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八百九十八章 四方風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解散軍機處成立內閣,燕揚天是十三國務大臣之一的陸軍大臣,不過他這個陸軍大臣只是虛有其名,朝廷和元都很是默契的沒有提出軍制革新,軍隊國家化目前還停留在嘴頭,不論是慈安太后還是新任的內閣總理大臣恭親王奕都絲毫沒有將手的軍權移交的想法。品書網  既然是徒有虛名,燕揚天也索性懶的去京師赴任,不僅是他,作為海軍大臣的肖明亮同樣沒去京師赴任,而是呆在青島。

  快步走進書房,燕揚天敬禮道:“大掌柜——。”

  “坐。”易知足微笑著道:“籌劃西北多年,如今機會終于來了。”

  聽的這話,燕揚天欣喜的道:“普法戰爭爆發了?”

  “還沒有,不過很快會爆發,最多一個月時間戰爭會爆發。”易知足緩聲道:“對于普魯士和法蘭西而言,這是一場關乎兩國國運的戰爭,不論是戰爭規模還是持續的時間又或是影響,都遠遠不是普奧戰爭能相提并論的。”

  聽的這話,燕揚天心里大為振奮,早在普奧戰爭爆發之時,元打算乘機在西北大舉擴張,只是因為普奧戰爭結束的太快,不得不擱置下來,一晃四五年,終于是等到了更好的機會。

  “電令西北軍區陳洪明,即刻率部開拔,向安西集結。”

  “電令新疆左宗棠,務必保障大軍后勤!”

  “電令安西馮仁軒,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電令肖明亮,即刻率艦隊南下葛羅巴。”

  “學生遵命!”燕揚天連忙起身立正,朗聲應到。

  易知足瞥了一眼趙烈,見他停筆,這才接著道:“給俄國公使去電,讓他馬趕來海。”

  “給孟加拉去電,隨時準備大舉西征.......。”

  話未說完,林美蓮快步走到門口稟報道:“大掌柜,俄國駐華公使葉夫根尼·卡爾洛維·布策前來拜見。”

  易知足聽的一笑,“正準備發電報請他前來海,他倒是自己趕來了,有請——。”說完,他看向燕揚天接著道:“告訴石達開,大批軍火隨后運抵孟加拉,元在西北會進行牽制,讓他們放心大膽的進行西征!”

  葉夫根尼·卡爾洛維·布策趕來海是為天津教案的事,天津教案三名俄國人死于非命,一家商行被搶,因為與元關系密切,他拒絕了法蘭西提議的聯名抗議,也不打算跟隨法蘭西索賠,而是趕來海拜見易知足私下商議,他相信,元絕對不會少了他們的賠償。

  鎮南王府布策不是第一次來,去年接任駐華公使一職,他專程趕來海拜訪易知足,如今俄國與元的關系可以說極為密切,隨著清國鐵路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西北鐵路的快速發展,清俄兩國的商貿正以驚人的速度快速增長,俄國對于元的重視可以說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遠遠的看見易知足站在院子門口迎接,布策趕緊快了腳步,見的對方伸出手來,他連忙脫下帽子這才握手笑道:“海是我見過的最有魅力的城市,我要向國內申請將使館遷來海。”

  聽林美蓮翻譯,易知足爽朗的笑道:“這可不是好主意,北京才是我國的都城,”

  布策道:“美國使館不在海?”

  “遲早也要遷往北京的。”易知足說著伸手禮讓,進的書房落座之后,他才微笑著道:“公使閣下這次是為天津教案而來?”

  ”我是來海呼吸明自由的空氣。“布策笑道:“呆在北京,各國公使頻繁的造訪希望俄國與他們聯名抗議,我不希望發生任何的誤會影響貴我兩國的友誼。”

  對于俄國這個態度,易知足頗為滿意,笑道:“貴國在天津的損失可以開列一份清單,我國會給予一個令你們滿意的賠償。”

  見他如此痛快,布策滿心喜悅,連聲道謝,心里卻琢磨著該要多少賠償才適合,易知足卻是話頭一轉,“閣下最近可關注歐洲的情況?”

  歐洲?布策愣了一下,道:“歐洲發生什么大事了嗎?”

  易知足露出一個狡黠的笑容,“給貴國皇帝陛下發電,如果有機會,是否還有染指土耳其的雄心?”

  染指土耳其的機會?歐洲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布策身子微微向前傾了傾,“能問一下是什么機會嗎?”

  “一個關乎貴國百年國運的機會!”易知足微笑著道:“我希望盡快得到回復。”

  西北,新疆,迪化,總督府,簽押房。

  進入六月,新疆變的十分酷熱尤其是正午之時,更是酷熱難當,放下電報,左宗棠拿起一把折扇緩緩的搖著,元終于要開始大舉西征了!實則一開春,隨著大量的輜重源源不斷的運抵新疆,他已經猜到元今年可能會大舉用兵,不過當猜測便成現實時,他心情還是有幾分復雜。

  他不反對西北擴張,但元擴張的步伐實在是太快了,他不贊同在尚未完全鞏固新疆、安西兩省的情況下大舉向西擴張,而且易知足的目標很明確,一直要擴張到波斯灣!

  這次擴張將要面對是不只是衰落的波斯帝國,還有號稱世界第一強國的英吉利,坐鎮新疆多年,他十分清楚,西北戰爭的消耗有多大,即便元財力雄厚,也難以支撐西北曠日持久的戰爭。

  他有些不敢想象,一旦西北戰敗,元將會面臨什么樣的處境,新疆、安西將會面臨什么樣的處境,大清又將面臨什么樣的處境?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斷了他的思路,不用猜,他也知道應該是陳洪明來了,果然,很快有隨從前來稟報,“稟制臺大人,軍區司令員陳洪明前來拜見。”

  “請他進來。”左宗棠說著站起身走到墻邊拉開帷幕露出一副大幅的亞西亞地圖,很快,身后響了陳洪明的聲音,“制臺大人——。”

  左宗棠轉過身招了招手,待他走近,這才指點著土耳其道:“王爺考慮過沒有,土耳其地理位置極為敏感,波斯灣又毗鄰土耳其,歐洲各國誰會相信咱們只是要占據波斯灣?

  蒙古鐵騎是歐洲人數百年來揮之不去的噩夢,這次的西北擴張,會不會引起整個歐洲的恐慌?占據波斯灣會不會將自身置于風口浪尖?”

  陳洪明沉吟了下,才道:“此番西北擴張,王爺會將俄國拉進來。”

  將俄國拉進來?左宗棠轉念間反應過來,這是要將俄國頂在前面,有俄國橫在大清的前面,大清不會成為眾矢之的,可以安心的占據波斯灣,他不由的暗贊了一聲,這算盤果然是打的精,克里米亞戰爭一晃已經十七八年,俄國已經養好了傷,有報仇雪恨,卷土重來的機會,一定不會放過。

  略微沉吟,他才道:“歐洲似乎沒有爆發戰爭的跡象。”

  陳洪明看了他一眼,硬邦邦的道:“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左宗棠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道:“放心去吧,后勤供給保證誤不了事!”

  “謝制臺大人。”陳洪明敬禮道:“部隊明日起陸續開拔。”

  安西,浩罕。

  安西建省,最終還是將省會設在了費爾干納盆地的浩罕城,這里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可以種植小麥,瓜果等耗水量大的主食,歷來是亞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安西總督府坐落在城心,是由原來的王城改建的,簽押房里,馮仁軒背著雙手心潮起伏的凝視著墻的大幅地圖,這幾年安西一直厲兵秣馬等候著再度向西擴張,如今機會總算是來了。

  “制臺大人。”李鴻章站在門口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水,他在城外視察聽聞馮仁軒相召,匆匆忙忙的騎馬趕回來,一路走的急,前胸后背都被汗水浸濕了。

  馮仁軒轉過身來一眼瞧見他的模樣不由的一笑,踱到書桌拿起折扇遞了過去,“王爺來電了,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一級站備狀態?”李鴻章毫不客氣的接過扇子扇著風。

  “是隨時都有可能出征。”馮仁軒道:“一直以來,王爺都在等待歐洲爆發戰爭,乘著英國被牽制的機會進行西征。”

  終于要西征了!李鴻章心里一陣興奮,易知足已經明確的告訴他,西征立功之后,調他回京,他早在渴盼著開始西征,其實安西并不貧瘠,相反還稱得富庶,不過實在是太偏僻了,得虧是開通了有線電報,不算太閉塞。

  “此次西征對于元來說極為重要,對于大清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王爺很明確的說過,這一戰,關乎我國百年國運!”馮仁軒不急不緩的說道:“為了這次西征,元籌備了數年之久,耗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大人放心。”李鴻章沉聲道:“下官必定竭盡所能。”

  “前方戰事,你無須操心,陳洪明已率領五萬大軍向安西趕來,南洋海軍艦隊也正在向波斯灣挺進,海陸并進,兩面夾擊,戰事沒有絲毫的懸念。”馮仁軒一臉平靜的看著他道:“這一戰后勤補給才是最重要的。”

  “大人放心。”李鴻章連忙道:“下官敢以項人頭擔保,保證大軍的后勤補給不會斷。”

  馮仁軒點了點頭,對于西征的后勤補給,兩人已多次演習嘗試,只要不玩忽職守,不至于出太大的漏子,略微沉吟,他接著道:“安西新建,民心未穩,一旦兵力空虛,恐有人乘機作亂,非常之時,當行非常手段,不必拘泥。”

  李鴻章聽的一笑,“大人放心,下官非是拘泥成法之輩。”

  倭省,福岡,海灣里密密麻麻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戰艦和商船,岸,大隊官兵正有條不紊的列隊船,一艘三級艦甲板楊秀清叼著香煙靜靜的看著這一幕,新六軍退役了四千多官兵,又從青島招募了四千多老兵補充,經過大半年的整訓,幾乎完全變了個樣。

  身后傳來一陣腳步聲,羅大綱的聲音傳來,“這次南下,對手有可能是英國海軍。”

  “我們的對手不是英國人,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楊秀清說著轉過身來,“英國人也沒什么好擔心的,元新軍哪次不是把英國人打的滿地找牙?”

  “別輕敵。”羅大綱道:“以前是雙方武器不對等,元新軍在武器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如今雙方的武器沒有什么差別。”

  “只要不是咱們的武器落后太多,咱們誰也不怕!”楊秀清自信滿滿的道,頓了頓,他揚了揚眉頭,“你該不會的未戰先怯吧?”

  “咱們什么仗沒打過,什么時候怯過?”羅大綱說著微微揚了揚下巴,“我是擔心老兄弟們傷亡太大,不少老兄弟其實已經厭倦了,只是見我們沒走,留下來陪我們。”

  “想多了。”楊秀清不以為意的道:“元新軍什么時候出現過大規模的傷亡?元的撫恤金是天價,對于傷亡看的極重。”

  羅大綱看了他一眼,道:“愛兵如子,這是個好習慣......。”

  咂摸了下這話,楊秀清登時笑道:“什么時候學會拐著彎說話了,悍不畏死,敢打敢拼這是咱們新六軍的優良傳統,這不能改。”

  “得,白說了。”羅大綱笑道。

  旗艦‘青島’號,官艙,僧格林沁一臉熱切的看著郭仲牟,“這次西北擴張有可能是大清規模最大的一次,也可能是大清最后一次大規模擴張,跟大掌柜說說,也讓咱們跟著分潤點戰功........。”

  “王爺都了,還要分潤戰功?”郭仲牟笑道:“況且這次伐倭,王爺的功績也不小。”

  僧格林沁是擔心班師回京,夾在恭王奕和易知足之間為難,是以聽聞風聲急急趕了過來,他估摸著易知足不會同意他的請求,所以才指望說服郭仲牟,來個先斬后奏,見的對方打趣,他連忙道:“不是為我自身著想,主要是為兒郎們考慮。”

  郭仲牟被他磨不過,道:“我去電請示下?”

本書來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