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十八章 遷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五十八章遷居第五十八章遷居  小說:

  本文內容58章節,如果你喜歡58章節請收藏58章節!一早,后頭朱家就打發了人來,措辭十分客氣,就是為那株倒了的樹致歉來的,說是原來想把那樹伐了去,只是事情一多沒顧得上,又沒想到突然就來了場風雨,這么砸了李家的院墻,很是過意不去,其他書友正在看:。等這天一放晴,就趕緊請了人來把那樹和院墻一起趕著收拾了。

  四奶奶倒是沒有說什么,這樹又不是朱家栽的,人家這些日子忙著整修房舍,一時騰不出手來也是有的。這一半,一半天災。朱家那管事也有了年紀了,姓唐,兩鬢都白了,穿戴行事都十分體面,一看就是積年的老家人了。四奶奶也沒怠慢,請他坐了吃茶,他只不肯,說事情多,還得回去照看著。

  “也好,那我也不多留你了。等朱老爺和老夫人到了,我們就過去拜望兩位老人家,好看的小說:。你們家賢哥兒這些日子功課可忙?天氣炎熱要多注意身子,若是得了閑,常來我們家走動走動,我們老太太可時常念叨他。”

  唐管事笑著應著:“我們小少爺也說,平時在這里,多蒙老太太和四奶奶照應他,老夫人也說要好生謝謝四奶奶您哪。”

  “又不是外人,可不必客氣。”

  雨一停,果然朱家就讓匠人來修整這一段圍墻的缺口。那棵已經被蛀空的樹也伐了。剪斷砍掉的枝杈也收拾得一干二凈,事情辦得讓人十分舒心。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有個通情達理好相處的鄰居,那自然是一件幸事。宋家的宅子賣給朱家,真算是賣對了人。

  八月初六,黃歷上寫著宜動土,宜遷居。朱家安安靜靜的遷了進來,只放了一掛鞭炮,既沒宴客。也沒怎么張羅。按著這時候的風俗,遷居是件大事,總得祭祀、宴客。但朱家既然只有老倆口來靜養。不算正經搬家,也就犯不著折騰。

  雖然他們沒操辦。可是兩家挨得這么近,又沾點親戚,總不好裝不知道。四奶奶備了一份兒禮,命人送了過去。朱家收下了,又回送了兩樣東西,分別是蒸餅和臘肉。按于江的舊俗,搬遷之時。要用新鍋灶蒸一鍋餅,還有從舊居帶來的腌臘肉,分贈給來道賀的親戚和鄰人。這朱家雖然是從京城遷來的,可看這行事作派,主家必定是地道的于江本地人無疑。朱家老爺子是杭州府人,那老太太肯定是于江人。

  從朱家下人傳出來的消息,也證明了這一點。朱家的仆人大部分都是從京城帶來的,但是廚娘是在本地雇的,燒得一手地道的于江菜,象白汁蹄髈。銀魚羹都做得特別好。李家在上次滿月酒請客時,還請她來燒過菜。這位廚娘年輕時在大戶人家做事,后來嫁了人,憑手藝謀生。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過了幾日,又林見著了這位朱老太太,朱慕賢的祖母。

  以前宋家還在時,又林是來過的。那時候四奶奶過來,帶著她一起。但是她對這院子的印象已經模糊了,。她只記得,這院子以前沒有這么敞亮,屋角堆放著亂糟糟的雜物。這重新粉刷一新之后,看起來和原來真是完全兩個樣子。屋角擺著兩只大瓷缸,里面栽著茶花,開得蓬蓬勃勃的,顯得生機旺盛。

  因為天氣炎熱,門窗上都垂掛著細竹簾子,在前面引路的丫鬟看起來不過十二三歲,梳著雙鬟髻,穿著竹綠色的長背心,下頭系著裙子,走路說話都很有規矩章法,一看就是大戶人家才調教得出這樣的下人。

  四奶奶當然也都看在眼里,心想著這就是差距啊。瞧人家,雖然是落魄歸鄉,可是身邊這些人的舉止做派規矩都一絲不差。這一比起來,自家里那些丫鬟媳婦子沒一個能上得了臺面的。別人還罷了,女兒身邊的兩個。一個小英,毛毛燥燥,傻乎乎的,做活兒也不靈巧。另一個翠玉更糟糕,才多大點兒就知道涂脂抹粉,把腰勒著,裙腳系得也高,又愛東家長西家短的,太過輕佻。

  女兒眼見著一年大似一年,也該找婆家了。到時候肯定得陪嫁兩個丫頭吧?難道就陪送這么兩個貨色?

  四奶奶暗中搖頭。

  不成。

  什么東西都好辦。只要有錢,嫁妝定能置辦得體面。可是這人……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丫鬟打起簾子,四奶奶和又林進了屋。

  朱老太太正端坐著,一旁還有個上了年紀的婦人。

  四奶奶問過好,又林也上前請了安。

  朱老太太笑呵呵地說:“喲,這就是大姑娘啊?過來,站近些,讓我瞧瞧。”

  又林朝前走了一步,朱老太太拉著她的手,上下打量了一番:“生得好齊整,”又看看四奶奶:“鼻子嘴巴生得象你娘。”

  “嗯,其他的都象我爹,。”

  四奶奶也跟著笑:“我就說,幸好眼睛不象我,不然小小的瞇縫眼,可看不清做活。”

  朱老太太爽朗地笑起來。

  她頭發已經全白了,但臉色紅潤,聲音響亮,看起來精神好得很,并沒有什么頹唐哀怨的神情。

  朱老太太也很歡喜。雖然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可是日子未免寂寞。舊相識也沒有幾個了。這李家姑娘雖然只是小鎮上的姑娘,但行事說話都落落大方,聽說是專請了女先生教導的,生得也清秀,一點兒沒有縮手縮腳的小家子氣。李老太太送了見面禮給又林,又讓人倒茶拿果子招待客人。又林也沒有假客氣,還興致勃勃的和朱老太太討論桂花糕白綿糕哪個更適口。桂花糕香是香,但是人們常常只吃一塊兒就不再吃了,太香太油太甜了讓人覺得起膩。白綿糕雖然沒有它香,也沒有它甜,剛一吃的時候覺得淡而無味,口感遠遠不如桂花糕,但是很耐吃,不知不覺的能吃個大半盤,肚子就填飽了。

  朱老太太點頭說:“可不是這個理兒么,我以前也是愛吃桂花糕的,可是有了年紀以后,一吃那個就容易咳嗽。”

  四奶奶笑著說:“她小孩子家,哪懂得什么,說錯了話您也別怪她。”

  這是當娘的謙虛,其實四奶奶心里也很以女兒為豪。瞧瞧鎮上,年紀和女兒差不多的姑娘們,哪個有自家女兒這么聰明懂事大方的?再過個一兩年,只怕說媒的人真會踏斷家里的門坎了。

  正說著話,外頭丫鬟回話說:“少爺和楊少爺來了。”

  又林規規矩矩站到四奶奶身后去,朱慕賢和楊重光兩人一前一后的進了屋子。

  .orion34g/html/5/5749/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