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二十九章 勝敗豈是天注定(4)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三卷兄弟恩怨第一百二十九章勝敗豈是天注定(4)

  夜已經深了,可是段業等人卻都一點沒有困意,這一夜,段業和張袞,崔浩等人不停地說,不停的討論,推敲,一個個的問題得到了結論,一樁樁的事情有了辦法,一點點的細節得到完善,可以說這一晚,段業得到了兩個出色的謀士,而張袞和崔浩兩個人則遇見了命中注定的賢明的領袖。00ksreshuge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永遠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對于崔浩和張袞這樣的人來說,如果沒有找到一個足夠出色的領導,那么明珠暗投的感覺是相當糟糕的,有些時候,甚至會給自己造成危險。比如袁紹手下的田豐,空有大才而不能被袁紹所用,這也就罷了,可是他連良禽擇木而棲的機會都沒有,都被袁紹殺掉了。

  而找到了段業,張袞和崔浩仿佛都已經看到了自己大展宏圖的那一天,因為段業是真正識貨的人,他自己本身的能力就很強,因此就不存在外行領導內行的問題。再者,段業由于自己實力足夠,對于謀士也不會偏聽偏信,也有自己的見解。二人也發現,有很多時候,段業自己的看法雖然聽起來匪夷所思,但是仔細琢磨起來,都是大有道理,這樣一來,張袞和崔浩也都能從段業哪里學到許多。互相提高的感覺,真好。

  段業很慶幸的是,自己終于找到了合適的人,之前段業的事業發展雖然也很順利,但是段業一直覺得,自己最缺的,就是人才。

  雖然說,段業比這個時代的很多人領先一千多年,但是段業通過大半年的實踐也發現,知識是知識,可是知識想要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戰斗力,轉化為戰斗力,執行力,那么一切還差的很遠很遠,甚至可以說幾乎辦不到。

  因為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太渺小了。要想做成事情,只能靠團隊。而段業現在最缺的不是別的,就是人才。

  現在段業周圍,具體的執行者不少,因為段業考慮到他們的情況,已經制定了許多的制度和細則,靠著這個,只要有高出一般水平的人來做,就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因此現在,段業那邊的行政效率,其實很高。

  可是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有很多事情,不是靠制度,靠細則,靠照章辦事可以做的,而需要的就是人的創造力。這些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靠人的個人能力。

  現在段業身邊最缺乏的就是有謀劃,運籌能力的謀士!齊德算是一個,但是歷練不夠,而且他也不算世家大族出身的,眼界,格局,都稍微低了一點。

  況且,集思廣益的道理也是很明顯的,謀士們如果只有一個兩個那是不行的,必須形成智囊團才行,而這個時候,崔浩和張袞的出現,就像及時雨一樣啊。

  好容易,崔浩因為歲數小,精力終于頂不住開始打哈欠的時候,這場持續了很久的談話終于結束了,段業一看滴漏,時間也不早了,于是就安排眾人歇息去了。

  而大家頭腦風暴了一晚上,也的確都困了,況且,第二天一早,就有呂光的壽宴,這種壽宴可不是吃一頓飯就完了,而是從早上一直折騰到晚上,事情多的很,雖然大部分細節,之前已經商量的差不多了,但是為了保證精力,還是不能睡太晚,于是大家紛紛告辭。

  只是段業這個時候卻有個新想法,這個滴漏實在是用不慣,每次看時間都很費勁,而且還得數刻度,且段業說實話,還是沒有習慣這種計時方式,每次都感到很痛苦。因為習慣了看過去那種圓形表盤。

  再者,兵貴神速,永遠是顛撲不破的道理,只可惜現在,段業手上沒有鐘表,更沒有精確地計時器,因此很多構想都只能停留在構想的階段。

  雖然是這樣,段業也決定想辦法鼓搗出一個新的計時工具來,因為現在的滴漏實在讓段業不習慣,而沙漏的話計時的標尺實在是太小,至于日晷,一個是因為這里陽光不多,另一個原因是段業現在處的地方是大西北,如果以這個地方為時間基準點的話,一定會造出很多不便。

  雖然說這個年代,沒有電,所以電子鐘電子表打點計時器火花計時器等等,都不可能被研究出來,不過擺鐘總歸還是能做出來的吧。恰好,段業當初上學的時候,還真的因為對這個感興趣而去鼓搗過,對于擺鐘的原理也大概記得。

  想干就干,反正洗漱完畢的段業暫時也睡不著,干脆就趴在桌子前,拿出鵝毛筆,開始工作。

  擺鐘的話,完全不需要外加能量,也就是說不必考慮電池等因素,因為擺動的鐘擺是靠重力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來擺動的。

  簡單的說,如果把鐘擺拉高,由于重力影響它會往下擺,而到達最低位置后它具有一個速度,不可能直接停在那,它會繼續沖過最低位置,而擺至最高位置就往回擺是因為重力使它減速直到0,然后向回擺,如此往復,就不停的擺動了。

  而下面的重錘只要一直擺動,就可以通過齒輪帶動指針來轉動,然后再在指針周圍畫上刻度,標上數字,一個擺鐘就做成了。

  從理論上來說,鐘擺可以永遠擺下去,但由于阻力存在,它會擺動逐漸減小,最后停止。所以要用發條來提供能量使其擺動。

  段業當初設計擺鐘,在那個計時工具很先進的年代里,純粹是為了愛好,而且那做出了的擺鐘也是為了藝術價值的,做工極盡精細。但是現在,這些統統不在段業考慮的范圍內。

  段業很快就畫出了一個大概的草圖,然后又根據現在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許多修改,仔細看看,確定沒有問題后,段業正好也困了,打了個哈欠,正要睡覺,卻突然覺得有人正在接近段業的房間。

  段業頓時警惕了起來。

  渭水以北,有一片群山,但是這些山并不高大,反而既能耕種,又可放牧,南面的渭水自西向東,緩緩流進黃河,這里正是羌人的發祥地,聚集地。

  此時此刻,乍暖還寒的春風拂過連綿起伏、丘壑縱橫的渭北山嶺,山地殘留的積雪開始融化,匯成一條條溪水,汩汩流淌,平地上的雜糧田冒出綠意,山坡上的嫩草剛剛發出新芽,一群群牛羊寧靜地吃草,一群群馬兒歡快地奔跑。年輕的姚興神采奕奕,策馬默默看著眼前的一切,他的身畔不時奔過一匹匹驃肥體壯的駿馬。遠處的丘陵星羅棋布地搭著一座座氈屋,有的密集在一起,有的則稀稀疏疏。

  只是他的表情還有些焦急,因為現在為止,所有人都出現了,卻唯獨只差一個,那就是自己的父親姚萇。

  雖然姚興已經自以為,現在自己的才華本事,已經不亞于自己的父親,可是姚興清楚的知道,自己還差一樣東西,一樣很難速成的東西,一樣目前為止只有父親才有的東西。那就是對于部族無與倫比的號召力和威望。

  父親姚萇的地位,在整個部族里不可動搖,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么多年來,姚萇忍辱負重,為的就是所有羌族人的利益,為的就是讓大家都能吃飽飯,穿暖衣,他的形象滲透到了每一個內心的最深處。因此,父親的威望是不容置疑也不可動搖的。

  突然,對面遠遠過來了,為首的是一個四十開外的中年人,身長八尺,腰帶十圍,方面大耳,臉色紅潤,頦下三縷墨髯在風中飄動,顯得魁梧有爽氣。那正是父親姚萇!

  父親回來了!

  姚興急忙跳下馬,幾乎是撒腿朝著父親跑過去,臉上是掩飾不住的驚喜!

  而姚萇這個時候,也是感慨非常,自己費了這么大力氣,終于瞞過了那個人,現在回到了這里,回到了自己的土地上!

  看起來,這是天意啊。姚萇心中,信心更是十足。

  看著神色歡喜的兒子,姚萇只是微微點頭,道:“都準備好了么?”

  “父親!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姚興大聲道。

  “好!”姚萇朗聲道,“那么就是今天了!我們干吧。”

  “是!”

  隨著嗚咽的號角聲,無數的勇士從帳篷里出來,接著,在統領們的帶領下,自動來到了部族的高臺之下,而這個時候,他們卻赫然看見了很久沒看見的族長姚萇。

  幾乎不需要動員,瞬間所有人都爆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

  姚萇滿意的看著大家興奮地臉,聽著大家的歡呼聲,他知道,民氣可用,士氣可用,到了給那些該死的羌人們致命一擊的時候了。

  等到歡呼聲漸漸停止的時候,人也基本來齊勒,姚萇朗聲說道:“兒郎們,勇士們!方今四海大亂,我羌人也不能再任人奴役,到了我們自己做主的時候了!”

  姚萇的聲音很大,所有人都在聽他說話。現場靜的一根針的聲音都能聽見。而周遭還有緩緩的微風,遠處的群山仿佛也在注視著這里,見證著這里的一切。

  姚萇接著說道:“如今,晉室衰微,門閥亂政,我羌人乃有虞氏之苗裔,炎黃正朔,卻橫遭欺凌,如今秦亡之兆已見,正是霸王龍飛之秋,我姚萇愿為羌人謀萬世之宏業!讓大家都吃飽穿暖,讓大家的子子孫孫,都能過上好日子,你們愿意跟著我干么?””愿意!“不知道是誰,首先振臂呼道。

  有了帶頭的,自然是群起相應,所有人都高呼愿意。

  “那么從今天開始,我們不再做氐人的臣子,我們不再奉苻堅為主!我們要自己做主!”姚萇大聲說道,而就在同時,姚萇親手把象征著大秦帝國的一面戰旗點燃,熊熊的烈火,宣示著他與苻堅決裂的決心!

  歷史再一次走到了轉折點上。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苻宏剛剛送走了出征的弟弟苻睿,總算把事情理出了一番頭緒,可是就在他準備好好拿出個辦法來,把時局扭轉的時候,一個莫大的打擊,卻仿佛從天而降,幾乎要把他打蒙。

  因為他得到線報,姚萇父子,造反了!而且不光是他們手上的軍隊造反了,整個羌族部落幾乎一夜之間,全部舉起了飯旗。

  聽到消息的苻宏,頓時感到眼前一黑,當即就暈倒在地。而服侍他的人們頓時亂成一團。

  天王苻堅,本來就已經倒下了,如今一直是太子苻宏監國,這太子殿下若是再倒了,這大秦可就真的沒有希望啦。

  好容易又是掐人中又是灌湯藥,終于算是把苻宏給救活了,而苻宏醒轉后的第一句話,居然是很不吉利的話,他喃喃說道:“莫不是天要亡我國人么?”

  這話一出,周圍的人頓時就全白了臉。

  連一貫信心滿滿的太子爺都說出這番話來,可不是個什么好兆頭呢。

  說起羌族與氐族的恩怨情仇,那就話長了。其實本來,羌人和氐人的關系,絕對不是現在這么微妙,甚至很多人看來,他們干脆就是一個民族,所謂羌人和氐人的區分,就像漢人的分家一樣。

  當然不管怎么說,在過去,這兩個族群之間關系比較密切,自古以來就氐羌連稱。而且,漢人和羌人之間的關系也是不錯,傳說中的炎帝神農氏、夏代始祖大禹都是羌人。而春秋戰國時候的秦國,和這羌人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說一直以來,羌人雖然也被當成胡人,可是和漢人的關系并不像漢人和匈奴人,鮮卑人那樣緊張。

  相反,羌人一直除了東漢時候一度和漢軍兵戎相見以外,大部分時候和漢人關系還是不錯的,而且他們也樂于吸收中土文化,部族里面,也有說漢語講漢字為榮。只是五胡亂華以后,由于大量漢人被胡人殺死,這深仇大恨已經幾乎解不開了,情況才發生了逆轉。

  本來,羌人和氐人是各有居所,雖然接壤,但是彼此之間利益分割的很清楚,加上基本算是同宗同源,沖突并不大。東漢末年,曹操擊破氐人的部落,遷其人五萬余戶至扶風、天水等地。這下子羌人和氐人之間的關系,開始微妙的變化起來。三國時期,魏蜀連年攻戰,雙方都征招羌軍參戰,更多的羌人遷移到隴右關西一帶。等到匈奴人劉曜僭號長安,建立前趙,為彌補關中人口減少的問題,東移略陽的氐族至京兆郡,把羌族從隴右遷到略陽,以強固關中的統治。由此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即東移的苻氏氐人集團和東遷的姚氏羌人集團,苻洪和姚弋仲是其領袖。

  但是后來,劉曜敗亡,羯人石勒,石虎取得了對關隴的統治權,所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個時候,氐族的苻洪所部和羌族姚弋仲所部同時歸降。

  但是,羯人的領袖石虎的眼光就更長遠一些,他知道,氐人也好,羌人也好,都在關西隴右一代有著強大的實力和基礎,是地地道道的地頭蛇,而且他們是主動歸降,也不太方便動他們。可是留著他們在這里自己又不放心,不定哪一天,他們如果造反,自己就麻煩了。

  為使關西地區一時間難以出現真正有威脅的地方力量,確保了關中的安全,石虎在和部下討論之后,干脆直接下令,苻洪和姚弋仲都強行東遷關東。而這個時候,雙方實力都還不足夠強大,也沒有和石虎較勁的本錢,只好乖乖聽話。

  但是石虎卻疏忽了一點,雖然把他們遷徙過來,卻沒有迅速利用他們人生地不熟的時機,把他們拆散,分割,同時摻沙子,拋石頭,從而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大概是石虎覺得,只要蛟離了水,就是小魚了,卻忘記了在新的水系里,卻可能是一遇風云便化龍。

  在關東,苻洪的部族和姚弋仲的部族都依然保持了過去的完整建制,而且集體被分別安置在枋頭和灄頭。這兩大集團在枋頭和灄頭,一住就是十八年,十八年,都夠產生幾代人了,而利用這么長的時間其他人沒有功夫管他們,氐人也好,羌人也好,都迅速在當地扎下根來,而且之前關西隴右的經營和積累,他們也并沒有放棄。

  同時,由于羌人和氐人都來到漢人的中心地區關東,本來漢化程度就比較高的他們,在那里更加深入和廣泛的接受了漢人的文化和政治影響,并且大量吸收當地的漢人加入他們的部族,而同時部族的高層也更加的文明與開化,社會基礎大大擴大,影響大幅度提高,終于各自凝成了枋頭和灄頭集團。

  但是由于上面還有人管著,他們也只能繼續隱忍,而直到這個時候,羌人和氐人之間,雖然有不小的矛盾,但是總體上,還是平起平坐的兩個集團。

  石趙崩滅后,中原群雄逐鹿,關中空虛,到了改變各自命運的時候了!到底是氐人這些年來學習漢人的兵書戰冊學習的到位,苻健搶先于姚襄西歸,先入關中稱王,同時馬上派出軍隊駐守潼關和函谷關,以防羌人。

  雖然說很快,姚襄也動員全部兵力,西向試圖攻取關中,但是早就有了準備的苻健派遣苻黃眉、鄧羌迎擊,時任龍驤將軍的苻堅也在軍中。與姚襄戰于黃落,姚襄兵敗被殺,姚萇投降,就此羌人和氐人千百年來的平等關系就此改變,而由于戰爭,雙方之間也結下了仇怨。

  不過,當時的苻生也好,后來即位的苻堅也好,對此并沒有太注意,這也就埋下了禍根。當然了,姚萇這個人,對于漢人里的能屈能伸四個字,理解那是非常之深刻,而且身體力行,由于他表現的實在是到位,平素謹小慎微,打仗奮不顧身,一點也不保存實力,是真個拿羌人的精華去拼,干政務也是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因此很快就得到了苻堅的信任。

  況且誰都知道,苻堅寬厚仁慈,對于他們過去曾經與自己為敵,其實并不在意,連鮮卑人慕容垂他都能包容,還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姚萇被苻堅任命為龍驤將軍,并且還讓他兼管了很多差事。在整個那二十年來,姚萇居然奇跡的讓苻堅信任他,讓王猛也不怎么懷疑他,不得不說,是一個莫大的奇跡。

  之后的淝水之戰也好,抵抗晉軍北伐也好,姚萇所部其實打得都不好,還犯下了不小的過失,其實是有人建議苻堅果斷殺掉姚萇的,因為打了敗仗,總得有人負責,而姚萇也的的確確存在失誤的地方,按照軍法來看,殺頭也不為過。

  可是苻堅依然堅定地選擇了信任姚萇。在苻堅看來,如此以誠相待,一定能換的對方誓死歸心。

  而且當苻宏帶兵的時候,姚萇的仗終于打得像模像樣了,尤其是他的兒子姚興,年輕勇猛,敢打敢沖,又不失穩重,直讓苻宏覺得是一個莫大的發現。苻宏還決定以后重點栽培姚興,卻沒有想到,一切的禍患,就在這里。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