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十二章 一筆小財(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子晴看看兩位哥哥,指望他倆開口估計是比較困難的,只好自己吆喝上了,“賣對聯啊,九文錢一副,買大的,送小的,大家快來看一看啊。”

  “小女娃子,什么是買大的送小的啊?”

  “你買一副貼大門上的對聯,我們送你一個小的貼豬圈或灶房的,還送一個大大的福字。”子晴解釋道。

  “小女娃仔,你給念念都寫的是什么,你要是會念,我就挑一個。”有人起哄。

  還好子晴不認識的字都問過了,這一會倒是派上了用場,她扒拉著念起來,“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樓,橫批,四季長安。”“內外平安好運來,合家歡樂財源進,橫批,吉星高照。”“春滿人間百花吐艷,福臨小院四季常安,橫批。。。。”

  “小女娃仔念的還怪好聽的,這么小就會識字,不錯,不錯,這字寫的也不錯,給我挑一副吧。”

  第一份開張就好辦了,因為這賣東西就這樣,愛扎堆。

  再說子晴他們是獨一份,又比別處便宜一文錢,而再苦的農民過年了也愿意買副對聯寄托他們對來年的期盼,所以不過半個時辰,子晴他們就賣光了二十八副對聯。

  初戰告捷,令子福、子祿很是興奮,連家也不回了,直接去了雜貨店,這回他們買了二十張好的紅紙,用剩下的錢把破損的十五張紅紙包圓了,老板這回不用開口,樂呵呵地送了兩節斷損的墨塊外加一個磕破邊的硯臺。

  三人笑嘻嘻地進入沈氏的房間,子祿搶著向沈氏匯報了一遍,沈氏自是開心,摸了摸他們三個腦袋,鼓勵了他們幾句。

  “娘,我爹呢?”子晴問道。

  得知曾瑞祥不在家,找人上山伐木去了,子晴三人仍舊來到子福的屋子,把紅紙裁好,再把墨磨好,做完這些,子福把子祿帶去田氏那幫忙干活了。

  一方面是不想鬧著人盡皆知,一方面曾瑞祥也實在是忙,故而,這批對聯是他花了兩個晚上就著油燈寫好的。

  而子福三個把這批對聯賣完后,依舊把錢換成了紅紙。

  在曾瑞祥的幫助下,到十八那日墟市賣完對聯,他們兄妹手頭居然超過了一千文錢,這筆數極大地鼓舞了他們。

  當然他們并沒有把錢拿回家,仍舊都換成了紅紙,當然還有墨塊和毛筆。

  只是當他們興沖沖地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向爹娘告知這一好消息,發現家里來客人了。

  原來這天是小四的滿月日,大舅娘許氏和二舅娘趙氏都來了,沈氏正陪著說話,子福幫忙拎著許氏、趙氏帶來的肉和雞蛋,大家一塊去前房。

  前房那邊也來了不少客人,最恐怖的是大姑春玉一家七口全來了,春玉此時也有五個孩子,三個兒子兩女兒,三個兒子的名字好搞笑,大毛,二毛,三毛,最小的小女孩還不到一歲,還不會走路。

  吃飯時小孩子一桌,本來子晴來這么多天了,好容易第一次看到菜里見點肉末,可誰知她的筷子剛伸出去,那三個毛就風卷殘云般把兩盤肉菜分完了。

  這什么情況?也太夸張了吧?

  子晴扭頭想看看子福和子祿的反應,發現子福很淡定,子祿倒是有一丟丟氣憤,可也只是嘟囔了幾句,估計以往類似的情形發生過多次了,見怪不怪了。

  此外,子晴還發現,吃完中飯子福飛快地回到后頭把自己房門用一個小銅鎖鎖上了。

  許氏和趙氏吃完中飯就走了,本來說接沈氏回娘家去住幾日,不過沈氏說到年底了,事情比較多,就不過去了,等年后再去,屆時多住幾天也是一樣的。

  春玉一家倒是留了下來,晚飯時聽春玉向田氏絮叨日子的艱難,說什么家里孩子多,田地少,孩子連飯也吃不飽,更別說什么過年的新衣服了。

  子晴聽了暗自腹誹,自己還不是一樣的吃不飽,穿不暖。

  還有,這么大一家人,不也只有三畝水田,古代的糧食產量低,不用打聽子晴也猜到這一大家人過日子也需買糧食。

  子晴正碎碎念時,田氏把子福叫了過去,“子福,聽說你們幾個在賣什么對聯,掙了多少錢?”

  “阿婆,沒掙幾個錢,是我娘看過年了,弟弟妹妹們的棉襖都破得不成樣子了,想補也沒法補了,這才想掙幾文錢給弟弟妹妹們做件新棉襖。”子福恭恭敬敬地回道。

  田氏聽了滿臉不愉,“不掙錢瞎折騰什么,我也好幾年沒穿新衣服了。”

  “曉得了,阿婆,我們要掙錢了給您和阿公也買塊布,子福早打算好了。”

  田氏聽了這話才有點喜色。

  子晴努了努嘴,終究還是忍住了。

  吃完飯,子福抱著小四,沈氏一個人在洗碗,這回子晴沒法給她找理由了,只得叫上子祿一起幫著收拾。

  堂屋那邊田氏和曾老爺子商量著怎么住下春玉一家人,子晴沒興趣去聽那個,還惦記著這次買的紅紙比較多,后天就是大圩,曾瑞祥還得熬夜寫了。

  誰知從這日開始,子晴接了一個新的任務,看小弟,因為沈氏出了月子,不能再整天待在房里擺弄小孩了,她有一大堆的家務事要做,做飯、喂豬、喂雞、洗碗、挑水,摘菜洗菜,等等。

  以前這些活就是沈氏和周氏分著做,因著沈氏歇了一個月的月子,為了家庭和諧,只得主動多分擔了一些,真的是片刻閑不下來。

  好在春玉一家次日早早吃了晚飯就走了。

  二十那天,子晴帶著兩個弟弟看家,子福帶著子祿去賣對聯了,兩人整整去了一個上午,回來說墟市上有別家賣對聯的了,不過因為當日是大墟,他們還是把對聯賣光了,估計以后就不太好賣了。

  子晴想了想,說道:“沒事,大哥,我們以后不在這賣,反正這里離安州府近,又趕上年底,姑婆他們家總趕車去安州辦年貨,你帶著二哥搭他們車一起去,一起回,城里人多,就去賣菜的市場,肯定比這里賣的還火。”

  子福一聽夸了子晴一句就去找沈氏商量了,剛好沈氏打算去城里買幾塊布,給孩子們做件衣服過年。他們商量好二十三去,一則曾瑞祥寫完這些對聯也要幾日,二則二十四是小年,家里肯定忙,走不開。

  不過二十二小墟那日子福還是帶著子祿去了墟市,子福想著能賣點是點,說句不好聽的,家里這情形能多一文錢也是好的,頂不濟就是他們辛苦些。

  這天從墟市回來,他們又帶來一疊紅紙,晚上曾瑞祥又忙了一個多時辰。

  次日,可巧是個難得的大晴天,沈氏抱著子喜帶著子福、子祿沒吃早飯就去了城里,曾瑞祥依舊找了堂弟們幫忙進山伐木去了,留下子晴自己在家看著子壽。

  早飯后,把家里的尿布洗好曬好,子晴帶著子壽到水塘邊的空地上曬太陽,和新認識的小朋友一起踢毽子,跳房子,扔沙包玩,倒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子壽,小孩子是需要同齡的玩伴的。

  沈氏一行是快中午時才回來的,子晴遠遠地看見姑婆家的驢車,拉著子壽跑了回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