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錦瑟華年誰與度(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個人資料空谷幽蘭  博客等級:

  博客積分:255

  博客訪問:25,031

  關注人氣:220

相關博文精彩圖文推薦博文誰看過這篇博文  加載中…

  生死輪回的愛情:華年誰與度(二)

  標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此詩亦是出自《樂府.雜歌曲辭》,為人傳頌極廣,從前我便牢牢記得這一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大抵是因為“青梅竹馬”這個成語用得太多,卻不知是出自一曲,原來筆風豪放綺麗的李白卷下,也能寫出這樣深沉熱烈的情感。

  青梅竹馬,青梅竹馬,反反復復念過幾次,便以為是兩小無猜,白頭諧老的故事,可細細讀完這曲才知道,原來這青梅竹馬的開始,只寫就了憂傷的結局。

  這只是一個故事,開始并不特別,與其它所有的故事并無什么不同之處。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詩中的女子同那男子自小在長干里長大,她初見他時,只是幼時的垂髫女童,而他也是騎著竹馬嬉戲的少年,或是鄰家之子,或是世交長兄,折花弄梅,同在一起玩耍長大,可謂是親密無間,情益深厚,又純凈得如水般透明。再得大了幾歲,友情便沉淀出了另一種滋味。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雖是幼時親厚,當她真嫁為他的妻子時,卻也是羞澀不安的,她不知道那樣一個兄長般的男子,怎么一夜之間竟成了她需托付一生的良人,這樣的轉變讓她不習慣也讓她不安,雖是心中有情結千千,化到嘴邊終是說不出,扭過頭去,只對了暗處難為情。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轉眼便是一年而去,那羞澀單純的少女也有長成之時,她終還是他的妻,他結發不離的人,這樣的情誼是什么都不能換的。古代的女子總講究三從四德,妻為夫綱,即然她嫁了他,那么他便是她的天,她的世界,她的一切。所以她存了這樣的念頭,生生世世永不分,即便百年之后,化做塵土,也要相伴相依!

  忠貞如她,又怎會想到,世事總不如人愿,她只是一味的想著夫妻情深,鴛不離鴦,眼前新婚之間自是濃情蜜情如膠似漆,她唯愿如為了等候愛人抱柱溺水而亡的尾生一般伴他一生,又怎么想到,日后還有獨上望夫臺,候其其不歸的痛苦呢?

  可是,她再是不愿,終還是有那一天,詩中寫到: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此句提到的瞿唐峽是長江三峽之一,峽口有巨大的礁石,名滟滪堆。農歷五月夏水漲時,滟滪堆淹沒水中,僅露出頂部一小塊,舟船來往,極易觸礁遇禍。而在滟滪四周的三峽山上多猿,它們的叫聲凄厲,常常牽動離人思愁。便在這個時候,詩中女子的夫君離她而去,或許是為了博取功名,或許是為了賺錢養家,不管是因什么原由,他必須得離去。

  那個江水湍急的五月,正是春光明媚花繁樹茂之時,而他卻不能伴她共賞美景,縱是風光錦繡如畫,在她眼中也與枯木敗草無異。她無疑是在時時擔憂著他的,水路難行,他是否能平安到達;在外艱難,他是否能過得習慣;時局不穩,他是否又能全身而退……種種思緒,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她,她只盼著他能回來,是否能求得功名財富都并不重要,只愿她回來就足夠。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就如詩中寫的一樣,中的女子,苦苦從五月等至八月,五月是他初走之時,滟滪水漲,猿聲凄絕;六月是他無信之期,望斷巫山,卻求不得家書一封。七月應是他初定返程,長風千里,可捎閨思?八月是他歸來之時,卻難見歸人,門離他離去之時留下的足跡早已長滿了青苔,而秋風又起,落葉凋零,蝴蝶雙飛而去,心字已成灰。

  那詩中的女子在窗前癡癡守候,到夜沉寒夢冗,看月白清霜重,何處能覓得他蹤,卻怎耐生死難懂,原來是情獨衷,徒崢嶸,佳期成空。從五月候至八月,又從八月等至無期,終于是感傷妾心,坐愁紅顏老!若能得他歸信,便是千里迎至長風沙又何懼路遙。

  這樣的女子可嘆、可憐、可敬,幸運的是,她并未所托非人,那人并非是衣錦薄幸兒,比翼連枝也是指日可待,自小青梅竹馬的情份,成人又結發夫妻,這樣的情感也應是堅貞、持久、專一、深沉的。雖然有心酸幾分,卻仍能感到愛情甜蜜之處。于戀愛中的人們,相聚是甜,離別是甜,執手是甜,思念亦是甜。詩讀到未句,不免生出萬千的期望,只愿這詩中的女子能與她日日思念的男子早日團聚,又成就一段平凡圓滿的佳話。

  同樣是思念,卓文君卻不見有此幸運,她最初不管不顧夜奔司馬相如,應也存了與子諧老的心,可是相如薄情,見不得美人白頭,朱顏早散,竟忘卻當年生了它心。文君得知,當即提筆寫下《兩地詩》:

  一別之后,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詩中從一數至百千萬,又從萬千百數回至一,寫盡種種思念,她的相思與不同,中的女子是候郎歸聚,成就佳偶,而文君的思念更則多的帶上了一種絕望的色彩。

  “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等來的只是失望,她又怎么不會心寒成冰,縱是這樣的句子念在口中,字字都是一股怨尤之意。文君深閨獨守以其最美的青春華年,換來的,竟是這樣無盡無端的守候么。

  她定是怨的,從前拋卻了身家名聲以性命相隨的男子,卻是個見不個富貴的世俗小人,可憐她當他是子期難遇,如今只剩下絕望,終也要做“悔教夫婿覓封候”之嘆!原來男人有錢便變壞是古時便留下的真理。

  讀到此處,便愈發覺得情貞意篤的可貴之處,人生短短數十載,又有幾年是大好青春?韶光易逝,若能求得有情之人,即使是等也是值的,怕就怕是如文君般,久候而得是只是自已的錯誤。

  你看吧,上古之期便有望夫歸而化石的女子,縱是幾經風重雨復,饒是心愿不轉,不知游子經年,可有青鳥為探,癡心如斯,確是情能感天。可幸的是,她總有一個值得她等侍的人,終其一生,能得一人,也是足矣。

  君下瞿塘,妾從長干。難憶當時,誰調琴瑟。凋盡朱顏,亦可相知?

五)波瀾誓不起  《烈女操》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婦貴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我不知道寫出“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的孟郊也能寫出這樣的詩句,那短短幾句把情投意合、相愛不離心思寫得淋漓盡致的他,骨子里也全是迂腐。

  這闕列女操寫得荒謬,整首詩均是贊頌貞節,宣揚“貞婦貴殉夫”,可見當時的社會風氣,封建禮教均對女子束縛得極死。

  自周天子定制而分天下,我中華便多號稱以禮而治國,原本多用于治國平天下,即所謂的“名位”,也是孔子所謂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至了后來,“禮”在倫理道德方面也具備了相當廣泛的含義:有孝、慈、恭、順、敬、和、仁、義等等。

  恰是這個“禮”字,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逐漸成了保障男權、束縛女子的枷鎖。

  再看這詩,一句“鴛鴦會雙死”直令人發笑,再加上個“舍生亦如此”就是著人憤慨了。偏偏它正是當時女子地位的真實反映:拿了動物和植物做榜樣,要求女子貞烈。

  所謂的貞婦烈女便是指古時那些剛烈有節操的女子,或是夫死守寡,或是殉夫而死,或是抗拒強暴,總之,便是把聲名看得比命重要。

  這是何必,我總認為,人生短短數十載,總要自已活得開心便好。

  說什么梧桐、鴛鴦,人非草木禽獸,哪里能混為一談,若是為一個好名聲,拿著木頭牲畜做為自已的學習對象,那真的是枉自為人了。

  想起初讀這詩時,只看到了一句“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細細讀來,竟也有滿腔的哀怨,如融雪沾衣,不經意間冰入骨髓。

  我看到了井旁素衣如雪的女子,她年華,淚似珠,聲如泣,那些鴛鴦梧桐、燭花燈影,一提便是心中的疼,或許并無什么家長強迫,輿論非議,她只是心死罷。

  那可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無奈,還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傷痛。

  元稹,那癡情得讓人嘆息的偉大詩人,無論是他的《離思》五首還是《遣悲懷》三首,均是為他的亡妻韋叢所寫,字字如訴,句句噙血。

  我仿佛還能看到,一個清癯消瘦的男子,擎一杯冷酒,當秋風殘月,一字一字的念著: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他的愛人已死,帶走了他的全部情感,如一片浮云,來無影去也無蹤,那些傷疼只隱于心的最深處,在寂寞的難眠之夜,輾轉反復之時,輕輕的一觸便是鮮血淋漓。

  他以為他忘了,在轉身的瞬間他竟又想起了她,那樣子的巧笑嫣然,盼兮倩兮。原來那張臉是再長的年月,再深奧的道術也抹去不了的。她一直都在,在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秒的思念中。

  道家多求清心寡欲,道家只修鶴骨仙風,可是,元稹卻寫下這樣的詩句: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他也知道他所謂的修道只是自欺欺人罷,他的心永遠長傍著那人,如同古井之水,再不能起半點波瀾。

  莫非這樣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換來的只有悲劇么,如王維、如蘇軾、如納蘭,我不信,那舊陳的樂昌公主,數年苦候,換來破鏡重圓的佳話,她用她最美的年華和青春,告訴我們不放棄,便總會有希望。

  《本事詩》中,曾提到樂昌公主“才色冠絕”,且把它當做是一般文人巴結權貴的恭維話,可是樂昌的所行所止的確是難得知情識禮,難得的更是她的眼界胸襟,并非一般閨閣所為。

  適時陳國多行奢靡之風,王公官僚無不沉溺于一日一日的尋歡做樂中,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久。樂昌便生于那個時代,貴為公主,她注定是要嫁于權臣貴族。可樂昌并不愿那樣虛耗終身,自主選擇了江南才子徐德言為妻。

  才子佳人,已是數世結下的傳奇,樂昌生來對權勢富貴看得太多,所以她選擇的是一份平凡的愛情,流光度盡胭脂色,煮茶傍得潑墨香,也是琴瑟相合的幸福。只是在那個時代,身不能由已,又哪里來的幸福。

  成婚不久,陳國為北方隋所滅,舊陳后主及皇族被虜北上,樂昌亦在此列,臨行前,她將一面銅鏡摔做兩半,與徐德言各執一半,并同約定:每年正月十五,均在長安街市叫賣銅鏡,以此為記,直至重逢。

  我不知道樂昌是出于一種怎樣的心情才許下這樣的誓言,國破家亡,明天是生是死也不可知。那遙遠的長安,對她來說,應是未知的恐懼,可她卻執了那破鏡,笑意滿滿的告訴徐德言:今生來日,必能相見。

  她的心中也是沒有答案的罷,她希望的是,徐德言能好好的活下去,而自已會怎樣,她卻全沒有考慮。承君一諾,守至一生,他那樣的君子,絕不會不遵守對一個女子許下的諾言。

  樂昌是給他、也是給自已一個虛無飄渺的希望,做為在這個亂世茍且偷生的借口。

  這是何等聰明的女子,更是大愛無言,上止若水,若不是她的一片苦心,哪里能有來日的相聚。

  樂昌至了長安后,被賜給丞相楊素為妾,或許楊素為樂昌也曾百般寵愛,鐘情無雙,只是那樣剛烈的樂昌怎么會忘懷故國,失信于舊人呢?

  年年的正月十五,她都依誓命老仆持破鏡上街叫賣,一年不得,再是一年,她始終不曾絕望,不管徐德言是否已死,不管徐德言是否背信棄義,不管徐德言是否到來,她始終在等,在等,一直在等。

  我很詫異,究竟是什么能令她如此,楊素亦是一代英豪,富貴榮華也不并委曲了她去,只是結發夫妻,那份情誼是什么都不能換的。

  若說到貞烈節婦,有誰能比得上樂昌,那些愚昧的女子只會一昧的重視聲名,不管自已早是一片狼藉,可悲可嘆。而樂昌不然,她的忠貞,她的堅持,只是為了愛情。

  那美得恒永的愛情,是她心中的花,縱是耗盡年華,竭盡生命也不會后悔,雖是身陷囹圄,也要守此一諾。在靜夜無人時,她想起過去的美好時光,甜蜜笑著,那張已經了風霜的臉也變得明媚起來,只憑了那一點回憶,便能渡過這一生,樂昌,便是為了那曾經的燦爛而存在。

  她說:我無怨無悔的等著,只愿在你的心中也能有同樣的期待,不管結局怎樣。我的心中有你,便再容不下其它,那些才子豪杰,都是別人說的笑話,我倆怎能相忘相棄。

  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

  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

  我是如此誠惶誠恐,小心翼翼,若是再見,不要管我是多么的尷尬,請帶我離開,那便是我多年所乞。

  所幸的是,徐德言并不是什么負心男子,他終于到了長安找到了樂昌。倆人執了鏡去楊素面前哀訴,竟將楊素打動,放樂昌自由,從此以往,兩人云游四海,只羨鴛鴦不羨仙。唐太宗十年同年而死,夫妻合葬一墓,以銅鏡陪葬。

  破鏡重圓的故事至此已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讀多了些緋側纏綿的故事,卻被這樣一個平凡而溫馨結局感動得幾乎落淚,世事總是無常,總望得能多些圓滿。我能看到,他們臉上那恬淡而幸福的笑容,歷了千年,仍是那么動人。

  人世盛衰成敗,不過一夢,平淡反而是最真的,這個道理,樂昌她早已知道,她的心,如同靜水,才能勘破那些繁華欲世,我想,她亦是妾心古井水,再不起那些榮華的波瀾。

六)收將鳳紙寫相思  《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欄干,犀辟塵埃玉辟寒。

  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處不棲鸞。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

  對影聞聲已可憐,玉池荷葉正田田。

  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

  紫鳳放嬌銜楚佩,赤鱗狂舞撥湘弦。

  鄂君悵惘舟中夜,繡被焚香獨自眠。

  七夕來時先有期,洞房簾箔至今垂。

  玉輪顧兔初生魄,鐵網珊瑚未有枝。

  撿與神方教駐景,收將鳳紙寫相思。

  武皇內傳分明在,莫道人間總不知。

  初認李商隱,只是因為少時讀《紅樓夢》,記得有章寫到賈母,寶玉,黛玉等人秋游大觀園,船行荇葉渚,見著秋荷蕭瑟。寶玉只說,破荷葉可恨,怎么還不叫人來拔去。黛玉卻在旁提了一句: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便連連附和:果然好句,以后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

  紅樓中佳詞妙句尤多,難得的是清麗端莊,各有風骨,而獨獨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記得長久,后來讀到李商隱《贈柳》一詩,才真正覓得出處。再憶起從前讀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不由生出許多感概,明是寫意,實為傳情,卻叫人總難忘卻。

李商隱多作七律及五言排律,風格濃麗,行文婉轉,多用典故又長于描寫愛情中細膩婉轉的心思,多纏綿悱惻而撲朔迷離。清朝詩人評之為  “寄托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那樣的晦澀,一字一字都是難以言喻的情,卻懸而未明,仿佛是赤了手的人在溪水中摸索,應是引手可觸,可在就要觸到的那一剎,答案又如同一尾鮮活伶俐的魚兒一樣,機伶伶的從指縫中溜走。

  李商隱便是李商隱,不具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氣,也不是王維“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的自然生趣,他只是一個心中有愛的人,借著湖筆一枝,在方寸之間描出愛恨情仇,悲懷離合。如在三寸象牙上細細雕鑿,落筆準確精致,不過是短短幾十字,看到的竟是他的整個內心世界。

  有人認為,李商隱的這種寫作風格與他的感情經歷不無關系,若不是真真實實歷過那些或是惘然或是刻骨的愛情,怎么換得篇篇如訴。其中便以此《碧城》三首為甚。

  此詩相傳是李商隱為一個叫宋華陽的女子所作,她生平如何,在史上并未確切的記載,只知道她原是宮內侍候公主的宮女,因隨公主入道做了女道士,而李商隱青年時期曾經在玉陽山修習道術,因由與其有一段短暫的邂逅。

  可以想像,宋華陽是多么淡雅脫俗的女子,燦如春華,皎若秋月,難得又是聰慧多情,年青的李商隱對她一見傾心,亦得了她的心有靈犀一點通,成就一段佳話。可惜的是道家清規,這段感情終不能為其所容,李商隱被逐下山,從此再不能見。

  那些凄婉的情感,無望的永好,執著的愛戀,綿長的相思,如今只是午夜時的綺夢,在他的心中鏤下了永遠治愈不了的傷痛,他提起筆來,為她寫下一首首美好的詩篇幾首:《無題》、《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板橋曉別》,乃至那首膾炙人口的《》,以及《碧城三首》。

  他總是念著當年,在寂靜的夜里,借著幾分酒意,再憶起她的朱顏玉容,顧盼生輝,亦說不清是甜蜜還是痛苦,而芳影不再,只余得鼻梢一點殘香,絲絲繞繞不化,情絲如弦,將他密密的糾結纏緊,以至不能呼吸。那修行多年的道術早已記不清,唯一不能忘卻的,只有她。

  詩中寫到開篇為相思之意,寫到“碧城”、“閬苑”,據《上清經》所記:元始(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闕,碧霞為城。《集仙錄》載:“西王母所居宮闕,在閬風之苑,有城千里,玉樓十二”,于此意為仙人所居之處,亦與入道女冠相合。

  是,在李商隱心中,那便是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所在,那夢中的女子,廣袖流服,白巾木簪,她便是他心中的仙。求得辟塵犀為簪梳,暖玉為飾,附書傳鶴,清姿如女床山之鸞。可惜隔于九重宮闋,遠遠念著想著,即使在夢中得相會片刻,睜開眼時,依然是空。

  第三聯寫到星沉海底,雨過河源,明處是寫景,長夜將曉,晨風初上,那女子高坐玉樓,星辰云霞,皆是倚窗可見,又引的是宋玉《神女賦》中巫山神女夢會楚懷王之典,神女瑤姬“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又勇于追尋感情,想來于李商隱看來,那夢中之人亦如瑤姬一般“眉聯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黃泉碧落,再是無雙,能得她一顧,再無所求。

  尾聯便是詩人明心意之句: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詩面意思是說,如果太陽明亮,永不降落,那么仙女們便只能一生清冷,再無幽會之期。其實意為期望永夜不明,便可歡娛長久,他對與那人相會留戀不舍,難舍難分,只盼借得流光,多與她伴得片刻,也是極好。

  情人間的山盟海誓,向來是感人之深,李商隱在這里許下誓言,只愿一生長伴,卻終不能得,人世間不如意之事向來十之八九,卻是情字最傷,落寞哀痛,溢于字里行間。

  第二首即是寫相會之期,彼時佳人可憐可愛,如玉池荷葉田田,此處取的《樂府》中《江南》一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江南采蓮人家的少女碧玉初成,笑意靨然,菱歌清音,隔水笑拋一枝蓮。而詩中的女子卻更添華貴,玉池青荷,寶光相氳,款擺搖曳之姿,恍若仙子凌波。

  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此句引的便是蕭史乘龍的典,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蕭史》中說:

  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夫婦同仙去。可見,蕭史也是追尋自由戀愛的代表人物,李商隱在這里提到蕭史,更表明他與那女子兩情相悅,便不能忘。

  第三聯寫的便是相會之事,郎情妾意,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再是急轉直下至第四聯,提及《說苑;善說篇》中鄂君子皙的故事:子皙泛舟河中,劃槳的越人唱歌表示對其的愛戴,鄂君為歌所動,揚起長袖,舉繡被覆之。

  山中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李商隱也是這般苦苦的思念的,以至繡被焚香獨自眠,而那人又會不會有同樣的心意。

  第三首仍是相思,首聯為寫景,此年七夕仍是如期而至,卻只見洞房之中簾箔低垂,幽杳不見其人,只怕是此期無期。第二聯則是由景到引申開去,“玉輪”“顧兔”均是指月亮,他失意之下,抬首看到窗外一輪銀盤初升,月華如洗,流銀溢彩般奪目,卻是冷冷清清,叫人心生涼意,不若是相會相知時,月同人圓。

  后一句提到鐵網珊瑚,原意比喻搜羅珍奇,相傳唐朝時期,拂菻國挖掘海底珊瑚。珊瑚是寄生于石頭上,三年就發紅,縱橫交錯,千姿百態,是當時的奇珍異寶。漁民乘船到珊瑚洲,把鐵網中沉入水底,用船的力量拖拽而出。此處的珊瑚未成,多有遺憾惋惜之意,那些相見的日子于李商隱也是如珠似寶,卻是未成。

  第三聯寫到神方駐景,鳳紙寫情,紙繪金鳳,為帝王所用,已是極其珍貴,而他只是愿用它繪下此情此景,她若能知,也定是動容的罷。末聯亦是一脈想承,這里的武皇內傳指的應是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莫道人間總不知,既使是暗自思戀,卻免不了期望能有朝一日,見得日光。

  《碧城》三首寫盡思念之情,又多是行言隱晦,多猜測為暗戀心事,李商隱與宋華陽的情感在那樣的環境下卻是不可明言的,他只能默默的思念她,在每一個白天和黑夜,每一次呼吸之間,他都在想,她現在在做什么,會不會也在同樣在思念著他。

  可是,他不能和任何人說,因為那是禁忌,只能抑在心間,任它發酵變質,那成不了愛情的蜜,只是一杯心頭的苦酒,飲者自知。

  若是愛上一個不能愛的人,便是如此吧,苦苦思戀,卻不能放手,糾纏、痛苦、絕望,卻是不能忘。或是地位相隔,或是門戶不當,或是無由單戀,總不得完滿。

  可是既然愛了,又去管什么門戶地位呢,難道非要等到老去之后來怨尤后悔,不若學飛蛾撲火的勇氣,即使是自取滅亡,也曾經燦爛過。最抵不過如李商隱,相思成疾而不能見,亦是幸福。

  情之所至,可無畏生死,是為癡者。

七)恨不相逢未嫁時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最早知道這首詩,是因為“恨不相逢未嫁時”這句詩悱惻纏綿的掙扎所帶來的震撼。初初只以為是首普通的閨情詩,后來為了尋詩而去,才見題下注:寄東平李司空師道。看完注解,方知道張籍是以節婦的堅貞自比,來婉轉拒絕節度使李師道的拉攏。一時語塞,原本詩中讀到的那份凄惋情致終究損去了幾分。

  詩人張籍生在中唐后期藩鎮軍閥割據的時代,李師道是當時藩鎮之一的平盧淄青副大使,掌控節度使實權,又得授了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官職。因為雄踞平、盧、淄、青一方,與唐中央處于半獨立狀態,拉攏文人、官員成為常事。南宋文學家洪邁在其《容齋隨筆》中曾記述:“張籍在他鎮幕府,鄆帥李師道又以書幣辟之,籍卻而不納,作《節婦吟》一章寄之。”張籍以詩婉轉相拒,李師道讀完只得作罷。

  因為打心底不愿將它做政治詩來讀,且愿去看詩里錯過時節的偶然相遇,驚鴻一瞥中發生的愛情。一個男子遇上了心儀的女子,卻是他人之婦。知道了她的身份地位,還是禁不住要將手中的明珠贈與。讀來喜歡詩里鮮活的婦人形象,人心不是死水一潭,深明對方的纏綿真切的情意,將明珠系在紅羅襦上。心間漣漪,陣陣圈圈的泛開。是唐朝婦人的真實可愛。

  說過孟郊的《烈女操》,“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讀的卻是女人的賭咒發誓,不見一絲人性。人心到底是柔軟受誘的,不準,不讓心動,賭咒做個貞婦,就象清凈不起波瀾的古井水。到底不真實,全然不若《節婦吟》中的女子坦白率真。她把他的心意放在心上,他送來的明珠系在羅裙上。縱使今天看來亦是那樣的大膽。不是秘而不宣,而是坦然的叫對方知道,這份心意我收下了。

  后面一段是婦人對夫君的描述。與其說是給別人聽,亦更像在自語。有人朝她的心湖上投石相問,他的笑是那么耀眼,竟是可以與她心靈契合的人。心間起了波瀾漣漪,心底的朦朧渴望,又是一場千回百轉的掙扎。婚姻已是塵埃落定,良人是如何的出色優秀,耳畔響起執手時早就許下的誓言,是一生一世的不離不棄。理智的天平終究占了上風,當作出最后的決斷:淚滴在手背,滴滴均是均是觸心的不舍,明珠尚余心頭溫熱,卻只能放回他手里。相遇,錯過了花滿枝椏的青春時節,恨不能相逢在花開的最初。

  有人將這女子和《陌上桑》的羅敷相較。羅敷這樣說她的夫婿:

  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

  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夫婿才貌出眾,姿容家世地位儼然紙上,羅敷面對使君說出拒絕的話: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羅敷調皮的嘲弄和斥責,宛然一個品貌端麗的女子。固然值得稱譽,倒也叫我分出了使君與贈明珠男子的區別。

  使君半路窺見羅敷的美貌,多是帶著獵艷的心態把羅敷攔下,就如同開了蓮花跑車的公子哥當街攔人,邀美女同車。羅敷心下激憤,當是壓下些叫人輕薄對待的惱恨,斥了那句:使君一何愚!

  而《節婦吟》中的男子更多的叫人瞧見他贈與她的深情。深情之于輕薄的區別在于,那個男子是女子驀然回首間的怦然心動,他當不是只有出色的外表,他在蕓蕓眾生里區別出與他人不同的好,他是闖入心靈驚心動魄的震撼,只是他出現在不對的時間里。

  回頭想圍城中的男女,那執手一生的歲月里,如何不會遭遇到一次這樣心動的歡欣。恨不相逢未嫁時,是鏡里拈花,水中望月的無言,是一腔癡意卻中成空的無奈。唯想見捧珠而還的男子后來的結局,是《廊橋遺夢》里攝影師羅伯特金凱的煢然遠走,是《馬語者》中湯姆的死亡,還是金岳霖的悄然守護。

  那個叫金岳霖一生守護的林徽因,便是人間四月天里走出的女子。不管流光如何拋轉,她與金岳霖的故事一直在首詩里沉淀演繹。金岳霖,那樣卓越無雙的一代哲學大師,卻耗盡他的癡情贈與了詩意的林徽因。

  彼時林徽因身邊有梁思成,他們毗鄰而居,常年的文化沙龍相聚,心生悅慕之心。比之于當年徐志摩的熱烈追求,金岳霖這樣流淌入心底的關愛和呵護,更叫人心動幾分。很多文章都有記載過林徽因的這段苦惱,她自覺愛上了兩人,金岳霖與梁思成,不知如何是好。林徽因即便是絕代的風華,當還有顆凡俗女子的心,亦逃不過這樣的心動和掙扎。

  要感謝理智挽救了《節婦吟》中的女子,感謝理智挽救了林徽因,她獲得了一生最大的財富,一個愛她的丈夫,一個敬他的友人。感激金岳霖給予的情深意重,她懂得他的深情,只是不能,因為不能,因為理智,所以保全了三個人的人生,最終成就了一段超凡脫俗的友誼。收回的明珠不再有人能相配,金岳霖終生未娶,他懷抱明珠,守住最初的情意。誰說他是寂寞的,只要守護了她,什么都可以。

  如果,流水可以回頭,你會隨我漂流嗎?不會,流水不會回頭,所以我與你注定只能擦肩而過。不是命運的故意捉弄,只是情深而緣淺。

  (轉載自騰訊讀書)

  分享:

禁止轉載  已投稿到:

  加載中,請稍候......

  前一篇:

  后一篇:

  評論加載中,請稍候...

發評論登錄名:記住登錄狀態  驗證碼:

匿名評論  以上網友發言只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的觀點或立場。

<前一篇后一篇電話:4006900000提示音后按1鍵(按當地市話標準計費)歡迎批評指正新浪公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