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章 放榜(中、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章節列表第二百章放榜(中、下)

  讀者等得心急,所以一夜未睡,多搶一更,二章合一一道發出。,,。

  此時是下午時分,二月的下午,更是宜人,春光明媚,鳥語花香,陣陣春風從窗外吹進來,帶著暖意與醉人的薰芳。

  可是章得象腦門上的汗珠越來越大。

  最不好的結果出現了,不是鄭家子的,事情會很大條。難不成從那堆拉圾里重新尋找鄭家子的試卷?那成何規矩!此時,只要不是作弊的行為,或者遺漏犯禁語言出現的卷子,任何官員,都不能隨意更改名次。就是小皇帝親自前來也沒有用,這一改,以后科舉怎么辦?

  是鄭朗,問題同樣大條。

  并且崔家二兄弟以前多次落第,然而這一次呢,同時中榜,使自己更悲催。

  自己說問心無愧,別人會怎么說?

  宋朝養士大夫,是使文臣養得一白二胖,膽大包天,然也確實養了一群有節氣的大臣,范仲淹這樣的千古第一士大夫,正是這種大背景下的產物。

  宋徽宗與宋高宗那兩個王八蛋不能算的。正常年份,文臣寧肯象孔道輔他們那樣拍皇宮的大門,也不愿意做阿諛奉誠的事。孔道輔他們做錯了嗎?問一問大臣,問一問百姓,呂夷簡都不敢說他們做錯了。稍媚一點,無論做了多少正事,或者打算改正,也會被怦擊得一無是處。王欽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后有趙稹、林特等人。

  范諷咬鄭朗也是一個例子。斥責趙元儼是對的,做文臣的,就得這樣!可不能往皇宮里跑,真相揭開。鄭朗是好心安慰,實際上君臣會晤時,鄭朗說了許多對皇帝有益的道理,然而范諷還沒有放,認為鄭朗是大jiān似忠的害國jiān臣。

  因此,在此時的官場上,能與小皇帝頂真,但不能做出媚諂小皇帝的事。沾到一個媚,一輩子名聲全毀了。特別是這幾人,除了李淑外,全是忠厚的長者,對名聲二字更加看重。

  上到皇帝諸位大佬。下到百姓,對鄭朗看重。然而偏偏他中了省元,兩個舅哥也破例高中,舉子會有什么想法?

  謄抄官不管的。

  反正我們的職責就是抄卷子,核實字號,決定名次的事與我們無關。相反,他們樂于其成。

  閻文應更高興了,現在比如一枚銅錢。正面是鄭朗高中省元,反面是落第,沒得其他的選擇。可連他兩個舅哥都中了榜,鄭家子會落第?自己也不服啊。

  這個結果對陛下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好消息吧。

  至于章得象此時掉汗珠,誰個同情?

  卷子緩緩揭開,哪里用看名字的,看字就知道了。未必若大的宋朝就沒有人寫的字不及他的。可在這些舉子當中,字可以當數第一。其實謄抄時,幾十個謄抄官吏還多次將這份卷子拿出來觀摩。名字看不到的,籍貫也看不到的。可看這個字,一個個皆知道是誰的卷子。

  都是文人,關在這里,也關了一個月時間。寂寞難耐,于是經常將這份卷子拿出來,,再看看字,養眼啊。權當看隔壁青樓那個行首在唱歌跳舞,同樣是一種精神享受。有的謄抄官,還用薄的白紙對著卷子上的字摹拓。

  章得象對大宋與李淑幾人說道:“諸位,你們繼續監督,我去一趟東府。”

  事兒得講清楚,污了名聲不說,萬一舉子質疑,鬧將起來,事就不大好辦。

  來到中書省,幾位大佬都在,災民的安置要繼續進行,直到夏收到來,百姓有的吃了,大家才能安心。事上又加了事,黨項人究竟會不會謀反哉?

  與鄭朗所言會有災害一樣,不提出來便罷,即便謀反,大家不會失職。提了出來,又有種種反象,再不注意,真叛亂起來,幾位大佬或多或少皆有些責任的。

  連同小皇帝都在愁眉苦臉的旁聽。

  各有爭議,關健是求和心態作怪,和平已久,不想打仗了。就是沒有去年的災害,國家比較充足,幾位大佬也未必全部贊成鄭朗的意見。不能說他們眼光短淺,一樣的,后世也是如此,越是想以和為貴,越會讓人看輕你,到時候是貓是狗就來欺負你了。

  但身在局中,想法不一樣,這一打會死多少人哪,會浪費多少錢哪,契丹會有什么反應哪,別忘記了,黨項同樣向契丹稱臣的。但越是這種求和的心態,越是很危險。敵人越會輕視,最后更大的戰爭爆發。

  今天如此,以后還是如此,一次次重演下去,只要身在這個局中,只要和平已久,都不愿打仗,都會采用茍且偷安的做法!

  再者,還有國庫緊張,未來有沒有災害懸于頭頂之上。

  因此議來議去,最終是以和為貴。

  但鄭朗的話,也不能全不聽,萬一打起來怎么辦?順著他的下下下策上想,如何折家,如何在西北布防,還不能惹惱李元昊。不能全稱為黨項人,楊家折家王家等等皆是黨項人。

  并且國庫緊張,支援一筆物資,國庫就會更緊張一份。這不是從揚州將貨物運到京城,而是運到西北,運到府州,幾乎沒有水路可借,多是陸地,用小車子拉,運輸成本有多高昂!

  聽著幾位大佬在商議,趙禎眉頭擰到一起了。為什么養母在世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到了自己,才一年時間,就發生了那么多的事?

  看到章得象進來,小皇帝略略有些開心。

  讓他開心的事真的很不多,鄭朗能中多少名次,也是他僅有的樂趣之一。

  某些時候,趙禎也將鄭朗當作了一個聰明的弟弟,一個溫潤的好友。年齡太小,地位低。使鄭朗看到許多事,有心無力,這是劣勢。然而年齡小,趙禎就有些痛愛,這也是優勢。若鄭朗三十多歲,比趙禎大上十幾歲,那就不大好玩了。

  趙禎問道:“章卿,榜單錄好了?”

  “正在錄。”

  “正在錄。為何你到此?”

  “臣有事要稟報。”

  “什么事?”

  章得象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說了一遍。

  “你著態了。”

  得象老老實實的答道。著態好啊,我是不畏強權,刻意打壓鄭家子的。傳出去,也能堵別人的嘴巴。但若不是這個結果,你將人家往第四名上拉。那又成了什么?

  趙禎臉上露出笑意,其實心中很高興,這結果好啊。

  站了起來,沒敢大聲笑出來,道:“你為何生起這種心態,該是如何就是如何,若他落榜是他將才學發揮不好,若他中榜是他考得好。”

  “是。臣錯了。”可是章得象心中很不服,陛下,當真如此?

  “還有,你為什么認為他會寫新奇的策論?”

  “難道臣錯了嗎?”章得象正為此事迷茫呢。怎么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寫出這種老成溫厚的文章?這還是那個銳意改革儒學的鄭州神童嗎?

  幾個宰相都笑了起來。

  這個章學士有些好玩。

  “我錯了嗎?”看到幾個大佬全部在發笑,章得象更不解了。

  李迪道:“你是錯了,你僅看到他矯正儒學的一面,并沒有看到他溫和的一面。”

  對此幾個大佬有著深刻印象,特別是鄭朗那天的繪畫。非是老成穩重之人,是想不出這個妙諫的。

  蔡齊道:“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小心謹慎,思考周全,性格是不是很敦厚溫和老成?”

  “蔡相公,若如此。那就是了。幾篇策論正是如此,所以我與幾位考官看了很歡喜,才擇取了省元。沒想到,沒想到……”

  趙禎看著他的神情,忍不住又笑道:“章卿啊。你差一點害朕一省元也。”

  榜未放,知道的人并不多,幾位大佬知道,同樣是嚴格封鎖消息的。任何學子都不知道自己中未中,包括鄭朗在內。

  鄭朗繼續在看書。

  不僅要為殿試準備,也是難得的學習時光,以前分了心的,以后會分更多的心。就是做一縣令,管轄數千甚至上萬百姓,當真沒責任?忽然外面傳來司馬光的聲音:“小師母,你的字越來越好看。”

  “不準喊。”江杏兒道,可聲音甜甜的,鄭朗不用看,也知道江杏兒此時美的樣。

  走了出來,江杏兒正在寫字,四兒趴在邊上,司馬光與王安石站在對面。江杏兒又說:“還有,你不準笑話我。”

  如今江杏兒的字是寫得很好看,頗得趙體那種富貴雍容之氣,至少形似了四五分。不過天賦不及司馬光,兩人單在字上比較,半斤八兩,但是江杏兒歲數大了好幾歲。

  可反過來考慮她是一個女子身份,也算很難得。不但江杏兒,連四兒這幾年在鄭朗薰陶之下,識了許多字,字未必稱得上多好看,可也寫得很絹秀。崔嫻上次看過后很無語,她的字寫得也不錯的,與江杏兒比了比,似乎竟然差了些。

  鄭朗走過去,看到江杏兒正在用朱砂抄寫一本《金剛經》,狐疑地問:“杏兒,為什么抄它?”

  “鄭郎,這是奴刻意向小沙彌討來,為你祈福用的。”

  “我學的是儒家。”

  “鄭郎,不得亂說啊,”杏兒用小手將他的嘴捂上。

  司馬光老實地說道:“江小娘子,解元一定會高中的。”

  怕鄭朗罵,稱呼也改了,但話外之音,就是不求菩薩保佑,小師父也一定會高中的。

  “等到放榜吧,現在不能亂說,中了才能說中了。萬一呢?”可是鄭朗心里面琢磨著,大約會中的。這一次科考,自己發揮得應當比較好,除非考場出現了N篇能入選《古文觀止》的大作。那是不大可能的。不但中,估計自己名次不會太低,有可能會在一百名或者五十名之內。只是對于前三甲,沒有抱太大希望。

  這不僅需要才學。更需要機緣,正好自己文章對了章得象的胃口。不知道老章知道他這個想法后,心中是什么滋味!

  可萬一呢。

  “是,”司馬光心中不以為然,鄭朗回來后,他央請著,讓鄭朗將考場上所作的詩賦論策重新默寫出來。這有些難度,除非那些記憶力超群的人才能做出。比如韓琦。他將論策寫好了,無意中將墨汁碰翻,潑到了試卷上。這不是詩賦,有很多字的,當時是寫出來了。再默想一遍,有多難?況且考場上,更加讓人心情緊張。而且也到了快交卷的時候。換別人,基本落定了榜。然而韓琦不急不忙,重新拿起白紙,刷刷刷,搶在交卷時間到來之前,居然將所有論策全部再次寫完。還高中了第二甲!

  與他的以后行為一樣,都是非人的一種。

  這個難度對鄭朗來說,同樣不高。腦海里的作弊器幫助,使他記憶力同樣超群,于是再次默寫出來。司馬光與王安石看后,皆是佩服不己。僅是他們二人在看,沒有外傳。能外傳,但不是鄭朗的作風。

  正說著話。小沙彌進來稟報:“解元,呂家三郎求見。”

  “讓他進來。”

  沙彌念了一聲阿彌陀佛,走了出去,心里默想到,幸好師父走了,否則這里俗氣越來越重,明天很有可能鄭施主高中。衙役又要來放鞭炮報喜訊。師父在家里,還不得氣死。

  倒是司馬光道:“解元,有了。”

  腹黑天賦很高,很簡單的道理,若是鄭朗沒有中。無論鄭朗才氣有多高,呂夷簡也不會將兒子放給鄭朗的。中未中,外界學子不知,可對于這個大佬來說,難道不知道嗎?

  此時天色已黃昏,榜單按理也早謄抄好了的。

  呂公著來訪意味著什么?不但有可能師父中了,還是高中了!

  “又在亂想,將心思放在學業上。”

  “是,”司馬光吐了吐舌頭,可臉上無限的歡喜。師父高中,自己臉上也有光啦!但他心中有一個隱隱的念頭,沒敢深想,鄭朗越高中,也證明他跟在鄭朗后面學習是值得!

  呂公著走了進來,施禮后說道:“解元,父親大人托我帶幾句話給你。”

  呂夷簡帶話給自己,鄭朗好奇地說:“呂三郎,請說。”

  “第一句是大郎有為而治,然孤芳自賞,可乎?”

  四兒沒聽明白,迷糊地問:“這樣不好嗎?”

  但這句話讓兩小沉思起來。鄭朗道:“四兒,不得亂說,呂相公是好心,不過三郎你回去可以答復,雖不好,我一年幼,不想摻雜太多,即便脫不開……我性格散淡,多半依是如此性格。”

  “大郎,你們說什么呀?”四兒又問了一句。

  “四兒,非是你關心的。”

  “喏,”四兒吐了吐舌頭。

  王安石卻抬起了頭道:“我也明白呂相公是什么意思了。”

  你是想做大事的人,可你不喜歡結群,試問你孤身一個人能做出什么大事。就是施政,下面得有許多幫手,邊上得有許多好友,對你的政策進行竭力,這才能讓你的施政方針順利通過并且落實下去。否則再好的政策,也消耗在無窮無盡的內斗之中。

  后來范仲淹畫了一幅《百官圖》,怦擊呂夷簡用裙帶關系,拉攏了大批親信上位這一丑行。但沒有這些人,呂夷簡怎能順利執政?讓事實來證明。小皇帝開始不知,后來才醒悟過來,若說原先讓呂夷簡重新回來為相,還能說是感謝李宸妃的事,后來則是才干了。比較了很長時間,只有呂夷簡最是做實事的最佳大臣。

  正是呂夷簡只手遮天,李元昊兵起之時,整個宋朝機器迅速正常運轉起來,以及其他的一些大事,沒有妨礙到國家正常,包括提撥他的政敵范仲淹主持西北事務。

  當真小皇帝那個胡須湯是好喝的?

  換誰上臺,想做實事,都得找幫手,韓琦找了歐陽修,王安石與司馬光更不用說。

  呂夷簡不是為自己辨護,鄭朗還沒那資格,是一次善意的提醒。

  好心了。

  呂公著又說道:“家父第二句話是他之所以贊成解元江南一行。是五個字,宋襄公稱霸。”

  “妙言!”鄭朗撫手贊道。

  此時鄭朗也在后悔,自己說了許多不該說的話,控制官職的加疊,是堵了以后許多大臣的財路,怦擊冗兵有爭議,繼續有災害發生,多少有妖言惑眾之嫌。說出下面地方官吏丑態,會自己招來一些基層官吏的仇視,贊成兵革與主流求和派大臣想違背,可以說,但不是現在自己能說的。

  道理與宋襄公稱霸一樣。力不足名過,有百害無一益也。

  知道自己插得太深,可他的性情,以及對小皇帝的同情,能改么?

  但呂夷簡確實釋放了很大的善意,沒有辦法,望子成龍,只好對鄭朗保護提醒一下。他也很佩服鄭朗的才情與志向。眼光有時候很長遠,而且是用了心的,比如前幾天議黨項,這都是大事件,想知道不難,可沒這份治國救民之心,鄭家子如何從龐大的信息中將這些消息提煉出來?可關卿何事,此子對自己威脅不大。若不是因為兒子,他才懶得操這個神來點醒鄭朗。這才是呂夷簡的做人處世宗旨。

  呂公著又說道:“家父第三句話是問解元一句,讓解元說公正之言,他是外方內圓之人,還是內方外圓之人?”

  這個問題是被呂小三逼的,一直對他在廢后風波中扮演的不光彩行為耿耿于懷,于是試一試看。鄭朗如何看,這是賭鄭朗有沒有大局觀。若是象孔道輔那些迂朽之輩,將兒子托負給他,同樣很危險。

  鄭朗沉思了一會兒,道:“勉強算是內方外圓。”

  “解元。為何?”

  鄭朗不客氣地說道:“呂相公不管怎么說,道德上終是輸了一籌,但他是做大事的人,做大事者,需不拘小節。心裝國家,一心做實事也是他做人的原則,所以我說是內方。然為了自己,一些手段過于激進低下,只能說是勉強而己。”

  千萬不能說呂夷簡有多高尚,陰險能說之,白臉jiān臣能說之,動操有術也能說之,但高尚二字與呂夷簡很無緣的。可正是這個白臉jiān臣,才是真正腳踏實地做實事的大臣。與之相比,另一個長者王曾也差了一籌。

  呂公著默想了一下,說道:“解元中的。”

  然后嘆了一口氣,不知如何是好,可過了一會兒又興奮起來,道:“恭賀解元。”

  呂夷簡也沒有泄露消息,然而都說了這些,呂公著也不是傻子,肯定中了的,而且中的名次不低,所以父親不但同意自己跟鄭朗學習,還在提醒鄭朗為官之道。

  “鄭朗,”江杏兒喜悅之下,身體軟了下去,附在了鄭朗身上,動都不能動一下……

  天氣漸暖起來。

  是游人出行的好時光,也是歐陽修的好時光。

  省試到來,京城來了全國許多學子,有的學子很有錦銹,這讓歐陽修很歡喜。

  因為個人成長原因,他受過一些人的恩惠,所以知道成長的苦楚,于是對一些有才氣的學子,份外提撥。再加上他在文壇上的地位,才使他成為北宋文壇宗師。

  在這一點上,鄭朗遠遠不及。

  此次來了許多學子,讓歐陽修頗為欣賞,比如丁宗臣與丁寶臣兄弟,還有那個孫固,蔡tǐng。但有一個人沒有買他的賬,張方平。君子不黨,你以君子自居,何必多結交學子,結幫成派,不但對歐陽修,張方平后來對范仲淹同樣不感冒,認為范仲淹是結黨。相反,鄭朗的孤芳自賞,很得張方平首肯。但他也不知道,正是因為鄭朗,他的卷子名中第四,否則有可能被這群保守派的考官們打到一百位以外。

  現在張方平名氣不大,也不會妨礙歐陽修與幾位交好的學子高談闊論。

  喝了一會茶,聊了一會兒天,歐陽修說道:“諸位,你們才學過人,此次省試名額很多,必然高中。”

  丁宗臣戚戚地說道:“永叔賢弟,雖多亦難啊,考的人太多。”

  “丁兄臺,能否將你的卷子上的詩賦論策背誦出來。讓我鑒定一回?”

  丁宗臣沒有鄭朗與韓琦那樣變態的記性,不過大約的還能記住,選了兩篇,背了出來。

  “也中平,此次幾位考官皆是穩重的人,大約會有了。”

  “永叔賢弟,未必,若說有。只有一人。”

  孫固一笑,道:“若此人在,倒也是雅事。”

  都知道此人是誰,可就是歐陽修也未必有把握見到鄭朗,孫固又說道:“省試時。我與他碰過幾回面,解試時也交談過一回,其實此子性格也溫和,就是不喜歡結群。”

  歐陽修嘆息一聲,道:“不知道他現在寫的字如何了?”

  有字,前年冬天刻于大相國寺上,但那終是石刻,多少失了一些原意。并且一年多了,鄭朗的字必然大有長進。

  與歐陽修相談良久,孫固很是敬佩其學問,于是想了想道:“你們稍等,我倒有一策,今天非得煩擾煩擾這個小解元。”

  雖說還有一試呢,但那終是殿試,任務輕松得多。不至于刻苦如此吧?只有自己這些悲催的鬼,天知道會不會高中,不中還得重新再來。所以不能放下學業。

  歐陽修此時還年青,倒是在馮府上與二小時常見面,二小對馮元尊敬,對鄭朗更尊重,馮元只教他們儒學。而鄭朗教他們為人、執政、思想,亦父亦師,亦兄亦友,兩小很精明的,這份付出連小皇帝都感受到了。況且他們。所以他們與歐陽修交談時,對鄭朗格外夸贊。

  一聽孫固說有辦法,歐陽修好奇地問:“是何策?”

  “稍等,”孫固說完,雇了一輛車子,到了嚴家客棧,見到了崔家兩個舅哥,說了,歐陽修等才子要見他們。兩個舅哥是崔知州的兒子,那是在蔡州,到了京城算什么?況且歐陽修才名越來越重,并不在自己妹夫之下,一聽立即欣然前往。

  他們到來,歐陽修知道孫固是什么主意,沒有點破,靜觀其變。談了一會兒,面對這幾位才子高談闊論,兩個舅哥有些慚愧。孫固問道:“崔家二郎,你們此次有沒有把握高中?”

  “難啊,幸好鄭大郎教了我們一些科考的辦法,若是此次考不中,下次更難了。”大舅哥誠實的答道。

  “什么辦法?”幾位學子全來了興趣。

  “用典適度,可以用幾典故點綴,不能太多,過多空洞堆砌,不能過偏,過偏冷澀難解,考官不喜。”

  幾人回味一下,一個個點頭,很有道理的。

  “文以賦性,我們本性忠實,因此不必用艷麗的詞藻,非是我們所長,詩賦端麗即可。”

  幾人想了一下,又點頭,也有道理。

  “典故最好用儒家的,其他諸家少用為妙,畢竟我們是儒家弟子,若有考官講究,看到其他諸家典故,未必會歡喜。”

  這一說,一半人有懊喪的表情。

  “先思而后寫,在腦海里將一篇策文詩賦想好,使之輕重明確,言之有物再寫。”大舅哥很誠實,但不會傻到將鄭朗替他們揣摩考官性格的事說出來。

  “果然是好法門,”丁宗臣說話時有些后悔,為什么當時進考場之前,沒有與此子深談一會。

  歐陽修說了一句公道話:“也是旁門,是鄭解元憐惜兩位郎君,若一味在上面鉆研,未必好。”

  “是,兩位郎君,解元此時在做什么?”孫固問道。

  省試后,兩位舅哥時常去寺院走動,繼續討教,關系改善了,加上知日不在,那道寺門漸漸松馳,所以走得也勤快。

  大舅哥說道:“他還在讀書寫字。”

  “果然勤奮,兩位郎君可否代我們引見一下?”

  崔家二兄弟有些猶豫不決,若全是學子,定是一口拒絕,可此時還有歐陽修,不僅學問好,又是朝廷官員,雖然此時依是一個中低層京官,終是官員,不大好拒絕。想了想,說:“我們試試看。”

  一群人來到寺院。

  小沙彌進去稟報,其實不用兩位大舅哥,只要聞聽歐陽修到來,鄭朗會拒絕?迎了出來,寒喧后。鄭朗將他們引進屋中,三小站在邊上,桌子上放著一張白紙,上面寫著兩個大字:中庸。

  孫固奇怪的問:“解元,何來此二字?”

  果然是好字,雖兩字,超逸出神,痛快淋漓。神采奕奕。中庸更知道,可是為什么用這兩個特大號的字寫在紙上,放于桌面?

  “孫學兄,考不中我要回到鄭州繼續苦讀,萬一考中。側重點有可能換一換,準備修一些關于中庸的策論。”

  “中庸的策論?”孫固茫然道。

  知道這件事的人有不少,但都是上層官員,孫固卻不知道。

  “嗯,或者孫學兄闡述一下何謂中庸?”

  “中庸乃天人合一。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何謂天道?”

  “天道乃誠,夫子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不勉則中,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去年陛下登基,諸君也許未見,可我數次進宮,每次都看到陛下在兢兢業業處理政務,衣食更是樸素無華。為何天忽降大災于我朝。難道這是天之道也?”

  孫固語塞。

  “夫子又曰。不亂力怪神,何至談天道也?”

  孫固又不能回答。

  鄭朗轉過頭,看著歐陽修,道:“歐陽君,你也不喜圣人多雜鬼神之說吧?”

  丁宗臣疑惑道:“那為何出現天道二字。”

  “此天道非彼天也。乃天地動轉之理。聽我說一說,各位看是否說得對。”

  “敬請指教,”丁寶臣拱手道。此子一說仁義,名傳天下。這一回搶先出爐,先聽到他講中庸也是一件美事。

  “在諸位眼中,說中庸是天人合一,雖能解,但也過于玄之又玄,非夫子本意。在普通百姓眼里,中庸是故作平庸,只有故作平庸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因此木秀于林風必催之。其實前者詮釋得不清楚,后者是曲解,”不是曲解,是后世許多人都認為中庸是一門裝平庸的學問,連朱熹注中庸時都三復斯言,說中庸之為德,亦人所同得,初無難事。若如此,《中庸》里又何來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它是大德啊,大家缺少它很久了。這種大德乃初無難事?乃是裝糊涂?試問裝糊涂裝平庸,有幾個人不會做的?甚至有許多人做得很高明,可乃鮮能久矣之說法?

  又說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有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之所以不能實行,聰明的人聰明過了頭,笨人智力不足,不能理解它,之所以不能弘揚,賢人做得太過份,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

  能說夫子說得不對嗎?賢者過之,范仲淹也!

  這是不是一門裝平庸裝糊涂的學問?若是孔夫子知道后人是這樣想的,定會氣瘋了。

  鄭朗繼續說道:“《盤庚中》里說,汝分猷念以相從,各設中于乃心。你們要將心放在中正處,跟我一起打算,此中乃中正之德也。”

  諸人額首,很正確的解釋,是中正,非是正中的意思,那么就偏了。

  “《酒誥》又云,爾克永規省,作稽中德。你經常反省,作中正之德,此中與德終于聯系在一起。然到《立政》,茲式有慎,以列于中罰。此中則成了公平的執法。但這樣解釋還是不夠,各位再看易之爻,易之爻之所以分為上下,是因為天地有陽陰柔剛,人之有仁義。天動而時動,時動而勢動,故每爻時增時減,卦卦相循相生,但天不能孤陽孤陰,地不能孤柔孤剛,人不能孤仁孤義。故乾卦潛龍勿用,亢龍有悔。坤卦履霜堅冰至,龍戰于野,其血玄黃,屯卦乘馬班如,泣血漣也。故此中不僅是不中正,乃是一種包容調濟。再看庸,乃大用也,故鄭玄曰,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因此,中庸非是平庸之道,乃是容納中平調濟天之陰陽、地之柔剛、人之仁義地,并且使之大用于民的一種德化。故夫子說中庸其至矣乎。然后才有《中庸》里種種論述。”

  也沒有說多少,可是幾個學子,包括歐陽修目瞪口呆。

  若這樣解釋。中庸這個命題那就大沒邊了。但鄭朗的本意比他們想的更遠大,不但大得沒邊,還將這個中庸往實用上引,也是他一慣對儒家的宗旨與認識。

  而且這樣去闡述,也能對朝堂上呂夷簡與范仲淹這兩個不同的人物進行解釋。都需要,呂夷簡要的是他的實用才干,范仲淹要的是他的品德。關健是如何調濟容納,此才是中。一種容,一種和的真正中庸之道。

  或者用在對宋朝改革上。當時降低武將的權限,加疊官員是良策,使宋朝立即安定下來。但人口增加了,時勢不同。需要再次調節。同樣又是一種大中庸之道。

  非平庸也。

  也將它從德化延伸到實際生活當中。

  其實已經脫離了夫子之道,在隱隱走自己的儒家之路了。

  幾人沒有說一會兒,掩面羞愧而走。連歐陽修也受了狠狠的刺激,放棄了交友郊游,再次發奮苦讀。不讀不行,馬上這小子就要超越自己了。

  他們離開,呂公著有些傻眼,呆呆地問:“解元。這就是我們要修撰的書籍?”

  “正是。”能稱為書籍了,剛才一番言論只是涉及到皮毛,想論證則需要更多的文字才能清楚的詮注。

  “我不敢哪。”命題太大,呂小三有些害怕。

  “也不要你主筆,到時候修注時,你們要替我整理材料,提供建議,完善我的思想。對你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鄭朗安慰道。個性使然,看看王小三與司馬小三就不然,已經躍躍玉試。

  修《中庸》只是未來的計劃,科考還是眼下最關健的。首先要高中省試,殿試很有可能小皇帝要開大大的后門,可自己也要交出一份成績,否則依然會有言臣彈劾。

  長夜漫漫。多少學子這一夜沒有睡好。杏兒與四兒也沒有睡好,興奮得。雖然呂公著提前說出恭賀二字,不是沒有看到榜單嗎?一顆心總歸懸著。

  鄭朗心態很好。做好了不中的準備,可心里知道此次發揮得還算可以,不中的機率很小。呂夷簡示好。呂公著恭賀,他也沒有太大的驚喜。這一夜睡得很香。第二天是一個艷陽天,放榜的好天氣。東方一縷紅霞剛升上來,兩個舅哥就來到寺院。

  他們皆沒敢抱多大希望,特別是大舅哥,都考怕了,來之前,已做好打醬油的準備。不過小妹夫希望很大的,因此來寺院將鄭朗喊起來,一道去看榜去。

  起得早,都在睡覺呢,小沙彌不樂意地將門打開,抱怨道:“兩位施主,你們起得太早啦?”

  “叼擾,麻煩你通稟一聲。”

  小沙彌說道:“不用通稟,你們進來吧。”

  還沒有睡好呢,回去繼續睡覺去,懶得喊鄭朗。

  “謝過則個。”兩個舅哥走了進去,鄭朗也沒那么早起來,同樣在睡覺,被敲門驚醒,開了門,揉了揉眼睛,問:“為什么這么早?”

  “大郎,看榜去。”

  “中了不用看也是中了的,不中看了也不會中。”

  “看看吧,權當陪我們一道。”

  鄭朗想了想道:“現在去看也是早了。”

  “看的人多,早點過去,擠個近兒。”

  勸說再三,鄭朗無奈的洗漱穿衣,帶著兩小與兩個舅哥一道來到貢院。他們來得早,但已來了很多的學子。忽然張方平擠了過來,道:“鄭解元,你也來看榜?”

  “本不想來看的,兩位舅哥拉了我來。”

  “見過崔大郎,三郎。”

  “見過張大郎。”

  寒喧一番,鄭朗問:“張兄臺,此次考得如何?”

  這些天第一次見面都是這樣問的。

  “還行吧,不過能不能中,也未必。”不是張方平謙虛,命中率太低,只有百分之幾,有時候苛刻到近百分之一。除了那個牛氣的胡旦兄,說我一定能中狀元外,別的人真不敢說。

  “張兄臺一定行的。”

  張方平笑了笑,指了指四下的學子道:“如果說行,這么多舉子當中,唯有君才能資格說這一字。”

  鄭朗只是笑笑。已通過呂夷簡的關照知道自己是中了的,不能謙虛,否則就是作偽。談了一會兒,張方平的豪氣很讓鄭朗喜歡,心里面琢磨著,此人喜讀兵法,可一直沒有用上去。自己是不是向小皇帝推薦一下,將他放在西北。讓他施展一下胸中的軍事才學?

  張方平不知道鄭朗心中想的這個,覺得意氣相投,與鄭朗談得很投機。正說著話,太陽終于升了起來,一隊禁兵過來。拱衛著禮部的幾個官員,以及一干衙役。榜單來了。

  分開人群,衙役開始張貼榜單。與鄭州一樣,皆是從下往上貼的。當然也可以從上往下貼,可壓箱的東西要留在最好為妙。多數是從下往上張貼。

  于是從第七百多名開始。

  這個名次很落后了,但中者同樣很喜歡。

  關健是省試,錄取率太低。到了殿試,雖有詮落。比例卻是很小,大部分省試高中,殿試同樣高中。崔家二兄弟有一眼沒一眼地看著,心中不自信,關注的是小妹夫。但小妹夫不可能落到七百多名六百多名,因此看得心不在焉。

  忽然三舅哥驚喜地喊道:“大哥,看,有你哎!”

  榜單都揭到快六百五十名。三舅哥才看到大哥的名字。

  “我中啦……”大舅哥看著崔全書三個大字,不相信的揉眼睛,然后傻笑。鄭朗上去一把將他扶住,別學范進,哥。

  笑聲忽然停下來,道:“三弟,你也中了。”

  老三早看到了。頭腦暈乎暈乎的,站在哪里沒有笑,可不知道想什么,兩眼呆癡。

  過了好一會兒,弟兄倆才摟抱在一起。放聲大笑。不是他們一個人,好多。

  什么樣的表情都有。

  衙差不管他們各異的表情,換到第三張,也是最后一張榜單,繼續往上揭去。許多人上了榜單,包括昨天晚上來訪的丁氏兄弟、孫固、蔡tǐng,在省試時打招呼的蔡抗與柳永、吳幾復等人。榜單剩下的漸漸不多,卷到了前五十名。

  張方平臉色慎重起來,心里說道,俺不想中前五十名,只要中了就好。偏偏衙役揭得慢,不是有些放慢的,不是鄭州解試考,名單少,學子數量也少。名單多,舉子數量龐大,字也要必須大,所以盡管是三張榜單,每一張榜單面積很大,必須要慢慢往上揭去。

  到了前二十名,張方平有些站立不安了。

  鄭朗說道:“不急,還有呢。”

  話說完,到了前十,張方平更沉不住氣,心里想到,你是有了,可俺是沒有了。

  直到此時衙役才真的放慢下來。

  能進入前十,那怕就是第十名,都十分光榮的。第六名,劉牧,第五名,張唐卿。還是沒有自己!連鄭朗也不敢安慰,中前十有可能,中前四機會太緲茫了。

  然而自己呢?

  往上推了一推,第四名張方平,第三名楊察!

  “中了!”張方平一下子跳了起來。

  所謂的金榜題名時,在這個大喜悅下,并且是第四名高名次的喜悅下,這個很有氣度的才子,也忍不住失了態。

  衙役停了下來。

  榜單上是兩人一排兩人一排的。但第二名與第一名卻是單放的,第一名不但單放,還用大字寫著,畢竟是省元。諸位學子看衙役吊胃口,一起喊叫起來。

  喊的人多,衙役推了一推,分寧黃庠。

  “還有呢,還有一人,差哥子,揭啊。”有的舉子又大聲喊了起來。

  可這時候鄭朗也兩眼茫茫,難道自己是省元,或者是落榜?別以為自己一定能中,中省元的機率比落榜的機率更小。此時后悔來看榜了,心情不好受啊。看著那兩衙役,鄭朗也想上去將他們推開,自己來揭!

  許多舉子已想到了他,開始有認識他的人向他張望,又望著榜單……

里面一些儒學的詮釋,因為才學疏陋,如果出現錯誤,勿究。!。沒有添加任何彈窗,永久網址收藏閱讀并相互轉告一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二百章放榜(中、下)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