就出來了。”子晴一邊說一邊比劃。

  “真的?我的女兒這么聰明啊,娘太高興了。”沈氏還真是驚喜,抱著子晴親了好幾下。

  “那娘給我定做一把小鋤頭可好,這個我拿不動,都是大哥幫忙的,我要一個小鋤頭,就一尺來長的把就好。”子晴趁機提了個蓄謀已久的要求。

  沈氏猶疑了一下,看看地里長出來的菜秧,說道:“好,娘答應你,只是你自己要小心些,別傷了自己,盡量讓你二個哥哥幫你翻地。”

  次日,沈氏沒有出門,帶著子祿移種蔬菜,好在南方春天雨季多,也不用怎么澆水,省了不少事。

  PS:新人新作,歡迎大家提意見,求推薦求收藏。謝謝大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